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别拉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公别拉河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活性酸(pH)、有效钾、容重、持水状况和孔隙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地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樟子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2.
王蓬  王海荣 《农技服务》2012,29(5):593-594,602
通过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管理的桃山林场柳塘子营林区和石人梁营林区的针阔混交林的迹地人工更新造林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桦树-柞木组合模式中的落叶松长势最好。从混交方式、配置方式、混交树种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形成了更合理的更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岸林群落的结构特点,通过设置连续小样方样带调查法,对文峪河流域上游5个典型河岸林带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研究地区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林型下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油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Simpson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在阔叶混交林下最高,为0.809和0.909;草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林型下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针阔混交林>云杉纯林>油松纯林,Simpson丰富度指数在阔叶混交林下最高,为0.888,Pielou均匀度指数针阔混交林下最高,为0.923。从不同林型河岸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布格局可以初步判定该河岸林的边界在距溪流30~50m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国营林场森林蓄积量,对天然白桦次生林进行30多年的改造,在国家已审批可改造林地,对不同坡向选择栽植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与白桦天然萌芽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在阴坡、半阴坡混交林中落叶松生长最快,樟子松次之;而在阳坡、半阳坡混交林中,油松、樟子松生长旺盛.随着林龄的增长,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改造北方林区天然次生林,可达到森林经营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地区大型真菌的区系组成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白山地区大型真菌调查发现共有89科,275属,858种,这些真菌分布于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5个不同植被类型中。研究发现:5个不同植被类型中针阔混交林带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为5.73,其次是阔叶林带多样性指数为5.49,针叶林带多样性指数为4.96,亚高山岳桦林带多样性指数为4.48,而高山苔原带的最低,为3.34。在区系组成上主要以北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同南美洲、非洲热带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在不同植被区中大型真菌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同时还发现植物物种组成差异越大的植被类型区其大型真菌的相似性越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被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法研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种林地土壤不同土层的微生物区系差异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覆被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相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或显著减少,以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的垂直差异较为显著;土壤各类细菌相对生物量也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真菌,分别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的69.92%-77.08%和20.64%-30.01%;细菌则以假单胞细菌为主,占细菌总生物量的26.80%-38.38%.针阔混交林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相对生物量均极显著大于阔叶林和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真菌相对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0-20 cm土壤细菌多样性大于阔叶林和针叶林,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20-40 cm土壤细菌多样性则大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7.
对湖北省竹溪县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开展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竹溪共有大型真菌252种,隶属于20目、 62科、 140属,其中子囊菌5目11科23种、担子菌15目51科229种.优势科属明显,含10种及以上的科为牛肝菌科、多孔菌科、蘑菇科、红菇科、鹅膏科和小皮伞科等6科,含5种及以上的属为红菇属、鹅膏菌属等6属.从资源价值来看,竹溪县有食药兼用菌10种,食用菌43种,药用菌34种,毒菌22种.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进行保护等级评估,有近危1种,无危188种,中国特有种16种.从生态分布来看,竹溪县大型真菌主要分布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在这3种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阔叶林中物种最多,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少,且物种数量相近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物种组成差异也较大,相同物种数占比不到各自所含物种数的50%.大型真菌随海拔梯度呈现正态分布,海拔601~900 m范围内物种最多,901~1 200 m次之,1 201~1 500 m最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α、β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分析辽东林区近50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的结构特征、植物多样性,探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自然化过程及其自然化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辽东林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明显的自然化现象。坡下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坡中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水曲柳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坡上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花曲柳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2)辽东林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坡中部生物多样性最高。(3)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自然经营,应充分利用长白落叶松先锋树种作用及其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依靠自然力恢复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临川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采伐迹地、木材堆集地和稻草堆集地,共采集标本900余份,已鉴定出大型真菌122种,隶属于担子菌亚门7目30科114种、子囊菌亚门2目3科8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重庆城口县大型真菌种类及其分布,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型真菌生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首次对重庆市城口县域范围内大型真菌进行初步调查,统计分析其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态分布及生活习性。【结果】城口县境内有大型真菌63科149属299种,其中子囊菌11科19属32种,担子菌52科130属267种;从生活习性看,土生真菌208种、木生真菌86种、寄生真菌4种、粪土生真菌2种;优势类群明显,含10个种以上的优势科主要有牛肝菌科、红菇科、多孔菌科、鹅膏科及蘑菇科等,分布广泛的优势种主要有裂褶菌、变色栓菌、血红密孔菌等;城口县大型真菌在各植被类型中的物种数量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农田;从垂直分布情况看,大型真菌多数分布在881~1 080m。【结论】城口县大型真菌资源较为丰富、优势科明显,主要分布于海拔1 000m左右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2种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高占据中庸势态的林木分别占总林木的12%和10%,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3%和14%。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和混交等级的林木株数比例相差较大;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分中,相同混交状况的林木在不同优劣等级的株数比例相差不大,林分胸径和树高差异不明显。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落叶松云冷杉林需要采取抚育措施以提高其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落叶松云冷杉林抚育设计,调整其林分结构,实现林分的空间结构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申家店林区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方法]选取不同时间段实地调查了申家店林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种类,并进行了多样性与相似度分析。[结果]该林区共有真菌42种,其中优势种14种。申家店林区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以阔叶林最高,针叶林最低。申家店林区相似度指数以阔叶林和灌丛的相似度最高,针阔混交林和灌丛的相似度最低。[结论]该研究为申家店林区大型真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选取洞庭湖环湖丘岗区的4种生态系统——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竹林为样地,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垂直剖面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4个土壤动物群落中动物类群数依次为竹林〉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个体数依次为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多样性指数(H’)依次是竹林〉阔叶林〉茶林〉针阔混交林,与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显著相关,而与群落的优势度关系不密切;4个群落的DG指数是:竹林〉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通过对Jaccard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的异质性,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相似性最高,茶林和阔叶林的相似性最低;4种群落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及数量均具有表聚性,并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且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随着季节变化波动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与土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北京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主要森林类型人工针叶林、天然阔叶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和天然灌木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分结构与土壤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天然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人工林,针阔混交林优于针叶纯林,天然灌木林的林分稳定性最强;与土壤化学性质相比,土壤物理性质与林分结构的相关性较大。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水源涵养林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观测及临时调查资料,分析了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结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经过20多年生长,已初步形成以红松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群落垂直层次明显,径级结构合理。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都好于红松纯林,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向多元化发展。人工诱导措施是天然次生林恢复针阔混交林的重要途径,通过种间关系的调整及抚育间伐技术等人工调控技术诱导的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未采取恢复措施的林地做对照,对针叶林、阔叶林幼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裸地4种不同林地的生态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该4种林地分别采取了间伐、自然更新和移植等不同的恢复方法。通过重要值分析,发现阔叶林幼林的优势种是常绿阔叶树种;次生裸地的优势种是常绿阔叶树种幼苗,但群落简单,无乔木;针叶林中阔叶树种幼苗的重要值较高;针阔混交林中常绿阔叶树种的重要值相对较低。结果表明,各林地的恢复状况是阔叶林幼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裸地。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伐方式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吉林省东部林区长白山系张广才南段西坡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十几年来的不同采伐方式迹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定位及不定位的外业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方式对林地土壤养分影响有明显的差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择伐迹地及保留带皆高于皆伐迹地;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阔叶混交林;速效钾含量皆伐迹地高于择伐及地保留带。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省太行山林场侧柏林、针阔混交林、栓皮栎林和灌木林4种林地土壤入渗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入渗能力最强的是灌木林,最弱的为侧柏林,针阔混交林和栓皮栎林下的土壤入渗能力介于侧柏林、灌木林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大型真菌163种,隶属43科98属。其中,食用菌69种,药用菌53种,毒菌31种,外生菌根菌37种和木材腐朽菌33种。保护区的大型真菌按植被类型分为阔叶林型、针阔混交林型、针叶林型、竹林型和荒地型5种群落类型。该区有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是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食用、药用和营林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朱昊宇 《现代农业科技》2015,(6):203-205,225
以红壤丘陵区马尾松纯林(PM)、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PMLF)和天然次生林(NSF)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土层(0~10 cm和10~20 cm)中,马尾松纯林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P<0.05);各土层马尾松纯林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P<0.05),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P>0.05);天然次生林和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总体上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除过氧化氢酶与铵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P>0.05)外,土壤酶活性与养分间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