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78-7980
以重庆市丰都县某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主导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镇农村建设用地适宜复垦为耕地,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复垦可有效缓解耕地资源日益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目标及其途径,运用系统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复垦潜 力及地票供给来源,为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提供支撑.根据构建的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视角下地票及增减挂 钩指标供需平衡分析框架,估算出重庆市2011-2015年和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范围值分别为 145.04~162.38km2 和221.25~248.08km2,同期全市地票需求量约为119.28km2 和212.60km2,除了主城区 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外,其余区域均能实现盈余,能够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供需平衡.研究表明:重庆市地票供给潜力 充足且供需平衡,能够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规模时序安排和空间 布局,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相似文献   

3.
吴涛  孔庆福  易胜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56-6958
选取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模糊分析法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对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确实可行的,可为该区域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建设,颁布了新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政策,本文我们主要阐述了复垦的定义及基本条件,复垦面积的认定以及地票价款分配。针对这一政策进行详细分析。一、复垦的定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权利人自愿将依法取得且利用效率不高的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农村居民点中的工矿、仓储等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行为。二、复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余海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224-226
在对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抓好附属用地面积认定;多方联合监督,切实提高施工质量;抓好拆旧建新;抓好土地后期利用;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保证璧山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顺利开展,进而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低效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能够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同时,将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宅基地有偿退出的重要环节,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达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是交易指标的交易运行制度和如何保护交易中农民的利益,对如何确定交易价格研究较少,通过成本测算法、比较测算法和机会收益分析法,以义乌市集地券为例,测算指标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增加建设用地存量,也是推动城乡土地市场一体 化的重要途径。流转潜力测算是量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数量、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的重要依据。针对现有测 算模型中未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差异、保障性预留比例区域特征不明显等现象,运用经济分析和手段建立农村集体建 设用地流转的潜力测算模型。并以重庆为例,以2011 年为基期年,对重庆市各区县2020 年相关修正指标数据进行 预测。并根据复垦修正系数确定保障性建设用地比例,对重庆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实潜力加以测算。结果 表明院(1)重庆市到2020 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实潜力达到19 800.48 hm2,流转区域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渝 西经济走廊在内的一小时经济圈;(2)通过对流转潜力计算模型的改进,使得土地流转潜力总量和各区县分布和顺 序更加精确,对于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潜力计算精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对区域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应用Arc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农村宅基地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在宅基地复垦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参照矿区复垦景观评价方法,结合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之后对宅基地复垦区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宅基地复垦对该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大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如廊道长度、生态服务价值和廊道密度等,但优势度指数和分维数则呈现出负效应。总体而言,农村宅基地复垦使得农村分散宅基地得到集中,节约了农村宅基地的占地面积,同时也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新农村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受"保障经济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政策以及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影响,商丘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但是,在商丘市农村普遍存在建设用地布局松散、闲置与废弃地比重较大等问题。该研究根据商丘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划分不同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分区——城中村改造区、近郊集中整治区、农业综合整治区、复垦重建区、迁村并点中心村建设区、生态保护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6种整治模式,以明确不同区域的整治方向和重点,更好地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已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通过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博弈模型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户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博弈的均衡解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6~2005年以及2008年甘肃省会宁县建设用地数据,对会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结构进行研究,表明会宁县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用地存在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偏高、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失调、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对城乡建设用地做出了预测,并进行结构优化,提出了会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发展思路:明确县域空间结构布局;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用地布局优化;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协调生态因素与城乡用地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2.
复垦阶段作为地票制度的4个环节之一,是保证地票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性、源头性阶段。对这一阶段的依据、流程以及参与主客体进行分析认为:该阶段存在土地权利人的参与程度弱于地方政府、地方国土局的情况;复垦申请行为与重庆市计划外经营性建设用地需求之间无直接关系,将可能带来复垦申请数量与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的冲突问题;冲突的不确定性构成了复垦阶段的风险,具体包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含义不清风险、农民权益的保障风险、复垦意愿不真实风险以及复垦的质量、数量风险。据此,提出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行为、增加保护农户发表个人意见权力的条例、设置复垦追责条例、加强监管措施等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梅岭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选择,在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中是一个基础性的内容,而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的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构建梅岭镇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模型,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选择影响湾里区梅岭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地面坡度、高程等8个经济社会生态因子作为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利用加权平均法,以10 m×10 m的栅格大小为评价单元,最终得出评价区域各栅格的综合分值,确定最佳选址区域。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研究结果对优化梅岭镇农村居民点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作为一种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手段,正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在安徽省阜阳市对农村居民点复垦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国家政策、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经济和农民需求等因素驱动农村居民点复垦,而法规政策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规划不衔接、利用分配不均衡、权属调整困难等是约束农村居民点复垦主要因素。提出了解除约束因素的相关对策,为农村居民点复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土地规模经营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机理,以湖北、四川、湖南、安徽和江苏等5省1 034户种植农户为例,基于2017—2018年度入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了土地规模经营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规模经营目前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较弱。同时,在劳动力转移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劳动力投入和销售价格;在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机械投入;在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为农户总耕地规模。因此,在土地规模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提升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应着重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关注土地集约化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北省鄂州市的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农户分化、政府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收费以及流转的价格制定等因素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54.55%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有45.45%的农户不愿意流转。农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受到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兼业程度、政府收取管理费用、政府在再次流转过程中收取增值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不一样。兼业程度、受教育程度均始终正向影响农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而政府在流转过程中收取再次流转增值税、农户是否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负向影响农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意愿。但是农户的农业收入占比、农户的年龄和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宅基地块数以及流转过程中是以片区基准价流转还是按流转后用途价格流转对农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意愿没有影响。因此,为制定相应的流转政策及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农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意愿,首先须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的土地流转知识普及,并加强对农民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其非农就业的能力;其次,在流转过程中,政府部门在办理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应让农民对此有知情权,避免政府和农民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农民群众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创造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组织,研究贫困户视角下合作社对于脱贫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江西省萍乡市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选取4个潜变量、14个可测变量,结合信度和效度检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作用。最终在结构方程总效应模型下得出合作社经济能力、技术力量以及制度建设对贫困户收入、满意度和积极性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而管理者文化水平对于贫困户的满意度测评指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废弃工矿用地通过土地复垦可以有效地缓解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以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镇复垦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概况,并阐述了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分析了项目取得的效益。结果表明,土地复垦能够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