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2017年7月11—21日永靖县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形势、地面形势、物理量场、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2017年7月11—21日永靖县出现的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今后高温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美花  鲍思钻  曹茜 《农技服务》2015,32(5):126-127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站资料、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4年6月18-19日发生在福建中北部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环流形势偏弱情况下,只要高低层各种物理量配置有利,仍可能发生较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当700hpa以下各层处在没有槽或急流的弱环流,而500hpa以上有槽底扫过和强辐散时,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高低层物理量配置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这种类型的暴雨或暴雨落区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物理量场预报资料在降水预报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比烟台2011年7月2~3日降水预报与降水实况及2011年9月12~15日连续强降水预报与实况,比较日本传真图、欧洲中心、MM5、Grapes、T639等数值预报模式的优缺点。[结果]MICAPS系统可以提供物理量场的实况形势,却不能提供物理量场的未来演变形势,日本传真图、欧洲中心、MM5、Grapes、T639等数值预报模式,可提供物理量场的未来演变形势。[结论]对多次降水过程物理量场的预报形势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高度的垂直速度、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以及风场演变,能提高烟台降水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降水分布、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方面分析了湖南省2010年5月5日晚至6日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吉林市旅游局提供的雾凇实况资料,人工观测站吉林和北大壶的相对湿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下发的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即1 000 h Pa与925 h Pa的相对湿度、2 m温度、1 000 h Pa与850 h Pa的温度和10 m风速,对吉林市雾凇预报进行研究,得到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各物理量对雾凇预报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8.
焦焕杰  吴金玉 《北京农业》2013,(21):151-152
利用MICAPS2.0常规天气图、FY-2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以及乡镇自动雨量站资料,从高低空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方面入手,对2008年7月发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的2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寻求暴雨预报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预报着眼点,以提高类似天气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从总结预报失误的原因出发,利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T639和T213以及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降水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5日发生在邵阳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进行了细致分析;利用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资料,采取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方法,对这次副热带高压中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预报人员对天气形势分析不够深入细致,表面上500 hPa为副高控制,但实际上700和850 hPa存在弱的切变线,并忽视了弱冷空气和东风波的影响;副高迅速减弱,系统调整过快,ECMWF预报850、700和500 hPa风场变化与实况存在较大误差,比实况偏东2个经度左右;在夏季预报中仅考虑500 hPa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忽视了中低层和地面形势的变化,是导致这次副高中暴雨预报失败的最关键因素;数值预报产品对高度场形势变化的预报误差较大,日本FSAS降水预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和T639、T213降水预报都偏小,T639湿度场预报值较小;在此次暴雨预报中,没有当地暴雨预报指标方法用于预报实践;在降水预报过程中只注重该站点的评分预报,对非站点预报不够重视,有些重要的物理量因素没有能仔细推敲。[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局地大暴雨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卓立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0-12333,12355
[目的]研究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天气及其增雨潜势预报。[方法]从天气形势特点、主要影响系统、预报服务、人工增雨作业等方面,对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结果]此次透雨降水天气形势特点为高空冷空气偏弱、低空暖湿气流明显;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高空切变线和地面蒙古气旋;地面倒槽系统北上与蒙古气旋同位相打通,为锦州地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能量和水汽,这是产生这场透雨的关键原因之一。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服务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形势场预报较为准确、降水预报偏差较大,因此预报服务中不能简单完全依靠,应该结合实况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结论]该研究为锦州全区大范围成功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腊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202-205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数值预报等方面,对2015年9月13日石河子发生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升温快、空气土壤干燥,北方冷空气快速南下,风力达6级以上;K指数增幅大,SI指数梯度明显,大气层结不稳定;气压梯度大、有深厚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冷平流,这些条件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ECMWF模式对于大风沙尘暴天气具有更好的指示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16~18日,新疆巴州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巴州地区汛期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的有利天气形势、水汽来源以及云图和雷达特征,积极探索了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为今后预报巴州大降水天气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22年7月17日营口地区出现一次局地暴雨过程,整体降水量级预报把握较差,因而对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出现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高空冷涡底后部的西北气流中,低层配合有冷切及地面低压的有利动力强迫机制下,具备充沛的水汽条件及一定的位势不稳定层结,造成此次降水过程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大尺度环流形势的预报偏差。前期的天气形势较预报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造成主观预报对后续发展的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4.
2018年3月4日午后江西省出现一次大范围罕见的强对流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细网格预报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等数据资料,通过天气形势场分析、物理量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分析,对此次飑线过程的发生和雷雨大风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资料等方面,对2016年7月19-20日发生在济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数值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和黄淮气旋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暴雨过程发生在气旋暖区,为层状云和积状云混合云降水,降雨范围大、效率高;对流性的特征仅表现为短时强降水,雨量分布相对于单纯的积云降雨更均匀.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强降雨时段的预报普遍较好,但由于预报的气旋路径较实况更偏东,造成降雨量级上大多偏大.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东东 《北京农业》2012,(6):210-211
根据当前天气预报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几个途径。结果表明:以天气分析为本,做好基础分析工作、重视数值预报本地化适用、加强新型探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引进新的天气预报方法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2月19~21日发生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寒潮天气过程,从高空环流特征、中低层锋区、地面冷空气的引导气流、移动路径及物理量场因子的变化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大同的冷空气、大风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揭示了大同市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强寒潮来临前除环流形势和地面冷高压有显著特征外,物理量场变化也有规律可循,从中找出预报着眼点,提高预报能力,对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