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对永定县夏玉米种植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情况调查,总结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便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为害,提高农户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玉米顶腐病是扎兰屯市近来新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局部地块发生较重,发病率可达70%以上,造成玉米减产。介绍玉米顶腐病的诊断技术、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灰斑病是祥云县山区、半山区玉米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6~2008年对全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10个乡(镇)进行系统调查,并就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8~9月份为发生为害高峰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玉米品种、海拔、种植密度及方式、施肥等影响病害发生程度.当地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中,以苯醚甲环唑类、丙环唑类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根保防治玉米茎腐病初步研究徐作李林(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济南250100)王登甲惠祥海张广义孙明海张广学(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植保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玉米茎腐病(青枯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1]。1995年茎腐病在我...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茎基腐病乃世界性玉米病害,自70年代以来我国春、夏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据各地调查,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可达50%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灌浆—成熟期发病,从而引起玉米植株的根部及茎基部腐烂、变软,叶片青枯,果穗下垂,导致植株早死,籽粒松瘪,产量严重下降,是我国目前玉米生产上急待研究解决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自1988—1991年从全省各玉米主产区,采集了大量的病  相似文献   

6.
对2006-2014年峨山县3个主栽玉米品种灰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对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开始发病及进入暴发流行期时间存在差异,病害发生严重度也不同。表现为发病越早的品种,受害的严重度越高。总体看,本县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中旬进入喇叭口期开始发病,当温度适宜、降雨量偏大、相对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与流行,8月中、下旬进入抽雄期至灌浆期时迅速暴发流行。播种期的早晚与病害的发生流行轻重和最终玉米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株发病率、病情指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上升,最后,导致的产量损失率随之也逐渐上升。玉米灰斑病发病始期在7月上旬,抽雄期至成熟期玉米灰斑病病情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来的发生特点和为害情况 ,具体阐述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病原生物学、发生影响因素、合理的防治措施 ,为今后更好地识别和防治这两种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MRDV)20世纪80年代在思南县玉米作物上仅零星发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发病面积逐年扩大 ,发病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1996年调查 ,全县发病面积467hm2,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5.38 %。病株率4.6 %~9.4 %。1999年全县发病面积已上升到2467hm2 ,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28.46 % ,平均病株率24.87 % ,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4 %。目前 ,全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已成为玉米病害之首。1998年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作了初步观察 ,1999年对病害的发生与前茬不同类型地…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发现玉米疯顶病1997年8月在进行田间玉米病害调查时,于北京市房山区官道乡侯庄的几块玉米田中发现一种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新病害。根据病株症状和病原菌鉴定结果为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macrospora(Sacc.)Thirum.,S...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40多种玉米病毒病。以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和玉米条纹病等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为了解决玉米病毒病防治问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曾先后主持召开几次国际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学术讨论会,交流、讨论玉米病毒病的发生分布、病原鉴定、介体传播、流行规律、病毒提纯、抗血清制备、抗性鉴定及防治措施等,促进了国际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我国1954年前后,新疆南疆17个县市玉米条纹矮缩病普遍发生,成为当地玉米生产中的严重问题;1963年上海、浙江、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玉米,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有人称其为玉米粗缩病;1968年,河南新乡、安阳夏玉米发生玉米矮花叶病,造成毁灭性损失,并逐渐蔓延至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成为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1969年甘肃敦煌玉米条纹矮缩病严重发病,严重地块颗粒无收;1977年河北省玉米粗缩病大面积流行;1980年以来,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大面积发生玉米红叶病;1988年以来,四川南充地区9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对寄主幼苗胚根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茎腐病属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原学及发生规律研究比较多,但对该病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方式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三种叶斑病混发时的流行过程及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的田间小区人工接种试验,观察比较了玉米大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灰斑病单独及混合发生时的流行过程及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病害混发初期,病害间无明显的负相关性,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害间的负相关性逐渐增大并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病害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害混发时造成产量损失并不完全等于各病害单独造成损失之和,其中大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灰斑病混合发生所造成的损失约为各病害单独造成损失之和的76%~88%,大斑病和灰斑病混合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可近似看作两种病害各自引起产量损失之和,3种病害同时发生时最终损失率约为各自造成损失之和的67%~72%。  相似文献   

14.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调查表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由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所致,在玉米植株中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腐烂,引起组织软化。病菌随病残组织在田间、地边越冬。夏季暴雨多、空气湿度大、虫害发生重等对病害发生有利。提出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治虫害、适时施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水稻种植区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玉米水稻种植区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不断上升,为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明确了该病在该种植区发生原因,探索出了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甘肃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对甘肃省9个市的21个县、区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样,进行病原分离。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在全省各玉米种植区均普遍严重发生,病田率100%,病穗率和病株率平均为63.57%和34.47%。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全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轮枝镰孢菌,但在地区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玉米内州萎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内州萎蔫病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我国尚无此病发生的报道。萎蔫病菌通过带菌种子做远距离传播,加强检验检疫成为该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玉米内州萎蔫病的发生与危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分类、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以及最新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对监测病害的发生和鉴定检疫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是乳山市玉米上的常发性病害。2005年该病在乳山市春玉米上发生严重,绝大多数发病植株未能抽穗结实,是近30a来发生最重的年份。为搞好对该病的防治,现将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带毒以持久方式传播引起的病毒病害。我市自1996年发病以来,1998、1999、2002年三年发生较重,全市发病面积在0.33万hm^2。左右,2003年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大幅度下降。2007年玉米粗缩病在我市发生普遍,少数地区暴发成灾,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今后更好地控制病害的重发,降低危害损失,对2007年我市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重发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粗缩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第2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2000万hm2,总产达750亿kg,玉米单产达1554kg/667m2。但由于病害的发生,对玉米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病毒病更是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3]。世界上已发现40多种玉米病毒病。在我国危害最大的是玉米粗缩病毒(Ma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