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Annexin-V/PI双重染色法检测镰形棘豆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镰形棘豆提取物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尤其当浓度为250μg/mL和500μg/mL时,对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率均超过了60%,并且高剂量组中处于凋亡早期癌细胞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提取物对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9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方法测定黄芩苷、穿心莲内酯、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苦马豆素9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在ST细胞上增殖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一步检测黄芩苷对TGEV在ST细胞上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9种中药成分在体外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苷对TGEV的生物合成、吸附保护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58.23%、88.12%和100.00%;Real-time PCR检测黄芩苷3种给药方式均能在转录水平显著降低TGEV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9种中药成分在体外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黄芩苷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3.
柴黄口服液是由北柴胡、黄芩两味药材提取制备而成的复方制剂,2019年通过农业部审批获得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2019新兽药证字23号)。北柴胡,味甘,性微寒,归肝、胆经,是常用的解表药,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脂肪酸和多糖等,还含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是常用的清热燥湿类药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黄酮Ⅰ、黄芩黄酮Ⅱ、白杨素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治疗和控制猪链球菌病,本文通过最小抑菌浓度、生长曲线的测定以及溶血试验等筛选针对猪链球菌溶血素(Suilysin,SLY)的抑制剂,研究发现较低浓度的黄芩提取物对猪链球菌几乎没有抗菌活性,但可以显著抑制猪链球菌SLY所诱导的溶血活性;并且黄芩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猪链球菌感染所引发的细胞损伤;此外,体内研究发现,黄芩提取物可降低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SLY的生物活性而在猪链球菌感染中发挥治疗作用,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先导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文本主要探讨叶下珠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Bcl-2的表达的影响。在倒置显微镜下利用利用MTT比色法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在不同浓度的叶下珠提取物作用后的形态变化,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各种浓度下的叶下珠提取物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同时制作爬片,利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测定Bcl-2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叶下珠提取物对于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药物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并且,叶下珠提取物能够减弱Bcl-2在体内的表达程度。说明叶下珠提取物通过下调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不同瑞香狼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比较不同瑞香狼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确定瑞香狼毒体外抗肝癌活性最强药用部分的提取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方法和聚酰胺柱层析方法对狼毒进行提取,并用不同浓度的各提取物处理SMMC-7721细胞株,通过MTT检测法,比较各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各提取物中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也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较低;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肝癌作用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总黄酮提取物是瑞香狼毒中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的分析野黄芩苷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感染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志贺毒素(Stx),利用细胞表型,通过LDH方法检测野黄芩苷对Stx活性的抑制作用。32 mg/L的野黄芩苷对Stx的抑制率为67%。通过动物试验,发现野黄芩苷对Stx中毒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率为70%。本研究中,我们筛选到了一种常用的中药黄酮类化合物,野黄芩苷可显著降低stx2引起的细胞死亡,同时有效抑制肠出血。基于以上结果,野黄芩苷可以作为抗Stx的潜在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黄芩苷体外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作用机制,以DF1细胞为宿主细胞,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从黄芩苷对IB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抑制吸附、穿入及其复制5个方面探讨黄芩苷抗IBDV机理。结果显示,黄芩苷的CC50为(206.48±12.74)mg/L,EC50为(46.76±3.15)mg/L,选择指数SI为4.415,在无毒质量浓度范围内其对IBDV的最高抑制率为72.02%;在阻滞试验和复制抑制试验中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60.85%和68.11%;在病毒吸附、穿入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中抑制率很低,表明黄芩苷不能阻断IBDV对DF1细胞的吸附、穿入和直接灭活。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外可有效抑制IBDV对DF1细胞的感染,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病毒的复制和阻滞,提示黄芩苷可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具有抗菌、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炎、抗过敏、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且具有很好的抗病毒药理活性,能够据此研发多种预防与治疗病毒病的新型药物,但目前对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黄芩苷的药理作用、中药抗病毒机理以及黄芩苷的抗病毒作用等方面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黄芩苷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是清热燥湿、泄火解毒类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当前被作为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认为[1],黄芩苷具有光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够对多种细菌或病毒产生有效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芩、黄连、黄柏三味中药皆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药皆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大鼠灌胃黄芩水煎醇沉液40g生药/kg对酵母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灌胃黄芩70%乙醇提取物200mg/kg、500mg/kg或分别灌胃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50mg/kg、100mg/kg,均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灌胃黄芩70%乙醇提取物500mg/kg或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100mg/kg,对佐剂所致大鼠关节炎也均有抑制作用。黄连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01-1405
通过黄芩苷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炎性渗出抑制试验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检测,来探讨黄芩苷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低、中剂量黄芩苷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新霉素组、新黄组和高剂量的黄芩苷(P0.05,P0.01)。各质量浓度的黄芩苷体外抑菌效果极显著低于2%新霉素和新黄组(P0.01)。黄芩苷各组腹腔液伊文思蓝含量与地塞米松组均没有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也没有差异。各组血清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各组TNF-а含量亦均上升,但各剂量黄芩苷组的IL-1β、TNF-а含量均低于腹泻组,尤其低剂量组下降显著(P0.05,P0.01)。以上结果揭示黄芩苷能够抑制炎性渗出(高剂量最强)、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低剂量最强)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连、黄芩、白头翁、秦皮和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性质,对各药有效成分分别进行提取,获得硫酸黄连素纯品、黄芩苷纯品、30∶1白头翁、30∶1秦皮、20∶1穿心莲提取物,将提取物按一定比例组成配方,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通过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和组方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毒株K99和本试验室分离鉴定的O1、O2、O8、O138、O141、078、K89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物及组方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组方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单味中草药提取物。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机制,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建立LPS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3种中药成分对LPS损伤RIMMVECs表达ICAM-1的影响,并对染色结果进行了图像灰度分析与统计学检验。研究发现,RIMVECs正常状态下低水平表达ICAM-1,用LPS刺激后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而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IMVECs强阳性表达ICAM-1。结果表明,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作用与其下调ICAM-1的表达密切相关,为阐明其抗炎机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大黄芩鱼散半仿生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本研究以均匀实验设计U5(53)安排实验,考察提取溶媒pH、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物抗鹅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结果显示:大黄芩鱼散半仿生提取最优的工艺为pH 8.3,料液比1:40,提取时间0.5 h,对鹅沙门氏菌的MIC为(9.10±0.11)mg/mL,HPLC可以同步检测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有黄芩苷、槲皮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 [关键词] 大黄芩鱼散|半仿生提取|均匀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谱的调查,采用浓度为1000mg/L的地锦草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苍术油、连翘提取物、雪胆提取物和十大功劳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作用20h,观察作用前后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变化。耐药谱调查结果显示,10耐及10耐以上的大肠杆菌达80%。经不同中药提取液作用后,地锦草提取液具有比较好的耐药性恢复作用,十大功劳、黄芩和雪胆提取物的效果次之,而苍术油和连翘提取液并无恢复耐药性的作用。说明部分中药可恢复耐药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10种中药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研究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纸片法和倍比稀释法研究10种中药水提取液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点种法和药敏纸片法研究耐药抑转作用。结果显示,10种中药水提物中黄芩水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明显。耐药性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黄芩水提取物对Sa1的耐药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5%,但对其他菌株的抑制作用则表现不明显;药敏纸片法显示黄芩对细菌耐药性有最强抑制作用。表明中药水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且部分药物抑菌作用明显;黄芩水提取物对Sa1菌株具有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乌龙茶多糖、多酚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对肝癌细胞HepG2协同杀伤抑制作用,通过四氮甲唑蓝(MTT)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以观察乌龙茶多糖、多酚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乌龙茶多糖、多酚可以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增殖;二者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显著强于2种药物单独使用,且经药物联合应用处理后的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率要高于2种药物单独使用。说明乌龙茶多糖、多酚对肝癌细胞HepG2具有杀伤作用,乌龙茶多糖与多酚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黄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溶血活性及单增李斯特菌致病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绘制生长曲线、分析溶血活性、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细胞毒性试验的方法分析了黄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增殖、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溶血活性和单增李斯特菌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可通过直接中和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活性而降低溶血活性,且这一作用与黄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无关;在细菌与细胞共培养体系内加入黄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细菌对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说明黄芩提取物是一种潜在的抗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探讨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250只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添加金霉素;2组添加100 mg/kg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3组添加200 mg/kg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4组添加400 mg/kg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200 mg/kg组可显著提高肉仔鸡49日龄平均体质量、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示肉仔鸡饲粮中添加适量的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其中200 mg/kg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