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探索发酵豆粕在淮安市新培育品种苏淮猪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选择母猪胎次和初生重相近的苏淮猪35日龄断奶仔猪100头,采取随机分配法分成两组。两组饲料配方相同,试验组将饲料配方中的10%普通豆粕换成发酵豆粕,试验观察发酵豆粕在苏淮断奶仔猪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本次对比试验证明,添加发酵豆粕能显著提高苏淮猪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提高7.6%,料重比下降了7.8%,试验组腹泻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发酵豆粕被视为一种代谢产物型益生饲料。发酵豆粕的核心是降解大豆蛋白,发酵程度或降解程度同代谢产物生成量以及抗原失活直接相关,对其应予以评价。一些饲料或养殖企业已经体会到了发酵豆粕在生产乳猪教槽料和保育料上的独特作用,在小猪阶段使用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日增重5%,  相似文献   

3.
姚小飞  叶璐  赵世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76-8478,8490
[目的]为大豆多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外线诱变后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B1-2菌株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各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B1-2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的影响依次为:豆粕含量、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和接种量。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含9%豆粕、2%麸皮,以培养24 h的枯草芽孢杆菌B1-2菌株为发酵菌种,在初始pH值7.5,温度35-40℃,接种量8%条件下发酵64 h,此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可从初始条件的17.80%提高至21.06%,比条件优化前提高了18%。[结论]该研究优化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豆粕是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通过发酵后,不仅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其抗营养因子含量也会下降。文章就豆粕发酵后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以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筛选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菌种,通过平板培养、单菌和混菌发酵试验,对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进行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种作用于豆粕可以提高其粗蛋白含量;枯草芽孢杆菌M5094与热带假丝酵母C3161混菌发酵豆粕效果最好,发酵反应48h后,豆粕的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1.50%,增加率为36.43%。[结论]选择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菌作为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复合菌种。  相似文献   

6.
豆粕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但是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阻碍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而豆粕经过发酵处理,能有效去除抗营养物质,并且提高其适口性,在畜禽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文章就发酵豆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7.
多菌株固态发酵豆粕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为原料,利用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豆粕固态发酵条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3.7℃、料水比1:0.975、接种量10.53%,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的蛋自含量从45.16%提高到53.94%,提高率为19.44%.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对几种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过程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分别用乳酸菌、酿酒酵母、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在48 h周期内,每12 h分别测各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KOH(氢氧化钾)蛋白溶解度、总酸含量、pH、水分、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并将发酵48 h的各样品进行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电泳。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酿酒酵母发酵豆粕KOH溶解度降低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刘唤明  薛晓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41-5142,5231
[目的]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这3种菌混合发酵生产发酵豆粕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酶来提高发酵豆粕的水解度。[方法]通过添加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加酶条件为中性蛋白酶加酶量为20U/g,酸性蛋白酶加酶量为20U/g,纤维素酶加酶量为6U/g;并且在此加酶优化条件下,发酵豆粕的水解度由优化前的9.32%增加到19.65%。[结论]添加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能显著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育雏鸡的饲喂效果,将240只1日龄湘黄鸡,随机分为A、B、C、D组4个处理,分别饲喂含5%鱼粉、3.5%鱼粉+1.5%发酵豆粕、1.5%鱼粉+3.5%发酵豆粕、5%发酵豆粕的饲料,测定不同处理雏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试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可以提高育雏鸡的生产性能,C组增质量效果最佳,42日龄体质量可达333.14 g,B组和C组料肉比较低,分别为2.39和2.40,均显著低于A组和D组;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可以提高育雏鸡的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其中B组和C组较高,屠宰率分别为91.28%和90.39%,全净堂率分别为60.04%和60.16%,均显著高于A组,胸肌率D组最高为9.58%,显著高于A组和B组;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可降低胸肌肌肉的滴水损失,滴水损失顺序为C组B组D组A组;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可提高育雏期的经济效益,其中以C组利润最高,为5.45元/只,比A组高0.49元/只。综合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1.5%鱼粉+3.5%发酵豆粕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11.
赵寅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5):150-151,159
大豆作为重要的作物和工业原料,市场需求较大,其中非转基因大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当前大豆生产存在着诸多问题,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结合富裕县大豆产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当前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目前大豆种植面积逐渐下滑、收益逐年下降,提出了今后发展富裕县大豆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满足大豆食品的需求,为促进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豆田间施用光合细菌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田间施用光合细菌可提高大豆植株叶绿素含量,促进土壤中固氮菌、根瘤菌、放线菌、细菌的生长,增加大豆根瘤数,促进大豆对土壤中各养分的吸收,提高籽粒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木耳生产基质中大豆秸秆的添加量,用大豆秸秆替代木屑栽培木耳新品种牡耳二号,试验设置5个处理,观察大豆秸秆的添加量为0、15%、30%、45%、60%条件下的木耳菌丝长势和出耳情况。结果表明:当大豆秸秆的添加量为30%时,木耳菌丝萌发早、吃料快、开口后菌丝恢复快、原基形成早且耳芽整齐、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巴西大豆产业迅猛发展,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改良大豆品种,提高单产水平和政府从贷款优惠、农业政策,到提供资金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农民生产大豆提供保障,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后指出我国大豆产业应该借鉴巴西大豆的发展经验,从研究大豆新品种到政府支持,全面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站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的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化控种衣剂与对照相比,在生育前期,化控种衣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略低;生育中后期,尤其是荚期和鼓粒期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而趋于成熟期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处理比对照平均增产13.9%。  相似文献   

16.
生物肥对大豆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蛋白大豆东农42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肥的施用对大豆株高、根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大豆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生物肥总体上在各个时期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但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在苗期、盛花期、鼓粒期体现不明显,而主要体现在成熟期,在成熟期施用生物肥的大豆株高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高产大豆钾素需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吉林省两个不同气候区大豆试验研究表明:施用钾肥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同时还能促进对氮磷的吸收。施用钾肥60 kg/hm2,钾肥利用率最高,并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广西野生大豆资源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原生地受到很大的破坏,种质资源损失严重,抢救保护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已十分紧迫。针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野生大豆的开发潜力与应用前景、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与保护现状,提出加强收集保存、深入鉴定评价、充分利用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广西大豆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中部地区夏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山西省中部地区夏播大豆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优良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采取的对策,以推动山西的大豆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氮肥不同分期使用,研究氮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大豆生产中氮的合理施用措施。结果表明:氮肥全部基施(A处理)与部分追施,并结合氮肥分期施用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氮肥全部基施能促进苗期大豆生长,而氮肥的分期施用则促进了初花期之后大豆植株的生长,尤其是D处理(基肥氮肥+花期追施氮肥+鼓粒期追施氮肥),显著促进了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以及产量的增加;追施氮肥的方式中,叶面喷施效果好于土壤追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