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采用静水和流水两种模式,并用不同面积遮光处理,于2014年7月至12月对拉萨裂腹鱼为期140天人工驯养试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模式驯养野生拉萨裂腹鱼对死亡率和转食率差异性显著,其中静水模式驯养拉萨裂腹鱼,不同遮光面积处理对死亡率和转食率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静水模式对照组差异显著;流水模式条件下,不同遮光面积处理对死亡率和转食率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死亡率差异也不显著,但与对照组转食率差异显著。由此可知,在6㎡(3m×2m)水泥池,采用流水模式遮光面积(3㎡)处理驯养拉萨裂腹鱼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2018年,新疆首次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塔里木河水系3种代表性土著鱼种(高体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以及扁吻鱼)开展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托洪台水库、伊犁河、博斯腾湖及克孜尔水库,标记方法有荧光浸染、色素注射及PIT射频芯片标记,标记数量分别为8.0万,1.1万和1.4万尾,共计10.5万尾。标记试验结果表明:3种标记方式成活率均高于98.5%,标记检出率高于92.0%;低于400 mg·L~(-1)浓度的茜素红S(ARS)未见对扁吻鱼造成明显损伤;扁吻鱼荧光色素注射标记颜色以红色最佳,标记位置可选择上额、眼眶后缘及鳃盖膜下缘;扁吻鱼PIT玻璃芯片标记最佳位置为背鳍下侧。该研究为新疆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晁珊珊  张倡珲  海蕾  宫佳琦  林亚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50-4752,4779
[目的]克隆长丝裂腹鱼的MyoD1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鲤鱼(Cyprinus carpio)的Myo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长丝裂腹鱼MyoD1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扩增,并对该基因编码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同源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试验获得了包括完整ORF的长丝裂腹鱼MyoD1基因,该序列长957 bp,编码274个氨基酸,具有MRFs家族基因的典型性碱性bHLH结构;该MyoD1序列与齐口裂腹鱼、鲤鱼、斑马鱼和虹鳟等的MyoD1序列同源性较高,与人、猪、牛等哺乳动物的同源性较低。[结论]该研究为长丝裂腹鱼的肌肉发育和肉质特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青藏高原冷水鱼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异齿裂腹鱼、拉萨裸裂尻、拉萨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对水流和底质的趋性试验,测定4种裂腹鱼感应流速,获得其对不同粒径大小底质的偏好,以期为高原鱼道进口诱鱼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11.3~15.2℃条件下,4种裂腹鱼相对感应流速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26~0.49(0.37)、0.39~0.61(0.45)、0.26~0.46(0.37)、0.19~0.50(0.33)BL/s。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趋性在流速为0.07和0.42 m/s时偏好底质粒径为5~7 cm的卵石;拉萨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在流速为0.42 cm/s时偏好底质粒径为9~13 cm的卵石。因此,以这4种裂腹鱼类为主要过鱼对象的鱼道进口设计流速至少应大于0.45 BL/s,使鱼类能感应到进口流速而上溯;将5~13 cm粒径的卵石作为鱼道入口和槽身底部的铺装材料,以达到诱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茜素红S(ARS)对准噶尔雅罗鱼幼鱼的毒性效应,旨在科学跟踪和监测增殖放流标记的准噶尔雅罗鱼,以期为ARS标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在水温17℃~23℃条件下,准噶尔雅罗鱼幼鱼体重为(5.21±0.34)g,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黏液腺分泌不断增多、眼球损伤、鳃丝发暗甚至粘连有红色絮状物、肠道充血出血、肝脏功能损伤、胆囊出血肿胀以至发紫发黑等。ARS对准噶尔雅罗鱼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77.2 mg/L、336.7 mg/L、306.2 mg/L、291.7 mg/L,安全浓度为80.5 mg/L。ARS浓度为200 mg/L时,96 h成活率为100%;ARS浓度为450 mg/L时,48 h全部死亡。随着浓度的增加,ARS对准噶尔雅罗鱼幼鱼的毒性也增加,呈正相关性。ARS浓度分别在250 mg/L、300 mg/L、350 mg/L时,中毒后存活的幼鱼经继续养殖30 d,平均摄食率为60.60%,平均成活率为59.91%,97尾幼鱼机体基本恢复活力,能够正常摄食生长。综上,ARS对准噶尔雅...  相似文献   

6.
贺继东  夏文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39-10940
[目的]探究FITC和壳聚糖不同物料比对反应产物标记率和特性粘数的影响,并研究2种不同pH值下FITC-Chitosan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对壳聚糖进行荧光标记,考查不同物料比时荧光素与壳聚糖的结合情况、产物的特性粘数以及标记物在pH值1.0、6.0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结果表明,物料比在小于0.5%时,标记物的特性粘数变化较小,适合用于标记壳聚糖;FITC-Chitosan在pH值1.0时可见吸收波长为438 nm,荧光激发波长440 nm,发射波长520 nm;在pH值6.0时可见吸收波长为488 nm,荧光激发波长493 nm,发射波长515 nm。[结论]该研究为FITC-Chitosan获得更深入的关注和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两种裂腹鱼含肉率和肥满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2种裂腹鱼含肉率和肥满度的测定,为其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昆明裂腹鱼和四川裂腹鱼的含肉率和肥满度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昆明裂腹鱼含肉率为83.70%±1.25%,肥满度为1.68%±0.06%;四川裂腹鱼含肉率为79.99%±4.14%,肥满度为1.73%±0.20%;性别对四川裂腹鱼含肉率和肥满度均有影响,但对含肉率的影响差异较显著而对肥满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这2种鱼的营养学研究提供了借鉴,但由于标本采集时间较集中,数量较少,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野生短须裂腹鱼幼鱼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短须裂腹鱼幼鱼行为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短须裂腹鱼幼鱼无顶流现象,对光照敏感度较强,幼鱼早期有藏匿行为,对底质有较强的喜好性。表明其行为学特性与生境的长期适应性,为短须裂腹鱼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流速度对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比较了急流(4.2~5.0 m/s)和缓流(0.08~0.11 m/s)条件下,生长的细鳞裂腹鱼血液中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等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急流与缓流条件下细鳞裂腹鱼血液的RBC和WBC没有显著差异(P〉0.05),急流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缓流组(P〈0.01)。缓流组细鳞裂腹鱼的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等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急流组,而缓流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急流组(P〈0.01)。[结论]急流条件下细鳞裂腹鱼的营养水平明显低于缓流条件,急流条件可能导致细鳞裂腹鱼心脏和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为对细鳞裂腹鱼幼鱼不同水体的人工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金沙江水体(水温16.5℃,pH8.20)设置NH4Cl浓度50.12mg/L、56.23mg/L、63.10mg/L、70.79mg/L、79.43mg/L、89.13mg/L、100.00mg/L 7个等对数间距梯度浓度;自来水体(水温14.3℃,pH 8.05)设置NH4Cl浓度112.20mg/L、125.89mg/L、141.25mg/L、158.49mg/L、177.83mg/L、199.53mg/L 6个等对数间距梯度浓度对细鳞裂腹鱼幼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金沙江水体中氨氮对细鳞裂腹鱼幼鱼的半致死浓度为81.92mg/L,安全浓度为8.19mg/L;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为2.20mg/L,安全浓度为0.22mg/L。自来水体中氨氮对细鳞裂腹鱼幼鱼的半致死浓度为119.15 mg/L,安全浓度为11.91 mg/L;非离子氨半致死浓度为1.89mg/L,安全浓度为0.189mg/L。氨氮对细鳞裂腹鱼幼鱼的毒性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与作用时间无相关性,细鳞裂腹鱼幼鱼对氨氮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使用增殖放流中常用的挂牌标志法、荧光标志法、剪鳍标志法对卵形鲳鲹、紫红笛鲷和黑鲷3种鱼,在10 mg/L和20 mg/L浓度的丁香酚溶液下分别进行标志.通过在模拟鱼类自然生活环境下观察鱼的行为,统计存活率和脱标情况来确定两个麻醉浓度和3种标志方法对3种鱼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丁香酚对鱼苗的影响比20mg/L丁香酚小.对比存活率和标志成功率可知,卵形鲳鲹鱼苗适合在10 mg/L丁香酚下进行荧光标志,紫红笛鲷鱼苗和黑鲷鱼苗适合在10 mg/L丁香酚下进行剪鳍标志.  相似文献   

12.
拟南芥两个MYB基因标签融合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申宇欢  陈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49-20950,21006
[目的]研究MYB类基因At3g11280和At5g05790的详尽功能。[方法]利用农杆菌将标签蛋白融合的At3g11280和At5g05790基因转化拟南芥,利用转基因植株中标签蛋白的抗体进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挖掘两基因所调控的下游基因。[结果]首先扩增了At3g11280和At5g05790基因的CDS片段,随后经过一系列的亚克隆过程将两个基因和标签蛋白的融合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pWM101上,位于35S启动子的下游,转录受35S启动子的调控。[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标签融合蛋白植物表达载体,两个基因分别携带HA和Flag标签,载体的成功构建将为ChIP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慧  马建章  戎可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20):6634-6642
在野生动物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传统的标记方法存在着标记物易脱落、可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难于进行个体识别等缺点。被动式电子标签(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 PIT)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标签,可用于体内标记,具有不易脱落消失且能够进行个体识别的优点。我们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PIT标签为标记物,采用标志重捕技术开展花鼠(Eutamias sibiricus)的种群动态研究,同时对应用PIT标签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2011年秋季至2012年春季共标记花鼠个体140只,其中86只被重捕至少1次。2011年秋季标记的72只个体中有38只在2012年春季被重捕。重捕的花鼠个体注射口愈合完好,体重无明显降低。结果表明PIT标签是一种安全可靠、识别迅速、数据准确、不易丢失、可循环使用的体内标记电子标签,适用于基于个体识别的小型哺乳动物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植物表达载体pCamE(GenBank No.:JX841315)为基本骨架,HA蛋白YPYDVPDYA为标签序列,构建可分别融合目标蛋白N端与C端表达载体pCHAN与pCHAC,并增加有利外源基因插入的酶切位点,使之成为含有7个常见限制性内切酶(PstⅠ、SpeⅠ、XbaⅠ、Bam HⅠ、KpnⅠ、SmaⅠ、ApaⅠ或SalⅠ)单一识别位点的通用型标签载体;为验证该载体实用性,将项目组自主克隆的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GmPAP14(GenBank No.:JN967626)连接至上述载体,并转入拟南芥;经PCR检测与测序分析获得T2转基因株系,HA标签抗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转pCHAN-GmPAP14、pCHAC-GmPAP14拟南芥可获得目的蛋白融合HA标签杂交条带,而对照无该条带出现,证明2个HA标签载体能够稳定融合外源基因编码蛋白N端与C端,且可在转基因植物中正常翻译表达,为植物蛋白分离纯化及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通用型融合标签载体资源。  相似文献   

15.
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标签的设计是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硬件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构建方法,并提出基于2.4 GHz微波芯片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可溯源系统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方案。使用该有源电子标签,可以提高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电子标签的设计是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硬件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构建方法,并提出基于2.4GHz微波芯片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可溯源系统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方案。使用该有源电子标签,可以提高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饲喂方法对肉牛育肥的影响,为肉牛育肥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0头体重相近的育肥公牛,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使用TMR饲喂方式,对照组使用先粗料后精料的饲喂方法,进行两种饲喂方法对育肥牛产肉性能、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试验全期增重和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每增重1 kg消耗干物质10.76 kg,对照组仅为8.35 kg,对照组头均多收益为383.24元。[结论〗采用先粗料后精料的饲喂方式对肉牛育肥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王庆奎  邢克智  陈成勋  郭永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6-4617,4650
[目的]研究周期性饥饿对点带石斑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点带石斑鱼幼鱼(初始体重23.97±3.97g)进行周期性饥饿"饥饿1d喂食5d"(S1F5)、"饥饿1d喂食7d"(S1F7),对照组持续喂食。各组日投饵量占体重的2%,试验共进行48d。[结果]S1F5组和S1F7组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w)和增重率(WGR)均小于对照组,S1F5组的饵料湿重转化率(FCEw)低于对照组,而S1F7组的FCEw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周期性饥饿降低点带石斑鱼幼鱼的SGRw和试验结束时体重,而且饥饿频率越高越明显。点带石斑鱼幼鱼在周期性饥饿过程中的生长属不能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9.
将新鲜蜂王浆经过180目滤网过滤,滤液再逐步经过0.50 μm、0.10μm和0.05 μm的无机陶瓷膜过滤,分别得到了5种蜂王浆活性组分,测定新鲜蜂王浆及各活性组分的癸烯酸含量.将88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环磷酰胺组(40mg/kg)、模型对照组、蜂王浆及各组分实验组,连续灌胃4周.观察小鼠一般状况,测定抑瘤率和脏体系数,以探讨蜂王浆各组分对荷S180肿瘤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除新鲜王浆先后经过180目滤网,0.50μm和0.10μm无机陶瓷膜过滤的组分外,其他各蜂王浆组分与对照组比较对降低瘤体重量差异不显著,其中E组抑瘤率最高达45.52%.说明蜂王浆不同活性组分对荷S180肿瘤小鼠抗癌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蝇蛹粉对蛋鸡产蛋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40只京红1号褐壳蛋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进行饲养试验,在饲料中添加蝇蛹粉等量代替鱼粉,研究蝇蛹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3种免疫球蛋白(Ig A、Ig E和Ig G)浓度的影响。[结果]试验组蛋重、日采食量、料蛋比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蛋形指数、蛋黄相对比重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蛋壳相对比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蝇蛹粉对蛋鸡Ig E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Ig A和Ig G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蛋鸡日粮中添加蝇蛹粉等量替代鱼粉能够明显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及免疫力,降低蛋鸡的饲料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