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地热河谷地区的薏苡仁为研究对象,提取薏苡仁油并进行抗肿瘤活性测定,目的是为提高薏苡仁油的得率,为工业化提取薏苡仁油提供参考。以提取时间(30-50min)、提取温度(40-60℃)、料液比(1︰2.5-1︰4.5m/v)和超声功率(100-140W)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工艺,并进一步进行薏苡仁油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上述4个因素对高良乡薏苡仁油提取率均有一定的影响,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功率对薏苡仁油提取率的贡献率分别是74.47%、16.53%、5.11%和2.83%,并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薏苡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2.5m/v、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min、超声功率100W,在此提取条件下薏苡仁油的提取率为7.68±0.12%,采用该提取工艺得到的薏苡仁油对结肠癌细胞(SW480)、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肺癌细胞(A549)、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5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5.52%、85.02%、91.83%、92.54%、72.89%。该研究结果为将薏苡仁油开发成抗肿瘤保健植物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选工业大麻叶中大麻二酚的提取工艺。以出膏率和大麻二酚的含量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了工业大麻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D2 A2 B1 C3,即用7倍量的60%乙醇热回流提取3次,2 h/次;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以钩藤叶为材料,在干燥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剂浓度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方程,优化出钩藤叶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最佳提取条件。模拟得到钩藤叶干燥温度为54.95℃时,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60 min、甲醇浓度73.35%。在此条件下,钩藤碱的最高提取率为133.342μg·g~(-1),异钩藤碱的最高提取率为429.746μg·g~(-1)。为了方便实际操作,校正条件为干燥温度55℃、超声提取60 min、甲醇浓度73%。通过验证试验得到钩藤碱平均提取率为130.8μg·g~(-1),异钩藤碱平均提取率为425.6μg·g~(-1),与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因此响应曲面法可以对钩藤叶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超声波-酶法提取油茶粕中的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考察加酶比、料液比、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对油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对油茶多酚的提取条件做进一步的优化。通过优化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比1∶2、料液比1∶23(g/mL)、乙醇浓度55%、温度50℃、时间0.85h,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18.94mg/g。与理论值相比偏差较小,相对误差2%,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可以用来作为油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碱提法对地鳖虫多糖进行提取试验,以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做正交试验,用苯酚-硫酸进行多糖含量测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A3B2C1,即碱液浓度为0.03mol/L,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6.
以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为试验材料,以无菌水为提取剂,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多花野牡丹水提取物进行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采用水浴时间、水浴温度、料液比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叶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60℃,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30为最佳提取条件;并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对部分野牡丹属植物叶水提取物的抑菌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牡丹属植物叶的水提取物抑菌能力大小为:毛菍(M.sanguineum)>枝毛野牡丹(M.dendrisetosum)>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  相似文献   

7.
对东北原生种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提取进行研究。分别采用乙醇提取法、超声波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3种不同的方法,从东北原生种猕猴桃果实和茎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结果如下:①对乙醇取法中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三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和分析,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为60%、提取4h。②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超声温度30℃、乙醇浓度为60%、超声提取60min,的条件下进行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最高。③对CO2萃取法中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三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和分析,确定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100min。④比较几种方法的提取率,可知超声方法提取最好,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减压-超声联用技术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考察提取出的红松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红松籽油得率为指标,在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红松籽油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不同超声波功率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过程进行模型拟合并验证。测定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的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测定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nic acid,ABTS)自由基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最适提取溶剂,在真空度0.08~0.09 MPa条件下,超声波提取红松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210 W、料液比1:7(g:mL)、超声温度45℃、超声处理时间25 min,此条件下松籽油得率为(53.01%±0.30%)。试验选取的四种动力学模型中,玻尔兹曼模型更好的拟合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动力学过程(R2≥0.9798)。提取的红松籽油含有46.27%的亚油酸,28.95%的油酸以及13.26%的皮诺敛酸。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红松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8.20±0.77)mg/mL、(7.74±0.06)mg/mL。减压-超声波联用通过降低容器内压强,减少溶液间分子压力,进而降低提取过程中的能耗,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温度,有利于保护热敏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提取桔皮中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桔皮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微波功率900 W,提取温度75 ℃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微波法从桔皮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浸提时间7 min,料液比1:30.用此工艺提取的总黄酮得率为12.04%.通过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法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桔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表明不同工艺的桔皮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清除率与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桃仁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桃仁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并对桃仁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主要官能团结构、热力学性质及风味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桃仁油成分和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 g桃仁粉,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桃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min,温度75℃,微波功率400 W,液料比11∶1(mL∶g),此时桃仁油得率为49.23%;超声波辅助提取桃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5℃,液料比11∶1(mL∶g),超声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40min,此时桃仁油得率为48.56%。2种提取方法的桃仁油得率虽然略低于索氏提取的51.87%,但是提取时间明显缩短、提取效率显著提高。同时2种提取方法所得桃仁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官能团结构、热力学性质及风味等与索氏提取法均无显著差异。桃仁油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GC含量最高,二者之和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五爪金龙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最佳工艺,并测定其含量。五爪金龙样品用石油醚脱去脂类及部分色素,总黄酮得率最高的提取方法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超声提取60 min,乙醇溶液体积(mL)与干粉质量(g)比例为40∶1。按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五爪金龙的粗黄酮得率为8.75%,总黄酮提取率为1.216%。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初步确定五爪金龙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利用山核桃资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山核桃外果皮中核桃酮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法L9(34),就热回流法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热回流法提取工艺条件为:以95%的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提取2次;提取温度为80℃,固液比为1∶10,回流时间为60 min。此提取工艺简单可行、稳定可靠,适用于核桃酮的大规模提取。  相似文献   

13.
应用索氏提取法对鸦胆子(Brucea javanica)粗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试验因素和水平,设计正交试验考察鸦胆子粗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5℃、液料比8∶1(mL∶g)、提取时间1.5 h和提取2次。粗油提取率为23.13%,RSD值为1.49%,表明此工艺可行且稳定,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油茶枯饼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产品得率的影响,并采用DPPH法和FTC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较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乙醇体积分数60%(v/v),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黄酮苷1和黄酮苷2得率分别为12.56%和13.03%,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红薯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为评价标准,利用单因素试验,着重考察提取时间(A)、提取料液比(B)、乙醇浓度(C)对红薯叶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红薯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6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40 (m/V),回流1.5 h,总黄酮提取率平均可达8.81%。该工艺在实验室规模(200.0 g)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潜力。对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和体外抑菌(金黄葡糖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和黑曲霉菌)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红薯叶黄酮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效果显著,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葡糖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高剂量条件下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108.66%、115.89%,MIC分别为5.02、10.05 mg/mL,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交设计提取梨皮总黄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正交试验法对梨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采用正交表L1 6(4 5 ) ,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剂中乙醇含量以及料液比为因素 ,以总黄酮显色液的吸光度为指标进行试验。得到了最佳提取参数 :温度为 70℃ ,时间 2h ,提取次数 3次 ,提取溶剂为 80 %的乙醇 ,料液比为 1∶7。  相似文献   

17.
为给无患子籽仁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无患子籽仁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就提取籽仁油的各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籽仁油提取得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GC-MS分析法,对无患子籽仁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80℃,料液比为1∶5,提取时间2 h,得率达41.63%。检测结果表明:无患子籽仁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山嵛酸、芥子酸等11种脂肪酸成分,其中C_(16)~C_(20)的脂肪酸占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均达到54%以上;无患子籽仁油的酸值为2.46 mg·g~(-1),皂化值为202.46 mg·g~(-1),碘值为0.985 3 g·g~(-1);无氰甙成分。  相似文献   

18.
以巨尾桉树皮为原料提取按树皮中的总多酚,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酶处理与超声波辅助联合提取法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并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一步分离,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制备得到11个活性组分(Fr.1~Fr.11)及1个活性单体化合物(Pu1),同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并对Pu1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超声波作用时间50 min、料液比为1∶12(g∶mL),总多酚得率为5.12%。酶处理与超声波辅助联合提取法中最佳酶处理工艺条件为:酶溶液质量浓度0.15 g/L、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0 min、酶溶液pH值5.0,在此基础上再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总多酚得率为6.23%。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活性组分中Fr.5、Fr.6、Fr.7和Fr.8在质量浓度为24 mg/L时对DPPH·清除率大于60%,具有较好抗氧化能力,Pu1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为8.99 mg/L,小于对照样Vc的IC_(50)值(10.46 mg/L),说明Pu1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活性组分的总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R=0.944 8,P0.000 1)。通过UV、FT-IR、MS和NMR等分析表明:化合物Pu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98,分子式为C21H_22O14,确定化合物Pu1为2'-甲氧基-六羟基联苯二酸-4-O-α-L-鼠李糖苷。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樟树叶精油的高效提取技术,拓宽其应用范围,以1,1,1,2-四氟乙烷(R134a)为萃取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工艺,并比较其和传统方法水蒸气提取的樟树叶精油化学成分差异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 mm,液料比为6∶1(L∶kg),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0 min/次,萃取4次,得率为(2.87±0.08)%,GC-MS分析水蒸气提取和亚临界R134a萃取得到的2种叶精油分别鉴定出39和35种化合物,相对总峰面积分别为99.97%和99.91%。2种叶精油的化学组分均以醇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龙脑是2种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水蒸气提取精油的龙脑相对峰面积(64.29%)大于亚临界R134a萃取精油的龙脑相对峰面积(58.09%)。2种叶精油对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水蒸气提取的,2种叶精油均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1.74%和62.87%。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法联用提取姜黄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姜黄油及姜黄色素的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在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前处理工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微波法提取姜黄色素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组合工艺与其他工艺在提取条件、产品得率、纯度等方面的差异.优化后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5 ℃,料液比1:11,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2 min,姜黄色素得率达到3.22%.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完成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分步提取,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同时实现的效果,更有利于后期精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