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一、市场前景 民间借贷在我国长期存在,并随着改革开放而呈现扩大的趋势,这与民间借贷对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民间借贷的正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The tea leaf disease, which led to a large loss of production and decrease of quality, was found in the tea region in Hu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m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sample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strains fulfilled Koch’s postulate. Then the isolate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as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and elongation factor 1-α (EF-1α) reg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of the leaf disease occurred in Hu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was L. theobromae.  相似文献   
3.
从茶园杂草组成、物种类型、生活型组成等方面分析国内外茶园杂草构成特点;同时,从茶园生长状况、地形地貌、季节气候等方面归纳了茶园杂草发生特点。从农艺控草、化学除草、生态养草、生物防草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当前茶园杂草治理的经验措施。以构建茶园和谐生态系统为目标,基于国际“杂草的综合管理”制定的茶园杂草控制策略,创新性地提出以“生态养草”为主体和“农艺控草”为常规的茶园杂草控制技术体系,以减少杂草发生及危害,保障茶叶品质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香茅属植物精油对部分农作物病虫害具有一定防治活性,且有对人畜安全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当前,香茅属植物被开发成农药和卫生杀虫剂,广泛应用于病虫害的控制。综述了香茅属植物的分类、精油的组分及含量,以及对病虫害的活性、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部分香茅属植物化合物的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最后提出了香茅属植物应用于病虫害控制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余庆县茶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引起茶褐枯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并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依据病原菌rDNA-ITS、ACT、CAL和TUB2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分生孢子呈淡蓝色,表面光滑,无隔膜,圆柱状,两端钝或向底部变窄,水滴状斑点,大小为(11.7~29.5)μm×(3.9~7.7)μm,平均为(19.4±4.4)μm×(5.4±0.8)μm,分生孢子梗形成于气生菌丝上,透明,具有隔膜;附着胞为棒状等不规则形状,颜色呈棕色到深棕色,单生。基于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病原菌确定为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相似文献   
6.
明确茶饼病病原在侵染茶树叶片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对于病害诊断及积极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过碘酸-希夫(氏)和甲苯胺蓝染色分析Exobasidium vexans侵染茶叶组织和细胞的过程。同时,采用台盼蓝、伊文思蓝染色及透射电镜对茶饼病样品植物细胞活力和病原菌生长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组织染色及电镜发现在茶饼病2~3阶段有大量担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茶树海绵组织细胞营养也逐渐消耗,担孢子和菌丝活力降低,茶树叶片细胞趋于死亡。本研究通过染色方法发现该病害在侵染各阶段的形态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发现E.vexans病原对海绵组织细胞的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贵州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惠水县茶区常发生茶轮斑病,对茶叶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为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本文对病害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针刺法和剪切法的致病性测定。并依据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β-微管蛋白、延伸因子-1α 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基于病原菌多基因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果,将病原菌确定为茶假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push-pull"策略的起源、原理和物质基础,分析了各种push和pull物质及效应对害虫的作用,列举了"push-pull"策略在害虫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实例,综述了"push-pull"策略在茶园害虫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分析了未来茶树害虫的"push-pull"策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主要茶树病害种类近100种,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带来较大的影响[1~3]。2016年3月至5月,受低温阴雨等天气因素影响,贵州部分高海拔地区的茶树病害发生率较高。课题组在贵州省石阡县茶园发现一种茶叶斑点病,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该病害初期表现在嫩叶或新梢,成叶也可被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茶假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进行了病原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茶假拟盘多毛孢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生长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MEA、PDA、OA,产孢能力存在差异。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时间最早,且产孢最多。同时,菌株在PDB培养基中生长,其菌丝干重为线性增长,生长期为36~120 h。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及色素形成,28℃是菌株适宜生长温度,菌株在pH 5~8能较好地生长,最适pH为6左右,其生长速率和菌丝丰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