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分生长与产量模型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阐述了影响林分生长和产量的 5个因子 ,即立地指数、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生境类型和林分结构。介绍了林分水平、径级水平和单株木水平的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系统的一些代表性模型系统。还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生长和死亡模型。林木和林分是两级不同水平的生态系统。作者提出了建立以生态系统特性 (如系统的整体性、同时性、组成成分间交叉相关性等 )为基础的系统化模型。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系统 ,用 3阶段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参数 ,可望提高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的真实性和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Weibull分布为基础建立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与收获的参数回收模型,保证了全林分模型与直径分布模型在产量预测上的一致性,克服了参数预测模型直接预测分市参数所造成的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山区油松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变生长率法构造油松全林分年生长预测模型,并通过似乎不相关联立估计全林分生长模型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可变生长率法建立全林分年生长预测模型符合林分发展的规律,解决了林分生长预测的阶段无偏性,同时为林分经营者提供了林分年变化量,而且通过似乎不相关联立估计得到的全林分生长模型参数,没有明显的估计偏差,从而提高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是由预测林地生产潜力、林分生长过程和林分收获量的所有模型构成的系统。它是建立经营模型的基础 ,是准确进行经济评价、确定合理轮伐期和研究优化栽培模式的前提。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由立地指数预测模型 (优势高生长模型 )、胸径生长模型、直径分布模型、树高曲线方程等几个部分组成 :立地作为林木生长的载体 ,立地质量的评价结果 (立地指数或优势高 )是贯穿整个系统的主要变量 ,因此对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和优势高生长的预测是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的根本保证 ;胸径生长模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林分结构模型 (直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5.
林分和林木生长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林分生长和林木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概况。模型分成5种,即双因素林分产量模型、三因素林分产量模型、森林生长模型、群落动力学模型和产量形成的模拟模型。这些模型被归入3个类型:统计、物理—统计和动力—统计类型。森林生长模型,作为指导森林经营活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或经济效益,是最有实用意义的。因此,应该首先得到发展。为了从根本上克服栽培和经营上的盲目性,还必须发展从机理出发的产量形成的模拟模型。这项工作需要从事数学、森林气象学、树木生理学和土壤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Bates J M 和Granger C W J 的组合预测方法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最小偏差的林分生长组合预测模型,并介绍了模型求解的方法.由实例证明,组合预测模型能大大地改善预测效果,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在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杉木固定样地多次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初始值、间隔期、地位级指数为输入变量,预估值为输出变量,选择理查德方程构建杉木林分生长动态预测模型。为保证人工林和天然林林分生长动态预测结果的逻辑关系,采用哑变量的数学处理方法将人工林和天然林合并建模。建模过程中,引入智能算法中的蚁群算法来估计模型参数,取得较为理想的建模结果,为其他林业数表模型的建模提供参考依据。构建的杉木林分生长动态预测模型精度满足要求,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分表预测法作为一种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已有半个世纪历史。自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矩阵模型。这两种生长收获模型都能提供林分径级的详细信息,可更好地分析林分经营措施的生物效果和经济效果,从而进行林分营林措施的决策。林分表预测法和矩阵模型虽是不同的来源,但它们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基础是相同的,本文试图对它们作一些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检查法林分生长预测及择伐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法胜  于政中 《林业科学》1994,30(6):531-539
检查法是一种适合于异龄林经营的集约作业方法,由于目前试验时间还较短(第1择伐周期1987-1992年),需要对其长期经营效果作出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修正参数预测模型(MPPM)和线性规划方法相结合对于林分进行生长预测和择伐模拟研究的方法。拟合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了形状灵活的Weibull分布形式,使得这种方法很适合于异龄林分(反J形直径分布)的生长预测(当然也适于同龄林),特别是当径阶株数出现突然变化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实生林在第10到15年期间,其遗传增益已有稳步增长。当大面积地采用改良无性系进行造林,至林分成熟时,了解和绘制这些林分的生长模型能准确地预测产量和制定全面的经营决策。林分生长模型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川西亚高山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07年7月~12月采用收集框法研究了森林凋落物量以及N、P、K养分归还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凋落量(2 090.47 kg·hm-2)比针叶林凋落量(1 189.59kg.hm-2)高出43%,林分凋落动态和归还动态呈单峰型,其高峰都出现在10月份。混交林中阔叶对凋落量的贡献达69%。同时,阔叶的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的养分归还量。混交林和针叶林养分归还量都表现为N﹥K﹥P,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林。在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具有更强的自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宽甸地区几种主要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其土壤蓄水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枯落物现存量依次为人工纯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率为针阔混交林人工纯林;林分的土壤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均为混交林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3.
张旺 《河南林业科技》2021,41(1):17-19,47
以河南省信阳市国有南湾林场为研究区,对马尾松人工纯林改造成异龄针阔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经过目标树作业并补植阔叶树的改造后,马尾松人工林的林下植物获得较多的资源,促进了植物更新与生长,林下植物多样性升高.为河南地区人工纯林的改造及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根据广东和广西(两广)地区森林类型分布图、主要森林类型的年土壤呼吸数据库以及中国日值格点气温、降水数据,建立线性模型预测两广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年土壤呼吸速率和年土壤呼吸通量。结果表明,两广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年土壤呼吸速率为常绿阔叶林864.18 gC/m~2/yr>其他森林811.03 gC/m~2/yr>针叶林791.43 gC/m~2/yr>灌木林780.18 gC/m~2/yr>落叶阔叶林758.80 gC/m~2/yr>竹林731.49 gC/m~2/yr>针阔混交林684.91 gC/m~2/yr。两广地区森林年土壤呼吸通量为204.41 TgC/yr,其中常绿阔叶林最大,为77.41 TgC/yr,针叶林次之,为56.81 TgC/yr,具体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其他森林,顺序与各种森林类型面积大小一致。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通量主要与森林面积有关,森林面积越大土壤呼吸通量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东北林区过伐林生态系统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伐林类型、群落结构、分布格局、林木生长、生物多样性和经营等方面对东北林区过伐林的研究简要概述,提出今后应加强过伐林动态模拟、结构与功能优化、定向恢复、多功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过伐林的深入研究、加快阔叶红松林恢复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改变了生态环境,调整了林种结构,涵养了水源,提高了林地的营养含量,调节了气候,保护了物种多样性,充分展现了混交林功能效益和潜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东北过伐林区主要森林类型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主要森林类型为对象,基于小班调查数据,利用R ichards、Logistic、单分子、Gompertz和Korf 5种理论生长方程,建立了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采用模型拟合统计量、误差及残差分布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白桦林、人工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用R ichards模型最好,人工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天然针叶混交林用Logistic模型最好。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森林生长预测和经营优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星载激光雷达波形数据对森林类型识别时,受地形、噪声和林层结构等因素影响,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森林类型识别精度较低,为提高森林类型识别精度,需提取与森林类型相关的波形特征参数.[方法]结合回波仿真原理与林分冠层特征对GLAS回波波形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与森林类型相关的波形特征参数147R-cafit-、K1...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中南部几种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中南部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等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叶林中杉木(CK)枯落物的厚度最大,达到95mm,针阔混交林的蓄积量最大,为21.94t/hm2,马尾松枯落物的厚度较低,苦槠蓄积量最低。②马尾松×枫香的最大持水量为12.62t/hm2,其他林分的最大持水量均在10t/hm2以下,其中苦槠最低,为2.04t/hm2。③针阔混交林的有效拦蓄能力明显高于阔叶林和针叶林,有效拦蓄量最高的是马尾松×枫香,为17.69t/hm2.苦槠的有效拦蓄量最低,仅为2.47t/hmz。两种不同杉木林分有效拦蓄量均达到10t/hm2左右。可见针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益优于阔叶纯林和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20.
贵州麻江森林健康经营项目示范区森林植被类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示范区的森林属于次生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示范区的植被类型比较齐全,有西南米槠-黄连木-锈鳞苔草常绿阔叶林、漆树+美脉琼楠+大花枇杷-蚊母树+高丛珍珠梅+鸢尾常绿落叶阔叶林、白栎+麻栎+枫香-芒箕落叶阔叶林、马尾松+白栎+枫香+油桐-白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杉木针叶林、白栎-金星厥灌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