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用景观生态学P—c—M模式对永安市吉山旅游区景观规划进行探讨,在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旅游区规划方案。根据旅游需求特点及景观特色将旅游区斑块定义为不同性质旅游功能区,划分成为““两区一带”三大斑块,将交通廊道理解为旅游景观斑块通道,分成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对基质背景的营造根据旅游区所依托的大环境背景,分成自然与人文两种类型。本研究立足旅游功能需求,将P—C—M模式中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的内涵及范畴进行特化及延伸,使之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区景观生态类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软件,结合野外调查资料,处理了2005年海拉尔区TM遥感数据,时海拉尔区进行景观类型的划分并绘制了海拉尔区景观类型图,选取了5个度量景观结构的定量指标对其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区可划分出5类一级景观类型、11类二级景观类型、20类三级景观类型;一级景观面积大小依次为:草原(43.34%)〉农田(29.22%)〉湿地(18.37%)〉森林(5.37%)〉人工建筑(3.70%);景观破碎度大小依次为:人工建筑〉湿地〉森林〉草原〉农田景观:森林景观以人工林为主.草原景观以典型草原景观占优势,其中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占47.79%,连续分布特征明显’农业景观中的大斑块集中分布在典型草原地带.而在草句草原景观中农田呈现小斑块状散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浙江省临安市南天目山为例,总结出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规划方法: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向,以扭转资源劣势;通过借用旅游区区外景观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与区外旅游区的联动开发,以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观赏场景转换,以提升普通景观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将旅游区小的特色加以扩展与强化,以突显易被认知的特征;将某些旅游设施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增强特色;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大地景观化平常为独特等。这些手段可改善和促成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旅游开发优区转变,从而使这类区域变得较有开发价值。表1参10  相似文献   

4.
马潇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3-6645
探讨了湿地植物的配置方法,认为在植物种类选择方面,水面应以水生植物成片种植为主,陆地以乔灌草搭配种植为主;在湿地植物配置方法上,应注重湿地植物的色彩景观营造,并将乔灌草搭配种植,营造陆地空间层次景观。以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公园概况及其植物配置现状,指出其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单一,陆地植物选择及配置单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方法,以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5.
大青沟生态旅游区植物景观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青沟生态旅游区以其独特的沙地森林植物景观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其特殊而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论文初步研究了大青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条件所形成的天然植物景观,并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标法,将当地的植物景观进行了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植物景观现状,对大青沟生态旅游区植物景观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通过研究,为沙地森林景观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沙地森林景观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葛梦兰  魏薇  王金叶  毛双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48-10749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古东生态旅游区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旅游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对旅游出行具有明显的影响;游客对生态旅游区原生态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关注度高,景区原始自然风貌与森林环境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区游客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旅游知识相对不足,不文明行为表现较多。并对提高生态旅游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域景观是开封发展旅游的一个独特优势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开封居民和来汴游客对开封水域景观特色的认知以及对水域旅游开发的看法和参与水域旅游活动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了开封水域旅游开发的原则和理念,水上游览活动的开发设计以及水域环境的净化等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外出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工作休闲之余的娱乐方式,我国目前的旅游区越来越多,提供人们旅游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各个地区也在不断打造更加具有风情特色的旅游区,以此来提高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当地农业景观中,大力开展"红色农业旅游"项目,这些项目可以使游客了解到更多的抗战文化,还可以接触到的当地的风土人情,一举多得。但是,目前很多的景点并没有相关的管理这种特色旅游区的经验,并且不合理地对景区进行开发也是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因素,本文将探讨关于红色革命主体文化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景观设计方法分析。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2015,(8):1
<正>近年来,辉南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融入长白山旅游圈,充分挖掘县内旅游资源,着力塑造全国生态旅游大县的品牌形象,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攀升。辉南县重点打造以龙湾群为核心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区,以辉发古城为中心的历史遗迹文化旅游区,以楼街朝鲜族乡为主体的民俗乡村旅游区,以庆阳镇为主体的兵工遗址旅游区,以样子哨镇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从游客认知角度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来自百度旅游的94篇游记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游客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全域旅游认知主要体现在景观、交通设施和环境/心理感知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阳朔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为阳朔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植物景观是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和主景,也是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森林旅游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成败。目前,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以落叶松、白桦纯林为主,林相季节单调,易受病虫害侵染。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一些风景缺陷,需对其实施改造来进一步提高景观档次。为提高植物景观的景观档次,  相似文献   

12.
近自然植物设计是近自然园林的核心,被称之为我国热带地区天然"湿地博物馆"的羊山湿地,蕴含着不少景观与生态效果俱佳的自然植物配置模式,能为近自然植物设计提供优秀蓝本.通过对羊山湿地植物景观样方调查,共记录到193种植物,其中86种可列为景观植物,占调研植物的44.6%,景观植物资源丰富.用群落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群落优势种、景观结构等来描述景观植物群落特征,以景观群落为配置蓝本,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植物的景观观赏性、生态适应性、可推广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优化提炼出5种景观植物配置的应用模式,以期对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对近自然园林设计及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湿地旅游是指游客以湿地作为观光、游览研究对象,观察湿地的景观、物种、生境和生态系统等,并维持湿地自然环境原貌的旅游活动。农垦系统湿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20多个垦区拥有湿地旅游资源。本文以位于黑龙江垦区红旗岭农场境内的千鸟湖湿地风景区为例,就如何发挥生态湿地旅游资源优势,以生态湿地保护为核心,发展具有农垦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进行探讨。一、湿地旅游发展的四大模式农垦系统具有大量的天然湿地,湿地湖泊和生  相似文献   

14.
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常见形式,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植物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Ⅰ级(>13.5)植物群落景观4个;Ⅱ级(12~13.5)4个;Ⅲ级(10.5~12)9个;Ⅳ级(<10.5)1个。绝大多数样地位于前3级,说明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整体质量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银川平原湿地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宁夏银川平原有湿地维管束植物48科135属242种(含变种),其中,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 ferum)、华水苏(Stachys riederi)、川蔓藻(Ruppia rostellata)为宁夏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按照吴征镒教授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可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植物区系特征为单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木本植物种类贫乏;区系组成复杂,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世界广布湿地植物种建群作用明显,群落优势度高;无特有属成分,起源古老.为该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唐铭  郭浩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15-1017,1035
湿地公园的建设作为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新兴模式和区域环境规划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人们所广泛关注。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兰州银滩湿地公园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湿地景观单元特征指数进行计算。景观类型分水域、林地、草地、沼泽、滩涂;斑块形状指数(S)分别为1.36、1.13、1.21、1.08、1.29;区域总体景观多样性指数(H)为1.03;区域总体景观破碎度为0.19。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湿地植物对污染河水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阐述了在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原则,分析比较了4种常用于人工湿地的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并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和生物滤床作为人工湿地的对照试验)对污染河水处理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湿地床中,美人蕉(C.flaccid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长速较快,较适合于需快速启动的湿地系统;风车草(Cyperus slternifolius)长势良好,覆盖度接近100%;纸莎草(Cyperus papyrus)长势较差,环境适应性差。在HRT为13h的运行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后植物对CODMn,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2.0%、12.7%、5.2%,植物对浊度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人工湿地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在HRT为13h条件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湖州西山漾湿地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湖州西山漾湿地不仅是南太湖塘浦圩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环太湖旅游城市中独特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它具有山、水、田、园景观要素,湿地生态系统保存较为自然完整,其中湿地植物在景观、生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经调查,西山漾湿地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维管植物123科309属386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17属17种、裸子植物5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103科282属358种;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类型多样,有15种分布类型;生态类型分布中湿地植物占明显优势,有198种,占总种数的513%,其中水生植物37种,占湿地植物的187%;湿地植物群落丰富,有芦苇群落、香蒲群落、双穗雀稗群落、菰群落、长芒稗+喜旱莲子草群落等16种,体现出较高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以安顺屯堡旅游区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游客、经营者进行访谈收集资料,从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等角度,对游客群体的旅游动机、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屯堡旅游群体一方面给屯堡村寨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屯堡村寨传统风貌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需要引起政府及村民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类型之一,是城市游憩绿地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其植物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至关重要。选择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体系;并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对国内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具体的植物景观实例进行美感评价,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