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通过系统监测分析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发现生态塘链对农村畜禽养殖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净化效果。生态塘链对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均能超过80%,对总磷的整体去除率在80%左右,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接近40%。总氮和氨氮的出水浓度基本低于2.5 mg/L,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总磷排放浓度部分低于1 mg/L,达到了国家一级B标准。生态塘面积是影响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温度对总氮、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非常显著,但对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白浪湖夏末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进行调查,并对其水质进行综合营养评价。[方法]于2011年9月对白浪湖进行一系列水质调查和浮游植物采样,共设置4个采样点,对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高锰酸盐指数等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一步对水质因子进行营养评价。[结果]白浪湖水域pH值为8.57中性偏碱,水体透明度平均为0.4m,溶氧较高,总氮含量较高,平均为3.043mg/L;综合营养指数评价属于中度富营养化,从各评价因子TLI来看,对白浪湖富营养化贡献最大的是透明度、叶绿素a、总氮,其次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经统计分析白浪湖浮游植物平均重量生物量为6.442mg/L,平均数量生物量为146.46×104个/ml,优势种有8种,分别为中华尖头藻、席藻、平裂藻、栅藻、四角藻、黄丝藻、针杆藻和蓝隐藻。[结论]该研究为白浪湖的环境保护与渔业生产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3.
朱宝玉  刘洋  林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46+6750
[目的]分析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深圳市荔枝湖湖水为试验进水,以CODCr、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为水质分析指标,研究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进水CODCr为16.7~30.7 mg/L、总氮为0.78~1.55 mg/L、氨氮为0.10~0.70 mg/L、总磷为0.057~0.120 mg/L和叶绿素a为15.7~47.7 mg/m3的条件下,生态砾石床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8%、5.3%、80.0%、52.4%、37.7%,出水浓度分别为10.2~21.1 mg/L、0.77~1.52 mg/L、0.04 mg/L、0.016~0.074 mg/L、10.1~31.9 mg/m3。[结论]生态砾石床适用于低污染水体的治理,对荔枝湖湖水的各种污染物有着稳定的去除率(总氮除外)。  相似文献   

4.
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多场降雨中pH、可沉降物、总磷、总氮、氨氮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监测,分析了不同污染物质在雨水中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雨水呈酸性,雨水中可沉降物、总磷、总氮、氨氮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分别在9~245、0.038~0.250、2.83~6.25、0.11~4.90和0.70~16.00 mg/L;除pH和总氮浓度随降雨量增加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外,其他物质的浓度随着降雨量增大而逐渐减少;初期雨水中各物质的浓度(pH除外)较高,在降雨量达8~15 mm时物质浓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杨明辉  姚俊芹  张健  李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70-6772
[目的]研究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方法]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建成雅山污水处理厂,设曝气沉砂池1组,初沉池2座,曝气生物滤池3座,气浮池3座,对该厂进出水中的CODCr、SS、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分析污水处理效果不达标的原因。[结果]CODCr的进水平均浓度为650 mg/L,出水平均值400 mg/L,平均去除率为40%;SS的进水平均值是250 mg/L,出水的平均值是230 mg/L,去除率为6%;氨氮的进水平均值为58 mg/L,出水的平均值为50 mg/L,去除率为14%。总氮的进水平均值为63mg/L,出水平均值为56 mg/L,去除率为11%。总磷的进水平均值为9 mg/L,出水平均值为5 mg/L,去除率为44%。[结论]CODCr、SS、氨氮等的去除没有达到排放标准,主要是因水力停留时间短、没有反冲洗装置、不能连续生产等因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沙湖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灰关联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9月的沙湖水样进行分析,研究了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值、透明度、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影响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依次为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pH值、总磷和透明度。[结论]该研究为沙湖的富营养化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湖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小琮  赵红雪  孙晓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66-20267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灰关联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9月的沙湖水样进行分析,研究了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值、透明度、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影响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依次为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pH值、总磷和透明度。[结论]为沙湖的富营养化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4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辽宁省19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与污染物入海通量。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断面占31.6%,Ⅳ类占47.4%,Ⅴ类和劣Ⅴ类各占10.5%。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总磷,个别断面出现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和挥发酚超标现象。主要入海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石油类,占污染物总入海通量的96.6%,其他污染物入海通量占3.4%。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入海通量均在第一季度最大,总氮、总磷和石油类入海通量在前三季度基本无明显变化,第四季度最小。辽宁省19条主要入海河流中,以鸭绿江、大辽河入海通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渔网、浮水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生物漂带构建软隔离区,结合人工增氧对浙江省温州市上庄河经雨水管排放污水进行原位处理。结果表明: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00.20~178.80,10.50~17.89,12.15~21.47和2.19~3.17 mg·L-1,处理后主体河段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平均为5.50,34.3和0.29 mg·L-1,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之Ⅴ类水标准;氨氮和总氮平均为3.41和4.43 mg·L-1。软隔离区内氮的去除主要为植物吸收氨氮,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70.26%和71.41%,曝气区好氧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使氨氮和总氮进一步下降20.51%和5.74%;总磷的去除主要通过软隔离区内植物的吸收作用和曝气区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原位修复处理后总磷平均降至0.29 mg·L-1,去除率达88.1%。  相似文献   

10.
2007-2011年对千岛湖5个采样点进行了逐月水质调查,分析了透明度、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在5年内的变化规律,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TSIM)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千岛湖叶绿素a平均值为(2.720±1.380) μg/L,透明度平均值为(5.599±0.942)m,总磷平均值为(0.015±0.002)mg/L,总氮平均值为(0.990±0.090)mg/L,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0.857±0.168) mg/L。两种营养状态指数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季节上呈夏秋高冬春低的趋势。TLI 和TSIM的均值分别为26.6和35.5,且逐年缓慢增加。总体上看,千岛湖研究期间处于从贫营养型向中营养型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改善惠州西湖水质的有效途径。[方法]于2007年5~10月对惠州南湖(西湖子湖之一)生态修复中试区的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工程区水体中总磷和总氮含量分别降低54.47%和52.67%,叶绿素含量也降低78.59%。水体由浑水态转变成清水态,透明度由原来的30 cm厚提高到150 cm厚。营养指数下降28.5%,营养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生态链的多样性提高2~3倍。沉水植物增长迅速,其覆盖率达50%~60%,其中苦草生物量为2.2 kg/m2,黑藻生物量为9.6 kg/m2,说明工程区有向原生演替的趋势。[结论]沉水植物的恢复与重建是改善西湖水质的关键。恢复并建立相对复杂的水生态系统,是解决惠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云龙湖水环境现状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11-2213
针对徐州市云龙湖水环境质量10年前后的变化,分析了云龙湖水量平衡状况、水体的功能和水环境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及目前仍存在的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态氮、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超标等问题,并提出采用设立环湖绿色保护带、建立生态处理工程、建立污泥处理工程、建立环湖污水截流系统、优化云龙湖给水系统、增大云龙湖水环境容量、控制云龙湖主水体的生物量平衡、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建立南湖生态养殖区、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和依法监管、加强宣传、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董艳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21-12922
[目的]了解浮筏种植水花生对养殖废水的净水效果。[方法]将水花生种植于浮筏上,直接置于盛有养殖废水的水池中,在种植前和种植期间分别测定废水的水温、透明度、化学需氧量、pH、氨态氮、总氮及总磷。[结果]浮筏种植水花生具有较高的净水效率,试验池的透明度上升62.1%(P0.05),化学需氧量下降50.6%(P0.05),氨态氮下降48.1%(P0.05),总磷和总氮分别下降57.9%(P0.05)和68.3%(P0.05)。[结论]浮筏种植水花生可用于养殖废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14.
包静  何起利  汪维峰  黄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36-12738,12741
针对约400m^2小面积景观水体存在的问题,采取以沉水植物恢复技术为核心,辅以阿科蔓生态基、生态浮床建设、生物操纵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经过12个月的施工和调试后,其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COD、BOD、氨氮、总磷、总氮、SS分别由4.24、7.62、2.24、0.49、9.31、11.00mg/L下降至2.04、4.76、0.69、0.27、3.72、6.00mg/L。经过治理后,该景观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藻类水华的暴发得到了缓解,水体由治理前的暗绿色转变为黄绿色,透明度由50cm提高至近65cm。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城市小面积景观水体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范式。  相似文献   

15.
朱荣胜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14-116
在芜湖龙窝湖选择6个样点,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水体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以及化学需氧量(CODCr)指标,评价了龙窝湖水体水质状况。结果表明:龙窝湖春季水体中TN的含量为1.50~7.42mg/L,NH3-N含量为2.58~6.67 mg/L,TP含量为0.029~0.288 mg/L,CODCr浓度为16~46mg/L。样点水质指标达标率和各指标的样点达标率均低于50%。龙窝湖水质氮、磷指标未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域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6.
SBR工艺处理高浓度粪便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厉建苗  刘志强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81-20483
[目的]探讨采用好氧SBR工艺处理高浓度粪便污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SBR反应器,接种污泥进行活性污泥的驯化,通过调整出水回流、添加氨氮吹脱技术,处理化粪池中高浓度粪便污水。[结果]SBR反应器运行稳定,对COD、总氮、氨氮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原水氨吹脱50%,且出水100%回流的条件下,出水COD浓度有80%可达150 mg/L以下,总氮的去除率可达到60%~70%,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出水浓度可稳定达到25 mg/L以下,出水SS含量低于200 mg/L。[结论]整个SBR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性状保持良好,活性污泥指数保持在100左右,沉降性能良好,出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都低于200 mg/L,达到预期目标。MLSS/MLVSS值保持在0.65~0.70,污泥的活性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