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椹菌核病是由3种子囊菌真菌引起的相似症状病害的统称,为果桑生产中的毁灭性真菌病害,严重制约果桑产业的发展。这3种病原菌同为死体营养型病原菌,其侵染手段多样,侵染机制复杂。由于3种病原菌在人工培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桑实杯盘菌和肉阜状杯盘菌难培养,核地杖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完成生活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原菌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桑椹菌核病的侵染循环、病原菌、病害流行、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桑椹菌核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稻叶黑粉病是由担子菌Entyloma oryzae侵染水稻叶片或叶鞘引起的真菌病害,但对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细胞学机制一直缺少了解。本文对采自田间自然发病叶片上的病斑进行了初步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发现,病原菌侵染后,寄主病斑部位的表皮细胞外部形态基本保持完整;病原菌主要在寄主叶肉细胞部位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并逐渐取代叶肉细胞;病原菌菌丝在寄主胞外扩展,未见其穿透寄主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也没有产生典型的真菌吸器。靠近病原菌菌丝的寄主各种细胞内的细胞器均发生降解,降解产生的脂类物质凝聚成了体积较大的脂质球。寄主维管束组织的细胞壁一直保持完整,未发现病原菌菌丝进入维管束,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被限制在寄主相邻两个维管束之间。在发病后期,由于寄主叶片表皮结构整体性破坏导致大量细菌进入,加速了叶片的衰老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稻叶黑粉病菌的侵染模式为胞外侵染,类似于活体营养真菌;但病原菌的侵染导致附近寄主细胞降解死亡,类似于腐生营养真菌。  相似文献   

3.
白粉病是橡胶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是由粉孢属病菌Oidium heveae Steinm.引起。目前,对该病原菌在寄主中侵染行为及其与寄主互作的组织细胞学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结合多种染色方法,观察了橡胶树白粉菌侵染橡胶树叶组织的细胞学变化及寄主的抗性反应。O. heveae在寄主上发育要经历5个关键发育时间点,即分生孢子萌发高峰(4 hpi)、附着胞形成高峰(8 hpi)、侵入结构(初生吸器)形成高峰(15 hpi)、次生菌丝形成高峰(24 hpi)、分生孢子梗形成高峰(5 dpi);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前,其能量来自自身贮存的能量物质。在互作过程中,病原菌初生吸器形成之后,橡胶树叶组织开始出现明显的氧暴发、胼胝质和乳突等抗性反应,活性氧在橡胶树与病原菌互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橡胶树叶片中活性氧积累较低时,有利于O. heveae的发育及入侵,活性氧积累较高时,则引发寄主氧暴发等以阻止病原菌进一步扩展。O. heveae在寄主上发育的5个关键发育时间点分别属于病原菌侵染前期、潜育期和侵染后期,橡胶树叶组织早期亲和互作与中后期非亲和互作保持了专性寄生菌与寄主间发育平衡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次采用小麦白粉病菌的一个白色菌株,以其菌落纯白色作为形态标记、对白粉病菌毒性与寄主抗性群体互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多小种——多品种群体互作模型,目的在于预测病原菌小种或毒性的消长,为抗病育种和病害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药用百合栽培产区的扩大和连作年限增加,鳞茎病害发生逐渐加重,已成为遏制药用百合大规模种植的首要因素。笔者综述了药用百合病害发生对药材品质的影响及鳞茎腐烂病、炭疽病、疫病的主要病原与致病特点,并对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了归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对病害影响百合药材质量的系统评价,提高病原菌鉴定水平,加强病原菌-寄主互作的基础性研究,开发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等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锈菌是最大的一类植物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病害严重威胁着全球农业生产安全。锈菌作为活体营养寄生菌,在其与寄主互作过程中会分泌大量效应子以促进其侵染。开展病菌效应子调控寄主免疫机制的研究将为锈病持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主要针对锈菌效应子的功能及其调控寄主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锈菌效应子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作为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植物病原细菌学主要研究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机理、灾变规律及其防控技术。近年来,我国在病原菌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病原菌-寄主互作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分析了本领域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布局和重点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真菌病毒是一类感染真菌和卵菌并在其中复制的病毒,普遍存在于各大类群的真菌和卵菌中。本文从真菌病毒的定义、分类、传播、检测技术、起源与进化、对寄主真菌(卵菌)的影响、与寄主真菌(卵菌)的分子互作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等方面对真菌病毒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在全面了解真菌病毒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为真菌病毒的利用和将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是一种寄生在植物维管组织的系统性细菌病害,在全球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或地区普遍发生,对甘蔗产业的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本研究综述了甘蔗白条病的发生和分布、传播与流行规律以及病原菌生物学与基因组特性、鉴定与检测、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机理等方面内容;提出加强抗病种质挖掘与新品种选育推广、加快抗病分子育种进程、切断病害传播途径、加强隔离检验检疫等病害防控策略;此外,评估了该病害在我国蔗区流行暴发的风险,展望今后甘蔗抗病分子育种、病原菌致病机制及其与寄主互作机理等方面的分子基础研究重点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在世界主要玉米产区都曾造成过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该病原菌的生理分化、遗传变异及毒素产生等方面研究报道较多,而在玉米与大斑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方面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寡聚糖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直接抑菌或诱导抗病),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寡聚糖与3种致病真菌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寡聚糖对3种病原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立枯丝核菌0.01%、腐霉菌0.1%、镰刀菌0.1%:从寡聚糖对3种离体病原菌的抑制程度来分析,它的田间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应归因于三方面的因素:它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对农作物的生长调节作用及诱导植物抗病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几种重要病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玉米镰孢菌和黄曲霉穗腐病、腐霉菌苗期病害抗性相关蛋白, 以及在我国曾严重发生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致病性相关蛋白质组和寄主抗性相关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深入研究玉米-病原菌互作的优势和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随着水稻和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全基因组序列的完成,该病害己成为植物-病原物互作研究的模式。水稻-Xoo互作涉及到寄主与病原菌因子的时空表达和严密调控。因此,阐明互作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对于全面解析水稻-Xoo互作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年相关工作的研究进展。1Xoo基因鉴别和功能分析1.1Xoo侵染的基因表达谱和分子量化根据Xoo基因组序列信息,自主研制了载有调控基因、致病基因、特有基因以及保守基因特异片段的基因芯片,成功地用于在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茶树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控现状,指出了贵州茶树病害控制中的短板问题,如茶树病害的种类调查不够系统,茶树病害与寄主植物互作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茶树病害发生、流行和成灾机制研究不够完整,茶树病害综合控制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不足等。基于对贵州省茶树病害及控制情况的调查、总结和分析,提出了贵州省茶树病害的可持续控制的路径,未来要加大茶树病害的种类调查和普查力度,开展茶树病害与茶树寄主互作机制的研究,茶树病害的发生、流行和成灾机制研究,并推广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的茶树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相互作用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一病原菌非亲和性互作中,病菌感染后寄主细胞中会发生一系列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事件。这些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寄主细胞坏死和病原菌的受抑制密切相关,因而人们推测这些事件在植物抗病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是高等丝状子囊真菌,由其侵染水稻引发的稻瘟病是水稻第一大病害,生产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过程中,植物会产生防御应答反应,其中包括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ROS在植物抵御病原菌的侵入以及病原  相似文献   

17.
左莉 《植物医生》1997,(2):42-45
一、生物防治的作用场所──叶面用拮抗物控制叶面病原菌,前人已有许多研究和尝试。一些叶面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可以通过对营养物的竞争而抑制病原菌。真菌和某些细菌还可以直接寄生到病原菌中去。许多细菌菌株、真菌和酵母菌都具有抗生作用。叶面病害生物防治涉及到的生物有病原菌、寄主、生防制剂(BCA)和叶面微生物。所有这些相互间都会产生影响,同时它们也受到栽培管理及施用化学农药的影响。腐生性病原物,如葡萄抱菌等,在侵入寄主植物体之前.其孢子的萌发和在植物体表面的生长主要是利用外源营养物质。营养物浓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致病疫霉是引起番茄、马铃薯晚疫病的植物病原卵菌,其分泌的效应蛋白在抑制寄主免疫方面发挥重要功能。鉴定效应蛋白的寄主靶标对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高效马铃薯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并通过筛选致病疫霉无毒蛋白PiAVR3b的互作蛋白来评价构建文库质量。分别提取接种致病疫霉后24 h和48 h的马铃薯栽培种‘合作88’叶片RNA,等量混合后构建cDNA文库。次级文库容量为1.6×10~7 cfu/mL,重组率为100%,插入片段平均在1 000 bp以上。以PiAVR3b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初步获得10个候选靶标蛋白。经点对点验证,进一步确定了4个与PiAVR3b互作的靶标蛋白,分别是马铃薯MYB-like蛋白、线粒体外膜孔蛋白、碳分解代谢抑制蛋白、肽基脯氨酰异构酶。本研究构建的酵母双杂交文库为致病疫霉效应蛋白靶标筛选及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真菌源蛋白类激发子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病原真菌的信号传导分子,不仅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广谱诱导植物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本文就真菌源蛋白类激发子的种类、功能及蛋白激发子基因转化植物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感染叶锈菌后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中激发子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实验室近几年的工作证明:小麦-叶锈菌互作,无论亲和组合还是非亲和组合的细胞间隙液(IWF)中均有激发子的存在。激发子作为寄主-病原菌互作系统中诱发防卫反应的一种确定的生化信号,在启动寄主抗性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