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核桃花粉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核桃花粉黄酮提取工艺。[方法]试验先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核桃花粉中的黄酮物质,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核桃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得出的提取核桃花粉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乙醇浓度64.7%,提取温度80℃,液料比为30∶1 ml/g,提取时间为102 min,该工艺条件可使总黄酮得率达4.17%。[结论]响应面法对黄酮提取的优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工业化利用丰富的核桃花粉资源提取总黄酮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液压冷榨油后的核桃饼粕为原料,综合单因素试验分析,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获得胰蛋白酶酶解核桃蛋白的优化条件:酶解温度37℃、底物质量浓度31 g/L、反应时间125 min、加酶量[E]∶[S]=3.2∶100,各因素对核桃蛋白酶解的影响顺序为酶解时间加酶量底物质量浓度。通过验证试验表明,利用优化的酶解条件,核桃蛋白利用指数可达47.25%,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随机质心优化设计研究核桃青皮中的蒽醌类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试验以新疆当地核桃青皮为原料,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时间、料液比、粉碎粒度和乙醇浓度6个影响因素对蒽醌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64℃,萃取时间114 min,超声时间24 min,料液比0.09g/ml,粉碎粒度20目,乙醇浓度为60%(V/V),在此条件下,核桃青皮中的蒽醌类色素提取率可达(4.84±0.14)mg/g.[结论]随机质心优化法在进行多因素优化时可以不进行单因素试验,具有试验次数少、受人为因素影响小、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富硒盐皮蛋的最佳加工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富硒盐皮蛋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碱的种类为Na_2CO_3,最佳加工工艺为碱浓度3.4%、盐浓度4.0%、温度25.0℃,各因素对盐皮蛋感官评分影响大小关系为盐浓度>碱浓度>温度。[结论]此工艺为富硒盐皮蛋的成味机理和腌制机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水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核桃(Juglans regia L.)青皮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核桃青皮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核桃青皮多糖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18∶1(V∶m)、提取时间31 min、提取温度80℃、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9.02%;核桃青皮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活性,但其清除作用小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促染剂用量对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各指标的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染色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染液质量分数和染色温度对染透率和上染率的影响显著,但各指标单独优化得出的工艺参数不一致;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获得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效果最优的染色工艺,即染液质量分数2.0%,染色时间4 h,温度90℃,促染剂用量3.0%.在此条件下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分别可达53.64%、7.59%和53.20,总体高于正交试验中各指标最大测试值,说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考查了染色温度、染液质量分数、促染剂用量、染色时间、固色剂用量、固色时间、V(单板)∶V(染液)7个因素对北美糖槭单板上染率和色差的影响,通过直观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单板上染率和色差的显著因素及最佳染色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上染率和色差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染液质量分数和染色温度对上染率和色差影响显著;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得出的最优染色工艺参数为染色温度50~55℃、染液质量分数3.0%、促染剂用量40 g/L、染色时间3.0 h、固色剂用量15 g/L、固色时间75 min、V(单板)∶V(染液)=1∶4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核桃皮乙醇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核桃皮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率。[结果]提取物浓度为100 mg/m L、温度为25℃、时间为48 h时核桃皮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活性最高。提取物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核桃皮拒食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温度。[结论]试验结果为开发以核桃皮为原料的植物性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香蕉皮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全  黄雪莲  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84-9785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香蕉皮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固定料液比为1∶10,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响应因子,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获得的提取香蕉皮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00%,提取温度83.00℃,提取时间2.50 h,该条件下提取2次,香蕉皮多酚提取率达1.77%。[结论]为香蕉皮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增加了香蕉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中总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龙  张红梅  徐秀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5-19297
[目的]利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CortexMoutan)中总酚的提取工艺。[方法]固定提取时间30 min,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为响应因子,以总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总酚的醇提工艺参数。[结果]牡丹皮中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1。在此优化条件下,牡丹皮总酚的提取得率为40.95mg/g,这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牡丹皮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核桃外果皮色素的特性,为核桃外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核桃外果皮为原料,经碱提酸沉法初步提取纯化色素,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并研究pH、加热时间、增稠剂、辅色素对核桃外果皮色素的影响,以及核桃外果皮色素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保存稳定性。【结果】核桃外果皮色素主要成分有生物碱、酚类、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色素在碱性条件下显色效果较好,而加热易导致色素褪色;增稠剂黄原胶和辅色素没食子酸、葡萄糖、酪氨酸对核桃外果皮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冷冻干燥制备的核桃外果皮色素较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更稳定。【结论】辅色素和干燥方法是影响核桃外果皮色素增色效果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应用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利于核桃外果皮色素增色和稳定保存的辅色素与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山核桃皮中黑色素的提取条件,提高黑色索的提取率.[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山核桃皮中的黑色素,并设计不同的提取温度、时间、NaOH浓度和料液,筛选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温度为80℃、时间为120min、NaOH浓度为70 mol/L、料液比为1:20的条件下,黑色素的提取效果较好.[结论]该研究优化了山核桃皮中黑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可以为天然黑色素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核桃青皮80%乙醇提取物及其经大孔树脂HP-20分段后的各纯化部分的总酚含量,评价其各部分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核桃青皮提取物及其各纯化部分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性,其中Fr.2(20%甲醇洗脱部分)、Fr.3(40%甲醇洗脱部分)部分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均高于VC(抗坏血酸),Fr.4(60%甲醇洗脱部分)和Ext.(80%乙醇提物部分)与VC相当,并且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结论]经过大孔树脂HP-20处理后的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其总酚的含量得到了富集,为进一步研究核桃青皮各部分的物质成分提供了依据。同时表明核桃青皮的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贮藏方式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核桃鲜果在贮藏期间易出现青皮褐变腐烂,果仁哈败、发霉、失水等问题,鲜食期很短,生产中常采用干制保藏。研究气体成分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核桃鲜果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方法】以主栽品种‘香铃’为试验材料,采用气流法测定脱青皮核桃鲜果和带青皮核桃鲜果呼吸强度,研究核桃鲜果呼吸类型。分别采用塑料袋抽真空贮藏、塑料袋限气贮藏、试验箱气调贮藏和自然裸放等4种贮藏方法,于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贮期测定各贮藏核桃鲜果果仁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脂氧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含量和果仁油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等指标的变化,计算贮藏不同时期各处理核桃鲜果青皮褐变指数,贮藏120 d时对核桃鲜果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进行综合评定,以探讨气体成分对带青皮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带青皮核桃鲜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脱青皮核桃鲜果为呼吸非跃变型果实。各处理贮期核桃鲜果果仁水分含量、油脂含量、油脂碘值总体呈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保持良好,果仁油脂酸价、过氧化值、脂氧合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自然裸放(对照)核桃青皮的保鲜效果最差,贮藏至40 d时青皮褐变指数已达0.27;塑料袋抽真空贮藏核桃青皮的保鲜效果最好,贮至120 d时青皮褐变指数仅为0.18。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塑料袋抽真空贮藏能有效防止青皮褐变,保持果仁较高含水量,减缓果仁油脂酸价、碘值以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速率,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保持较高活性,同时抑制丙二醛的产生。贮后感官鉴评,塑料袋抽真空贮藏的核桃鲜果各项指标均得分最高,品质优良。【结论】核桃鲜果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核桃鲜果带果柄剪下,在温度4.0℃下预冷3 d,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塑料袋抽真空包装,在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可贮藏120 d,贮后青皮褐变程度低,果实色、香、味、形俱佳。  相似文献   

15.
厉悦  李湘洲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29-5830
[目的]研究利用稻壳为原料来制备活性炭的新工艺,提高稻壳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方法]以长沙市郊的普通稻壳为试验原料,将稻壳洗净、晒干、粉碎和炭化,冷却后研磨,将其与NaOH混合进行活化,并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谱仪对其形态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稻壳内固定碳含量为18%,炭化温度为400℃时的碘吸附值最大,活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50℃和1h时,制得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好。[结论]利用稻壳为原料,NaOH为活化剂来制备活性炭,方法简便、实用,可以被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核桃青皮的有效成分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萍  尹江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29-10131,10133
目前核桃果实应用较为广泛,但其青皮却成了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成了许多科学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主要围绕核桃青皮的有效成分提取分析,综述青皮有效成分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核桃青皮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取活性较高的核桃多酚,提高核桃的利用价值。[方法]采用添加0.05 mol/L盐酸的70%乙醇溶液超声辅助的方法处理核桃仁,Folin-Ciocalteau法测定总酚含量,并测定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表征抗氧化活性。[结果]4次超声提取(65℃,10 min)的核桃多酚提取液多酚含量为(12.03±0.16)mg/g,核桃仁中的多酚残留量为0.38 mg/g,低于碱处理后的核桃仁多酚残留量。此外,核桃多酚提取物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高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VC和VE。[结论]酸化乙醇超声处理核桃仁不仅可以有效去除核桃多酚,还为食品工业提供了高活性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NaHCO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明艳  方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468-4470
[目的]研究燕麦幼苗对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以探索燕麦的耐碱机理。[方法]以坝燕1号和坝燕4号为试材,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当植株具有4~5片真叶时进行NaHCO3胁迫处理(0、25%、0.50%、0.75%),测定NaHCO3胁迫对燕麦植株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NaHCO3胁迫明显降低植株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随着碱浓度的升高,2个品种的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0.50%和0.75%NaHCO3处理的燕麦自移栽后因叶绿素含量下降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30 d后死亡。[结论]在低浓度碱胁迫时(0.25%、0.50%),坝燕1号比坝燕4号耐碱性强,而在高碱浓度时(0.75%),则坝燕4号的耐碱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核桃青皮作为核桃生产中的副产物,一直被视为废料而弃之,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也浪费了自然资源。随着核桃青皮的利用价值逐渐被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核桃青皮中活性物质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核桃青皮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为核桃青皮的农业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提高染料废水处理效率。[方法]采用自制的日光光催化与好氧生物降解在同一反应器同时进行的装置降解印染废水。考察了溶液pH值、催化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曝气量等单因素以及单一染料和混合染料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条件为:GR进水浓度为20.0mg/L,曝气量为60.0ml/min,pH值为3.0,催化剂投加量为0.6mg/L。此时影响光催化降解去除率的4个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进水浓度,曝气量,pH值,催化剂投加量。日光光催化-好氧生物降解单一染料B-4BLN、GR废水的染料去除率分别为85.66%、76.93%.COD去除率分别为90.67%、83.33%;此时,日光光催化降解时单一染料B4BLN、GR废水的染料去除率分别45.78%、36.54%,相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44.18%、28.41%。因此,组合工艺在染料和COD去除方面均比单一的日光光催化要好。虽然二氧化钛对微生物有少量毒性,但不影响好氧菌的活性。[结论]日光光催化-好氧生物降解单一染料和混合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都比较好,且此组合工艺具有成本低、投资少、工艺简单等特点,采用日光催化降解与好氧降解在同一反应器同时进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