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营境理论及其创作路线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绍增先生"营境学"框架下的营境理论,是关于室外人居环境景境营造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造园物我合一的"入境式"设计理论,强调风景园林的创作对象(景)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人),也必须适应基地现状(境,含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人、景、境这三者是互相关联的。它的核心是满足人的需求,目的是通过"景从境出"创作路线生成的一个个独立的景,这些景组成了景境,人在景境中,与景境交融,最终实现以境启心。  相似文献   

2.
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主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极具重要性,"主题点题"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精髓。因此,针对设计课程教学对"主题创作"重视不够、学生存在忽视主题思维的不良设计习惯等问题,对"主题创作"模块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以学生参与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和设计水平为目的,设计了由"天人合一""场所文脉""场地变迁与重生"3个子模块构成的应用于设计课程教学的"主题创作"模块,以加强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训练。其次,在"景观保护与改造"课程教学中,对"主题创作"模块的应用进行了实际操作。根据"景观保护与改造"课程的定位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选择和确定设计题目,然后通过学生的设计作业落实"主题创作"模块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验证了"主题思维"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出现较宏大的教学目标,难免存在与市场脱节、教学内容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教学手段较单一等问题。对此,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提出了以"培育人才"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梳理"入境式"设计与"图面式"设计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强化营境思维训练和"以练代学"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作中国式风景园林精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上古的巫礼习俗到秦汉六朝的文赋序跋,再到两宋时期的文人图画,最后到三维的景境空间"曲水流觞"附加在不同的"形式"上进行了3次转译。综合分析"曲水流觞"在不同题材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艺术内涵,同时结合现存的不同时代的景观实例,评价其景境营造的优劣,得出景境"曲水流觞"的转译需要结合时代的异质性,在景观创新的过程中传承历史的文化美学价值。最后提出,现代风景园林的景观营造,应从生境、画境、意境3个层面推敲考量,以古为新,创新性的营造本土景观。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中国特有山水文化中"山"元素的特有属性,包括山形、山势、山色、山影、山音、山象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园林理法中借山的理法和意境表达。即借山入画,是在一定的视线控制下,远借山体,以山入画;借山俯合,是俯借山体,形成风景园林谋篇布局中的"合"空间,达到旷达通明的意境;借山问道,是仰借山体,并且结合"一池三山"的风景园林特定布局形式,意在体现风景园林中寻访仙境的美好愿望;借山寓意,多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了解山体蕴含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植物营境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能力板块之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植物营境的传授、传播都有了较大拓展,高校教学也迎来新的挑战。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植物营境课程可以成为孕育风景园林“承上启下”新时代人才的媒介,和推动我国植物营境在新的时代传承传统智慧与推进自然、人文、社会可持续的途径。而具体的教育实践注重教学方向、内容、形式的深化调整与跨课程协作,思路包括基于传统智慧与在地资源进行教学资源重组,和关注本地社区居民需求,结合地方种植行为特点引导植物营境的参与式设计。整体课程引导学生重视地域、回归地方、关心景观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实现对于风景园林人才综合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院士路街景改造设计的过程,在营境理论指导下探讨了风景园林“入境式”设计的创作思维和路径。按照入境式设计概念内涵的要求,梳理了指导创作路径的原则;在设计构思策略与范式层面,归纳出创作实践中设计意象的转化模式;并结合院士路具体改造效果的解读,详细论述了入境式设计的场地布局方法与要点。整体上对设计认知、设计路径和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入境式设计在城市街景中运用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10月26日下午,第三届"人文园林杯"中国风景园林主题摄影大赛摄影沙龙北京站的活动在颐和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北京园林学会承办,主题为"镜赏京秋领悟园境",活动通过对专门风景园林景物的摄影交流,发现和领司北京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意境,提升摄影技艺和园林的鉴赏水平。活动在作为世界遗产的颐和园举办,10余位风景园林摄影爱好者在活动指导老师中国园林杂志社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重要专业课,对提升学科行业地位和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面临理论体系不完善和实践方法体系待优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从课程理论内容优化、课程实践环节优化和教学内容优化途径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探索,以期通过理论教学内容集成创新研究和数字化网络实践平台建设等方式,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无论是在追求意境、崇尚自然,还是在"善"与"美"等艺术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同构性。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丹青之美,以期为中国古典艺术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乡村景观中艺术至境的概念。将原本运用于美学中的艺术至境原理转而运用于乡村景观中,从而将乡村景观的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乡村景观设计往往只注重外在形式美,忽视了整体的意象设计,造成千村一面、缺乏内涵的现象出现。因此,重点探讨了意象和意境理论体系、乡村景观中创造意象和意境的设计原则,以及营造手法,使乡村景观设计在注重经济发展、追求功能形式的同时,向更高的意境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风景园林建设的价值取向、"文化意境"是风景园林建设的灵魂、以人为本是风景园林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等方面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对于园林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配合林业类高校城市规划学科、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在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了解答"三个什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阐述了解答"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的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生态学基础"是我国高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生生态学思维、拓展生态文明认知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融合了生态学原理与生态规划设计案例,凝练了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以案例教学为主要途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讲授生态学基础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伦理与当代价值、生态逻辑与科学素养、生态智慧与文化自信、生态服务与空间正义、生态建设与社会责任等关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对于塑造和谐健康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培育具有生态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郑金 《绿色科技》2012,(7):30-33
指出了山水画的布局手法和创作范式极大地影响着园林艺术的形态和发展走向,二者在创作目的、创作意义、创作元素、创作手法甚至创作理论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同一性和互动性。简要回顾了中国山水画和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二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密切联系,以周山河公园(第六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为例,归纳总结了山水画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党和国家把自然资源保护事业提到了重要的高度,各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与遗产保护相关的课程建设。"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作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开始显现在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仍存在着课程教学缺少对风景园林遗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讲授、缺少关于风景园林遗产价值分析与思辨能力的训练、缺少对学生进行热爱风景园林遗产情怀的引导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采取"闻、思、修"进阶式教学模式;其次,实施"多元化情景"教学法;最后,增加课外实地感知教学环节。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门市新会区中心园林区环境改造规划设计与城市管理的研究,在营境理论指导下,初步探讨以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的环境改造路径与方法,探索出一条以绿道慢行系统打造"园城一体"中心园林区的规划路径,建构出一套基于新会市民生活情境与会城历史文化景观交融的绿色基础设施设计方法,系统梳理了构建中心园林区城市室外人居环境的三大原则与范式,总结归纳出营境学视野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介入路径、角色定位及操作内容在城市室外人居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转向,为相关项目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岭南传统乡村有其典型的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近几十年受到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冲击而面临传统乡村景观毁坏、乡村建设缺乏规划以及地带性景观缺失等问题。以东莞市石排镇连片示范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设计为案例,并且以王绍增先生的营境理论作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深入探讨风景园林师在乡村建设中如何从空间规划、留住乡愁记忆、重塑地带性景观等方面展开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科学、艺术和技术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其中美术教育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中的"素描风景画"课程属于专业绘画范畴,是衔接美术基础与设计的重要特色课程。该课程以创作性为核心展开系列美术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特点表现为以传统为根基,突出教师课堂示范演示以及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点,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开展课程教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在取得诸多教学成果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艺术表达设计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的任务中提出了"望山见水记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等指导性意见。文章从风景园林专业的角度对意见进行了解读与思考,并以闽南文化生态走廊景观设计为例,探索城市绿道系统建设中地域文脉的延续和乡愁守护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