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冷季补饲对白牦牛生产性能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旨在为缓解冷季白牦牛掉膘现象以及减少白牦牛冬春季草场放牧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头8月龄牦牛犊牛,分为4组,3组为补饲试验组,燕麦籽粒补饲量分别为0.1,0.2,0.3kg/(d·头),另1组为对照;同时选取72头5~7岁成年牦牛,分为4组,其中3组为试验组,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量分别为1,2,3kg/(d·头),另1组为对照,所有试验组采用白天放牧+早晨补饲,对照组只进行放牧;在补饲同时,随机选取补饲组成年牛18头,对照组成年牛18头进行放牧试验,研究冷季补饲放牧对草地植被群落及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成年牦牛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量为2kg/(d·头)时,冬季掉膘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犊牛燕麦籽粒饲喂量为0.3kg/(d·头)时,冷季增加体质量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补饲与放牧结合区草地的植被盖度、高度、植物种数以及地上生物量总体优于纯放牧区,植被开花、结实株数总体高于纯放牧区;白牦牛成年牛在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饲喂量为2kg/(d·头)时,经济效益最高,可达99.6元/头。【结论】牦牛成年牛青贮玉米秸秆最佳补饲量为2kg/(d·头),不建议犊牛使用燕麦籽粒进行冷季补饲;补饲与放牧结合可以改善高寒牧区草地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昌台牦牛的产肉性能,了解昌台牦牛种质资源特性,对8头(5公3母)成年昌台牦牛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表明,成年昌台公、母牦牛宰前重分别为364.32、266.83 kg,差异极显著(P<0.01);胴体重分别为186.60、125.67 kg,差异极显著(P<0.01);净骨重分别为39.74、25.00 kg,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重分别为147.84、100.83 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分别为51.15%、49.34%,差异显著(P<0.05);净肉率分别为40.54%、37.66%,差异显著(P<0.05);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9.29%、80.24%,差异不显著(P>0.05);骨肉比分别为1∶3.73、1:4.03,差异极显著(P<0.01).昌台牦牛生长发育性能较好,产肉性能潜力大,应当进一步挖掘选育,加快其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3.
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本试验采取早期断乳措施以提高牦牛繁殖效率。试验组对150头母牦牛实行断乳处理,发情母牦牛104头,发情率69.33%。对照组110头母牦牛未实行断乳措施,发情母牦牛2头,发情率1.80%。母牦牛发情率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断乳后牦牛从第5天开始发情,在第9~15天发情比较集中,而且发情持续到断乳后第24天。因此,犊牛早期断乳是提高母牦牛繁殖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某牧户家40多头牦牛中有7头发病,5头死亡.死亡的牛中母牛4头,公牛1头.进行诊治后有如下体会:病初无典型病症,后期哮喘较重,呼吸次数增加.体温升高,反刍次数减少,剖检见肺脏黑色坏死灶为典型病症,后倒地不起,3~4 d死亡.早期用磺胺嘧啶钠等治疗无效后,进行对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由于农民不正确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防治农作物虫害,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当耕牛放牧或饲喂不当时,采食了喷洒过农药的饲草、农作物,或饮用了被高毒有机磷农药污染水而引起急性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996年12月26日~28日我县罗田镇、沙坊村委会、枥坑村小组水牛因饮该村被农药污染水塘的水,而引发一起水牛有机磷农药中毒事件,5头耕牛中毒,其中4头已死亡,治愈一头。其中该村陈云光同志的二头水牛26日突然发病,27日死亡。接着其另一头母水牛28日早突然发病,畜主来到县畜牧兽医局报告情况,经三天连续抢救治愈了这头母水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天祝白牦牛靠天养殖现状,提高天祝白牦牛繁殖率和养殖效益,该研究通过在冬春季采用两种补饲配方,即秸秆+玉米补饲(对照组)和配合饲料+青干草(试验组)对比周岁牦牛及繁殖牦牛的饲喂效果,结果发现试验组牦牛体重损失均小于对照组,从总损耗费用(体重+补饲)看,120d补饲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周岁公牦牛、母牦牛、繁殖母牛分别低出110元/头(17.4%)、 58元/头(10.7%)和618元/头(33.4%),试验组繁殖母牛繁殖率提高24个百分点,犊牛成活率提高7.5个百分点,成年母牛春乏死亡率下降2.8个百分点。可见,应用配合饲料进行补饲能有效减缓冬春季节牦牛体重损失,增加繁殖母牛抵抗力,减少死亡,提高繁殖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通过营养方式调控牦牛生长速度,充分发挥其质量增加潜力,2014年6月8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对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进行了体质量测定,选取其中部分牦牛进行了初步的夏初精料补饲试验。测定结果显示:(1)在现有放牧管理方式下,高原型放牧牦牛当年犊牛、1周岁、2周岁、3周岁牦牛体质量分别为:(21.44±8.43)、(60.60±9.54)、(86.7±12.23)、(129.17±24.14) kg;(2)夏初当地雨雪天气较多,归牧后圈舍泥巴较多,这不仅增加了放牧牦牛诱食难度,延长了预饲时间,增加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导致正试期开始后精料的采食量较低,达不到试验要求;(3)通过夏初短时间的精料补饲,生长期各年龄段牦牛的平均日增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1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496.53±116.62)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206.25 g,2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851.39±107.40)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543.06 g,3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804.17±113.11)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177.19 g。结果表明:玉树州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的体质量较其他地区同等年龄的牦牛偏低,自然放牧状态下平均日增质量偏低,在夏初对其进行精料补饲能显著提高生长速度,同时当地牦牛饲养条件较差,科学管理也是提高牦牛生长速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14日本站接到门源县阴田乡牧户报告,称他家饲养的17头牦牛因投服硝氯酚出现中毒症状,1头已经死亡。其他牦牛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因情况紧急本站立即组织人员出诊,并进行了救治。1基本情况畜主因为牛群中的17头牦牛体质不好,以为这些牛感染了肝片吸虫,所以3天前投服了硝氯酚,每头投服了15片(每片含量为100mg,按最大剂量4mg/kg体重,每头牛按150kg计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蛋白能量营养充分满足条件下,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的增重和繁殖潜力,为当地牦牛的研究和科学饲养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于2014年6月6日—2014年10月6日在三江源区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三社选取2岁牦牛共30头。其中试验组20头,公母各半,初始平均体质量为(81.12±8.57)kg,归牧后自由采食精料补充料;对照组10头,公母各半,初始平均体质量为(78.75±9.58)kg,按照当地饲养方式只放牧不补饲。试验开始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牦牛初始体质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用牛每40 d左右称重、采血1次,并记录母牦牛的发情情况。结果:1至2014年7月14日、8月27日和10月6时,试验组牦牛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109.65±9.48)kg、(139.47±11.26)kg和(156.91±11.46)kg,而对照组牦牛的体质量分别为(89.85±11.51)kg、(110.90±12.78)kg和(118.65±10.58)kg,试验组各时期体质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2截止2014年10月6日最后1次称重,试验组10头母牛共有7头发情,发情率为70%,对照组5头母牛无发情现象,发情率为0,大群调查发现,在传统饲喂方式下2岁母牦牛的发情率为4%。320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发现,除7月14日试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磷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8月27日试验组谷草转氨酶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血清钠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4暖季补饲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结论: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有快速增重的潜力,营养是重要的限制因素,暖季补饲精料有助于其增重和繁殖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牦牛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性。方法:选取51头怀孕母牦牛进行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头,免疫后第三周进行攻毒,剂量分别为1:1、1:10、1:100,对应母牦牛数量为:10头8头、8头。对照组25头,立即进行攻毒,剂量分别为1:1、1:10、1:100,对应母牦牛数量为:9头、9头、7头。结果:实验组没有出现流产情况,流产率为0%,保护率为100%;对照组出现19头流产,流产率为76%,保护率为24%,其中,剂量为1:1时,流产率为100%,剂量为1:10时,流产率为77.78%,剂量为1:100时,流产率为42.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怀孕母牦牛使用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性比较高,能够有效降低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天祝白牦牛是甘肃省的牦牛地方类群,是我国稀有而珍贵的遗传资源,享有草原"白珍珠"的美称。天祝白牦牛毛色纯白,耆甲隆起,四肢结实,蹄小,尾形如马尾。公牛头大,额宽,颈粗;母牛头清秀,颈细,腹较大、不下垂,乳头短小。成年公牦牛平均体高115.8厘米、平均体重257公斤,母牦牛平均体高106.2厘米、平均体重189公斤。初配年龄:母牛为24~36月龄,公牛为36月龄。发情季节为6—11月,妊娠期为270天。净肉率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3,(4):56-58
本研究对30头怀孕母牦牛妊娠后期153 d的"燕麦青干草+营养舔块"补饲试验,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自然放牧)牦牛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产犊牛初生重13.05 kg与11.50 kg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天祝夏季草原放牧条件下牦牛产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下南泥沟、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3个暖季牧场,对不同胎次牦牛的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含量及牧场草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牧场,1~5胎次母牦牛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增高,5胎以后,母牦牛产奶量开始下降;下南泥沟牧场3~5胎母牦牛日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牧场(P<0.05);下南泥沟7~8月份牦牛月产奶量(33.96 kg)比岱乾上南台(28.07 kg)和乌鞘岭(27.30 kg)牧场分别高出21.8%和14.7%.3个牧场牦牛乳脂肪及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3牧场中,下南泥沟牧场可食牧草产量高于岱乾上南台牧场和乌鞘岭牧场,而其放牧强度却低于该两牧场.  相似文献   

14.
防治绵羊大肠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17日.青海省玛沁县拉加镇曲哇牧委会尼日达牧业社某牧户饲养的104只绵羊,有12只绵羊发病死亡。牧人述:绵羊得病后肚子胀,不吃草,常卧地。死前多数病羊口吐白色口涎.死后头弯转腹侧,有的病羊还出现托稀.并告知羊群中还有7只病羊.请求笔者迅速前往牧户诊治。在牧户中笔者通过问诊,病羊症状观察.尸体剖检.动物疫苗接种实验.结果确诊本病为绵羊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5.
1 发病情况   鸡西市某养殖户的48头黄牛(其中奶牛2头)散放于柞树林中,2006年5月15~23日有21头黄牛相继发病,死亡4头,其中2头未经治疗死亡,2头治疗过程中畜主中止治疗死亡.2006年5月13~20日,另一养殖户的16头黄牛是在自家承包地放牧(四周均为柞树林),有9头发病,死亡3头,其中2头未经治疗死亡,1头孕牛治疗无效死亡,该牛腹内怀有双胎犊牛都为死胎.另有1头发病孕牛早产,犊牛死亡,死亡犊牛腹中严重积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昌台牦牛的产肉性能,了解昌台牦牛种质资源特性,对8头(5公3母)成年昌台牦牛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表明,成年昌台公、母牦牛宰前重分别为364.32、266.83 kg,差异极显著(P0.01);胴体重分别为186.60、125.67 kg,差异极显著(P0.01);净骨重分别为39.74、25.00 kg,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重分别为147.84、100.83 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分别为51.15%、49.34%,差异显著(P0.05);净肉率分别为40.54%、37.66%,差异显著(P0.05);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9.29%、80.24%,差异不显著(P0.05);骨肉比分别为1∶3.73、1∶4.03,差异极显著(P0.01)。昌台牦牛生长发育性能较好,产肉性能潜力大,应当进一步挖掘选育,加快其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7.
白玉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42-5044
以牦牛多年养殖实际生产经验,对高原型放牧妊娠母牦牛的妊娠准备、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的不同生理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日常放牧饲管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武镇藏羊育肥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相近的藏系2岁羯羊15只,成羊羯羊15只,组成示范组,以暖棚舍饲的方式复壮、育肥:在周边牧户选择二岁羯羊15只,成年羯羊15只,组成对照组,自然放牧。结果:示范组经60d育肥后,2岁羯羊平均增重9.3kg.比对照组提高5.7kg;成年羊平均增重14.65kg。比对照组提高11.54kg。示范组比对照组2岁羯羊增收42.4元.成年羯羊增收126.75元。结果表明,开展家庭育肥,可加快畜群的周转,提高出栏。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补饲燕麦青干草对牦牛和藏系绵羊冷季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0头3岁牦牛[BW=(98.2±4.35)kg]和12只1岁藏系绵羊[BW=(27.2±1.44)kg],编号后随机分为冷季放牧组和燕麦补饲组;放牧组家畜冷季自由放牧,补饲组家畜饲喂燕麦青干草,试验为期135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放牧牦牛减重(-12.4±1.13)kg/头,减重比例为12.5%;补饲牦牛增重(8.4±0.76)kg/头,增重比例为8.92%;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2放牧藏系绵羊减重(-5.7±0.51)kg/头,减重比例为20.5%;补饲绵羊增重(7.9±0.73)kg/头,增重比例为31.3%;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3随冷季延长,放牧组家畜的阶段日均减重呈增大趋势,补饲组家畜的阶段日均增重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稳。4收益核算显示,放牧牦牛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347.2±31.7)元/头,补饲牦牛的净收益为(103.5±29.56)元/头(P0.01);放牧藏系绵羊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125±13.3)元/头,补饲藏系绵羊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154.7±10.2)元/头(P0.01)。研究结果显示粗放补饲燕麦青干草的收益相对较低,应进一步优化冷季饲养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昌台牦牛的产肉性能,了解昌台牦牛种质资源特性,对8头(5公3母)成年昌台牦牛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表明,成年昌台公、母牦牛宰前重分别为364.32、266.83 kg,差异极显著(P0.01);胴体重分别为186.60、125.67 kg,差异极显著(P0.01);净骨重分别为39.74、25.00 kg,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重分别为147.84、100.83 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分别为51.15%、49.34%,差异显著(P0.05);净肉率分别为40.54%、37.66%,差异显著(P0.05);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9.29%、80.24%,差异不显著(P0.05);骨肉比分别为1∶3.73、1∶4.03,差异极显著(P0.01)。昌台牦牛生长发育性能较好,产肉性能潜力大,应当进一步挖掘选育,加快其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