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苹果贮藏期病害大体上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微生物侵染病害.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虎皮病、苦痘病、红玉斑点病、水心病、苹果褐变病、CO2中毒和缺O2伤害以及低温伤害等;微生物侵染病害主要有轮纹病、炭疽病、褐腐病、霉心病、灰腐病、苹果青、绿霉病等.现介绍其病症、发生的时期、机理、病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省临县、太谷县发现枣贮藏期红粉病,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絮状霉点,后期形成较厚粉状霉层。从病样中分离获得2株代表性菌株,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特征分析,确定引起枣贮藏期红粉病的致病菌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适合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大于75%,pH=4~10,致死温度为48℃、处理10 min。适宜芽管生长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大于75%,最适pH=6。本研究结果可为枣贮藏期红粉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温室白粉虱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引进的 6个蜡蚧轮枝菌的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和对温室白粉虱若虫侵染致病性的研究表明 ,6个菌株在 10~30℃下均可生长 ,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 25℃ ,但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菌株V4和V5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 ,14d的产孢量分别为 2.6×109个 /皿和 2.3×109个 /皿。菌株V4V1的菌落直径累计增长量和日增长量显著地高于其他菌株 ,分别为43.7、2.85mm和43.1、2.84mm。温度对孢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15℃时孢子萌发缓慢 ,萌发达 90%以上时需 24h ,20~30℃下菌株V2 孢子萌发速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 ,10h萌发率达 90%以上 ,30℃下 ,菌株V6萌发速度明显延缓。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致病性 ,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V2V4接菌后第 5天若虫死亡率分别为 70.2%和 63.5% ,综合其菌丝生长、产孢量、萌发率和致病性表明 ,菌株V2V4可作为生物制剂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4.
苹果霉心病菌在芽中越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果霉心病是四川省苹果生产区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危害严重时果实采收期发病率可达70-80%,并能引起贮藏期的果实腐烂。我们曾对其病原作过研究,发现交链孢(Alter-naria spp)占61.8-68.1%,A.alternata占整个交链孢的85%。  相似文献   

5.
印度梨形孢促进棉花幼苗生长及诱导提高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旱敏感型陆地棉栽培种沙洋505-3A为材料,二叶期接种印度梨形孢,20 d后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研究印度梨形孢对棉花幼苗的促进生长作用。在自然干旱和15%、2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后测定株高、茎粗、根系生长参数、叶片温度、叶片反射率和MDA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印度梨形孢后,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分别显著提高32.4%、15.8%、20.5%;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了29.1%、55.9%、20.1%和51.1%;干旱处理后,接种印度梨形孢植株的株高、茎粗分别降低14.1%和5.3%;不接菌植株分别降低23.3%和8.7%。接菌植株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别增加9.6%、9.9%、3.8%和21.3%;不接菌植株分别增加11%、27.7%、12.2%,根尖数降低5.2%;接菌植株叶温和MDA含量分别上升0.34℃和9.9%,不接菌植株分别上升0.97℃和19.1%。说明接种印度梨形孢可以促进棉花幼苗生长并且通过调节植株根系形态和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来诱导提高棉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CO2浓度升高与增温对马铃薯产量 及品质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2017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利用新型开顶式气室(OTC),开展CO2浓度升高与大气增温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研究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对马铃薯发育过程、产量及品质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增温+CO2浓度升高复合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增温处理高36.3%,较对照高34.7%;马铃薯叶片的水分利用率表现为增温+CO2浓度升高复合处理高于对照47.4%,高于单独增温处理43.4%;马铃薯实际产量和块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CO2浓度上升+增温处理高于对照12.9%、37.0%,高于单独增温处理59.7%、6.3%。在增温的同时增加CO2浓度,使得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水分利用率增大,有机物积累增多,经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信号分子过氧化氢(H2O2)对干旱胁迫下裸燕麦生理响应的调控机制,以砂培白燕7号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喷施0.01 mmol·L-1 H2O2对17.8%聚乙二醇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下叶片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H2O2后,干旱胁迫下的裸燕麦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较对照(喷H2O后干旱胁迫)分别提高了20.0%、12.9%、18.5%、8.1%和24.3%,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0.6%、25.9%、12.0%和33.8%,蒸腾速率降低了9.7%;喷施H2O2还使干旱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13.5%、102.9%和13.8%,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O—[KG-1][JX*3]·[JX-*3]2、H2O2、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分别下降了21.5%、60.4%、29.3%、38.4%、19.7%和14.2%,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分别上升了10.5%、40.3%、13.8%和17.2%,幼苗株高、根长、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和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了14.8%、25.0%、20.1%、11.0%和5.93 %,但谷胱甘肽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外源H2O2能够通过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和促进渗透溶质积累,改善叶片光合功能和植株水分状况,从而减轻干旱对裸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增强裸燕麦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IDD家族IDD4基因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抵抗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统计病情指数检测拟南芥野生型(wild type,WT)植株、过表达植株IDD4-OE和缺失突变体idd4植株感染灰葡萄孢菌情况,利用组织染色检测叶片细胞死亡和H2O2的积累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T-PCR,qRT-PCR)技术分析灰葡萄孢菌肌动蛋白基因Bc. ACTIN在3种植株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并施加0.1 mmol/L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后测定IDD4-OE植株的病情指数。结果显示,不同株系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idd4>WT>IDD4-OE,IDD4-OE植株中病原菌感染部位的寄主细胞死亡程度比idd4植株严重。染色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拟南芥后4 h,接种部位已有H2O2积累。qRT-PCR反应结果显示,Bc. ACTINIDD4-OE中比在idd4植株中的表达水平更高,表明灰葡萄孢菌在IDD4-OE植株中的繁殖速率更快。对IDD4-OE植株外源施加SA后,其病情指数、Bc. ACTIN表达量与WT植株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SA能将感病植株的抗性提高至WT植株的水平,表明IDD4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了拟南芥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调控,SA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兰花花梗褐心病的主要症状为病花梗表面和内部有小褐斑,髓部水渍状并可扩展到花球主轴髓部,花球中部分花梗和花蕾的发育受阻。病花球保湿2~3d后,其切口可形成大量白色霜霉状物。经鉴定,该病害是由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引起的新症状,病菌主要在幼蕾期侵染。在西兰花幼蕾期喷施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阿克苏红旗坡农场5年生红枣树为研究对象,在全年施肥量(纯N 675 kg·hm-2、P2O5 540 kg·hm-2、K2O 135 kg·hm-2)一定条件下,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施比例对红枣树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前期施纯N、P2O5、K2O肥270、180、67.5 kg·hm-2,开花期施纯N、P2O5肥202.5、180 kg·hm-2,果实膨大期施纯N、P2O5、K2O肥202.5、180、67.5 kg·hm-2的综合效果佳,有利于枣树茁壮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与常规施肥相比,红枣树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SPAD值增幅分别为6%、4%、5%和11%;各测量时段09∶00、11∶00、13∶00、15∶00、17∶00、19∶00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1%、14%、16%、82%、15%、44%;气孔导度分别提高34%、25%、30%、132%、129%、96%;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13%、22%、14%、18%、24%、15%;蒸腾速率分别降低50%、45%、28%、24%、33%、52%;果实维生素C、还原糖、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6.41 mg/100g、19.33%和2.53%,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苹果霉心病菌的侵染过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苹果霉心病致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经花柱侵入,自花朵开放时开始侵染。自初花至落花期,70%花柱被链格孢定殖。元帅系品种,从落花后3周至果实采收,定殖于花柱的病菌通过萼筒心室间组织陆续进入心室。采收以后,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继续向心室蔓延。  相似文献   

12.
在综述阿尔泰山北部过去2 000 a气候变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文献中所包含气候信息的地理一致性。就气温而言,基于阿尔泰山北部湖芯、树轮和冰芯重建的气温序列真实记录了北半球的重要气候事件,包括罗马最适宜期(0-400年)、黑暗时代冷期(400-600年)、中世纪暖期(800-1200年)、小冰期(1400-1860年)和现代暖期(自1860年以来)。由太阳活动主控的太阳辐射变化是过去2 000 a来阿尔泰山北部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过去150 a来大气CO2的增加是现代暖期(自1860年以来)升温的主导因素。就降水而言,阿尔泰山北部过去2 000 a的降水变化趋势显示,高降水时段出现在0-450年、600-800年、1050-1300年、1650-1860年,低降水时段出现在450-600年、800-1050年、1300-1650年、1860-2000年。此外,阿尔泰山北部过去2 000 a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并不支持所谓的"暖干-冷湿"水热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提出了研究区地貌侵蚀发育类型划分方案及结果,并进一步进行了向塬侵蚀类型的划分和侵蚀强度的分级。  相似文献   

15.
苦荞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西藏、陕西、四川、贵州等4省区的210份苦荞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0对SSR引物中,有16对引物多态性良好,共扩增出17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达118个,占总数的66.3%;210份苦荞种质的遗传变幅为0.62~0.98,平均值为0.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8处可划分为5大类。聚类结果显示,来自同一地区的苦荞品种显示出聚为一类的趋势,表明苦荞的遗传信息受地理分布的影响较大;第V类所聚的41份分别来自西藏(27份)、陕西(8份)和贵州(6份)的品种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他种质相比,这41份材料不仅遗传差异较大,而且遗传来源广泛,可作为苦荞核心种质筛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绍有机稻米生产核心技术系统的组成、相关技术和该系统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豆花叶病种子带毒及介体传播在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植株的生育时期,对大豆花叶病的发展程度和危害性,有明显的影响。单叶期最感病,抗性随着生育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单叶期潜育期最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开花、结荚期后感病,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黑龙江省大豆田出现的蚜虫中,大豆蚜、桃蚜、玉米蚜、棉蚜均能传播SMV,蚜虫最早出现于6月上中旬,高蜂为7月中下旬,大豆花叶病田间传播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以后,8月为传播盛期,观察圃病害传播初期,病株有明显的梯降分布。与对照区呈鲜明对比,说明除早期形成的病苗外,没有其他的自源侵染,病害传播距离不远,多数在5-15米内,少有超过25米的,垅间和逆风向传播距离更短,种子带毒形成的病苗,在流行中起主导作用。蚜虫传播发生晚,主要引起种子斑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我国进境原木上截获的主要害虫类群;总结了目前进境原木害虫的检疫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对钻蛀性害虫的防治研究,探讨了斯氏线虫在进境原木害虫检疫处理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应用斯氏线虫防治进境原木害虫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诸大河沿岸的天然草地及其人为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诸大河沿岸分布的天然草地,受河水流量及河床变化的支配,表现出隐域性、中生性、不稳定性和群落类型单调的特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河水流量时空分配的人为控制,以及对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多天然草地被毁或造成严重衰退。对现有草地应善加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其改善和根本治理,有赖于各大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整治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了有关冰川面积、融水量、气温及地表迳流等实测数据,对博格达峰区南坡晚更新世晚期冰水河的出山地表迳流进行了估算。估算表明,其迳流量高达5.7亿m~3左右,是现在迳流量的2.1倍。同时还表明,利用现代冰川同冰融水的相关性,估算其古冰期的地表迳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