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讨论不同补充料、瘤胃微生物、培养时间对瘤胃氢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四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以原虫、细菌、真菌和全瘤胃液对膨化全脂大豆、焙烤大豆和大豆处理0.5 h、1 h、3 h和6 h,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方法分析各参数。(结果)NH3-N主要受原料不同和微生物区系与培养时间互作作用的影响;膨化全脂大豆组的NH3-N含量显著高于焙烤大豆组,但与生大豆没有显著差异;真菌和瘤胃液培养液中NH3-N浓度上升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最高位置;VFA浓度主要受微生物区系及其与培养时间的互作作用的影响;不同补充料来源对VFA浓度的影响不大;瘤胃液组具有较高丙酸和丁酸浓度;不同的原料和培养时间及其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将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瘤胃微生物区系只有在特定的培养时间时才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亚油酸(C18:2)浓度只受到不同的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而不同的原料、培养时间和瘤胃微生物区系间的互作对反式油酸(C18:1)浓度、亚麻酸(C18:3)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真菌在补充料的发酵中起重要作用,VFA是各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于合成CLA及其前体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旨在讨论不同补充料、瘤胃微生物、培养时间对瘤胃氢化作用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以原虫、细菌、真菌和全瘤胃液对膨化全脂大豆、焙烤大豆和大豆处理0.5、1、3和6h,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方法分析各参数。氨态氮(NH3-N)主要受原料不同和微生物区系与培养时间互作作用的影响;膨化全脂大豆组的NH3-N含量显著高于焙烤大豆组,但与生大豆没有显著差异;真菌和瘤胃液培养液中NH3-N浓度上升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最高位置;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主要受微生物区系及其与培养时间的互作作用的影响;不同补充料来源对VFA浓度的影响不大;瘤胃液组具有较高丙酸和丁酸浓度;不同的原料和培养时间及其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将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瘤胃微生物区系只有在特定的培养时间时才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亚油酸(C18:2)浓度只受到不同的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而不同的原料、培养时间和瘤胃微生物区系间的互作对反式油酸(C18:1)浓度、亚麻酸(C18:3)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真菌在补充料的发酵中起重要作用,VFA是各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于合成共轭亚油酸(CLA)及其前体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乳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胎次、体重相近.产犊50天左右的泌乳高峰期中国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为四组,采用4×4复合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中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高产奶牛乳脂中PUFA5含量的影响。在TMR全混合日粮中加入不同比例(0、1kg、1.7kg、2.5kg)的膨化全脂大豆,每期试验21天,共四期。每期试验第15、17、19、21天取奶样。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乳脂中PUFA5的相对含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膨化全脂大豆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短链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膨化全脂大豆各添加组间相比.1.7kg膨化全脂大豆添加水平下C18:2相对含量高于2.5kg膨化全脂大豆的添加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C18:1t9在添加量为1.7kg水平下分别与1kg、2.5kg添加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产泌乳奶牛日粮添加1.7kg膨化全脂大豆能够取得最佳的牛乳PUFA含量。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瘤胃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水平及其配比对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及粗饲料成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选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重(45±2.6) kg的小尾寒羊10只,按完全随机原则进行3阶段试验,每阶段预饲期12 d,正试期3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及配比的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结果表明:保护性氨基酸添加水平及其配比对瘤胃液pH值、NH3-N浓度、VFA含量及其比例无明显影响( P>0.05),但可不同程度提高菌体蛋白含量,其中I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添加适当水平的保护性氨基酸,可明显提高DM、ADF的瘤胃降解率(P<0.05),而对CF、NDF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每只小尾寒羊日粮中保护性赖氨酸及蛋氨酸的添加量分别以8.4,2.4 g/d为宜。  相似文献   

5.
铜是瘤胃微生物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为研究日粮添加无机铜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试验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发酵72h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铜(0、6、12、18、24和30mg/kg干物质(DM))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瘤胃液氨浓度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铜可使发酵液不同时间点氨浓度和总氨产量、有机物发酵率显著提高(p<0.05),而对发酵罐中总微生物氮产量没有影响(p>0.05);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铜可使发酵液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例没有差异(p>0.05)。添加铜明显促进瘤胃有机物的发酵,增加瘤胃VFA产生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小花棘豆黄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小花棘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试验组分别按10,30,50 m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黄酮,试验持续35 d。试验前及试验后每隔7 d取瘤胃液,检测瘤胃液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试验羊瘤胃液中总细菌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从第21天开始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瘤胃液总细菌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试验Ⅲ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试验羊瘤胃液中厌氧真菌数和瘤胃原虫数均无明显变化,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瘤胃液纤维素降解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试验Ⅲ组可降低白色瘤胃球和黄化瘤胃球菌数,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日粮中适量添加小花棘豆黄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数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选用50±2日龄的Wister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6组,,分别饲喂以吉林小粒6、吉林30、吉林45、吉农7、丰交7607栽培品种生大豆和全脂膨化大豆(对照组)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30天解剖大鼠,内脏器官称重,肠道测量长度、制作切片。结果表明:胰腺重量、空肠隐窝深度和空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 各品种生大豆日粮对大鼠抗营养影响为吉林小粒6>吉林30>丰交7607>吉林45>吉农7。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体外发酵培养, 测定发酵液中pH、总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气体成分及各种纤维素酶活等指标,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对瘤胃微生物代谢的影响。(方法)试验通过瘤胃微生物在体外静态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FB1(0 μg/mL,0.1 μg/mL,1 μg/mL,10 μg/mL)后,检测培养体系中微生物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结果表明AFB1对苜蓿发酵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玉米发酵的作用。添加AFB1会降低瘤胃中氨态氮浓度(p<0.05); 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也会随AFB1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在玉米底物组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高于苜蓿底物组32.1%%(p<0.05);随着AFB1添加量的增多,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产量逐渐下降(p<0.05),且高剂量二甲基亚砜(DMSO)的添加可导致苜蓿和玉米发酵生成的异戊酸摩尔比例分别升高30%和20%; 同时AFB1会减少甲烷的产量并且对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微晶纤维素酶酶活也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说明随着黄曲霉毒素量的增大,瘤胃液中微生物的活性会受抑制,尤其是纤维性饲料的发酵。  相似文献   

9.
发酵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日龄雏鸡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的杆菌肽锌和6 mg/kg的硫酸抗敌素;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用3%、6%、9%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结果表明:体增重以空白对照组(组Ⅰ)最低,较空白对照组,9%组(组Ⅴ)显著提高(P<0.05),其余各组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6%组(组Ⅳ)最低,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空白对照组最低,抗生素组(组Ⅱ)、9%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组差异显著(P<0.05)。6%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各组全净膛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6%组差异极显著(P<0.01);3%组(组Ⅲ)腿肌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肉鸡配合饲料中用6%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最为适宜,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极显著降低料重比,但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豆粕组织化工艺,进一步改善豆粕的可食性,笔者以豆粕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大豆进行组织化,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螺杆转速(90~210 r/min)、物料含水率(30%~5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0~100 g/200 g豆粕)及挤压温度(135~155℃)对豆粕组织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产品品质(质构、色泽、保水性)的影响,同时对4次挤压试验中的31个样品进行感官评估(颜色、硬度、弹性以及总接受度)。结果表明,豆粕组织化最优工艺为:物料含水率42.67%、挤压温度145℃、螺杆转速104 r/min、蛋白添加量97 g/200 g豆粕。本研究得到了豆粕组织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豆粕组织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发酵模型与体内试验相结合研究不同添加剂量的茶皂素(tea saponin,TS)对奶牛瘤胃甲烷菌及甲烷排放的影响。(方法)体外发酵模型以0.5g常规全混合饲粮(TMR)为底物,添加TS的浓度梯度为0(对照)、5、10和15 g/L。体内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饲喂常规TMR饲粮,添加TS的浓度梯度为0(对照)、15、30和45 g/d.头,自由饮水,试验共进行4期,其中包括预饲期7d,试验期14d。通过采集瘤胃液并提取其中基因组DNA,进而计算甲烷菌及其他菌种的基因拷贝数,以此确定瘤胃中甲烷菌的总数与结构。(结果)结果表明,1)添加TS对体外发酵模型中甲烷菌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够明显改变甲烷菌结构,即甲酸甲烷杆菌(M.formicium)与史氏甲烷菌(M. smithii)数量减少(P<0.05),甲烷热杆菌(M. stadtmanae)数量增加(P<0.05),反刍甲烷杆菌(M.ruminantium)没有显著变化(P>0.05)。2)体外发酵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TS的添加量为10和15 g/L时,能够显著降低产气量(P<0.05)和发酵速率(P<0.01),减少原虫数量(P<0.01),进而抑制甲烷排放(P<0.01)。但在体内试验中,以上各项结果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试验证明,饲粮中添加TS虽然没有改变甲烷菌总菌数量,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甲烷菌菌群结构,减少原虫数量,降低产气量,进而实现奶牛甲烷气体的减排。但体内试验中,TS的添加对奶牛瘤胃内甲烷菌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不同来源NDF与粗蛋白组合物的干物质和有机物质消化率、pH值变化、底物中的氨氮水平,为绵羊日粮配制提供参数。本试验选取3种常见绵羊粗饲料(玉米秸、小麦秸、青贮玉米秸)中性洗涤纤维(NDF),将其与豆粕蛋白质(CP)按1.8:1、2.2:1、2.6:1、3.0:1、3.4:1和3.8:1比例进行配合,进行体外模拟瘤胃消化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与豆粕组合物在NDF/CP为3.8时,干物质和有机物消化率最低,在NDF/CP为2.2时消化率达到最大值;麦秸与豆粕组合物干物质的干物质和有机物消化率与玉米秸与豆粕组合物相似,在NDF/CP为3.8时最低,在NDF/CP为2.6~3.0时达到最大值;青贮玉米秸与豆粕组合物干物质和有机物的消化率则随着蛋白质比例的提高而不断升高,在NDF/CP为3.8时最低,在NDF/CP为1.8时达到最大值。各组合物的pH差异均不显著(P>0.05),氨氮浓度随着豆粕比例的上升而不断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但不同来源NDF对培养96h后的培养液的氨氮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利用率,通过在沼气厌氧发酵系统中添加降解纤维素类复合菌系,以提高产气性能。试验以玉米秸秆和牛粪为原料,在发酵温度为37℃,固体物浓度为20%,接种物含量为30%,粪草比为1:2的发酵条件下中接入1%的复合菌系进行厌氧干发酵产沼气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Bacillus siamensis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tercoris构成的复合菌系使沼气产量提高25%,甲烷产量提高55%,原料产气分别为86.4 mL/gTS和111.4 mL/gVS。试验为纤维素类生物质能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研究目的】明确不同密肥水平下滨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特征,为盐碱地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甜高粱ST00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氮肥用量水平对盐碱地甜高粱农艺性状、产量及茎秆糖锤度的影响,利用通径分析,对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与生物产量、糖锤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甜高粱ST008在种植密度120000株/hm2、氮肥用量300kg/hm2条件下获得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茎秆含糖量较高,株高、叶片数、茎粗等较为适宜。通径分析表明,拔节至抽穗期地上部干物积累量和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锤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提高生物产量、茎秆糖锤度的贡献最大。【结论】盐碱地甜高粱在密度120000株/hm2、施氮量300kg/hm2水平下生物产量最高。提高拔节至抽穗阶段甜高粱植株的光合生产是提高甜高粱产量、含糖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连续梯度法萃取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以脱脂豆粕为原料,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采用连续梯度浸提法来萃取大豆浓缩蛋白,从而使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到65%以上,且产品的气味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gestibility of organic matter, the net energy value, the gas production from in vitro incubation of tissue with rumen liquid, the quantity of yield and the resistance of a variety to disease were investigated in nine alfalfa ( Medicago sativa ) cultivars. The digestibility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net energy value of particular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quantity of gas produced, while the resistance of cultivars to disease was evaluated visually by counting diseased plants. Negative correlations (r = - 0.85; P < 0.01) were recorded between the resistance of a variety to disease and in vitro production of gas and between the resistance of a variety to disease and net energy value of a cultivar (r = -0.78; P < 0.05) whil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 = 0.74; P < 0.05)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DM yield and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大豆种子上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免疫捕获一步RT-PCR方法(一步IC-RT-PCR)。【方法】采用抗原捕获和一步RT-PCR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确定一步IC-RT-PCR的反应程序,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及实际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一步I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方法,能够从感染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病毒及健康大豆无特异性反应;应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大豆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来自美国的大豆样品中检出菜豆荚斑驳病毒,检出率为50%。【结论】一步IC-RT-PCR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大豆种子上的菜豆荚斑驳病毒,适用于口岸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讨响应面法优化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的工艺及发酵之后产物的营养品质。以桑叶粉为原料、漳州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粗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桑叶粉的液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的最优条件为料水比5.8%、装液量11.7%、发酵时间61 h、发酵温度34℃。在此条件下,漳州芽孢杆菌发酵桑叶粉所得产物中,分子量在1000 Da以下的肽百分比为97.4%。与原桑叶粉相比,漳州芽孢杆菌发酵桑叶粉所得产物的粗蛋白含量为17.456%,比原桑叶粉粗蛋白含量(14.029%)显著提高24.4%,小肽含量显著增加21.61%,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单宁含量显著降低34.71%,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总体而言,漳州芽孢杆菌在优化的液态发酵条件下所制得的发酵桑叶粉,营养成分和品质、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单宁含量降低,适口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