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抗性品种对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个海岛棉品种和15个陆地棉品种为分离寄主,采取单孢分离,共分离出67个黄萎病菌系。以抗性差异较大的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陆地棉品种冀棉20、邯208和中棉所8号为鉴别寄主,采用苗期营养钵定量注菌液法对分离菌系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同一地块田间不同品种所分离菌系的致病力类型并非单一类型,而是由致病力连续变化的多种致病力菌系类型组成;由不同品种分离出的菌系致病力存在差异,寄主品种的抗性与分离的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无关,但不同基因型品种可能会影响不同致病力菌落的消长。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和海岛棉的黄萎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以3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配制的23个正反交组合的四个分离群体(F1、F2、BC1和BC2)为材料,以中等致病力的安阳菌系接种,研究陆地棉和海岛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海岛棉品种间杂交,F2和BC2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陆地棉品种间F2和BC2的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也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也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抗病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其F2和BC2的抗病株均在95%以上,而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感病品种进行杂交,其F2和BC2抗病株和感病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和1∶1,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的黄萎病抗病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3.
棉田黄萎病菌致病型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对两地同一病田不同抗病品种中分离获得的47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棉田中不同黄萎病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强致病力类型、中等致病力类型和弱致病力类菌株分别占测试菌株的51.6%、32.3%、16.1%,落叶型菌株占16.1%。从抗病品种上分离到的菌株致病力差异大,落叶型菌株和弱致病力类型菌株所占的比例高。通过对不同抗病品种田间连续调查记录发现:落叶型棉花黄萎病株在病害的发生初期及后期所占比例大,在感病品种上比在抗耐品种上发病率高。这一结果表明棉田黄萎病菌的致病力类型是多样的,是一个由弱到强连续变化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当前新疆北部棉区黄萎病菌菌系变异和致病力分析情况。【方法】从新疆北部植棉区获得17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系,对其培养特性、致病型、致病力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供试17个菌株全部为菌核型,其中落叶型菌系(Defoliating type,D型)有13个,占76.5%;非落叶型菌系(Non-defoliating type,ND型)有4个,占23.5%;D型平均病指(58.72)略高于ND型平均病指(52.7)。在泗棉3号上D型平均病指高于ND型,而在奥3503上D型平均致病力低于ND型。供试菌株按强、中、弱三个致病力类型划分,分别占94.12%、5.88%和0%。ISSR遗传分化与致病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部分的D型和ND型处于各自不同分支。研究结果还发现,同一地块分离的菌株xj13-3(1)、xj13-3(2)和xj13-3(3)虽同为D型,但ISSR标记可将3个菌株分到不同的亚群上。【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了新疆北部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变异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测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引起棉花黄萎病的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在棉花上存在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株。Schnathorst 根据菌株对3个棉花品种(DPL、Acala 4—42、Tanguis 2855)致病力测定结果,证明致病力强弱显著不同。Bredikhina 依据在不同棉花品种(108—F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不同地区分离并鉴定33株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并进行了致病力和粗毒素致萎活性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分别占48.5%、21.2%、30.3%。河南省同一地区内不同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粗毒素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萎病菌强致病力分离物分泌的粗毒素对棉苗的致萎力较强,弱致病力分离物分泌的粗毒素对棉苗的致萎力较弱,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分离物在72h时对棉苗的平均致萎指数分别为63.82、52.38、45.83。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不同分离物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黄萎病菌分离物分泌的粗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其所致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四个国家海岛棉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海岛棉标准系3-79为对照,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参考对照,用SSR引物对来自前苏联、中国、美国和埃及等4个海岛棉主要生产国(地区)的20份海岛棉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研究不同海岛棉生产国的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108对SSR引物共获得了175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2条多态性谱带。供试海岛棉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94,平均值为0.81。根据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阀值为0.77,可将20份栽培棉花种质材料分为4大类:第一类均为前苏联品种,第二类均为中国品种,第三类以美国品种为主,第四类以埃及品种为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前苏联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埃及的海岛棉品种资源遗传距离最狭窄,我国的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居中。本研究表明,供试材料遗传背景与其产地背景有一定关联性,SSR标记能较好地揭示供试棉花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棉花黄萎病菌安阳菌系致病类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菌系为对照,3 个不同棉种的4 个品种为鉴别寄主研究了棉花黄萎病菌安阳菌系致病类型的变异。结果表明,安阳菌系的致病力类型有明显变异,其AVS菌株的致病力明显强于强致病力类型的陕西泾阳菌系和我国江苏落叶型菌系VD- 8,且略高于美国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T- 9,属强致病力类型;病原菌室内培养性状也有变异,AVS菌株是近年出现的新类型,其在病株中分离比例呈上升趋势,AVH菌株在病株中的分离比例则呈下降趋势;黄萎病的田间症状有不同类型,早期落叶型为近年出现的新类型,具有发病早、重、快、损失重等特点;早期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致病菌与AVS菌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湖南主产棉区黄萎病菌致病性变异情况,为湖南棉花抗病品种选育推广及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各主产棉县(区)分离的77个黄萎病菌单孢进行培养特性观察,测定其中31个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并以SAS 9.1.3统计分析软件对供试菌株致病力聚类。以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4个菌株的致病类型。【结果】根据微菌核产量及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的菌落特性,菌株可划分为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培养类型,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4.28%、42.86%和42.86%。供试菌株生长速率为1.22~2.54 mm·d~(-1),产孢量为5.3×10~6~40.6×10~6 mL~(-1),各菌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平均病情指数聚类结果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致病力弱的Ⅱ型和致病力中等的Ⅲ型,分别占3.2%、12.9%和83.9%。【结论】湖南省棉花黄萎病菌以菌丝型和中间型为主要培养类型,且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致病型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湖南主产棉区黄萎病菌以落叶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12的黄萎病抗性遗传与育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为材料与中棉所12进行正反交,配制14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 。采用纸钵育苗,撕底伤根接种方法对14个组合的F1和F2群体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中棉所12作父本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品种或陆地棉抗黄萎病品种进行杂交,F2抗(耐)病株与感病株的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说明海岛棉的抗黄萎病性对于中棉所12的耐黄萎病性为显性,中棉所12的耐黄萎病性对于陆地棉的感黄萎病性为显性,控制黄萎病抗性的基因为一个显性主基因。然而,以中棉所12为母本与海岛棉品种、抗病陆地棉品种和感病陆地棉品种进行杂交,F2群体中90%以上的个体为抗病类型,说明中棉所12的细胞质中存在着抗黄萎病的遗传成分,具有细胞质母体遗传的特点,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棕色棉与绿色棉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简单重复序列(SSRs)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棕色棉和21份绿色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6对多态性SSR引物在棕色棉和绿色棉材料上分别扩增出268条和240条多态性等位变异,棕色棉和绿色棉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408和1.350,平均位点多样性(D)值分别为0.729和0.713,遗传相似系数(J)平均值分别为0.643和0.677;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棕色棉被划分为8个类群,绿色棉被划分为4个类群,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品系来看,类型划分与系谱比较一致.综合分析表明,棕色棉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绿色棉.  相似文献   

12.
棉花区试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AFLP分子标记在构建国家区试棉花品种指纹图谱上的优势,以2009年和2010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B组常规棉、C组杂交棉共31份品种为材料,运用筛选确定的2对AFLP核心引物对这些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获得44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28.39%,利用44个多态性片段初步构建了这些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2时,31份区试品种完全区分开;常规棉之间、杂交棉之间大多不同程度的优先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引进前苏联陆地棉种质资源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国内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我们对引进前苏联的129份和国内的7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和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同步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进材料同国内材料相比,生育期相差不大,引进材料具有株高较矮、果枝节位较低,铃重较高,纤维较整齐,强度高,细度好的特点,而且,在果枝数、叶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等性状的变异潜力和变化幅度均大于国内种质资源。通过系统同步鉴定,筛选出早熟、矮秆、高衣分、高子指、长纤维、高强度和细度好等不同特性的优异材料44份,改善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绿盲蝽热激蛋白90基因AlHSP90是绿盲蝽体内重要的抗逆基因,参与绿盲蝽耐受高温、杀虫剂等胁迫反应。为了明晰绿盲蝽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其体内抗逆基因的表达特征,本试验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杂交技术,重点分析AlHSP90基因及其蛋白在绿盲蝽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的表达谱。结果表明:绿盲蝽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P0.01);与对照四季豆相比,取食茼蒿之后AlHSP90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雌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77、1.74倍;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则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98、1.94倍。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之后,AlHSP90蛋白的表达谱结果与其基因的表达谱结果高度相似。绿盲蝽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P0.01);而取食茼蒿之后,AlHSP90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AlHSP90基因是绿盲蝽适应棉花取食过程中重要的抗逆基因,并在绿盲蝽寄主转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疆高产杂交棉生长性状及氮磷钾吸收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系统研究法研究高中低三种产量水平杂交棉生长和氮磷钾吸收。结果表明,高产棉的株高与中低产棉差别不大,但主茎增长比中低产棉提前结束,高产棉总铃数明显高于中低产棉,特别在铃位空间分布上更合理;高产棉花的氮磷钾吸收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表达,拟合良好,快增期、持续时间与中低产棉相比有明显差异,高产棉吸收的N、P2O5、K2O总量为515.3、126.4和591.9 kg·hm-2,大于中低产棉吸收总量;高产棉较中低产棉生长协调性更好,吸收养分总量多。说明南疆棉区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应用合理的管理技术措施,能够更有效协调棉花生长和养分分配,实现棉花大面积高产。  相似文献   

16.
Gossypium mustelinum [-(AD)4"] is one of five tetraploid species in Gossypium.Three pairs of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NOR) in (AD)4 were detected by FISH with 45S rDNA as a probe,they also were observed with genomic DNA (gDNA) from Gossypium D genome species as probes.Of the three NORs or GISH-NORs,one was super-major and other two were minor,which wa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tetraploid cottons.  相似文献   

17.
以转基因耐盐碱棉花、转基因抗病棉花和转基因抗旱棉花3种转非抗虫基因棉花为材料,研究不同表达性状的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食物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转基因棉花在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上与其对照受体棉花无显著差异(P0.05)。转基因棉花与其对应受体间的群落相似性指数均较高(73.18%~77.65%),食物网结构参数上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3种转非抗虫基因棉花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结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棉花各组织器官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4个国内转基因棉花品系(95-1,2527,95-60,纯抗)和1个美国转基因棉花品种(DH3)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棉花不同组织的抗虫性不同,花瓣,苞叶和顶端叶抗虫性最强;国内转基因棉花的4个品系和美国DH3的抗虫性强弱没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棉花的蛋白毒性在棉铃虫体内具有一定的残效。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无色素腺体遗传资源棉子蛋白和棉酚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20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陆地棉无色素腺体品种(系)种子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棉酚含量的研究表明,三个性状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41.46%、11.82%和0.0174%。该遗传资源群体具有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变异程度较小、绝大多数品种棉酚含量符合国际卫生标准(<0.04%)且变异程度很大的特点,40%的品种其粗蛋白含量在42%以上,棉酚含量在0.04%和0.02%以下的品种分别占91.87%和75.45%。国内育成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国外引进品种,春播品种显著高于夏播品种;而可溶性蛋白和棉酚含量在这些品种类和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中无1098、浙棉9号、冀棉19号、绵阳4176等16个品种被鉴定筛选为粗蛋白含量较高(>45%)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0.
增铵营养条件下棉花的形态反应及物质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控制条件下的水培试验方法 ,系统评价不同的棉花品种对不同 NH4 +/ NO3-比例氮素营养 ( 0 / 1 0 0、50 / 50、1 0 0 / 0 )的形态及物质积累的反应。结果表明 ,增铵营养 ( Enhanced AmmoniumNutrition)对各品种棉花苗期生长均有促进效应。与单硝营养相比 ,增铵营养显著提高了棉株叶面积、主根根长、一级侧根条数、总干重和叶柄中的干物质分配 ,但对株高、出叶速度影响不大。分析表明 ,增铵营养促进棉花植株干物质的增加 ,可能与其显著增加植株叶面积 ,提高了光合同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