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罗泳加 《湖南林业》2010,(10):33-33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干枝病最主要的一种,过去以北方发生为主,近年在南方大面积发生,特别在新栽植的杨树林地发生严重。溃疡病主要有水泡型真菌性溃疡病、斑枯型真菌性溃疡病、烂皮型真菌性溃疡病和肿瘤型细菌性溃疡病4种。  相似文献   

2.
该文将杨树主要枝干病害划分为真菌性溃疡病和细菌性溃疡病两大类别,并就每一类别的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防治方法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杨树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病害,其致病病原菌包括真菌和细菌,世界上报道的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超10种。以北京市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等5个区共10个苗圃基地的杨树树苗为调查对象,对北京市平原地区的杨树苗圃溃疡病进行了调查,分离了其主要病原真菌;研究了杨树溃疡病发病病症特征及发生规律,并对杨树真菌性溃疡病的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  相似文献   

4.
山东杨树溃疡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报道了对山东省杨树溃疡病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溃疡病种类、分布、危害、三种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山东境内杨树上发生的溃疡病共有8种,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烂皮型溃疡病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其他几种溃疡病常与上述3种混合发生。在同一条件下,3种病原菌的致病强弱依次为杨树烂皮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品种和水分状况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研究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注意苗木检疫、加强营林管理和适时药剂防治的一、二级综合治理杨树溃疡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树溃疡病、腐烂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溃疡病、腐烂病是杨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两种病害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常能引起树干皮层腐烂、坏死,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的大量死亡。1杨树溃疡病1.1症状幼树时溃疡病斑主要发生于树干的中、下部,大树受害时枝条上也出现病斑。初期在树干的皮孔边缘出现褐色、水渍状很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有时病斑呈水泡型,树皮凸出,大小不等,这是该病  相似文献   

6.
薛志成 《湖南林业》2007,(11):27-27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一、主要症状1.通常以水溃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2.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年来对阜新地区杨树溃疡病的成因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阜新地区杨树溃疡病有五种类型,即杨树水泡型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Sacc、杨树疡壳孢溃疡病Dothichiza populea Sacc Briard、杨树球二孢型溃疡病Botryo-diplodia populea Zhong、杨树烂皮病Cytospora chrysosperm a(Pers.)Fr.、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Phom opsissp.;通过对杨树抗病优良品种的造林栽培试验,选出彰武小钻杨为抗病性最强的树种;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筛选试验表明,50% 多菌灵、70% 甲基托布津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0% 以上;经采用造林综合技术措施(浸泡苗木48 小时、换客土、挖大穴、灌水、栽后喷药、管护等)栽植病苗,成活率高达98% 。  相似文献   

8.
<正>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是一种杨树常见病害,多发在新栽树木和苗圃里。由于杨树溃疡病病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且其寄生性弱,再加上检疫措施的不得力,导致大量病菌随着苗木的调运而扩散,致使杨树溃疡病发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对栽植初期的苗木和幼树的危害更  相似文献   

9.
<正> 一、杨树溃疡病概况世界已发表的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病原菌共有20余种(见表1),我国有8-9种(见表2)。其中严重发生于欧洲、亚洲、北美各国的世界性溃疡病有杨树腐烂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Valsa sordida)、杨树疡壳孢溃疡病(Dothichizapopulea)等,据目前了解,有些杨树溃疡病还  相似文献   

10.
二、林木病害检疫对象 (一) 杨树溃疡病在杨树枝、干上发生的溃疡病,系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细菌性溃疡病于1934年最初发现于英国,之后在很多国家造成大害。国内,自1955年开始,陆续在各地发现,当时认为是细菌性溃疡病。根据近年研究结果,其中绝大多数已被证实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仅介绍真菌性溃疡病。 1.分布及为害此病分布广泛,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省均有发生。我省曾在白城、洮安、扶余、农安、双阳等市县发现这一病害。杨树溃疡病可为害多种杨树,蔓延迅速。从幼苗到大树都有发病,对大苗及新造的杨树  相似文献   

11.
安徽杨树造林苗木枯死原因的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杨树造林苗木枯死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新栽杨树苗木枯死的直接原因是多种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所致,已发现的病害有:水疱性溃疡病,腐烂病,拟茎点溃疡病,大斑溃疡病,枯萎病,根腐病等。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淮北地区2003年雨水过多,苗木密度过大,排水不良,栽植过深,施肥浇水不当,栽植前苗木未浸水或浸水时间过长,品种感病,栽植时间不适等。本文根据安徽杨树造林苗木枯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供今后杨树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及粗枝上,个别在小枝上。在皮孔边缘形成灰色隆起的圆形水泡,破裂后流出褐色液体,其后病斑干缩下陷,皮层腐烂变黑褐色。当病斑包围树  相似文献   

13.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杨树上普遍存在着冰核活性(INA)细菌,经测定它们能在-4℃~-6℃温度下产生冰核活性。它们分属于3个属5个种或变种,即:菠萝泛生氏菌(PantoeaananasSerano1928)、噬夏孢子欧文氏菌(Erwiniauredovora(Ponetal.)Dye1963)、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VanHal1902)、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Bryan)Dye1978)和丁香假单胞菌未定变种(P.syringaepvs.)。自然条件下INA细菌增加了杨树的冻害;冻害的主要时期是在早春杨树萌芽阶段。在由真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多;而同一真菌引起的水泡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少。在杨树干上接种INA细菌并经冷冻处理后,增加了D.gregaria的侵染,形成大斑型溃疡。证明冻伤和其它伤口是D.gregaria形成大斑型溃疡病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INA细菌造成的杨树冻害和真菌性溃疡病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4.
杨树枝干病害在大沙河地区主要有溃疡病和腐烂病二类。近年来,大面积发生并引起严重损失的是杨树溃疡病,1965年本场一万余亩加杨因发生此病枯干率达50%以上。据了解,同年在徐州地区也发生类似灾情。为此,曾对此病害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调查,兹将结果整理于下,仅供参考。一、症状及病原菌杨树溃疡病有二种不同类型的症状,系由二种病原菌引起。初步鉴定一种是Dothiorellagregaria Sace;另一种是Dathiorella sp。前者在本地区年年发生,一年有二次发病季节,但为害不严重。1965年本场发生大面积溃疡病是由后者引起的,现将症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ITS rDNA序列对我国杨树溃疡病的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共得到4种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Neofusicoccum parvum,Diplodia seriata和D.mutila。它们与相应的无性型或有性型一一对应。其中,D.seriata在我国是第一次报道为杨树的病原。研究了试验菌株与国内外已报道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学关系,分析了它们与环境间的联系。结果表明B.dothidea具有高度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对葡萄座腔菌科真菌在全球的分布作了必要的补充,也为杨树溃疡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3-15
概述了与杨树共生的菌根真菌共74种,其中内生菌根真菌(VA)18种,外生菌根真菌56种,及其在分类学上的隶属关系,其中VA菌根真菌分属1门1纲3目2亚目4科6属18种,外生菌根真菌分属2门3纲6目14科25属56种;菌根真菌在不同杨树上的分布,其中VA菌根真菌在25种杨树及杨树多种上,外生菌根真菌在11种杨树及杨树多种上。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菌根真菌对杨树的生长能起很大效应:生长的影响、酶活性的影响、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抗旱性的影响、抗溃疡病的影响。最后提出了5项今后研究方向:1)筛选目的杨树品种上形成菌根的最佳种类;2)开展不同立地类型优良菌种的筛选;3)进行苗木菌根化技术措施的探究;4)加强适合杨树生长的菌根菌剂研究;5)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营建杨树主要品种抗溃疡病 Dothiorella gregaira Sacc试验林 ,田间测定自然发病率和感病程度 ,同时室内测定杨树树皮含水量、两种同功酶活性和主要酚类化合物含量 ,探讨上述三项指标与溃疡病发生的关系 ,明确主要杨树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杨树树皮含水量、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活性、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酚含量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有着密切关系。田间表现抗病的品种 ,如 I-69/5 5、I-72 /5 8和毛白杨 ,其上述三项指标高 ;感病品种 80 3杨 ,三项指标低 ;中林 2 3、2 8、46杨和 2 88-3 79杨的上述指标介于两种情况之间 ,属于中抗品种。田间和室内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8个杨树品种枝条通过室内接种试验表明,其中中林46杨为杨树溃疡病抗病型品种;三倍体毛白杨、北抗杨以及健杨为高度感病型品种。  相似文献   

19.
杨树溃疡病危害杨树的枝干,且以刚移栽的幼树发病为重.以水疱型为最常见症状,圆形或椭圆形的水疱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充满淡褐色液体;溃后流出淡褐色液体,渐变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  相似文献   

20.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枝梢,常使病株枯死。全年有两次发病期:第一次在4-5月份,第二次在10—11月份。病状为: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泡状或浸润状病斑,直径1厘米左右,逐渐有树液外流,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比表面大,一般在直径2厘米左右。天气寒冷或干旱、苗木伤根过多、苗木失水等都会导致杨树溃疡病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