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以4个结球甘蓝自交系2-1002、2-1001、R、Q2为试材,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移植前期测定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结球甘蓝耐寒材料早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条件下种子发芽指数在各自交系间差异显著;苗期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根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8/一2℃处理条件下结球甘蓝在不同生理生化指标中各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价杭寒性强弱依次为2-1002>2-1001>R>Q2,所以,可将5℃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指数和8/一2℃处理条件下的MDA含量结合起来作为结球甘蓝耐寒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旨为分析不同西瓜品种在发芽期的耐冷特性、苗期的生长特性、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方面的差异,筛选出西瓜耐冷性的综合鉴定指标和鉴定方法,为实际生产上选育耐冷性的西瓜种质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对12份西瓜材料进行耐冷性比较,初步筛选出3个耐冷性不同的西瓜材料,对这3个材料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时间下,各品种的冷害指数有差异。通过测定处理6d和8d时的冷害指数,得出各品种耐低温性强弱,从中选出耐低温性品种红野一号、中等耐低温性品种抗病苏蜜和冷敏感品种橙兰。15℃低温条件下,耐冷性品种红野一号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胚根长及相对胚根长最高。15℃可作为西瓜种子发芽期耐低温性鉴定的适宜温度;种子的始发芽日期、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可作为西瓜芽期耐低温鉴定指标。三叶一心的西瓜幼苗低温处理后,植株的生长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植株叶片的酶活性增加,MDA含量上升,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与低温处理强度及品种自身耐冷性相关。得出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株鲜质量、根干质量、净光合速率( Pn)、Chl a/b比值、MDA含量的变化幅度可作为西瓜耐低温品种筛选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和赤霉素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是影响我国广大花生产区春花生发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不同生态区的30个花生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倒春寒天气诱导的低温胁迫对花生出苗的影响,以出苗率为标准筛选出4个耐低温的花生品种(阜花17、阜花12、冀花16、冀花18)和4个不耐低温的品种(鲁花11、白沙1016、正农黑花生1号、白玉)于温室测定了4℃低温和赤霉素(GA_3)处理后种子发芽相关指标和幼苗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4℃对耐低温花生品种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种子活力指数和芽长呈现下降趋势;4℃处理后,不耐低温品种幼苗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上升幅度更高,耐低温品种幼苗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更大。GA_3显著促进4℃低温处理后花生种子萌发和种子活力,抑制了花生幼苗在低温处理后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的上升,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研究表明,赤霉素促进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是300μmol L~(–1)。发芽率与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温度影响发芽率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常温下赤霉素对不同耐低温品种的发芽率影响较小。本研究为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赤霉素对不同花生品种耐低温性影响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黄瓜种子生理生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强度的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发芽、α-淀粉酶、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及幼苗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500kV/m的静电场预处理黄瓜种子后,萌发初期α-淀粉酶、CAT以及苗期叶片NR活性升高;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幼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有明显提高,但各处理间种子发芽率以及胞间CO2浓度与对照比差异均不显著。表明HVEF处理黄瓜种子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提高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利于黄瓜壮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低温为害棉花种子萌发过程的关键期,以新陆中46号、新陆早57号、新陆早74号和新陆早82号为试验材料,25℃为对照温度,通过室内发芽试验,研究12℃低温处理下4个棉花品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活力指标变化和胚根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2℃低温处理能降低棉花种子活力和抑制胚根生长,不同品种间耐低温能力存在差异,新陆早57号低温耐受力最强。7个测定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胚根鲜重与胚根干重间相关性最大,发芽势与胚根长、发芽指数与胚根长间相关性最小。不同棉花品种各处理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为T 2相似文献   

6.
以4个唐山秋瓜品系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期进行不同温度的高温处理,研究高温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各品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品系间种子萌发的耐热差异,从而筛选出唐山秋瓜种子发芽期耐热性鉴定的温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26~32℃是唐山秋瓜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当温度达到35℃以上,4个品系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递减趋势,38℃处理对4个品系发芽指标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35℃处理,且同一处理温度下不同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反应不同.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认为38℃是唐山秋瓜种子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适宜温度,适宜鉴定指标为种子活力指数.不同胁迫温度下唐山秋瓜各品系间的发芽能力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系中LB在高温下发芽能力最强,其次为XL,A5和S5发芽期耐热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779-4787
茄子受低温胁迫后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受到严重影响。为了筛选茄子耐低温种质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其与耐低温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2份不同基因型的茄子自交系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伤害的影响。并以幼苗在4℃低温处理下的叶片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结果发现,‘CHEN18’在种子萌发和幼苗低温耐受性上远强于‘819’。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两个茄子材料在遗传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低温处理使得二者在生物调节过程、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单有机体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中。本研究结果为茄子耐低温种质筛选和相关耐寒基因的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瓜耐低温弱光鉴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长春密刺等5个耐低温弱光特性不同的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低温发芽力,苗期冷冻指数,低温弱光胁迫下的根系活力,干物重和叶面积等性状的变化,认为这5个性状的相对值可作为黄瓜耐低温弱光特性的鉴定指标,并结合聚类分析,总结出一套黄瓜耐低温,弱光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苜蓿种子萌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设置不同温度(4℃、4℃/18℃、18℃/25℃、25℃)处理,比较分析7个苜蓿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的变化,进而鉴定苜蓿种子萌发期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下所有苜蓿材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均呈下降趋势,萌发高峰期随温度降低而后延。品种间简化活力指数、根长和发芽率差异显著,且与萌发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指标鉴定萌发期苜蓿的抗寒性。经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得出各品种的抗寒强弱顺序依次为:龙牧801>草原3号>公农2号>皇后>敖汉>420>赛迪。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山西晋中产区核桃不同品种脂肪含量与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并为核桃栽培、育种、加工利用提供相关依据,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分析法分析测定了37个核桃品种中的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并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挖掘计算,结果表明:1、37个核桃品种的总脂肪含量为56.8%~70.88%,平均值为65.78%;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是核桃中的主要脂肪酸;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亚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各脂肪酸组分与总脂肪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其中,亚油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达极显著性相关水平,棕榈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达显著性相关水平;3、油酸对总脂肪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棕榈酸对总脂肪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小;4、脂肪酸组成的主要信息可通过各组分的线性组合表达;5、37个核桃品种可划分为“高含油率-高亚麻酸”核桃品种类群和“低含油率-高油酸”核桃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alysis and proximate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for seven kinds of biomass in Chongqing, corn stalk, corn cob, broomcorn stalk, rice straw, wheat straw, yellow Jue tree and bamboo. Furthermore, the thermogravimetric experimental are carried out on the pyrolysis performance of seven kinds of biomass by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The effects of biomass species, particle size, heating rate and pressure on the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pyrogenation rate and the pyrolysis ki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activation energy, frequency factor, and so 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形态与体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以期为克氏原螯虾的亲本选育、形态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了350尾雌性克氏原螯虾和302尾雄性克氏原螯虾,分别测量其体重(Y)、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腹节总长(X4)、第一腹节长(X5)和第一腹节宽(X6)。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以体重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计算了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相关性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回归分析中,雌雄克氏原螯虾剔除了与体重性状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34.689+10.629X2+6.479X3+0.803X1,Y雄=-33.413+5.727X2+6.770X3+2.043X1+3.045X6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头胸甲长在雌性克氏原螯虾中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全长和头胸甲宽通过头胸甲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较大。在雄性中,也是头胸甲长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以及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宽通过头胸甲长、宽和全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淮南片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冬水组的39份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对参试小麦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1.56~2.01,平均为1.88,其中面粉吸水率H′最大,面团稳定时间H′最小。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71.93%)。主成分分析将10个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可解释73.76%的性状信息。在欧式距离6.5处可将39份小麦品种(系)分为5大类群,每个类群各有侧重,优质小麦呈现聚类特征;小麦的性状综合评价值(D)越高,其综合性状越优秀,总体呈现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的特点。黄淮区试小麦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综合性状较好的新麦45、山农116和轮选2000等品种(系)可作为小麦育种的首选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5.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隆阳区杂交油菜BB控释肥肥效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分析杂交油菜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丰产性,筛选出最理想施肥基数,为高产攻关创造有利条件,为大面积油菜生产获取高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011—2012年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进行杂交油菜BB控释肥栽培试验,对其参试的‘云油杂10号’进行5个处理的肥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5个不同施肥水平处理小区实收产量在606.66~3222.5 kg/hm2之间,其中,以全生育期施肥总量尿素675 kg/hm2,普钙7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硼肥22.5 kg/hm(2底肥:提苗肥:壮苗肥:蕾苔肥=18.5:30:34.3:17.2)的处理产量最高,可作为类似云南隆阳区生态气候油菜高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BB控释肥释放时期提早释放20~25天,增加控释肥用量150 kg/hm2,就能达到预期的节本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新审定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000—2004年黑龙江省审定的3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品质总分没有达到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有74.29%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供试材料品质性状间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达到部颁优质米的一级标准;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糙米率因子、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蛋白质含量因子、整精米率因子的特征根累计贡献率达82.5%。建立品质总分回归方程:Y=75.086+0.246 x1-0.932 x2 -0.577 x3 -0.124 x4 +3.072 x5。  相似文献   

18.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前后科尔沁沙地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三北防护林工程对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改变所起的作用,为后期工程的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根据其最典型地区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的平均风速、大风、沙尘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科尔沁沙地年平均风速稳定在3.2~3.3 m/s之间,风沙天气呈急剧下降趋势,到1995年基本得到遏制。三北防护林工程对科尔沁沙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保护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改进模型的新疆各地州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加强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全面性与综合性,根据新疆的资源特点,建立了新疆各地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资源的优势带动和劣势约束原则,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改进,加入相对湿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林木资源承载力。利用改进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疆各地州(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含有天然湿地和林木资源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新疆的实际资源承载力状况。从各资源承载力的横向比较来看,经济资源承载力排在首位,天然湿地资源承载力排在末位,表明经济资源是新疆发展的相对优势资源,而天然湿地是新疆发展的劣势资源,这符合干旱区发展的特点。在全疆15个地州(市)中,承载状态为严重超载的有石河子市、喀什、和田、伊犁等4个地区,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的有巴州、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塔城、昌吉等5个地区。从严重超载度和非常富余度对比来看,新疆呈现出人口超载地区超载度较高,而人口富余地区富余度较低的特点。人口实际数量低于相对综合承载力的地区占全疆地州(市)总数的60%,其国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4%,说明新疆大部分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较好,未来人口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20.
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死蜱具有杀虫活性高、杀虫谱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但其残留问题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解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过程及残留分析方法,本研究介绍了毒死蜱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与应用现状,总结了它在土壤中的降解产物、降解机理以及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概述了其在土壤介质中的提取、净化、分析原理和方法,并对其残留降解和检测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毒死蜱在土壤-水-植物-大气复杂环境系统中的降解研究,发展能够将高效的样品前处理和灵敏的后续检测集于一体的快速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