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隐形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危害性更大,本文对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治疗、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广大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归芪乳康散     
正一、主要成分:黄芪、当归、鱼腥草、皂角刺、蒲公英、路路通、紫花地丁、板蓝根以及陈皮。二、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预防和治疗隐性乳房炎。该品主要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使用效果如下:1.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保护并修复乳腺组织,减少奶牛体内的感染细胞数,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有效控制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损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哈尔滨地区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突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的648头奶牛中,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23.1%,隐性乳房炎发病率53.7%。经济损失分析显示每年因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为17.1万元,表明乳房炎仍然是危害奶牛健康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对奶牛的乳品质与产奶量具有重要影响,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很高,所以,乳房炎对奶农养殖效益具有直接影响。中草药由于具有无毒害、无抗药性的优势不仅成为目前奶牛饲料重要添加剂,也成为有关学者的研究热点,并被广泛应用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本文主要论述了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奶牛产生乳房炎的原因、中草药添加剂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运用效果及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防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奶牛产业的危害很大,目前,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乳房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发病原因1.分娩前后饲养管理不当引发乳房炎。产前产后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尤其是隐性乳房炎更是影响乳汁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就奶牛乳房炎的特点、发病原因及其分类进行全面阐述,同时提出全方位的治疗方案。一、特点乳房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腺和乳头发炎,乳汁的理化特性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尤其是白细胞明显增加,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其特点为:1.时间。每年的3月以后发病增加,8~9月达到高峰。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可达70%。2.饲养方式。舍饲饲养发病率比散养的高。3.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高于显性乳房炎。4.机器挤奶比人工挤奶发病率高。5.干…  相似文献   

7.
成铂 《农村科技》2015,(2):70-71
第5师金赛牧业公司奶牛场,随着奶牛产奶量逐年递增,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可根据奶牛乳房炎的不同分类,如:出血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纤维性乳房炎来诊断和治疗。一、症状根据有无明显临床症状,可分为隐性乳房炎和临床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给乳品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1/3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仅美国的损失就达20亿美元。据报道,国外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平均为25%~60%,日本乳房炎平均患病率为45.1%,西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也高达25%。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更高,据报道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业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是受到理化刺激而导致的乳腺及乳头发炎。奶牛乳房炎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奶牛乳房炎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且诊断需借助诊断液,不可肉眼观察。对于奶牛乳房炎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有应用抗生素、中草药、饲料添加以及疫苗防治等。各个养殖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在奶牛中发病率极高,发病因素多,病原体复杂,因而防治奶牛乳房炎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本文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预防措施入手,对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春剑在阴棚条件下叶斑病和沤心病的感病状况及用药防治效果。[方法]在阴棚中采用盆栽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沤心病苗数、叶斑病叶数、每盆苗数和单苗叶片数。[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感染叶斑病和沤心病,平均感病率为3.18%和1.93%;参试的几种杀菌剂对叶斑病和沤心病均有防治效果,均以百菌清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结论]在栽培中有必要用杀菌剂对叶斑病和沤心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至8月对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南疆杏树现有10种病害,叶部病害有真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黄化综合症、褪绿卷叶病;枝干病害有流胶病、腐烂病及立木腐朽病;根部病害有苗木根腐病;果实病害主要有裂果病、果斑病(病原同穿孔病)及贮藏期果实霉烂。穿孔病、流胶病普遍发生;褪绿卷叶病仅分布于轮台,扩展蔓延速度快。南疆杏树主栽区流胶病平均发病株率为94.8%,平均病情指数为45.5,病情较严重,轮台杏园发病相对最轻,库车杏园的病情最严重,和田、喀什介于两者之间。最后分析了流胶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的调查指标及鉴定时期。[方法]利用苗期鉴定法和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分别于分蘖末期和抽穗期进行接种,并在苗期采用单株病情指数,成株期采用病级、相对病斑长度、病斑长度和绝对病斑高度为调查指标,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分蘖末期接种的3次调查中,病级、绝对病斑高度与抽穗期第3次调查的绝对病斑长度和病级的灰色关联度呈上升趋势,且分蘖末期接种的第3次调查中这2个指标与对照指标的灰色相关度分别为0.891 2、0.888 6和0.911 1、0.903 0。这2个指标可作为抗性鉴定重要参考指标。苗期鉴定的单株病情指数与2个对照指标的灰色相关度分别为0.746 1和0.787 9,表明苗期鉴定的调查指标与成株期鉴定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在分蘖末期和抽穗期接种,接种后第36天调查的病级和绝对病斑高度可作为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的重要指标。苗期鉴定的单株病级指数与成株期鉴定结果具有一定的灰色关联度。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新城疫对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病毒是一种突变快、进化快的病原,该病毒毒力的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毒力具有本身的演化趋势.通过对新城疫病毒的生物特性、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及与其毒力演化相关的因素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与流行趋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鹰嘴蜜桃果肉海绵组织病害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16年调查了鹰嘴蜜桃果肉海绵组织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率。[结果]鹰嘴蜜桃果肉海绵组织病害症状主要特征是果肉变褐色,呈海绵状失水,不具气室或空洞,未成熟果实基本不发病,果实临近成熟前10 d左右开始出现病害,其中阳面果发病率为72.5%,阴面果发病率为27.5%,阳面果发病率显著高于阴面果发病率。[结论]调查结果为该病的田间诊断、鉴别及早期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烟草病毒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研究发现,广西烟草病毒病有烟草花叶病毒病(TMV)、黄瓜花叶病毒病(CMV)、马铃薯Y病毒病(PVY)、烟草蚀纹病毒病(TEV)、烟草环斑病毒病(TRSV)和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引起的曲叶病毒病等6种,其中TMV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烟草病毒病的发生与主栽品种抗病性、虫媒、气候、种植区域调整及农事操作等因素有关。2005~2007年连续3年在广西靖西县开展烟草病毒病综合防治试验示范,综合防治效果分别为90.38%、89.51%和82.35%,示范区烟草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降低,上等烟比率、单产、产值等均比对照区高,示范区烟草病毒病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沈阳城区油松发生枯枝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并对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在沈阳城区发生普遍,其平均发病率为47.23%,病情指数为14.88。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林分因子关系紧密。阳坡发病轻,平均发病率为79.38%,病情指数为31.41;20~30年生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80.02%,病情指数为40.94;林分密度越高,发病越重,林分密度>750株.hm-2的样地的平均发病率为93.04%,病情指数为47.22;树高15m以上的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97.28%,病情指数为46.21;油松和红松混交林发病最重,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68.59。  相似文献   

18.
蚕豆油壶菌火肿病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蚕豆火肿病在四川的地理分布、病害循环及影响发病的因素,从而掌握该病的发生规律。【方法】通过病害普查,确定蚕豆火肿病的地理分布。采用室内测定研究温度和越冬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调查病害发生情况,研究病害循环和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结果】蚕豆火肿病在四川的地理分布局限在川西北阿坝州海拔2 400m以上的春播蚕豆区。病害的循环和发病特点是:病菌以病残体中的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休眠(越夏和越冬),作为初侵染源。次年春播蚕豆后,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染蚕豆苗。田间发病后,病菌不断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作为再侵染源,病菌的再侵染频繁。游动孢子藉风雨在田间短距离传播。病害的发生流行曲线呈"S"型。连作和施用带病残体的厩肥有利发病。尚无对火肿病的抗病品种。【结论】这些结果揭示了蚕豆火肿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表达PLRV 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抗病性田间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外壳蛋白(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在接种病毒后续发感染条件下观察鉴定转基因株系的田间发病率,发病时间和发病指数.结果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株系延迟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百分率和发病指数.  相似文献   

20.
烟草番茄斑萎病是一类在局部地区产生严重危害的烟草病害,由布尼亚病毒科番茄斑萎病毒属典型成员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系统侵染引起。目前该病在中国许多省均有发生的报道,在云南烟区广泛分布,在局部地区可造成60%以上的严重损失,烟草番茄斑萎病被认为是世界上对烟草最具潜在危险病害之一,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了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害症状学,病原物,致病机制,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害的流行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