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种小麦是提高小麦单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强优势组合亲本选配与杂种优势预测又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目前,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的选配都是依据农艺性状的观察以经验而定,这需要大量的田间工作和较长的时间.本研究通过对9个化杀杂交小麦组合RAPD指纹图谱的分析,试图在分子水平上,研究RAPD技术在杂交小麦亲本选配及杂优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培江  才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21-424,428
以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探索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22个12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物98个,其中17个引物可产生多态性产物,所扩增产物的47.9% 至少在两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PCR扩增产物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已配组育成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化学杀雄剂生产小麦杂交种,是杂种小麦尽快应用于生产的有效的途径之一。而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强优势组合的选配。目前小麦杂优利用普遍存在着杂种产量不能显著超亲或超标;杂种株高偏高造成高产栽培易发生倒伏;一些强优组合往往父母本花期不能相遇的问题。另外缺乏一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亲本。本实验通过对小麦杂交组合杂种一代的产量、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的杂交优势及杂交双亲的花期重叠情况进行测定,分析发现:杂交种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株高和千粒重上。因此,在强优势组合选配时,亲本应充分利用大粒或超大粒材料。从组合类型看:母本应选用矮杆、大穗大粒或超大粒型综合农艺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SDSPAGE方法对小麦(黑麦)异源重组系异源2号组配的22个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亲本进行了谷蛋白分析。结果表明,谷蛋白图谱能将所有亲本区分开。统计了电泳分离出的HMW亚基和部分LMW亚基谱带,共25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24条具多态性。父本异源2号与其强优势组合母本问谷蛋白遗传距离较大,平均值为0.54。聚类结果表明,所有亲本可划分为两大类,异源2号可单独划分为一亚类。谷蛋白遗传距离与亲本各性状表型差异及F1各性状杂种优势间相关均不显著,难以用于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标准差距离分组法并以中国和联邦德国4个不同生态环境,5个不同年份的5套试验资料研究用标准差距离分组法进行小麦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G:组(D~2±1/2s)出现强优势组合最多,为43个,平均杂种优势最高,为60.4%;强优势组合出现的频率也最高,为57.3%。因而可以选择遗传距离(D~2)大小为(m±1/28)的亲本进行杂交,这样有较大的把握和机会获得强优势组合。为应用遗传距离预测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了一个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选用14个冬小麦品种,按NCⅡ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采用配合力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综合了亲本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的信息,突出了主要因素,简化了亲本评价指标,并论证了把一般配合力剖分为品种效应和品种优势效应对指导亲本选配的意义,指出选配强优势组合,要求亲本综合品种优势大并能很好地互补。结果表明,新冬15号是较理想的亲本,其次为84(17)、80-453、衡水8116、80182、Asosan和套花1号。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亲本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同其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向日葵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75份材料及50份杂交组合材料,以多元统计方法对亲本进行遗传距离的估算和聚类分析,旨在研究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中亲本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与其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调查了株高、茎粗、花盘直径、叶片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籽仁率及生育期共9个性状。对得到的50个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的测定。研究表明,向日葵存在较高的杂种优势,但其与双亲的遗传距离的相关不显著。对9个性状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除在籽仁率上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性状相关均不显著。类群内有些组合的杂种优势不低于甚至超过类间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类群间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也不都高于类内杂交组合。初步结论认为,遗传距离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一个指标,其可靠性有待于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杉木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育种是杉木遗传育种的主要途径。为合理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利用12个杂交组合和4个自交后代的杉木材积生长数据,通过采用等位酶技术和生理学方法,获得杉木亲本的基因型信息、光合速率和发芽种子的平均呼吸强度。然后研究亲本等位酶和生理性状差异性,分别采用杂种优势群法和预测模型法,来确定杉木杂交时亲本选配模式。杂种优势群法是先用聚类分析法对亲本群体进行类群划分,然后根据杉木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决定杉木杂交时亲本的选配模式:采用高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亲本做母本,高呼吸速率的亲本做父本。预测模型法是从预测杉木杂交组合平均值表现大小的角度,提出亲本选配的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建立杂交组合子代的平均生长表现与亲本等位酶差异及生理指标间的预测模型,并用10年生的5个杂交组合的资料来验证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发现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是成功的。杂种优势群法与预测模型法的研究结果是相互依存的,两者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在杉木杂交育种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棉药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及其分子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和RAPD指纹扩增,完成了供试菌株致病类群与其RAPD指纹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0个菌株对5个棉花品种的抗感反应及其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种不同的致病类群;用10个随机引物对20个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产生92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带);用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20个供试菌株聚类为9个RAPD指纹组。相关性分析表明,致病类群与RAPD指纹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应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可行性,实现辣椒杂种优势早期预测.以10个辣椒自育亲本为试验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3 ~ 0.33内变化,平均遗传距离为0.25,表明了供试亲本之间遗传差异不明显,亲缘关系较近.SSR分子标标记遗传距离与单株挂果数、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各性状无相关性差异.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大,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高;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小,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9个黄淮麦区广泛推广的小麦品种为材料,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方法 4配制36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各性状的平均杂种优势均表现正向优势,穗粒质量和单株穗数的杂种优势最大,分别为9.64%和9.11%;单株粒质量杂种优势的变异幅度最大,组合石4185/济麦22的单株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达52.25%;济麦22和烟农19的多个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12.
<正> 杂交小麦研究(指以提莫菲维胞质雄性不育为基础材料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目前已进入选配强优势组合在生产上试种阶段,国内外不少研究单位都选配了一些杂交组合,经试种表现了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杂种优势不强、不稳,增产幅度小,且不能连续表现增产,其原因主要是不能保证杂种每穗结有充足的粒数。因此,如何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已成为杂交小麦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4.
何建文  姜虹  杨红  苏丹  刘永翔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9):1224-1227,1279
[目的]探索应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可行性,实现辣椒杂种优势早期预测。[方法]以10个辣椒自育亲本为试验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供试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3~0.33内变化,平均遗传距离为0.25,表明了供试亲本之间遗传差异不明显,亲缘关系较近。SSR分子标遗传距离与单株挂果数、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各性状无相关性差异。[结论]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大,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高;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小,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15.
化学杀雄是杂交水稻制种利用的又一途径。为了尽快地培育出适应我区生产上应用的早熟、抗病、优质,比现有常规稻品种增产两成以上的双季前作稻、单季早稻、中稻等杂交稻强优新组合,我所自1976年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将两年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试验方法与经过 1.选配组合 亲本选配是否恰当,对于杂种优势的有无、强弱关系极大。我们选配组合的原则是:选择地理远缘、血统远缘、生态差异较大的高产良种为亲本,同时也用常规育种中杂交后代优势强的品种进行配组。为有利于花粉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北省小麦杂交优势利用研究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越居国内领先水平。藁城市农科所是河北省杂交小麦协作组成员之一,我所自1988年开始采用化学杀雄制种技术,利用特异性状亲本,先后育出化优1、2、3、4号4个强优势组合。经过几年的试种和大面积示范,均表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和良好的农艺性状。其中化优1号表现更为突  相似文献   

17.
RAPD技术在粤星番茄种子纯度检测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20个随机引物对华南地区番茄主栽品种之一-粤星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D分析,发现7个引物可以在粤星及其亲本的RAPD图谱中形成多态性差异,其中引物P18可应用于粤星番茄种子中混杂的母本类假杂种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利用5(A)×2(R)杂交的10个杂种及其亲本,进行了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49、冀5418和JN—13为3个配合力较好的亲本;由LK783配制组合的SCA效应值较高。K149AJN—13、K83(37)65ALK783和K郑州891ALK783为三个高产优势强的组合。一个亲本的优劣应根据GCA,结合SCA的效应值评价,SCA的高低是K、V型杂种优势强弱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芥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利用RAPD标记对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a)16个变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10bp随机引5物中筛选出27个有效的,这27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36条DNA带,其中275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数的81.8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DNA带数为12.44,不同引物扩增出各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大部分图谱均有特征或特  相似文献   

20.
RAPD标记分析棉花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相似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80个随机引物,对栽培种陆地棉、野生种雷蒙德氏棉、它们的杂种一代以及从回交代中选育的9个种质系进行了RAPD指纹图谱和遗传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29个随机引物扩增的带具多态性,并能将两个不同棉种、F1和种质系相互间加以区别。在9个种系中分别检测到5~9条(3.7%~5.3%)带与野生种相同的特异带,大多数带与陆地棉回交亲本一致。野生种与种质系间的相似系数为0.388~0.479,陆地棉亲本与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