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Dunker)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生活于潮下带-20 m水深的浅海,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底栖海产软体动物。现将育苗工作总结如下。1亲蛏培养1.1亲蛏的选育  相似文献   

2.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Dunker)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生活于潮下带-20 m水深的浅海,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底栖海产软体动物。2015年我们在锦州市海水苗种繁育中心进行了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圆满完成预期目标。现将大竹蛏亲贝暂养促熟的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隶属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竹蛏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生活在潮间带至负20米水深的浅海。大竹蛏个体较大、出肉率高、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埋栖型贝类,市场前景较好,经济价值较高。我所于2000年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大竹蛏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贝壳呈细长的竹筒状,前后端开口,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顶位于最前端[1],壳质较薄,足部发达,水管较短。生活于潮下带水深20m左右的浅海沙质或泥沙质海底,利用发达的足挖沙潜入洞穴中营埋栖生活。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雌雄比例接近1∶1,每年只有一个生殖周期,性腺成熟需要2~3龄[2]。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且出肉率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在各地沿海被视为名贵水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竹蛏科、竹蛏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栖息于潮间带的中、下潮区和浅海的泥沙中,营潜居生活。大竹蛏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曾经是丹东地区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该地区的大竹蛏资源已经枯竭,海区已经很难见到大竹蛏的踪迹。因此,开展大竹蛏增养殖意义重大。为探索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解决大竹蛏人  相似文献   

6.
大竹蛏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等方法对大竹蛏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为埋栖型贝类,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其软体部主要由外套膜、鳃、足和内脏团构成,水管受刺激易发生自切。大竹蛏一年一个生殖周期,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5-6月。大竹蛏耐低温不耐高温,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底质厚度会影响其正常生长。高温及浒苔等是其夏季养殖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盐度、温度、充气对大竹蛏排遗速率和含沙率的影响。温度试验设10、15、20、25、30℃共5个梯度,大竹蛏壳长为(9.0±0.3)cm;盐度试验设0、10、15、20、25、30共6个梯度,大竹蛏壳长为(9.2±0.2)cm。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5的天然海水中,10、15、20、25℃温度组的大竹蛏均能正常排遗,12h内排遗速率以20℃时最高,平均为(0.27±0.01)mg/(g·h),30℃组8 h全部死亡;在20℃条件下,15、20、25、30盐度组大竹蛏均能正常排遗,12 h内排遗速率以盐度为25时最大,平均为(0.28±0.03)mg/(g·h),自来水组大竹蛏2h时全部死亡,10盐度组10 h时全部死亡;不充气条件下的排遗速率大于充气条件下的排遗速率;大竹蛏排遗速率在最初2h内最快,之后随时间的推移基本呈指数递减;各种温度、盐度、充气和不充气条件下,大竹蛏净化8h后均口感无沙。  相似文献   

8.
2007~2011年间在江苏省文蛤良种场对采自吕四渔场海域的大竹蛏(Solen grandis)开展了繁育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繁殖季节为5~7月份。肥满度呈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为102.94%;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为68.30%。在工厂化育苗车间采用pH升高+流水刺激法,5年间催产25批次,总产卵量为43.86×108cell,平均孵化率为(55.14±3.34)%。共获得平均壳长(6.04±1.38)mm的稚贝4.212×108cfu,育苗成活率为(26.20±6.86)%。在水温19.5~24.5℃条件下,D形幼虫经5~10 d生长,发育变态为附着稚贝;经30 d培育,稚贝壳长生长到5 mm;经60 d培育,稚贝壳长生长到1 cm。大竹蛏生长与温度关系曲线显示,12月至翌年3月份水温在13.7℃以下时大竹蛏生长滞缓,其余时间生长明显,壳长平均月壳长增长4.723 mm。连续2年对大竹蛏的周年生长进行跟踪测定,大竹蛏养殖到第二年年末壳长达69.66 mm。稚贝生长过程中壳长与粒重的回归关系式为y=0.066 9x2.877 2,(R2=0.991 9)。研究结果为大竹蛏繁育技术的工艺化和人工养殖的开展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及稚贝规格对潜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可分3个阶段:准备期、潜砂期及结束期。大竹蛏稚贝在壳长3.00~8.50 mm内,规格对潜砂准备时间、潜砂时间及潜砂行为的影响极显著,随着规格变大其潜砂准备时间逐渐降低(10.7~4.0 s);潜砂时间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壳长(6.20±0.04) mm组的稚贝潜砂时间最短,约9.7 s;各规格组稚贝的潜沙率均为100%,壳长(5.18±0.11) mm组潜砂率100%且用时最短。建议在大竹蛏增养殖过程中,投放苗种规格宜大于5.00 mm。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09,(9):45-45
2009年7月18日,随着9288万只平均壳长4.74mm大竹蛏苗和2.0925万只平均壳长4.10cm大竹蛏苗投放省管蒋家沙海域,标志着2009年江苏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实施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1.
正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  相似文献   

12.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遗传基因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为一种河口埋栖型贝类。  相似文献   

13.
<正>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营口市海洋与渔业局、营口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连续7年,在营口市白沙湾海区进行大竹蛏增殖放流,共投放壳长0.5厘米以上的大竹蛏苗3.7亿枚,放流效果非常显著;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在辽西海区进行了大竹蛏苗种的增殖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与营口市现代渔  相似文献   

14.
2009-2011年进行了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2011年主要进行大竹蛏生产性人工育苗,分别在51m^2和312m^2附着面积中,培育出平均壳长(6.33±0.369)mm、平均质量规格220枚儋的稚贝3.12×10^6枚;(1.04±0.199)mm、477枚/g的稚贝3.28×10^8枚。7月8日开展大竹蛏人工苗种增殖放流,共投入平均壳长3mm的人工苗种1.4亿枚。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静水系统中,以大竹蛏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泄率和同化率等为指标,研究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的能量收支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盐度及饵料浓度下大竹蛏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大竹蛏的摄食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耗氧率也随之而升高;在试验所设定的盐度范围内,在盐度28时,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大,生长能高;在所设定的饵料密度范围内,大竹蛏的摄食能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2015~2017年连续3年进行大竹蛏人工繁育试验与生产,累计培育出平均壳长3~6.1 mm蛏苗1.62亿粒,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繁殖习性及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竹蛏卵子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在水温18~25℃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2~35h发育为D型幼虫,D型幼虫经6~10d培育变态为稚贝,日生长量14~25μm,成活率66.9%~73.3%。以细沙为附着基进行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成活率可达53.5%~77.3%,日生长量150~166μm。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长竹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生理指标变化和能量收支变动规律,本文采用室内静水系统测定长竹蛏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泄率和同化率等指标;研究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对长竹蛏的能量收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温度为23℃时,摄食能、呼吸能、生长能均达到最高值;2)在盐度为28时,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大;3)饵料密度为10.0×104cell/m L时,生长能达到最高。研究建立了不同温度、盐度及饵料浓度下大竹蛏的能量收支方程。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盐度对大竹蛏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体长9—10 cm、体重40.94±4.95 g的大竹蛏进行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 水盐度的变化对大竹蛏的存活有显著影响,大竹蛏的存活盐度为13-35.适宜盐度为15—30。  相似文献   

19.
黄标武  黄瑞 《水产养殖》2012,33(5):35-37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一种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比重,生长比缢蛏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生产性人工育苗已获成功,并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推广养殖,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近江蛏的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推广近江蛏的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微藻作为缢蛏饵料的营养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俗称蛏(福建)、蜻(浙江)或跣(北方),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是我国的四大养殖贝类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海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缢蛏由于其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因此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此外,缢蛏养殖具有生长快、周期短、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滩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