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对氯偶氮胂与钙的显色反应的有关问题。根据对氯偶氮胂与钙形成稳定络合物的性质,提出了测定土壤浸出液和天然水中微量钙的吸光光度法。试验表明,在pH=12 ̄13的NaOH介质中,对氯偶氮胂与Ca^2+形成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35nm。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635=1.3×10^4。测定时Ca^2+浓度在0 ̄1.6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络合物中Ca^2+与显色剂的摩尔比为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显色剂邻羧基苯基偶氮槲皮素与Fe(Ⅲ)在弱酸性介质中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反应测定Fe(Ⅲ)的灵敏度很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7.3×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4μg/10mL,应用于锌样中微量Fe(Ⅲ)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交换钙对锶—89在小麦和大豆中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交换钙对^89Sr在小麦及其连作作和的在豆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钙钙将抑制^89Sr由土壤向小麦和大豆植株的输运和积累。^89Sr在该两种作物中的滞留浓度C与交换钙量X呈线性负相关:麦根C1=124.2-10.1x,麦秸C2=99.3-3.8x,麦壳C3=40.1-6.0x,麦粒C4=12.3-1.5x;大豆根C1=333.0-53.5x,豆壳C3=240.5-4...  相似文献   

4.
将肉用仔鸡分为10组,第1-5组饲糖中含钙1%,含有效磷相应为0.1,0.3%.0.5%,0.7%,0.9%;第6-10组含有效磷0.5,0-28日龄,含钙量相应为0.4%,0.7%,1%,1.3%,1.6%,35-42日龄时,含下量相应为0.4%,0。7%,1.9%,1.3%,1.6%。结果表明,磷含量最低的第1组增重、胫骨灰分、胫骨总钙与总磷显著低于其余组,而料肉比、腿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比其余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铅(Ⅱ)—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以下简称3,5-diBr-PADAP)—乳化剂OP体系的显色反应特性,发现在PH为10.40~10.80范围内形成紫红色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80nm,铅含量在0—1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84×10 ̄41mol_1cm ̄(-1),络合物中铅与3,5-diBr-PADAP的比值为1:2,用此方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铅。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研究柳豆一号播种期,密度和N,P2O5,K2O施用量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下肥力水平的土壤中种植亩产200-230公斤的水平,在来宾以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每亩种植2.5-3.0万株,亩施纯N4.0-7.6公斤,磷4.3-9.1公斤,氯化钾5.2-12.1公斤可以实现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7.
古代竹笋的培育和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传友 《农业考古》1995,(3):197-201
竹笋味鲜而嫩,清脆可口,据分析,竹笋含蛋白质2.5-18.6%,糖类2.0-4.0%,脂肪类0.2-1.7%,每百克笋中含维生素13毫克,胡萝卜素2.3毫克,还含有磷、铁、钙、镁等12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丰富,为人喜食的重要食品。  相似文献   

8.
Tb3+与苯—1,4—二甲酸形成的络合物,在pH=5.5时直接测定Tb3+的含量,波长为λex/λem=260/545nm,检出限为1.55×10-7mol/L,线性范围1.55×10-7~4.0×10-5mol/L,线性相关系数及标准误差分别为0.9993和1.7%。回收率为98.6%~100.7%,用于一些国际标准参考矿样中铽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丙酮提取,经水-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气相色谱FPD检测器的P滤光片测定嘧啶氧磷在水稻土壤、水中的残留量,其回收率为:糙米95.0─97.O%,稻杆86.4─96.7%,稻壳83.2─91.7%,土壤89.5一96.5%,水80.0─80.7%。土壤中半衰期为6.23─7.93人,稻田水中为0.85─3.93大。测得终点残留量糙米≤0.08mg/kg,稻壳≤0.5mg/kg,稻杆≤0.24mg/kg,成熟时收获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好用淀粉比色法测定溶液中1-3PPm范围内二氧化氯的含量。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0.2688x-0.0348,相关系数λ=0.9974,变异系数为3.7%~5.6%,回收率为99.3%~105.9%。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发生量微机预测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作指导,分析了玉米螟发生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提出了1代和不完全2代区玉米螟发生量长、中、短期预报模式。长期预报模式为y=x(I)/m(I),F=7>F0.01=6.37;中期预报模式为y=0.073x1+0.4947x2+0.3428x3-0.1684,F=6.0469>F0.05=3.59;短期预报模式为y=0.8012x-0.1863.并以PC-1500微机为工具,使用BA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粒重,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的遗传特性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NCⅡ遗传交配设计,研究玉米粒重及影响粒重的5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遗传特性,并用通径分析阐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种百粒重的变异系数为14.6%,HF1=31.3%,h^2B=84.7%,h^2N=55.9%灌浆持续期的变异系数小于10%,HF1=-7.3%,h^2B=74.6%,h^2N=60.2%;分期灌浆速率中,第2,3灌浆期的速率高,变异系数小,第1,4灌浆期的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高寒地区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和分蘖数明显增加,稻株折损重与施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水稻生产最优模型为:Y=719.1905+57.514X1+34.1465X2+28.9068X3-16.7X1X2+17.25X1X3-31.8574X21-14.2139X22+6.8235X23,最佳经济效益肥料施用量为:N177.8kg/hm2,P2O563.7kg/hm2,K2O118.8kg/hm2,最优配比为2.8∶1∶1.9。  相似文献   

14.
大叶相思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叶相思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大叶相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6,10对(No.1,3-5,7,9-13)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No.2,6,8)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3对染色体上具随体,其核型组成为K(2n)=26=20m(4Sat)+6Sm(2Sat)。  相似文献   

15.
将肉用仔鸡分为10组,第1~5组饲粮中含钙1%,含有效磷胡应为0.1%,0.3%,0.5%,0.7%,0.9%;第6~10组含有效磷0.5%,0~28日龄,含钙量相应为0.4%,0.7%,1%,1.3%,1.6%,35~42日龄时,含钙量相应为0.4%,0.7%,1.9%,1.3%,1.6%。结果表明:磷含量最低的第1组增重、胫骨灰分、胫骨总钙与总磷显著低于其余组,而料肉比、腿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比其余组高;钙与有效磷比例接近1的组,腿病发生率仅次于严重缺磷组。  相似文献   

16.
对另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Lo.elongatum(Host)A.LoveE^e洒色体二体代换系和二体附加系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27个供试材料中,只有一个代找系DS7E^e(7D)DV82-2-1(1)表现为中抗,其余人武部表现为感病,尤以二个附加系DA2E New-8-9-4-3-6-(1)和DA6E^3-2-4-12-4-2-(5)感染特别严重,表现为高感。结果表明:(1)Lo.elong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乳化剂OP存在下,Hg与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在pH7.5-10.5的硼砂-NaOH缓冲介质中,Hg与试剂形成1:2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7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L.mol^-1.cm^-1。汞含量为0-14u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用于水样及地质样中微量汞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肉用犬饲料是由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合理搭配而成,饲料中营养标准为:蛋白质17%~25%,脂肪3%~7%,纤维3%~4.5%,碳水化合物44%~49.5%,钙1.5%~1.8%,磷1.1%~1.2%以及微量的铜、氯、钾、镁、锰、钴、锌、碘...  相似文献   

19.
在弱酸性介质中,铜(Ⅱ)与5-(4′-氯2′-羧基苯偶氮)-4-氧代-2-硫代四氢噻唑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可以形成一种桔黄色的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458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458)=9.5×104L·mol(-1)·cm(-1),配合物中铜与显色剂的摩尔比为1:2。铜浓度在0~2.5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合金中铜含量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国产阴离子树脂法测定大豆粉中植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国产季铵型聚苯乙烯阴离子树脂法分离大豆及发酵大豆粉中植酸,用钼酸铵法测定植酸中磷含量,测得两种样品植酸含量分别为1.545%和1.092%(n=7)。标准植酸、标准植酸加入大豆植酸提取液,大豆植酸提取液加入标准植酸中时,植酸或植酸提取液回收率分别为85.39%±2.06%(n=7),82.84%±3.49%(n=7),87.31%±6.12%(n=3)。树脂磨细和梯度洗脱可综合提高分离效果2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