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体(鱼师)Seriola dumerili(Risso)俗称章红,仔鱼主要食哲水蚤类的桡足类及甲壳动物,稚鱼开始摄食鳀鱼幼鱼和其它小型鱼类,体长>15 cm后以沙丁鱼、鲭、乌贼为食.复殖吸虫归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一个亚纲,种类繁多,全部营寄生生活,成虫寄生于软体动物、贝类、鱼以及人体的消化系统或其它脏器,其中寄生于海水鱼类的复殖吸虫不少于1 000种.  相似文献   

2.
高体魳Seriola dumerili(Risso)俗称章红,仔鱼主要食哲水蚤类的桡足类及甲壳动物,稚鱼开始摄食魳鱼是鱼幼鱼和其它小型鱼类,体长>15cm后以沙丁鱼、鲭、乌贼为食。复殖吸虫归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一个亚纲,种类繁多,全部营寄生生活,成虫寄生于软体动物、贝类、鱼以及人体的消化系统或其它脏器,其中寄生于海水鱼类的复殖吸虫不少于1000种。1发病期间的环境条件水温:24~27℃;盐度:29~30;pH值:>8.0;透明度:>1m;养殖密度:体重>15kg/m3;饲料种类:鲜野杂鱼浆;饲料投喂:鱼浆投喂2次/天(早、晚各1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养殖模式:大型抗风浪…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本文对福建厦门海域野生鱼类单殖吸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检查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7科35属,共检出单殖吸虫23种,分属于2个亚目、11科、20属。在16种鱼类的鳃或体表上发现有单殖吸虫寄生,占检查鱼种类的41%;检查570尾鱼类样本,117尾鱼检出单殖吸虫,检出率为20.5%;在感染单殖吸虫的鱼种类中,阳性感染率为10.5%~57.1%,平均感染率25.9%。寄生单殖吸虫的鱼类5目12科15属16种,其中鲈形目鱼类最多,有12种,占75%。鲈形目鱼类共寄生9科18种单殖吸虫;鲻形目鲻鱼寄生有3科3种单殖吸虫。有3种单殖吸虫寄生于不同科宿主鱼体上,多数寄生宿主各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宿主专一性。随着海水鱼类养殖的发展,应密切关注由单殖吸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相似文献   

4.
<正> 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称为侵袭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通常称为寄生虫性病原体,因此又称为寄生虫性鱼病。寄生虫通常包括原生动物、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蛭类和寄生甲壳类等。一、口丝虫病(白云病) 病状: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或灰兰色  相似文献   

5.
凡是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称为侵袭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又称为寄生虫,因此此类鱼病又称为寄生虫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通常包括原虫、单殖吸虫、复殖吸虫、水蛭、绦虫、线虫、棘头虫和寄生甲壳类等。 本文提到的淡水热带鱼是指孔雀鱼、月光鱼、黑玛丽鱼、斑马鱼、暹罗斗鱼、食蚊鱼等等,不包括红金龙鱼、银龙鱼、红花地图鱼、红尾黑鲨、玻  相似文献   

6.
太白湖主要经济鱼类寄生蠕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长江中游的太白湖鱼类鳃和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种131尾鱼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寄生蠕虫,其中单殖吸虫30种,复殖吸虫1种,绦虫5种;对其中6种单殖吸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大部分鱼类的鳃部都感染单殖吸虫,只有4种鱼类的肠道感染寄生蠕虫,较低的体内寄生蠕虫多样性表明该湖泊的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复殖吸虫属吸虫纲、复殖吸虫目,全营寄生生活。种类繁多,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各异,虫体小的可在0.5毫米以下,最大可达10厘米以上。一般为扁平叶状或卵形、肾形等。具吸盘。生活史过程中需要更换中间宿主,中间宿主为软体动物腹足类及瓣鳃类、环节动物多毛类、水生昆虫、植物和鱼类等。复殖吸虫分布极为  相似文献   

8.
六、蠕虫性病 由蠕虫类引起的疾病叫蠕虫病,蠕虫在分类学上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纽形动物、环节动物等科一类、在桂山、万山海域初步查见的养殖海鱼的蠕虫病,涉及扁形动物门的甲.殖吸虫、复殖吸虫、缘虫,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环节动物门的蛭类,其中有:  相似文献   

9.
飘游鱼波豆虫,是分布十分广泛的淡水鱼类体外寄生虫,它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  相似文献   

10.
三代虫、指环虫属蠕虫类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单殖吸虫,体外寄生,寄生在鳃、皮肤和鳍条上,尤以鳃上为甚。虫体椭圆形、卵生或胎生。生活史中不需中间寄主,受精卵自成虫排出后,即孵化出幼虫。成虫前有乳突、头器,后有吸器。随水温升高,卵发育周期缩短,繁殖速度加快。成虫适宜水温为20℃—25℃,流行于春末夏初以及高温季节。大量寄生可引起鱼苗、成鱼大批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严重损失。笔者将多年来的诊治经验加以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复殖吸虫属吸虫纲、复殖吸虫目,全营寄生生活。种类繁多,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各异,虫体小的可在0.5毫米以下,最大可达10厘米以上。一般为扁平叶状或卵形、肾形等,具吸盘。生活史过程中需要更换中间宿主,中间宿主为软体动物腹足类及瓣鳃类、环节动物多毛类、水生昆虫、植物和鱼类等。复殖吸虫分布极为广泛,为鱼类常见的寄生虫,其传染率高、传播快、治疗困难,对鱼类养殖危害极  相似文献   

12.
彭先生:另外,黏孢子虫病对我们当地的四大家鱼和鲮鱼的影响较大,有的池塘甚至全军覆灭,请问有没有治疗措施?卢迈新:黏孢子虫病,病原为黏孢子虫。主要寄生于淡、海水鱼类的皮肤、鳃、鳔等器官,大多肉眼可见白色孢囊。患病后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发病时应剔出病鱼,进行池塘消毒。  相似文献   

13.
鱼类寄生单殖吸虫越来越多受到寄生虫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关注。生态位分析也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单殖吸虫生态学的研究也吸引了不少科学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海信 《齐鲁渔业》2002,19(1):30-30
症状与危害:病鱼游于水面,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梢发白、溃烂,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若不及时处理,上述症状出现2日后即开始死鱼。幼苗感染 100只虫、成鱼感染 1000只虫即可出现大量死亡。日死鱼可达 3%~5%,幼苗死亡率更高。 病原海盘虫是锚首科海盘虫属单殖吸虫的总称,我国有20多种,是海水鱼类常见的寄生虫。其形态结构与寄生于淡水鱼类的指环虫十分相似,常被误作指环虫。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指环虫全部寄生于淡水鱼中。而海水鱼鳃部类似结构的寄生虫主要为海盘虫。肉眼仔细现察红的鳃丝,可…  相似文献   

15.
黄玮 《水产科技》2001,(4):21-22
粘孢子虫的种类很多,现已报道的有近千种全部营寄生生活,寄生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的各种器官组织,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至今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危害性日趋严重。其中有些种类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有的种类还是鱼类口岸检疫对象,有些种类虽不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但可使病鱼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宽口裂腹鱼、厚唇裂腹鱼、重唇裂腹鱼和斑唇裂腹鱼是库尔干河的土著鱼,建库对这些鱼的产卵场、洄游、种群及其多样性均产生影响,应建立土著鱼类保护区,开展人工放流,同时引进冷水性、食浮游植物和杂食性鱼,不主张引入肉食性鱼。  相似文献   

17.
鱼种池中蔓生螺类,同鱼争氧、争肥,鱼类生长速度慢;它还是复口吸虫等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以往只是人工摸除,费力大,效果不佳。阜宁县水产养殖场采用武汉产的“灭螺鱼安”灭螺,效果良好。一亩水面大约用50~60克即可,成本仅2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一、养殖鱼虾类产量和饲料应用情况 日本海淡水鱼类养殖,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海水鱼类养殖以鳞鱼、鲷鱼为主,现在已成为沿岸渔业的重要支柱。1984年的养殖产量为192,392吨,其中鰤鱼占79.26%,其次是鲷类,占13.74%,其它如鲹类、鲆鲽、河鲀类、对虾等占7%。近年来,由于养殖过密,渔场老化,饵料鱼营养等方面存在的缺点,病害多,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西藏水资源丰富,鱼类进化与青藏高原隆起、自然环境隔离演变息息相关,与鱼类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鱼类寄生虫区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初步的研究显示,尽管西藏鱼类种类单一,但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较多,显示较高的多样性,而且发现了一些裂腹鱼特有的复殖吸虫和棘头虫种类,以及一些以鸟类为终末宿主的线虫和绦虫种类。西藏特有的放生习俗和候鸟迁徙现象,水电工程兴建和水体污染现状,以及土著鱼类资源量下降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西藏鱼类寄生虫区系的组成与演变。寄生虫区系调查可为该地区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提供详细的数据,进而了解寄生虫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弄清环境与寄生虫多样性的关系,为西藏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杜佳垠 《齐鲁渔业》2005,22(7):36-36
近年,笔者在大连近海名贵鱼类生态调查中发现,包括走俏于大小酒家,广泛用于生鱼片料理和鱼杂料理,俗称先生鱼或疥疤鱼,通称绒杜父鱼在内的为数不少鱼种均见可能引起人体异尖线虫病的异尖线虫亚科Anisakinae幼虫大量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