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种株留瓜数和瓜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我国北方推广面积较大的中晚熟黄瓜品种“西农58号”为试材,研究了种株上留瓜数和种瓜着生部位对种子质数的影响,并对播种后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留瓜数和瓜位对种子质量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建议在黄瓜原种繁殖时每株只留第二位一个瓜较好,而为大田生产制种时,每株留一,二位两个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化瓜,降低畸形瓜率,提高西葫芦的产量,试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西葫芦品种东葫2号进行了不同留瓜数处理,研究各处理对瓜膨大速度,单株结瓜数、商品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平均每两个节位留一个雌花)和处理2(平均每三个节位留两个雌花)产量都较对照(不去除雌花)显著增加,处理2比处理1产量高,但商品率显著低于处理1,因此处理1是日光温室西葫芦生产中比较理想的留瓜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单蔓整枝下1株留1果与1株留2果两种留果方式对秋季栽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留果方式下植株的生长发育、果实的外观品质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下的果实内部品质、早熟性及单果质量差异显著,且单蔓单瓜均显著优于单蔓双瓜处理。但单蔓双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单蔓单瓜处理38.9%。  相似文献   

4.
影响网纹甜瓜制种效率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实花不同蕾期去雄、不同授粉时间、父本不同花期花粉处理等因素,研究网纹甜瓜制种效果,结果表明:大蕾期去雄后当天即用新鲜花粉授粉,与通常去雄后翌日授粉相比,其生产的种子产量和质量不受影响;同时,在植株生长发育中采用单杆整株单枝留2瓜的植株调整方法是网纹甜瓜杂交制种最宜采用的方法,其种子产量最高,种子质量与单杆整枝单株留1瓜接近。  相似文献   

5.
对巨型南瓜每株留1个瓜、2个瓜、3个瓜、4个瓜、5个瓜处理单株上最大瓜膨大速率及单株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植株长势及营养条件下,单株留果数增多,中后期最大瓜膨大速率减小,最大单瓜重减轻,观赏价值有所降低,但株产量则随单株留瓜数的增多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6.
特效植物营养素对杂交稻性状表现及表观遗传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处理水稻父母本获得的杂交种子和对照种子在同一条件下种植并进行不同处理,比较F1代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上代用SPNE处理父母本后代的单株产量还能超过对照产生表观遗传效应,两代用SPNE处理的单株产量最高。SPNE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使实粒数增加(与单株产量成正相关),对株高、穗长、等性状影响较小(与单株产量不成正相关),不同处理的效果有差异;将它们的种子在同样条件下萌发生长,比较F2代的差异,结果显示前代用SPNE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淀粉酶活性以及幼苗株重、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超过对照,SPNE处理后在F2代也能产生表观遗传效应,两代用SPNE处理的种子表观遗传效应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于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生产田实施了4个收获期和2个收割高度的两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以研究收获期和收割留茬高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从花后15 d至花后36 d,有籽粒脱落的穗子和有籽粒脱落的小穗的百分率和千粒重逐渐提高,而每小穗粒数逐渐下降,致使种子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4个收获期处理中,最高籽粒产量出现在第2期,即花后22 d,其显著高于第1期(花后15 d)和第4期(花后36 d)的种子产量,而与第3期(花后29 d)收获的种子产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第2期收获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苗株高与第3、4期收获的优质种子间没有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和质量在留茬高度16 cm(收割全株)和留茬高度58 cm(割穗)间差异不显著,该效应不随收获期的不同而异。据此推断:上海地区高产优质高羊茅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首批开花穗的花后22~29 d,于全田尚有12%的嫩穗和59%的小穗顶部有1~3粒籽粒脱落时开始尽快收获;可以根据不同收获方式的需要在高于地面16 cm至穗颈节间(割穗留茬高度)范围内灵活确定植株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8.
以酸枣为材料,开展了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盐浓度胁迫处理对酸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0.8%NaCI盐胁迫对离体培养酸枣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0.4%以上浓度处理推迟种子萌发时间,且萌发率和发芽势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65.63%,69.42%,77.12%和39.29%, 34.85%,44.59%。短期胁迫对离体培养酸枣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胁迫16 d后幼苗株高表现为0.8%处理显著低于CK和0.2%处理,其他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以种子发芽率或幼苗存活率降低50%为标准,确定了离体培养酸枣种子萌发的耐盐阈值为0.4%,幼苗生长的耐盐阈值为0.6%,并于胁迫42 d后筛选出19株耐盐单株,胁迫30 d后6株盐敏感单株。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3个高粱保持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NaCl溶液对3个高粱保持系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盐害指数、根长、幼苗长度、幼苗鲜质量7项指标,并比较各保持系在不同盐分浓度条件下的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高粱保持系的发芽指标、幼苗长度、根长、幼苗鲜质量均随盐分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不同材料下降程度不同;3 g/L NaCl处理下,保持系39B和67B的幼苗长度分别比对照增加1.13%和0.72%,67B的幼苗鲜质量比对照增加6.25%,但与对照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低盐环境对高粱幼苗生长有轻微促进作用;高粱保持系间的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得出,3个高粱保持系中,67B耐盐性最强,0122B次之,39B最弱。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增产效果,采用室内发芽和田间种植2种方法,对经过等离子体3种剂量处理的花生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活力,其发芽势、发芽率均有提高;苗高、茎粗、百苗鲜重均增加,田间出苗快且整齐,幼苗生长快;成株株高稍降低,第一侧枝明显加长,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均增加,产量提高;1.5A、1.0A剂量处理的产量分别为5 313.30 kg/hm2、5 356.65 kg/hm2,较未经等离子体处理的对照增产8.4%、9.3%,达显著水平,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5A、1.0A均是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揭示不同留茬高度对芳樟矮林萌芽更新、生物量积累和精油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设置4种不同的留茬高度(0.7,1.0,1.2,1.5 m),并以0.3 m为对照,应用SPSS19.0对不同处理下萌条数量、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精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芳樟单株总萌条数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各处理间的差异主要由靠近主干基部的萌条数变化造成。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芳樟萌条叶面积分别增加了8%、24%、18%和0.7%;(2)芳樟矮林生物量积累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在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单株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均表现为1.2 m1.0 m1.5 m0.3 m0.7 m,留茬高度为1.2,1.0 m处理与CK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各处理枝干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在各处理中均表现为叶片枝干。(3)留茬高度对芳樟精油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叶片的精油含量大于枝干。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植株不同器官的精油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留茬高度为1.2 m时单株产量达到最大,除留茬高度1.0 m外,与其余各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叶片的精油产量大于枝干,占单株总产量的90%以上。【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茬高度有利于芳樟萌芽更新数量和单株叶面积的增加,主要通过生物量的积累来提高精油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单株结果数、种植密度、坐瓜节位和授粉时间等因素的试验,研究厚皮甜瓜制种效果。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提高坐瓜节位有利于提高厚皮甜瓜种子数量;大花蕾去雄后翌日授粉是最佳授粉方式;同时,在植株生长发育中采用单杆整枝留2瓜的植株调整方法可提高厚皮甜瓜的种子产量,但在生产实际中要防止植株早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施肥水平、单株留果数和蒴果采摘期对湘烟7号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繁种质量和种子活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提高,种子更加饱满,但种子活力以纯氮用量为195 kg/hm2时较理想;增施钾肥和磷肥有利于提高湘烟7号种子产量,其中钾肥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肥料配比以m(N)︰m(P2O5)︰m(K2O)=1︰(1~1.2)︰(2.5~3.0)较理想;增加蒴果留果数有利于提高湘烟7号种子产量,但种子活力以单株留蒴果数为100~160个时较理想;80%蒴果颜色由黄转褐时采摘有利于提高湘烟7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综合考虑种子产量和质量,湘烟7号种子繁育的施氮量以180~195 kg/hm2为宜,最适氮磷钾配比为m(N)︰m(P2O5)︰m(K2O)=1︰(1~1.2)︰(2.5~3.0),最适单株留蒴果数为160个,蒴果采摘时期以80%蒴果由黄转褐时最佳。  相似文献   

14.
用新土佐和圣砧1号作砧木嫁接脆瓜,表现亲和性好,嫁接后成活率高(分别达97.1%和96.2%),且嫁接苗生长势强。新土佐平均单瓜重1.40 kg,较圣砧1号和对照增重11.1%,圣砧1号与自根苗无明显差异。平均瓜果数2种砧木嫁接苗较对照增加17.9%,以圣砧为多,新土佐次之。单株最多瓜数以自根苗最多,嫁接后抗病力增强,产量明显增加,口感风味不变。  相似文献   

15.
以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和C两优343(对照)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进行大区品比试验,研究了各组合与对照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株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单株平均穗长均长于对照,其中13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有13个组合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78.6%组合的单株总粒数低于对照;所有组合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1个组合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各水稻组合间株高、单株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的变异较小,而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的变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穗长、结实率、单株总粒数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株高、日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呈无显著性负相关;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为呈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日产量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结实率株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水稻品系苗期和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水稻品系为研究对象,用不同盐浓度对3~4叶期幼苗进行处理,7 d后考察盐害级别、相对苗高、相对茎叶干质量和根系钠钾离子比值;用0.5%盐浓度的海水进行全生育期盐胁迫处理,以正常水田种植作为对照,分析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株高、千粒质量、穗长和单株穗数的相对值;同时分析苗期盐胁迫相关基因诱导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盐浓度下各品系的耐盐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全生育期盐胁迫处理后,各农艺性状均受到严重影响,其中以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的损失最多,相对值为4.2%和16.6%。4个盐胁迫相关基因在盐处理后,表达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或增加,但与品种的耐盐性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瓜龄和后熟期对甜瓜杂交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瓜龄天数的延长,甜瓜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质量增加,瓜龄38d单瓜结实数最多;在后熟期0~10d,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产量和质量逐渐升高,但后熟期15d时,单瓜结实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瓜龄38d,后熟期10d的甜瓜种子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产量最高,可作为生产上制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普通丝瓜品种江蔬1号的父、母本为试材,分析了柱头活力与结瓜率的关系,不同授粉方式与结瓜率、单瓜种子数、千粒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雌花开花当天授粉的结瓜率为80%,第二天授粉的结瓜率为40%,第三天授粉的结瓜率仅为10%。随着每朵雌花授粉量的递减或柱头授粉面积的递减,均表现出结瓜率和单瓜种子数递减而千粒重递增的趋势,但处理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单株连续授粉雌花朵数的增加,结瓜率、单瓜种子数和千粒重随之下降,但单株结瓜数及单株种子产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体1.0、1.5、2.0 A3个剂量2次处理花生种子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的发芽势明显增加,但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没有差异,对花生的生育期也无影响。但1.0 A处理能促进前期幼苗地上和地下生长,控制中后期幼苗地上生长,增加果针数和侧枝长,增加总分枝数和饱果数,提高百果重,较对照增产9.96%;1.5 A和2.0 A处理,虽然能促进花生营养生长,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同时增加蛴螬危害,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将小麦品种煤生0308和烟农19的千粒重分为8个粒级,测定分析不同粒级平均千粒重的差异,并分析平均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幼苗根长、根数、根干重、苗高、苗干重及粒级平均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粒级间平均千粒重与其蛋白质含量、幼苗根长、根数、根干重、苗高、苗干重差异显著。各粒级平均千粒重差异幅度达10%以上,2个品种最小和最大粒级间分别相差达248.0%和173.0%;不同粒级间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最小与最大粒级间相差幅度分别为9.2%和13.4%;苗鲜重和干重增加幅度最大,达到5倍左右;根长次之,增加1倍左右;根条数增加幅度最小,但2个品种也分别达到35.0%和21.4%;幼苗高度、鲜重和干重差异显著,同样也是随着粒级粒重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鲜重增加幅度最大为5倍,其次为干重增加3倍,不同粒级幼苗质量的差异趋势与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相一致。不同粒级种子的根长、根数、根干重、苗高、苗干重及与粒级平均千粒重、蛋白质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煤生0308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3 9、0.954 3、0.957 8和0.954 6,烟农19分别为0.993 9、0.974 1、0.928 1和0.974 4,并呈现出极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内种子间的粒重、蛋白质含量、幼苗根长、根数、根干重、苗高、苗干重存在显著差异,幼苗根长、根数、根干重、苗高、苗干重与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利用品种内大粒优质种子,能够提高幼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