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辽宁省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的不同影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省近26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以及粮食平均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变化,并采用逐步回归对各种作物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近26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受气候条件影响呈波动式增加;粮食总播种面积和平均单产均显著影响着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并且粮食平均单产的变化对总产的影响要大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各种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变化都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但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方式不同,其中玉米、水稻、高粱和小麦主要是通过单产的变化影响粮食总产量,谷子、玉米和小麦则是通过播种面积的改变来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夏粮实现“十一连丰”有哪些天时地利的缘由?从农业部了解到,2014年夏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约7万hm2。夏粮增播是产量的重要基础,且单产水平提高。据专家实地调查.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两增一减,即亩穗数、千粒重增加,穗粒数略减;同时,占全国夏粮总产九成以上的主产区全面增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四川省作物种植结构与气候变化的协调关系,本研究基于四川省气候数据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分析了2000—2018年四川气候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发现:四川省2000—2018年间降水量、≥10℃积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53.5 mm/10 a,≥10℃积温气候倾向率为123.7℃/10 a;作物播种面积明显增加的有玉米、油料作物、豆类、果园,薯类播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作物播种面积明显下降的有水稻、小麦和其他作物;各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占比变化明显。四川省农作物种植占比前三种为水稻、玉米和薯类,多年平均占比分别为21%、17%和13%,且水稻在所有种类中占比较稳定;小麦种植占比正在逐年降低。四川省2000—2018年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与气候变化整体相互适应,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与淀粉代谢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楚香蕉采后果实硬度与淀粉代谢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以‘巴西’蕉(Musa sp. ‘Brazil’)果肉为试材,对香蕉采后果实淀粉代谢与果肉硬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果肉硬度逐渐下降,总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总淀粉酶活性呈上升趋势,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型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下降与总淀粉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酶活性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变化相关性不显著。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下降可能主要涉及到总淀粉含量的下降和总淀粉酶活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利用质构仪研究不同比例的山药粉、食盐、水对挂面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山药粉和水的挂面弹性与咀嚼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黏性和硬度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不同比例的食盐挂面弹性小范围波动,咀嚼性呈上升趋势,黏性和硬度呈先增后减趋势;添加山药粉可改善挂面的品质,表现为挂面吸水率先增后减,烹煮损失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综合分析得出,12%的山药粉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6.
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究昌吉地区1963—2020年作物生长季蒸散量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水资源优化管理、作物合理布局、农业灌溉规划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昌吉地区8个气象站点1963—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Thornthwaite法、气候倾向法、M-K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分析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相关分析探讨气候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潜在蒸散量增加趋势显著,变化率为2.3 mm/10 a,多年平均值为876 mm;8个气象站点潜在蒸散量都呈现增加趋势;(2)在空间尺度上,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内潜在蒸散量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3)西部在2009年、中部在1994年、东部在2013年发生突变,昌吉地区突变发生在1997年,中部和昌吉地区突变早于西部和东部;周期变化显示,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潜在蒸散量有3.7~4.2年变化周期;(4)影响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潜在蒸散量主要因素是气温,其中最低气温逐年升高导致潜在蒸散量逐年增加的贡献最大,其他气候因子的变化对潜在蒸散量起着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7.
邢愿  贺中华 《作物杂志》2021,37(2):191-94
为探究贵州省水稻生长期的干旱特征,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作为干旱研究指标,结合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及趋势分析等方法,利用贵州省3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分析贵州省水稻种植区水稻各生育时期的降水-需水变化特征及不同等级干旱的频率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水稻生长期的降水量呈“东增西减”特征分布,各生长期累积降水量为移栽-分蘖期>抽穗-成熟期>播种-秧苗期>拔节-孕穗期,播种-秧苗期降水呈减少趋势,可能会加剧干旱灾害的发生;各生长期累积需水量为抽穗-成熟期>移栽-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播种-秧苗期,播种-秧苗期水稻需水量小于同时期降水量,在播种-秧苗期各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较低,铜仁地区及黔东南地区的东部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成熟期是重旱及特旱的高频发生区。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甘肃省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甘肃省粮食生产能力及其进一步提高的途径,对未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近10年来甘肃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等数据资料,探讨了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阐明甘肃省粮食生产的潜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在近10年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二者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波动上升,但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对粮食总产量无显著影响,单产提高是引起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甘肃省粮食安全的主要出路,而提高旱地粮食单产则是实现甘肃省新增25亿kg粮食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正> 一、农药市场1.农业播种面积、作物品种规模表近年我国耕地面积及主要作物耕地面积(万公顷) 2.农业结构的调整为适应加入"WTO"新的形势,我国农业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豫南地区高肥力地块化肥减量对土壤肥力、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稻-麦轮作种植制度,进行为期三年的定位减量施肥试验,在试验的小麦季和水稻季分别设置常规施肥、常规磷钾肥、常规施肥增氮肥5%、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和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0%五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和10%的处理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常规磷钾肥处理与之相反,试验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第一轮稻-麦轮作试验期间,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提高植株内全磷含量、小麦植株全钾含量及水稻的经济学性状;增、减施氮肥5%对植株内全氮含量、水稻全钾含量和小麦的经济学性状影响不明显。至第三轮试验期间,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与常规施肥的差异不显著;减施氮肥5%能提高小麦植株内全磷和全钾含量及作物产量,配合肥料支出少,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于2006-2007年研究了增施不同有机物质(芝麻、小磨油、豆糁、豆浆)对烤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物质可以有效降低烤后烟叶中叶绿素含量,增加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提高烟叶中新植二烯的含量,对烟叶品质的提高有着良好的效应.不同处理相比,以增施芝麻处理最好,其次为增施发酵后的豆浆处理,增施豆糁和小磨油效果稍差.与对照相比,增施芝麻处理的叶绿素含量降低29.68%,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22.98%,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增加43.60%,新植二烯含量增加57.49%.  相似文献   

12.
增施不同有机物质对烤烟叶片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了增施不同有机物质(芝麻、小磨芝麻油、豆糁、豆浆)对烤烟叶片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穴施豆浆使烟叶中烟碱含量适中、蛋白质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适中,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烟叶的品质最为理想;穴施芝麻的烟叶烟碱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低,硝酸盐含量较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穴施小磨芝麻油的烟叶烟碱含量最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氨基酸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穴施豆糁的烟叶烟碱含量适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相对最低,氨基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偏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比较,穴施豆浆和豆糁的烤后烟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适宜,有益烤烟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研究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Ⅰ号、商品有机肥Ⅱ号等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会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增加烟叶中磷、钾、氯养分含量,降低烟叶氮素含量,尤其是上部烟叶氮素和烟碱的含量,但对烟叶总糖含量影响无明显规律。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Ⅰ号分别与化肥配施,生产出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糖/碱比值、钾/氯比值比较协调,可明显改善烟叶香气质,增加烟叶香气量,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增加烟叶产值。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1号均可作为福建烟区烤烟生产使用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4.
在豫东烟区研究了烟田配施有机窝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的油料籽粒和食用油有利于烟株根系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增加产值。其中施用芝麻对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和提高产投比的作用明显;施用豆浆和食用油对提高烟叶产量,增加烟叶油分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芝麻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武雪萍  钟秀明  秦艳青  刘爽 《作物学报》2006,32(10):1554-1559
芝麻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不同叶位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含量、组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表明以50%芝麻饼肥+50%化肥处理使上、中、下部烟叶糖碱比都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新植二烯、酮类、醛类等香气物质总含量明显提高,明显改善了烟叶的综合品质,表现为烟叶香气质纯净、香气量大、柔和、杂气小、烟气净、余味舒适、劲头适中、燃烧性好,总得分提高,显著减小了叶位之间的质量差异,因此,推荐河南省植烟区烤烟生产以50%芝麻饼肥+50%化肥配施为宜。  相似文献   

16.
增施不同有机物质对烤烟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南阳市烤烟为试材,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常规措施(CK)下增施不同的有机物质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主要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措施相比,增施豆制品处理烟叶中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提高幅度较大,芝麻制品处理增幅相对较小,且各处理之间其他成分差异不大;增施不同的有机物质均能增加烟叶中的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其中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等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在各个处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增施有机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烟叶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提高了烟叶的香气质量;增施的有机物质种类不同,其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增施发酵后的豆浆的2个处理最好,其次是增施豆糁,增施芝麻和香油的2个处理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7.
应用15N研究前作施用有机肥对烤烟氮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促进烤烟轮作周期内有机肥和氮肥的合理施用,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前作施用有机肥(秸杆、油枯、腐熟猪粪)对烤烟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前作施用有机肥可以促进烤烟的生长,影响烤烟对氮肥的利用;有机肥的种类不同,对烟株各部位叶片中的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前作施用油枯和腐熟猪粪后,烟株不同部位的氮来自肥料的比例增加,提高了烤烟对氮肥的利用率;有机肥前作施用可以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对中部叶的品质有利。试验的结果表明:前作施用油枯和腐熟猪粪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有机肥施用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有机肥与烤烟专用复混肥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复混肥相比,施用油枯有机肥750kg/hm2和秸秆有机肥600kg/hm2能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烤烟产量,改善烟叶协调性。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油枯有机肥烤烟产量提高了2.6%,产值提高了13.9%,平均叶面积提高了14.5%;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秸秆有机肥烤烟产量提高了0.6%,产值提高了5.4%,平均叶面积提高了36.6%。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烟叶中钾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中上等烟比例,增加烟叶产值。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前作茬口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牡丹江东宁市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茬种植烟草、大豆和玉米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14 500和17 400株/hm 2)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间同一种植密度下,与烟草茬相比,大豆茬和玉米茬的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感官质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增加,且以玉米茬效果最佳;2年间在前作茬口相同时,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烤烟的株高、茎围、叶面积、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均显著提高;综合各指标来看,种植密度为14 500株/hm 2、前茬作物为玉米时,烤烟的株高、茎围、叶面积、均价和产值达到最大值,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感官质量最佳,建议作为适宜牡丹江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叶龄移栽对烤烟光合生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烟苗不同叶龄移栽对烤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云南罗平烟叶产区,以当地主栽品种K23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叶龄烟苗统一移栽,测定移栽后大田各生育时期的光合物质生产及烤后烟叶产质量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烟苗成活率有先升高又降低的趋势,而大田生育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烤烟田间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在生育期LAD表现为先下降又升高,而各处理生育期总LAD最高的是5叶移栽烟苗,比6,8叶移栽分别高出20.14%,14.82%。群体平均叶倾角(MLIA)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有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消光系数(K)则呈增加的趋势;5叶烟苗移栽的烤后烟叶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品质最好,其次为4叶;6,7,8叶,因其还原糖、淀粉、钾含量不符合优质烟叶对化学指标的要求,品质较差;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经济性状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对于云南罗平烟叶产区的最佳烟苗移栽叶龄为五叶期,其在可以维持较好产质量值的前提下,提高上等烟和中上等烟的比例,改善烟叶等级结构;同时,可以缩短育苗期,减少剪叶和病虫害防治次数,达到降工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