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红色棚膜对叶菜生长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本文以普通透明棚膜为对照,用不同红色棚膜覆盖处理,研究不同红膜对上海青、菜心和小白菜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透明棚膜相比,红色膜能提高上海青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但产量不如普通透明棚膜;红膜覆盖菜心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却抑制了Vc含量的积累,其中颜色较深的红膜(T2)可促进产量提高;红膜覆盖提高了小白菜的蛋白含量及产量,且颜色较深的红膜(T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菜心和小白菜适合选用加倍添加了红色母粒的红膜(T2)覆盖栽培,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红色棚膜对叶菜生长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本文以普通透明棚膜为对照,用不同红色棚膜覆盖处理,研究不同红膜对上海青、菜心和小白菜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透明棚膜相比,红色膜能提高上海青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但产量不如普通透明棚膜;红膜覆盖菜心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却抑制了Vc含量的积累,其中颜色较深的红膜(T_2)可促进产量提高;红膜覆盖提高了小白菜的蛋白含量及产量,且颜色较深的红膜(T_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菜心和小白菜适合选用加倍添加了红色母粒的红膜(T_2)覆盖栽培,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红色棚膜对叶菜生长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本文以普通透明棚膜为对照,用不同红色棚膜覆盖处理,研究不同红膜对上海青、菜心和小白菜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透明棚膜相比,红色膜能提高上海青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但产量不如普通透明棚膜;红膜覆盖菜心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却抑制了Vc含量的积累,其中颜色较深的红膜(T2)可促进产量提高;红膜覆盖提高了小白菜的蛋白含量及产量,且颜色较深的红膜(T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菜心和小白菜适合选用加倍添加了红色母粒的红膜(T2)覆盖栽培,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无色透明膜为对照(CK),在相近光照强度下,研究了紫色膜、蓝色膜和红色膜覆盖对设施环境及甜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颜色薄膜覆盖对设施内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大;红色膜覆盖甜椒茎粗最大,株高较小,而蓝色膜覆盖甜椒茎粗最小,株高较大;蓝色膜覆盖延迟了甜椒开花时间,红色膜覆盖则使甜椒开花期提前;甜椒单株产量和单株果数均以蓝色膜覆盖最低,红色膜覆盖最高,单果重以紫色膜处理最高;蓝色膜覆盖提高了甜椒果实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果实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以红色膜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徐蒜917为试材,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模糊评价隶属函数法评价鳞茎综合品质。结果表明:除白黑膜外,有色膜覆盖均提高了大蒜单头鳞茎重和一级大蒜比例;除红膜和白黑膜处理中大蒜素及黑膜处理中丙酮酸含量较低外,有色膜覆盖均显著诱导鳞茎大蒜素和丙酮酸含量的增加;黑膜覆盖有利于VC含量的增加,绿膜覆盖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银膜和白黑膜覆盖则显著增加了纤维素含量;有色膜覆盖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基本呈下降趋势,但可导致硝酸盐的积累。综合分析表明,除白黑膜显著次于透明膜外,有色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大蒜鳞茎综合品质,且绿膜覆盖大蒜鳞茎综合品质最优,银膜和黑膜次之。  相似文献   

6.
不同有机肥配施对潍县萝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潍县萝卜为供试植物,研究了风干鸡粪、风干猪粪和豆饼分别与化肥配施对潍县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萝卜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潍县萝卜的品质。无机肥料配施豆饼处理的萝卜体内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显著增加了萝卜体内VC的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但不同有机肥料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小红  彭琼  鄢铮 《农学学报》2022,12(10):25-29
为筛选西瓜栽培适宜的覆盖材料,选取4种不同材料(白膜、菇渣、液态膜、黑色防草无纺布)进行覆盖栽培,综合比较其对西瓜氮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所有处理中,黑色防草无纺布的覆盖效果最佳,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总氮、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覆盖处理的西瓜产量与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R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含量与NR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GS、GDH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认为,黑色防草无纺布可作为西瓜栽培适宜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粪型有机肥对萝卜韧皮部汁液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型有机肥能促进萝卜韧皮部汁液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运输,提高萝卜产量,增加萝卜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萝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萝卜体内含硒量,研究了在不同Se肥用量的田间处理下,萝卜对土壤中Se的吸收、迁移特点和Se肥对萝卜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Se肥可明显提高萝卜的Se含量,随施Se量的增加,萝卜Se含量在施Se量为112.725g/hm2时达最高,在施Se量为74.925g/hm2时,萝卜Se含量增加最快,是萝卜中Se含量积累的最大效率浓度。施Se肥处理的萝卜产量较对照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萝卜的Vc含量随施Se量的增加,各处理均增加,在施Se量为112.725g/hm2时到达顶峰;蛋白质含量除施Se量为149.85g/hm2时比对照有小幅度增加外,其余处理的蛋白质含量都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以施Se量为149.85g/hm2时的含量最低;土壤Se浓度上升,可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活力,但降低了萝卜中硝酸盐含量,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施Se量对萝卜含Se量、产量、各品质因素以及食用安全性的影响,施Se量以不超过37.125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质对‘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有色膜探讨分析了不同光质对‘达赛莱克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Darselect’)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膜处理下的果实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均为最高,单株产量最低。绿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低。红膜处理草莓单株产量最高,果实最大,单果重比对照区高49.8%。随不同光质膜中的红橙光透过量的增加,草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大致呈增加趋势,抗坏血酸含量与紫外光/蓝紫光比值呈反相关,单株产量随红光/蓝光比值的上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应用5种颜色棚膜(紫色P,蓝色B、绿色G、黄色Y、红色R),研究不同光谱特征条件下拱棚光照度、温度、韭菜生长指标及品质产量等指标,比较分析得出:紫色棚膜的特征曲线(P)与自然光的特征曲线(S)在可见光范围内(380~780 nm)相似度较高。紫色棚膜内部的温度(P)值一直高于其他颜色棚膜处理的温度。5种颜色棚膜处理的韭菜株高增长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P值(2.52 cm/d)> Y值(2.01 cm/d)> G值(1.90 cm/d)> R值(1.80 cm/d)> B值(1.37 cm/d)。紫色棚膜处理叶片鲜质量积累3茬平均速率为 277.60 mg/d,紫色棚膜处理韭菜叶片干质量积累平均速率(P)值最高,达到22.42 mg/d,其他处理依次为Y值 18.47 mg/d,R值17.68 mg/d,G值15.63 mg/d,B值10.79 mg/d。紫色棚膜处理假茎鲜质量的积累平均速率(P)值最高,达到106.52 mg/d,其次为Y值77.71 mg/d,G值74.62 mg/d,R值69.87 mg/d,B值60.22 mg/d。3茬平均韭菜假茎干质量积累速率中, P值最高,为8.17 mg/d, R值最低,仅为4.07 mg/d。3茬韭菜根鲜质量积累平均速率为P值(119.84 mg/d)>Y值(117.89 mg/d)>R值(102.28 mg/d)>G值(98.99 mg/d)>B值(72.36 mg/d)。3茬韭菜根干质量积累平均速率方面,P值(50.98 mg/d)> R值 (38.81 mg/d)>G值(37.59 mg/d)Y值(37.18 mg/d)> B值(24.43 mg/d)。绿色棚膜处理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G)值最高,为23.95 mg/g,红色棚膜处理(R)值次之,为23.28 mg/g;黄色棚膜处理叶片中可滴定酸含量的(Y)值最高,达到2.75 mg/g,紫色棚膜处理的P(值)为2.55 mg/g,各处理叶片和假茎中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大,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是假茎中的7~14倍。紫色棚膜处理3茬韭菜总产量最高为103.95 t/hm2,其他处理依次为:Y值(88.84 t/hm2)> R值(82.99 t/hm2)> G值(82.27 t/hm2)>B值(68.36 t/hm2)。通过不同光谱特征条件下光照度、温度、韭菜生长指标及品质产量等综合评价得出:在西北地区冬季拱棚韭菜生产过程中,紫色棚膜的应用更有利于韭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颜色地膜对大棚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红、粉红、蓝、绿、黄和银白6种彩色地膜为材料(黑色地膜为对照)进行了大棚草莓生产应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红、蓝地膜可以提高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冬季地温,使草莓增产7.96%和3.75%;红、粉红地膜可以使草莓叶面积增大,花序抽生粗壮;红、黄地膜可以提高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彩色地膜的缺点是不能抑制杂草生长和地表湿度大。3)彩色地膜中以红色地膜的综合应用效果最好,具有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地温等优点,在大棚草莓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多个由不同生产原料制备的、降解路径不完全相同的可降解地膜在甘薯上覆膜试验,通过测定覆膜后土壤及膜内外温湿度差异、PE基可降解地膜覆盖甘薯在前后期的拉伸强度变化、对甘薯产量及产品质量的影响,验证生物可降解地膜在皖北甘薯生产上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几种可降解地膜能够达到与常规地膜相同的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的农艺效果;几种处理均较对照增产22%以上,在薯块膨大期遇连阴雨等较极端天气下,能够显著避减因未能及时揭膜所造成的幼嫩薯块腐烂;几种地膜能够有效适期降解,对下茬农事操作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菜因其生长期短、产量高、易于生食等特点,已经成为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叶菜。传统的光伏发电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光伏农业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光照需求下,进行光伏发电。为此,本研究以蒙黛和克里斯汀两个生菜品种作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光学干涉薄膜(红蓝光透过膜及远红光截止膜)对生菜的抗氧化酶、营养品质及叶片超微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蒙黛在红蓝光透过膜及远红光截止膜下的CAT活性、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克里斯汀在两种膜覆盖下的CAT活性上升,而SOD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但两种生菜在两种膜覆盖下,后期的酶活性大多较对照的高。红蓝光透过膜下,两种生菜可溶性糖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远红光截止环境下则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在两种光环境下,维生素C的累积量都明显增加;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较前期有所下降,但大多比对照的高。叶片超微结构分析表明,红蓝光透过膜下,蒙黛的叶绿体聚集增大,而远红光截止环境下叶片的部分细胞破坏,叶绿体基粒分层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光学干涉膜的技术改进、光学干涉膜的大田推广应用以及光伏农业的未来发展走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保山香料烟在不同有色膜棚调制过程中呼吸强度、淀粉酶活性、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制过程中叶片呼吸强度、生理活性均有所改变。蓝色膜、土黄色膜和淡黑色膜可以显著提高调制前期叶片的呼吸强度;叶片采摘时淀粉酶活性最低,调制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发生明显的波动并呈现升高的趋势;调制过程淀粉含量降低,至调制结束时淀粉含量稳定在4%~7%的水平;无色膜、乳白色膜内叶片失水较快,淡黑色膜调制结束时叶片含水量大,达不到生产上的要求。有色膜调制有利于维持叶片的生理活性,各处理叶片调制过程平均淀粉酶活性、调制结束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淀粉降解量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薄皮甜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以"龙甜一号"甜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有效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其增温效果低于塑料地膜覆盖,保墒性能与塑料地膜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纤维基地膜在甜瓜种植期内完全降解,覆盖栽培可显著抑制杂草生长。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甜瓜株高、茎粗、根干重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对照,与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且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的甜瓜果实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裸地分别提高53.32%、39.14%、21.28%,其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丹参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3种揭膜方式对丹参根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产量的影响显著,以丹参返青后完全揭除地膜处理的丹参根产量最高,达到10015.5kg/hm2,比不覆盖地膜的处理增加了38.3%,比完全不揭除地膜的处理增加了近2倍;不同揭膜方式对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以丹参返青后完全揭除地膜处理丹参根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丹参酮ⅡA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为0.4571%,丹酚酸B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6.4223%,总丹参酮在9月份达到0.9842%。在丹参苗期采取地膜覆盖,返青后及时揭除地膜,可以提高丹参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8.
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花蒿"元阳种源"进行露地和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栽培株高、基茎粗、分枝数、冠幅、单株生物量、青蒿素含量等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且叶蕾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目前,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已在云南主要产区曲靖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