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北五味子木脂素进行提取,优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萃取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0.18~0.25mm,投料量每罐300g,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 min,CO2流量15 L/h.此条件下,北五味子木脂素的萃取得率达1.024%.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压脉冲电场(High v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PEF)对五味子藤茎中木脂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料液比、电场强度及脉冲数为自变量,以五味子醇甲(Schisandrol A)、五味子醇乙(Schisandrol B)、五味子甲素(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等4种木脂素的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logy,RSM),对五味子藤茎中4种木脂素的PEF快速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电场强度25 k V/cm,脉冲数为8,料液比1∶30 (g∶m L)是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其得率为2. 28%,该提取工艺提取速度快,经济、省时,适合工艺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五味子果实为原料,研究五味子木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木脂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五味子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凝回流法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232 min,五味子木脂素的提取率为0.54%;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好、稳定可行,可作为五味子木脂素提取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通过均匀实验研究了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_2流量对超临界CO_2萃取芝麻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萃取率拟合方程,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压力32 MPa,温度70℃,时间120 min,CO_2流量160 kg·[(h*kg)~(-1)芝麻],在此工艺条件下的预测萃取率为51.39%,实际萃取率为53.02%。对超临界CO_2萃取所得芝麻油进行检测分析,酸价(0.5 mg·g~(-1))、过氧化值(2.7 mmol·kg~(-1))优于一级芝麻香油质量指标,但水分(0.4 g·100g~(-1))偏高。以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为指标,与传统制油方法作简要对比分析,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均匀设计方法,研究SFE-CO_2萃取花生油工艺。选取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十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花生油最大出油率可达48.75%,对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4.5 MPa、温度45℃、时间140 min,CO_2流量220 L·h~(-1)·kg~(-1)。通过检测,SFE-CO_2萃取花生油品质好,酸值(0.6 mg·g~(-1))、过氧化值(3.4 mmol·kg~(-1))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9.586%)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食用花生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辅助提取法优化北五味子藤茎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漆酶辅助提取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4种木脂素的最佳工艺,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3个因素对总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SM所设计的回归方程拟合良好,最佳提取工艺的参数:漆酶用量8%,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40℃,北五味子藤茎中总木脂素提取率平均值为2.29%,与理论值相差0.66%,与未加酶提取法相比,提高了23.09%。该提取方法简单、成本低、提取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乙醇提取南五味子藤茎中木脂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乙醇法提取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藤茎中的木脂素,并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作为考察因素,将南五味子藤茎木脂素的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并优化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的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间50 min,超声温度55℃,料液比1∶27(g/mL),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0.371%。说明响应面法可以较好地优化超声-乙醇提取南五味子藤茎中木脂素的工艺条件,同时为工业化开发利用五味子藤茎以及中药材废弃部位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草莓在采收和贮运中易受损伤和病原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影响其商品价值。为研究南五味子木脂素复合涂膜液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南五味子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其木脂素。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南五味子木脂素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从强到弱为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考察南五味子木脂素、叶绿素铜钠、魔芋葡甘聚糖、氯化钙4个组分对草莓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南五味子木脂素复合涂膜液的最优配方为0.32%木脂素+0.0021%叶绿素铜钠+0.27%魔芋葡甘聚糖+1.0%氯化钙,将制备的复合涂膜液应用于草莓贮藏实验,使用复合涂膜液的草莓的失重率下降73.8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67.55%,Vc含量提高21.80%,与对照组相比保鲜效果显著提高,可以作为草莓保鲜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大蒜精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SC-CO_2萃取大蒜精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大蒜精油平均收率为0.74%。  相似文献   

10.
选择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_2流量和萃取时间共4个因素,以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腺叶桂樱叶片精油进行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优选出萃取温度(25、30、35℃)、萃取压力(20、25、30 MPa)、CO_2流量(12、15、18 m L·min-1)和萃取时间(35、45、55 min),作为正交试验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30 MPa、CO_2流量18 m L·min-1和萃取时间55 min。在该条件下腺叶桂樱叶片精油萃取率为3.78%。  相似文献   

11.
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新工艺及其工艺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提取物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含量。结果表明,影响植物油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油用量B、提取次数C、提取时间A,其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A3B3C2;水提取、醇提取、超临界提取和植物油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中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总量分别为3.24mg、36.57mg、38.56mg和38.00mg,提取率分别为8.28%、93.1%、98.2%和96.8%。本研究确定了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新工艺;用新工艺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中,五味子木脂素含量和提取率均较高;新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条件温和等优点,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产自陕西、四川、甘肃的南五味子为材料,测定其中木脂素质量分数和总多糖质量分数,结果显示,四川、陕西、甘肃产南五味子的折合药材木脂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8725%、1.4126%、1.2534%;甘肃产南五味子的折合药材木脂素含量最低。整粒提取时,四川、陕西、甘肃产南五味子的折合药材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10.080%、9.665%、11.180%;研碎提取时,四川、陕西、甘肃产南五味子的折合药材总多糖质量分数为9.560%、10.360%、12.830%。整粒提取和研碎后提取均以甘肃产南五味子折合药材总多糖质量分数高于四川产和陕西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石蝉草总木脂素含量测定的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石蝉草总木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五味子乙素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采用变色酸-硫酸显色体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石蝉草乙醇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总木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石蝉草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结果]五味子乙素在4.00~24.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6 1),平均回收率为97.68%,RSD为1.11%,石蝉草总木脂素优化的提取工艺为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经济,适用于石蝉草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可为石蝉草总木脂素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_2萃取柚籽精油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 L.h-1、萃取时间1 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桔皮色素,采用超声波协同超临界CO2萃取桔皮色素,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为250W、萃取压力9MPa、温度50℃、时间30min、CO2流量15L/h时,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桔皮色素得率为80.66%。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快速提取检测雷公藤甲素的分析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雷公藤根皮、不定根和发状根中雷公藤甲素的超临界CO_2(SFE-CO_2)萃取工艺,并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雷公藤甲素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根皮中甲素较适宜条件为:萃取压力48.265 MPa,萃取温度35℃,改性剂正丁醇、静态萃取时间15min及CO_2体积25 mL。超临界CO_2萃取不定根和发状根中甲素较适宜条件为:萃取压力27.580 MPa,萃取温度55℃,改性剂乙醇、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及CO_2体积25 mL。添加回收率为8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7%~10.6%。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全程分析时间小于1h,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无污染、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五味子高压醋蒸炮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五味子的最佳高压醋蒸工艺。以五味子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为指标,选择闷润时间、蒸制时间、醋的用量3个因素,以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五味子进行醋蒸工艺的优选。最佳醋蒸工艺为加入30%醋,拌匀闷润3h,蒸制1h。采用优选的炮制工艺能有效保证醋制北五味子中木脂素含量,为饮片质量标准制定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比研究D296R、D152、D280、122、001×16、D941离子交换树脂的脱色效果,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合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果实提取物的最佳脱色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五味子果实溶液吸光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果实中木脂素含量,分别计算五味子果实样品的脱色率和木脂素的保留率。结果表明,D941对五味子果实提取物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可达87.8%,并且对五味子木脂素的保留率可达87.0%,研究所建立的优化工艺简单可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五味子种子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以木脂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因素和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应用SAS 9.1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木脂素提取率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验证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五味子种子木脂素的优化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3%,超声时间32min,液固比299mL/g。在此条件下,经过多次验证试验,发现木脂素提取率为2.47%,与理论值(2.59%)十分接近。【结论】利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获得了五味子种子木脂素的超声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大红橙油为研究对象,以采用GC-MS法分析确定的目标萜烯为脱除对象,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为单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技术脱除萜烯类成分的工艺。结果表明:大红橙油中D-柠檬烯等目标萜烯相对含量为91.00%;当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 h,CO_2流量12 L/h时,脱萜效果最佳,萃取相中目标萜烯相对含量达94.87%;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分离大红橙油中的萜烯类物质,可以将目标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到73.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