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指出了医疗与养老空间在景观设计方面,应营造温和、环境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因此应借助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理论,结合植物选材、植物的种植结构等,合理开发和运用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为提升医疗与养老空间的辅助医疗作用提供景观设计方法的理论支撑。结合文献对比研究法,深入考察和分析了当前医疗与养老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现状,并提出了医疗与养老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在医疗与养老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出现较宏大的教学目标,难免存在与市场脱节、教学内容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教学手段较单一等问题。对此,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提出了以"培育人才"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梳理"入境式"设计与"图面式"设计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强化营境思维训练和"以练代学"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作中国式风景园林精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德泉 《广东园林》2020,42(1):27-30
通过梳理中国文艺创作中的意境理论体系,"意"与"境"因契合程度不一而出现"物境""情境""意境"3种艺术境界,阐明风景园林中意境思维与方法在当代风景园林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论述意境理论体系下风景园林创作逻辑。同时着重研究了立意与营境在风景园林创作中互构机制及其实践价值,并提出发展营境理论,只有回到东方文化源头探寻风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才能够在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中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校园主题空间是校园内为满足功能需要设计的以特定主题为核心营造而成的空间场所,其中植物景观设计对整体环境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的主题,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爱心乐园"主题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植物景观应满足空间的基本功能与审美需求,根据研究对象特性从植物季相特征、空间营造、质感类型、文化内涵等4方面提出了设计原则,并对植物景观现状进行了评析。以期推理过程与研究结论为今后校园主题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营境理论及其创作路线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绍增先生"营境学"框架下的营境理论,是关于室外人居环境景境营造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造园物我合一的"入境式"设计理论,强调风景园林的创作对象(景)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人),也必须适应基地现状(境,含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人、景、境这三者是互相关联的。它的核心是满足人的需求,目的是通过"景从境出"创作路线生成的一个个独立的景,这些景组成了景境,人在景境中,与景境交融,最终实现以境启心。  相似文献   

6.
植物营境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能力板块之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植物营境的传授、传播都有了较大拓展,高校教学也迎来新的挑战。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植物营境课程可以成为孕育风景园林“承上启下”新时代人才的媒介,和推动我国植物营境在新的时代传承传统智慧与推进自然、人文、社会可持续的途径。而具体的教育实践注重教学方向、内容、形式的深化调整与跨课程协作,思路包括基于传统智慧与在地资源进行教学资源重组,和关注本地社区居民需求,结合地方种植行为特点引导植物营境的参与式设计。整体课程引导学生重视地域、回归地方、关心景观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实现对于风景园林人才综合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植物是生态景观设计中不可欠缺的要素之一,对周围的环境有着适应和改造的作用,依据植物的特性和适生原则进行该地区的植物种植,可以还原区域内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构筑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可呼吸的生态空间。以晋江大桥至石狮蚶江段沿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植物的配置方法,阐述了生态植物的种植原则,提出了沿线道路绿化配植景观设计,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乡村民宿"这一"事学"出发,以民宿景观设计生态学理念为指导,从消费者"人学"需求视角分析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整体性、需求性和文化性原则,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民宿景观空间;因材施策,统筹民宿景观传统地域元素;利用植物,营造生态一体化民宿景观氛围等民宿生态景观设计策略,以期探索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个性化之路,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游憩学等理论为指导,以"生态设计"为手段,借鉴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对各构成要素的特点、设计模式、传统的理水手法、艺术的原理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探索科学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0.
自上古的巫礼习俗到秦汉六朝的文赋序跋,再到两宋时期的文人图画,最后到三维的景境空间"曲水流觞"附加在不同的"形式"上进行了3次转译。综合分析"曲水流觞"在不同题材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艺术内涵,同时结合现存的不同时代的景观实例,评价其景境营造的优劣,得出景境"曲水流觞"的转译需要结合时代的异质性,在景观创新的过程中传承历史的文化美学价值。最后提出,现代风景园林的景观营造,应从生境、画境、意境3个层面推敲考量,以古为新,创新性的营造本土景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学生课程设计中"懂而不会"的现象,以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提出了"说设计"的教学理念,即由教学生"设计方法知识"转向教学生"说"出设计问题解决的程序、途径和方法等;以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方案理论评价加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试图培养学生掌握元学习能力、养成专业设计思维方式和掌握设计方法等;利用智慧技能培养的3个阶段理论,构建出了"3阶段5环节"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婷  陈月华  陈述 《绿色科技》2014,(9):147-149
探讨了在构建“两型社会”与“宜居城市”下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园林”,以园林植物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现代城市园林工程实况,分析了“环境友好型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核心内涵与意义,并提出了植物景观构造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农家乐的概念范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植物景观在农家乐中的应用原则。以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龙潭村农家乐为倒,对其应用于农家乐景观植物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和归类,对其植物造景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大部分竹类植物自然分布的北缘。近年来,随着“南竹北移”“竹资源引种驯化”等研究项目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该区域的竹种资源,助力了当地景观设计和乡村绿化发展。目前竹类植物景观应用研究多集中在城市,以乡村为对象的研究相对缺乏。文章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结果,总结适合河南乡村景观营造的竹类植物,分析竹类植物的观赏特性、园林用途及文化内涵,提出了竹类植物在河南乡村设计中具体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可为黄河流域乡村景观提升和文化振兴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分析月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神性”、“人性”和“物性”3方面。对明月山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明月山月文化的景观主要体现在“神性”月文化和“人性”月文化景观2方面,“物性”月文化景观几乎处于空白。基于此,对月文化景观的不足和进一步开发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认识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分类有助于有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中通过梳理生态产品概念的演进过程,提出了符合目前发展阶段的“生态产品”概念;进一步分析国内外与生态产品一词相关的概念,以深化对生态产品概念的认识;在梳理国内学者对“生态产品”分类的基础上,从产品的表现形式、所有权、经营性质3个方面对生态产品进行分类;探讨目前对生态产品认识的误区,并提出国家应尽快出台生态产品相关标准、学术界要加强理论研究并与推动实践相结合、社会公众应提高生态产品认知,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付满意 《绿色科技》2021,(7):223-225
指出了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一员,其核心工作就是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引路人”。通过结合当前“三全育人”的时代背景,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发挥好传播者、执行者和沟通者的作用,而对辅导员的发展有3点建议:①要在工作中突出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优势,②要充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③要将“管”和“教”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实现岗位价值。  相似文献   

18.
姚妍  周玉婷  余航 《绿色科技》2021,(7):244-246,249
指出了传统的以“虚拟场地”为对象,局限于二维图纸上开展的园林设计实训教学模式严重禁锢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其用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此情况,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团队对《园林设计实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实地项目为融通基底,以学科竞赛为风向标,以“三方参与、三个场域、八大环节”的立体动态过程为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给其他同类院校提供教学改革的案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可食地景”是一种将农业生产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互动景观新模式,具有观赏、经济生产、生态效能多重功能。以“可食地景”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农耕文化传承、景观设计、劳动教育多维度探讨了其在高校校园景观空间中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为“可食景观”在校园景观优化设计的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文章通过塱边村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乡村优美的自然景观重现和原有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