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龙江丝路带”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与构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将"龙江丝路带"地质旅游资源分布与地貌、构造单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旨在为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和科普宣传提供参考。111处地质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地貌景观、基础地质和地质灾害遗迹3大类,小兴安岭-千山隆起带、松辽沉降带的熔岩台地和低平原是资源最丰富的区带。古生代-中生代,华北、西伯利亚和西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是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地质营力。  相似文献   

2.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秦岭造山带经典地段,被誉为"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典型,分布集中,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包括地质剖面遗迹、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迹、地貌景观遗迹、水体景观遗迹、环境地质遗迹等六大类,十四亚类,十八类。文中通过构建地质遗迹科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地质遗迹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终南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及旅游价值,为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地质地貌景观,特别是由风、雨水、洪水形成的风蚀地质地貌景观十分典型,构成了新疆地质地貌景观旅游的一大特色.新疆风成的"雅丹"地质地貌独具特色,产地颇多,其中犹以"魔鬼城"、"怪石沟"最为壮观神奇,构成了新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地质旅游和风景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地质遗迹的分类要求及地质遗迹的性质和成因,将扎兰屯地质公园内的火山地质遗迹资源分为5类6个亚类共28处典型景观资源,火山喷发时代新、具多期性、火山地貌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地质公园内部及周边的其他旅游资源,是扎兰屯地质公园不可或缺的部分。该地质公园的主体旅游资源为火山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突出,可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岩臼是一类极具特色的小型花岗岩地貌景观。近年来,华北和华南部分地区花岗岩岩臼的发现与成因探讨一直是国内地学界关注的热点,而关于其冰川成因和风化成因的争论更是引起地学界对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环境问题的再次讨论。内蒙古巴林左旗一些相对平坦的山顶上,广泛发育着花岗岩岩臼,文中在对其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性、构造和外部环境的角度,对其形成演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冰臼"成因说和"壶穴"成因说并不科学,以寒冻风化为先导的多种风化作用才是岩臼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中国第一徒步线路"的派镇-墨脱徒步线,是西藏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芝地区旅游市场的名片。派镇-墨脱徒步线路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旅游资源,文中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有关规定,对派镇-墨脱徒步线路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鸣沙山月牙泉以其独特的"沙丘抱泉,泉映沙丘"景观享誉中外,其形成与保存备受关注。通过野外气象站定位监测与全站仪测量等手段,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短期沙山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年内还是整年监测期,月牙泉周边高大沙丘变化趋势与多年航片解析下的南侧线性沙垄北移和北沙山南移形成的合围之势有所不同。首先,沙丘脊线来回摆动,并非一直朝单一方向移动。其次,沙丘坡面表现风蚀或风积,蚀积量与风况、沙源供给、下垫面以及周边障碍物等密切相关。并且,整年监测期内沙丘迎风坡面风蚀,背风坡面风积。此项研究揭示了月牙泉短期高大沙丘的移动规律,可为月牙泉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模式与区划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的认识,是进行科学资源区划的前提。而对于旅游资源分异特征的把握,有赖于对旅游资源一般空间分异模式或规律的认识。文中对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模式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汉中市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着重探讨了其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异特征,包括环境适应分异、区位影响分异、梯度分异等方面,并对汉中市旅游资源作了区划尝试。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182-188
旅游地学是中国地理、地质等学者在1985年提出的一个新学科概念。随着旅游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独立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研究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学科体系是什么等根本性问题,不断困扰着旅游地学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文中重新审视了旅游地学过去35年研究内容与学科特征,结论认为:1)旅游地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逻辑严密的学科体系,表现为研究对象泛化、研究内容碎片化、知识缺乏概念化等问题;2)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被地质、地理、旅游等不同背景研究者共同认可、交叉研究的内核。通过理性分析和比较分析,指出旅游地学研究内核是地学旅游资源的精神愉悦体验,并据此提出了旅游地学"一心两翼"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3)基于研究内核,构建了旅游地学学科体系框架,分别是母学科模块、交叉学科模块、自足性分支学科模块、应用实践学科模块。4)提出促进旅游地学学科可持续发展建议,包括搭建旅游地学学科融合平台、构建老中青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建立旅游地学研究基金、加强与地学旅游产业界联系。  相似文献   

10.
科学地评价文化旅游资源,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通过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等级集中在Ⅰ、Ⅱ、Ⅲ级、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提出了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61-2009年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时空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资料,对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呈变干趋势,秋季最明显,年降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近10 a,秋季的年代际降水有增加的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宁夏南部与青海东部。各个季节及年降水的周期性不一致,存在4 a、8 a和12 a左右的周期。用EOF(经验正交分解法)对年降水进行分析,第一模态全区域呈现一致性;第二模态呈现南北相异;第三模态东西相异明显。结合地面状况,发现地形是影响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明显的地形系统是高原,六盘山、沙漠戈壁(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地形对降水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衣植物研究历史回顾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根据作者1985年以来在新疆地衣的研究工作,特别是1991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后所作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比较前人所做的工作而写出的回顾型论文。标本采集点共计40个,包括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共采集六千多号标本,经过处理鉴定初步定名地衣植物有269种,265种隶属于8目,30科,85属,另半知菌类4属,4种。新疆地区已定名地衣种,主要系泛北极植物区系成分,包括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13.
阴山山脉中段九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阴山山脉中段九峰山地区作为半干旱、干旱的中山山体的一部分,是暖温型和中温型草原的天然屏障,该地区植被以东亚阔叶林为主体,主要区系地理成分为东亚和华北成份。通过对该区植物属、种的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并与邻近地区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较高,本保护区范围内现共登记有维管植物82科302属596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11属18种;裸子植物3科6属7种;被子植物71科285属571种。该地区的植物组成反映了干旱地区的特点,即种类集中于少数科属之中。菊科种类最多,共32属76种,其次为禾本科,蔷薇科和豆科。区系地理成分较临近地区复杂且具有过渡性,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和华北成分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喀纳斯世界遗产价值分析与保护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喀纳斯是我国唯一一处位于四国交界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及旅游开发价值,被认为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力.通过对喀纳斯与俄罗斯"金山阿尔泰"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地质地貌成因、水文、垂直自然带以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喀纳斯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第Ⅲ、Ⅳ条标准.提出将其加入俄罗斯"金山阿尔泰"世界遗产地的建议,从而为喀纳斯申报世界遗产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总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效用价值论和可持续价值观下建立了旅游资源总经济价值分类框架.具体分析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建立其总经济价值体系.建立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法,评估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总经济价值.结果显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体现在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较大,直接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生...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沙漠公路在复合型纵向沙垄区的道路沙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沙漠公路穿越高大复合型纵向沙垄段275km,占到穿越流动沙漠总长度的61.6%,公路沙害的类型和程度因地貌部位不同而异。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观测,并结合成因地貌分析,给出高大复合型纵向沙垄区典型地貌部位的主要沙害形式。  相似文献   

17.
宁夏沙湖旅游开发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溶解氧、悬浮物、生化耗氧量、氨氮、总磷和氟化物6个评价因子,采用加权综合模型对沙湖不同功能区水质状况,以及1991年以来水质变化趋势与旅游人数变化的耦合性分析,反映出沙湖水体环境质量变化主要受旅游开发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Yong WANG 《干旱区科学》2019,11(4):525-536
Riverine sand dunes develop as a result of fluvial-aeolian interactions. The primarily barchan dune chains along the Xiangshui River (a branch of the Xar Moron River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Horqin Sandy Land of China) form a typical riverine dune field. We collected a series of samples from the riverine sand dunes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vailing wind and investigated the sand sourc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se dunes by determining the grain size, heavy mineral content an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of the samples. The sand of the near-river dunes was coarser than the sand of the dunes distant from the river, indicating that coarse sand of the valley mainly deposited on near-river dunes. The heavy mineral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wind-sand activity levels were intense on the upwind dunes, but relatively weak on the downwind dune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sand sources for the near-river dunes were more abundant than those of the distant dunes. Our OSL analysis of samples suggested that the deposition rates on dunes near the river were greater than the deposition rates on dunes distant from the river. The development of dunes along the river indicated that the riv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un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airflow fluctu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waveform dunes had a type of feedback relationship. Grain size, heavy mineral and OSL analyses are widely used methods in wind-sand research. Sand dune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 effects of airflow on the transport and separation of sand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d sources. Heavy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re oft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diments and sand sources. OSL indicates dune age, revealing formation of dunes. Therefore, it is useful to explore dune sand sources,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dune formation, by determining grain size, heavy mineral content and OS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and sources of riverine dunes and provided new information about riverine dun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河流流域 ,玛纳斯流域拥有天山北麓最大的绿洲 ,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 ,来分析天山北麓水资源的利用对流域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天山北麓自然环境体现为山地 -绿洲 -荒漠复合生态系统。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 ,它是一个人工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它作为发育在干旱气候大背景下的隐域性的自然景观 ,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天山北麓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大 ,也是引起天山北麓绿洲演变、分布变化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子。处于不同地貌位置的绿洲 ,由于其水资源特点不同 ,绿洲的稳定性以及绿洲演变规律也有所区别。总的来说 ,绿洲的稳定性由其内部与外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决定 ,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资源状况及利用是关系到天山北麓绿洲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 ,可保持绿洲面积的稳定性 ,绿洲分布的稳定性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 ;水资源利用不当会导致绿洲内部土地发生大面积次生盐渍化 ,绿洲外围则由于生态用水不足加之人为破坏 ,使作为绿洲屏障的过渡带转变成生态断裂带 ,威胁绿洲的稳定性。利用工程技术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解决好灌区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实施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建立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该地区山地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水资源开发强度、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对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贡献率较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植被覆盖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适当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是维护该区生态平衡、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