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蔡永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925-20927
实地调查了南坪水库库区和坝址选址的地质条件,对3种不同坝址地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方案3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且库容条件较好,运行管理较方便,因此,将其作为推荐方案。通过对南坪水库不同坝址选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安全、经济、合理的南坪水库地质条件,确定水库的建设标准及规模、类型,为其他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市为例,从道路绿带与雨水花园技术相结合建设的角度,综合考虑污染物去除效果、材料易获取程度等因素,研究了填料层对TP、TN、COD、SS 4种污染物的去除试验。通过AHP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使用高炉渣与活性炭作为街道绿化雨水花园填料层材料时最为经济有效的结论,并综合分析相关研究结果,总结雨水花园的构造条件与运行条件对路面径流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污染物控制的沈阳市路旁雨水花园合理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毕节市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周应书  周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71-11772,11878
针对毕节市的生态气候条件和适宜核桃品种,从核桃良种采穗圃的选址、建设方式、品种选择、嫁接技术、土壤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穗条的采集、档案建立等方面总结了该区域采穗圃的建设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地震的成因出发,选择和列举了中外一些地震事例,从地形、地质构造、地基土、地下水等条件及其他一些情况阐述建筑场地的选择及基础选型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在高烈度设防地区的建筑布置及基础工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2023,(1):24-25
<正>一、温室规划1.温室选址温室建造应选择交通便利、光照条件好、地势平坦、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避开洪涝、泥石流、风口等自然灾害多发地段。温室建设场地应有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水源、电源,优先选择有地热、工业余热等资源的场地,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以便及时排除多余的雨水。如果选址地面不平,需进行补平。同时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无法避开时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温室的采光。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比较,认为应根据修建及管理养护的费用、交通量等综合考虑选用路面类型。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高级、次高级路面增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水泥混凝土路同既有必要又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以湛江市螺岗岭树木园为例,探讨热带地区森林公园的生态工程,从规划设计出发,分析项目的区位环境、现状问题、总体设计。然后重点论述树木园改造的工程要点在于种植施工、栈道实施、廊架建设、透水路面四大方面。最后结合各部分的构造做法,从尊重原场地的生态环境、适应自然气候、塑造地域特色出发,提出热带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工程的4项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渭 《甘肃农业》2014,(15):92-94
本文介绍了宝瓶水电站坝址选择过程和选址方案,通过对建设条件、电站发电量与投资比较,从选定坝址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和优越性考虑,选择中坝线为本工程的枢纽位置。  相似文献   

9.
杨锐锋  张建强  耿广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48-13351
在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工程分析及弃渣场选址和设计现状说明的基础上,以贵广铁路为例,从大型建设工程弃渣场场址选择及设计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提出工程弃渣场进行选址及设计工程可行性的合理意见。并通过对大型建设工程弃渣场进行场址选择及设计分析,得出了弃渣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不同渣场工程情况的设计技术相宜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1养殖羊的前期准备1.1做好羊舍的选址搭建工作养殖场的建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址搭建羊舍,搭建羊舍的主要材料一般是水泥、砖瓦、木材等。在搭建羊舍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羊舍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保温措施,这样可以控制羊舍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给羊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生病的概率。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养殖场选址不要选在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不然容易出现积水,不利于羊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透水沥青路面对路面径流污染的净化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型路面材料对路面径流污染的净化功效,对哈尔滨嵩山路路段路面径流排水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透水沥青路面对径流污染因子COD、SS、浊度、Pb、Zn均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其净化有效空隙率范围为12.1%~23.0%。掺混陶粒率为40%的透水沥青路面对径流污染的净化功效明显优于纯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透水砖铺装系统综合排水设计提供依据,建立了透水砖铺装地面物理模型,采用4种透水砖铺装结构形式(垫层由不同厚度的无砂混凝土、中砂、砂砾料组合而成),进行了模拟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超渗的水流形成表层流,其水分延续入渗使地基土壤水分继续增加;4种处理在模拟降雨1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产流量均为0,下渗率的大小与垫层透水性程度呈正比,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呈反比;在模拟降雨2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相当100年一遇2 h降雨量),透水砖铺装地面处理1(垫层结构自上而下为中砂10 cm、砂砾料20 cm),入渗效果最优,此时无地面产流。对于新建居民小区、道路、园林绿化等领域布置综合排水系统,以及那些现有排水系统超载严重,难以进行管网改建或改建代价过高的区域,用透水砖铺装地面取代不透水铺面是减少城市地面淹水频次和涝灾程度的良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北运河下游不同土地利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我国北方地区以圩区为主要形式的北运河下游农业灌溉区——天津武清区和北辰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监测,采用美国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降雨径流模型(SCS-CN)、综合径流系数法等,结合GIS技术,分别估算了透水地面和不透水地面的氮磷负荷量。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的年负荷量分别为2865.04t.a-1和101.22t.a-1,不透水地面所产生的TN、TP负荷量分别占研究区污染负荷总量的81%和67%,透水地面所产生的TN、TP负荷量分别占研究区污染负荷总量的19%和33%(且污染物形态以溶解态为主,分别达到了81%和74%)。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流失主要来源于村庄(贡献率为49%)、城镇(贡献率为17%)和耕地(贡献率为16%),而总磷主要来源于村庄(贡献率为31%)、耕地(贡献率为23%)和城镇(贡献率为19%)。从产污强度来看,城镇用地是最高的,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基于芯样的沥青路面抗剪性能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沥青路面的取芯芯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载单轴贯入试验方法,通过有限元理论分析和对比试验确定了试验条件和参数,确定以一定作用次数下的贯入深度作为指标,能够较好地评价沥青路面的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15.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的灌浆加固与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两年的应用研究与工程实践,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的判断准则.在灌浆加固修复时,应力争钻孔在脱空区深度最大的地方,以提高灌浆效果.根据灌浆材料早强、高强、大流动、微膨胀等性能的要求,对灌浆材料配合比进行对比试验,提出了最适浆体材料的配合比.该修补浆体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项目中.同时,提出修补施工控制要点,可供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彩色路面作为1种新型的道路面层结构,正在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在城市道路和休闲场所中使用彩色沥青铺筑的路面越来越多,不仅起到美化生活、创造舒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效果,同时也对强化城市交通的警示,疏导交通流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彩色沥青混凝土路用的基本特性,国内外应用状况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道路铺装设计是城市中心广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创造出生态性的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景观,在分析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在生态性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生态性设计的原则及要点,即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生态性要求,多应用透水、透气的环保铺地材料,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循环利用部分铺装材料,并以合肥万达广场道路为例,详细叙述了其道路铺装材料的基本形式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结合鸡西至牡丹江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工程实践,通过室内对比试验提出了SBS选型和合理剂量的确定方法,为全面提高SBS改性路面的施工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收集利用雨水既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又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城市公园具有雨水管理、净化和再利用等多重功能,是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流砥柱。以城市公园内的基本要素作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从雨水利用技术结合铺装、绿地、水景和建筑4 个方面进行逐个分析。总结得出各项技术的可行条件及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城市公园关于雨水利用技术的建设的不合理、管理的不完善和后期维护不全面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展望未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趋势必将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并且雨水利用技术不再单一使用,而是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来达到城市公园雨水收集最大化。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交通部新颁布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设计参数和标准的选择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合理的路面设计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