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主要感染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其引起马属动物呈现发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水肿和心脏衰弱等一系列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称为马传染性贫血(EIA),简称为马传贫。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等慢病毒属成员在病毒基因组结构、复制分子机制、免疫机理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因此,EIAV被认为是研究慢病毒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型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作为世界上首例成  相似文献   

2.
Rev蛋白是所有慢病毒属成员均具有的附属蛋白,它与病毒mRNA的特定序列结合,将编码病毒结构蛋白的mRNA运输至胞浆,从而促进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将Rev介导病毒mRNA核质运输的生物学功能简称为核输出活性.为建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附属蛋白Rev的核输出活性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克隆了EIAV的结构蛋...  相似文献   

3.
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株的致弱及免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传染性贫血病 (EIA)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传染病。在慢病毒属中 ,EIAV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在传播形式 ,单核细胞为病毒贮存库 ,病毒形态结构 ,病毒持续感染 ,病毒抗原漂移 ,EIAV的 P2 6与 HIV的 P2 4之间抗原交叉反应等都更为相似。至今 ,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 (DL V)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成功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是慢病毒免疫预防很有希望的研究模型。因此 ,揭开 DL V的致弱及免疫机制 ,这使 EIAV有可能作为研究 HIV等慢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免疫机制的模型。EI…  相似文献   

4.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EIAV的RNA基因组是慢病毒基因组中最短最简单的,除了编码结构蛋白gag、pol和env外,EIAV基因组还含有三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慢病毒中常有的Tat和Rev蛋白及S2蛋白。EIAV最吸引人的特点在于大多数受其感染的动物最终会抑制病毒复制而形成长期的隐性持续性感染,而正是由于慢病毒复杂的分子组成机制导致与其相关的慢病毒基因组中病毒蛋白的差异表达。因此,对EIAV主要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于其他慢病毒疫苗的研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感染对马胎皮细胞(FED)自噬的影响,本研究将EIAV感染FED以及过表达GFP-LC3的FED细胞,进行自噬现象的检测。结果显示,通过电镜观察到EIAV感染组细胞出现典型的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检测到EIAV感染组细胞的LC3-II的表达量显著升高,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EIAV感染的过表达GFP-LC3的FED细胞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聚集。上述结果表明EIAV感染FED细胞后可以显著诱导FED细胞发生自噬。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对EIAV复制和感染的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技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遗传演化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马传染病与慢病毒病研究创新团队的王雪峰副研究员以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为模型,系统研究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在体内体外的遗传演化规律。相关论文发表在病毒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EIAV p26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的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抗EIAV衣壳蛋白p2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应用重组p26蛋白为抗原建立ELISA筛选方法,获得两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11和F8.经试验证明,这些抗p26MAb均能够与感染驴胎皮肤细胞的EIAV和经SDS-PAGE分离的EIAV总蛋白中的p26蛋白结合.这两株p26蛋白MAb的获得将为EIAV的检测及鉴别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与艾滋病病毒相似,在体内的主要靶细胞是免疫细胞,并且可以在马体内长期潜伏感染,给养马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EIAV弱毒疫苗,是首例经大规模应用证实安全、有效的慢病毒疫苗。阐明该疫苗的作用机理,将为其它慢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EIAV强毒株(EIAVDLV34)感染可造成宿主的"炎症风暴",并引起致病性损伤,而弱毒疫苗株(EIAVDLV121)感染的宿主细胞可发生高水平的细胞凋亡,进而被清除。该现象与EIAV弱毒疫苗的免  相似文献   

9.
科技     
正动物慢病毒Gag蛋白细胞内组装与释放机制破译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晓钧领衔的马传染病和慢病毒病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病毒学专业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在线发表文章,报道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Gag蛋白细胞内组装和释放机制研究的最新发现。研究发现,与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1)Gag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内缘不同,EIAV Gag显示出明显的定  相似文献   

10.
一、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 EIAV的研究开拓了逆转录病毒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包括:EIAV是第一个被阐明的引起动物疾病的病毒性病原,并首次建立了诊断试验;此病毒是第一个被证实由昆虫传播的逆转录病毒;它是第一个被描述在持续感染过程中有抗原变异发生;也是最早期研究疫苗预防的逆转录病毒之一。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