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传统的开发模式给我国城市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低影响开发及相关创新理念和措施,为我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镇江市金山湖路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生物质溜槽即雨水花园的形式,成功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此为解决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雨水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京金港科创园雨水管理与艺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自然雨水管理的景观设计,主张通过模拟自然雨水蒸发、入渗的径流管理过程,结合低影响、生态化、艺术化的雨水管理工程措施,达到景观设计与雨水管理的艺术化的有机结合。结合实例,探究了南京金港科创园雨水管理与艺术设计项目中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以该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介绍了结合低影响开发技术雨水管理理念的艺术化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174-175
概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与建设理念,分析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原则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与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校园建设存在因雨水径流总量变化而引发的内涝问题,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建设"海绵校园"的构想,阐述了海绵校园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统计分析各区内的代表高校,论述建设海绵校园的必要性。以安徽省合肥市某高校为例,在校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提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降低径流污染,并结合绿色评价量化标准进行海绵校园改造设计,有效解决了校园内雨水资源利用、排水防涝、景观绿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相关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技术的概念出发,论述了其在城市空间应用的意义与可行性;结合英国湿地中心雨水花园、英国奥林匹克公园植被浅沟、北京东方太阳城居住区雨水系统3个案例,总结了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在公园绿地、建筑及周边场地中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点;提出对未来城市雨水景观利用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是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雨水系统的新模式,城市绿地作为实施的主要载体,在规划设计上结合低影响开发措施可有效调节雨水径流。本文以广东湛江市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绿地系统存在问题并探索推行低影响开发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构建城市排水网络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内涝、水环境恶化是诸多城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校园也不可避免。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论的"海绵城市"理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借助LID理论,本文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雨水管理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了校园内涝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校园地势和绿化现状,本着水量化整为零、就地消散的原则设计汇水区域;针对各区域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该研究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实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对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攻关桥南侧荒废地块进行基于LID理念的雨水花园改造设计,为构建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集雨水利用、水质净化、休闲游憩于一体的雨水花园景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在充分分析研究地块现状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植物配置、LID基础工程建设等措施,利用植物的阻滞、吸收、过滤作用;土壤的吸收、渗透、蓄含功能;LID基础工程的截留、收集、分散等效能构建雨水花园。【结果/结论】通过科学运用LID工程技术和景观营造手法,构建生态休闲区、雨水景观池、环形木栈道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地块水循环能力差、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景观恶化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指导下,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进行校园雨水花园景观改造,通过雨水花园景观中运用的设计手段和技术设施,将雨水管控设施与景观环境融为一体,解决对校园雨水的内涝困扰,改善校园的水生态和水环境,促进生态校园的建设。同时为我国其他校园雨水花园景观改造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即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面是低影响开发,即利用分散的、小型的设施达到控制污水、收集雨水等功能。[1]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也更加突出,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2014年12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组织申报试点。经过五年的发展,初期试点城市发挥了海绵城市的部分功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浅谈海绵城市的功能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低冲击开发(LID)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暴雨水管理模式,它的基础原理是模仿自然:利用均匀分布的小规模的控制点,从源头控制雨水。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城市开放空间,居住区,道路,停车场等)应用低冲击开发技术的探讨,提出减少场地的地表径流,保护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现代园林花木生产中部分节约型技术措施,如地毯式草坪快速生产技术、容器栽培技术、保水技术、施肥技术、复层种植技术、雨水利用技术等在节约型技术措施中的应用,从促进现代园林花木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丘岗区雨水工程蓄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蓄调雨水的能力,是我国亚热带丘岗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其基本组成单元-自然集雨区,实施系统内水分循环利用动态平衡的雨水蓄调工程。实践证明:运用农田小水利建设形式,改善生产条件,可将不资源利用率提高到60%,将雨水的蓄调量与可蓄调量的比率提高1倍;能基本克服或减轻区域性的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和成灾;支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和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并具有良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在推进我国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小麦播前土壤干旱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的洪涝灾害与雨水水文循环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丽芳  谭海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58-11061
以饱受水灾的淮河流域徐州市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洪涝灾害及其形成机制,提出解决城市洪涝灾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与城市化同步的分散式雨水水文循环修复,即并不要求城市化让位于生态修复,而是在城市化的同时采用“小型分散”的模式,修复雨水的天然通道,使城市雨水得以按天然通道回归自然。具体措施包括:雨污分流,蓄排兼顾,因地制宜,保证雨水集蓄水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首钢西十项目以消纳北京市3年一遇24 h降雨量(108 mm)为目标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从雨水渗透滞留与储存利用两个角度考虑,以西十地块的现状特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方法针对渗透滞留系统,通过SWMM建立低影响开发模型和传统开发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24 h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排放过程,对比分析两种开发模式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针对储蓄利用系统,通过SWMM模拟2017年全年降雨过程,以周为单位统计外源雨水调蓄池收集的径流总量,与西十地块植物灌溉需水量相比较,分析雨水调蓄池中收集径流的利用情况。结果(1) 依据场地现状在其内部设计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雨水调蓄池6种LID设施,在1年一遇、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西十地块低影响开发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100%、100%、100%、78.79%、50.41%、34.73%;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为100%、100%、100%、70.12%、33.33%、19.44%,1~3年重现期峰值消失,其后峰值出现时间推迟375、310、240 min。(2)2017年,外源雨水地块雨水调蓄池接纳径流总量9 617 m3,径流收集主要集中在第25~35周,单周最大收水总量为2 078 m3,发生在第27周(6月初),第1~20周、43~52周收水量基本为0;2017年第25周、第27周、第29~32周、第34~35周、第41周雨水调蓄池收集径流量在满足本周灌溉需求后仍有余量,冬季雨水调蓄池空置率较大。结论(1) 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雨洪问题具有良好的调控效果,可以减少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推迟峰现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迟削减能力逐渐减弱。低影响开发系统的雨洪调控能力具有上限。(2)根据北京市2017年全年降雨量日值统计,外源雨水地块雨水调蓄池中径流收集的利用率为43.65%,有30周(210 d)雨水调蓄池空置率为100%,较为浪费。在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成本造价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将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率与强度增加,为了找到居住区应对未来极端降雨天气的最佳适应性方案,以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花园B区为例,根据研究区原有管网资料、气象资料等建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模拟研究区域在2、5、10 a和50 a不同降雨重现期情景下的径流过程,评价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和雨水罐4种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不同组合对雨洪的控制效果,并根据研究区本地特征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2、5、10 a和50 a重现期降雨条件下,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雨水罐均有显著的径流控制效果,植草沟削减峰值能力尚可,但削减径流量效果欠佳;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和雨水罐的组合方案性能全面、稳定,组合LID措施明显比单独LID措施雨洪控制效果更显著,多重组合措施调控效果优于双重组合措施。因此,应采用组合LID措施并举的方式,依据研究区的实际需求对布设规模做出适应性调整,科学合理地实现渗透、滞留目标,提升居住区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豫西旱农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年降水量偏少,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干旱灾害频繁,且持续时间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豫西旱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改善豫西旱农区缺水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就必须在探明其水资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旱作农业抗旱节水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选用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广泛采用各种抗旱节水农艺措施;大力推广降水集存技术、节水灌溉及化学抑蒸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证豫西旱农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措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措施,并展望了未来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