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u  D  Zhang  JM  Wang  XQ  Deng  LQ  Li  LJ 《饲料博览》2014,(3):47-47
研究旨在确定在低磷(P)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转植酸酶基因玉米(PTC)对肉鸡生长性能和钙(Ca)、P利用率的影响。将1日龄雄性肉仔鸡6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共饲喂42 d。4个处理组分别为阳性对照(PC)组、阴性对照(NC)组、PTC组和外源性植酸酶(EP)组。PC组饲喂含适量磷的基础饲粮。NC组在基础日粮中补充50%的磷酸氢钙。PTC组含有与NC组相同的无机磷,且用PTC取代正常玉米,使得每kg饲粮中含有植酸酶500 U。EP组饲喂和NC组相同的饲粮,只是额外添加了EP 500 U·kg-1饲粮。试验结果表明,PTC组与PC组无显著差异,但PTC组有更高的料重比。与NC组相比,PC、PTC和EP组有更高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除了PC组在第21天有更高的胫骨P百分比(P0.05)之外,PTC组胫骨和血清中的Ca、P含量和PC组的相似。除了42 d时PTC组的胫骨P含量较低外,其他数据均高于EP组;17~21 d PTC和EP组总磷的表观存留率显著高于PC组(P0.05)。因此,PTC可以作为植酸酶的来源在肉鸡日粮中取代EP,尤其是在肉仔鸡幼龄时期。使用PTC的可以降低无机磷的添加,增加P的存留率,且在不影响肉鸡生长性能的前提下减少了农场动物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仔猪钙、磷代谢及骨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90头35日龄断奶仔猪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研究在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钙、磷代谢及骨骼发育的影响。5组分别饲喂:①玉米-豆粕基础饲粮(正对照组,PC);②基础饲粮降低75%磷酸氢钙(负对照组,NC);③负对照组饲粮+植酸酶(植酸酶组,phy);④负对照组饲粮+木聚糖酶(木聚糖酶组,xy);⑤负对照组饲粮+植酸酶+木聚糖酶(植酸酶-木聚糖酶组,pay—xy),植酸酶的添加量为750U·kg^-1,木聚糖酶的添加量为4000U·kg^-1。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植酸酶和木聚糖酶或两者同时添加均使磷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血液磷浓度达到正常磷水平;添加酶的各组钙的消化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植酸酶组、植酸酶一木聚糖酶组P〈0.01;木聚糖酶组P〈0.05);添加酶的各组猪掌骨灰分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但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植酸酶或木聚糖酶仔猪的酿骨强度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但木聚糖酶组猪的跟骨强度仍显著低于采食正常磷饲粮的正对照组(P〈0.05)。因此,在断奶仔猪低磷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或木聚糖酶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钙、磷的消化利用和骨骼生长,但两种酶同时添加没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饲料博览》2014,(4):8-8
研究旨在探讨人工合成抗菌肽-A3和P5(AMP-A3和P5)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消化道内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ATTD)、粪便和肠道内菌群、免疫球蛋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根据初始体重将猪(n=240,长白×大白×杜洛克,初始体重为5.9±0.56 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阴性对照组(NC,基础饲粮不添加任何抗菌生长促进剂)、阳性对照组(PC,基础日粮+阿维霉素150 mg·kg-1基础饲粮)、添加AMP-A3 60 mg·kg-1基础饲粮(A3)和AMP-P560 mg·kg-1基础饲粮(P5)。试验期为28 d。与NC组相比,整个试验阶段PC、A3和P5组的日增重、料重比均显著提高(P0.05),且PC组仔猪的日增重显著高于A3和P5组(P0.05)。PC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A3组(P0.05),但与P5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NC组相比PC、A3和P5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总能、粗蛋白质(Ⅰ期和Ⅱ期)和干物质(Ⅱ期)显著增加(P0.05)。而且,PC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Ⅰ期和Ⅱ期)和总能(Ⅱ期)显著高于A3组和P5组(P0.05)。在28 d时,与NC组相比,PC、A3和P5组粪中梭状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显著减少(P0.05),PC组和P5组仔猪回肠和盲肠的总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显著减少(P0.05)。与NC组相比,PC、A3和P5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阴窝深度的比显著增加(P0.05)。处理组对回肠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AMP-A3和P5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改善肠道形态和降低致病菌。由于试验测定的指标较低,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目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精油和饲用酶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因子分组试验设计,将800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5组(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随机施予5个处理,即基础饲粮(B)(Ⅰ)、B+50g·t-1精油(EO)(Ⅱ)、B+100g·t-1EO(Ⅲ)、B+500g·t-1Avizyme+100g·t-1植酸酶(Ⅳ)和B+500g·t-1Avizyme+100g·t-1植酸酶+100g·t-1EO(Ⅴ).试验期(42d)中测定了粪便、回肠与盲肠内容物中3种细菌数及回盲肠内容物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结果表明:单独添加EO(Ⅱ、Ⅲ组)未显著减少仔鸡粪便、回肠与盲肠内容物大肠杆菌数(P0.05);加酶(Ⅳ组)仅在第11d的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低于其它各处理组;EO或酶对弯曲杆菌数和产气荚膜梭菌数的影响均不规律;添加EO、酶或二者合用,对盲肠内容物中VFAs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 GSPs)和维生素E(vitamin E,VE)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氧化还原状态及肝脏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24头28 d的断奶仔猪(L×Y),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NC组和Diqaut组饲喂基础饲粮,GSPs+Diquat组和VE+Diquat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1 GSPs和50 mg•kg-1 VE的试验饲粮。在试验第10 d对Diquat组、GSPs+Diquat组和VE+Diquat组试猪腹腔注射Diquat(10 mg•kg-1), NC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7 d。【结果】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注射Diquat导致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添加100 mg•kg-1 GSPs或50 mg•kg-1 VE 均显著改善应激仔猪血清GSH-px活性和抗 能力及肝脏ALT和AST活性(P<0.05),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P<0.05)。与此同时,GSPs还显著增加仔猪血清SOD活性、抗•OH能力及肝脏T-AOC和抗•OH能力(P<0.05),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结论】饲粮添加100 mg•kg-1 GSPs或50 mg•kg-1 VE均能有效缓解Diquat所致仔猪氧化应激,且在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方面GSPs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选用48头长白×荣昌杂交仔猪进行2个2×2因子的代谢试验,研究在高、低能量的仔猪饲粮添加植酸酶对氮、磷排泄的影响.每个试验均设2个有效磷水平(0.36%和0.26%)、2个植酸酶添加水平(0、750 FTU·kg-1),共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1为高能水平(DE:14.3 MJ·kg-1),仔猪起始体重9.2 kg ;试验2为低能水平(DE:12.8 MJ·kg-1),仔猪起始体重16.9 kg.试验期2周.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可明显降低粪中P、Ca、N百分含量和单位代谢体重N、Ca、P的排泄量,降低粪P含量及粪P排泄量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减少仔猪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红芪对肉仔鸡生长、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300只0日龄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5组,即基础饲粮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 mg·kg-1黄霉素组、0.5%的红芪组、1%的红芪组和2%的红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肉仔鸡公雏,研究了红芪对肉仔鸡生长、代谢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红芪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干物质、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饲粮菊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消化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选取3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中添加0.5,1.5,2.5,5g·kg~(-1)的菊糖,饲养试验6周,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菊糖极显著提高了肉仔鸡干物质的代谢率和表观代谢能(p0.01)。5g·kg~(-1)菊糖添加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十二指肠淀粉酶和空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1.5g·kg~(-1)和2.5g·kg~(-1)菊糖添加组腺胃内容物p H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添加菊糖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1.5~5g·kg~(-1)菊糖添加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血清白蛋白浓度,1.5g·kg~(-1)菊糖添加组肉仔鸡血清溶菌酶含量最高(335.89 U·m L-1),较对照组提高78.55%(p0.05);2.5g·kg~(-1)菊糖添加组肉仔鸡血清抗菌肽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提高84.30%(p0.05),饲粮添加菊糖对肉仔鸡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补体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2.5~5g·kg~(-1)菊糖有利于肉仔鸡养分的消化和代谢,提高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在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抗坏血酸、维生素D3、木聚糖酶等物质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50kg±4.49kg的斯格纯种猪60头,分为6个组:①常磷组;②低磷组(NC);③NC+植酸酶组;④NC+植酸酶+抗坏血酸组;⑤NC+植酸酶+抗坏血酸+维生素D3组;⑥不加磷酸氢钙+植酸酶+抗坏血酸+维生素D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结果表明,低磷日粮添加植酸酶、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3后显著提高了日增重和采食量(P0.05),但对料重比无影响(P0.05),使各养分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血液指标中只有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余均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育肥猪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3等物质能代替部分无机磷,可显著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0.
对肉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铝硅酸盐霉菌吸附剂(Compound aluminum silicate mould adsorbent,CASMA)对肉仔鸡免疫机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选择160只健康1日龄的商品代AA肉仔鸡,试验期49d,饲喂基础饲粮至14日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分别添加10,20,30g·kg-1霉菌吸附剂,每个处理4个重复.42日龄时进行全收粪法代谢试验,49日龄时分别从每组取2只翅脉采血后处死,称重,并进行胴体品质、免疫器官指数测定分析,分离血清并进行总蛋白、白蛋白的测定.结果表明:(1)含10g·kg-1霉菌吸附剂组显著提高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各免疫器官指数(p<0.05).(2)随着霉菌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肉鸡屠宰率呈降低趋势,差异显著(p<0.05).10g·kg-1霉菌吸附剂组能显著改善肉鸡胸肌肉色,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剪切力其中以10g·kg-1霉菌吸附剂组效果最好,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添加量增加而效果变差.(3)霉菌吸附剂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率有一定影响,含10g·k-1霉菌吸附剂组较对照组粗蛋白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了9.05%(p<0.05).  相似文献   

11.
试验共选取1日龄,初始体重为47.4±0.3 g的肉仔鸡384只来研究植物杀菌素,一种从红松中提取的植物性饲料添加剂,作为泰乐菌素的替代品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排泄物微生物区系、排泄物气体排放量、肉品质及相对器官和组织重量的影响。共进行35 d饲养试验,0~14 d为起始阶段,14~35 d为肥育阶段。肉鸡根据体重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4个处理分别为阳性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日粮+泰乐菌素0.2 g·kg-1;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植物杀菌素0、0.5、1.0 g·kg-1。在0~14 d、0~35 d期间,PC组肉鸡体增重(BWG)与饲喂基础日粮相比更高(分别P=0.02和0.03)。在0~35 d期间,BWG、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随着日粮植物杀菌素含量的增高均呈线性提高(P=0.01,0.03,0.03)。与基础日粮组相比,饲喂PC组日粮肉鸡排泄物大肠杆菌含量降低(P=0.04)。随着日粮植物杀菌素含量的增高,胸肌线性增加(P=0.05),排泄物气体排放量线性降低(P<0.05)。总之,植物杀菌素可以被考虑替代泰乐菌素,来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减少排泄物气体排放,且对肉质无任何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菜籽粕(RSM)和小麦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作为副产物可应用到猪的日粮中。然而,与小麦和豆粕型日粮相比,RSM和DDGS中含有较高的非淀粉多糖(NSP),其可限制猪对日粮的有效利用。采用2×2因素试验设计研究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0和200 mg·kg-1)和蛋白酶(0和200 mg·kg-1)对其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表观回肠消化率、全消化道养分消化率及粪便气体排放的影响及两种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1,对猪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将体重为34.2±2.1 kg的育肥猪128头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以DDGS(300 g·kg-1)和RSM(210 g·kg-1)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添加蛋白酶200 mg·kg-1;基础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200 mg·kg-1;基础日粮中添加蛋白酶200 mg·kg-1和木聚糖酶200 mg·kg-1。试验1中,在生长育肥~出栏期间(0~出栏),日粮中添加蛋白酶的试验猪较不添加蛋白酶的试验猪相比具有较低的平均日增重(ADG)(P0.001)。生长阶段(0~28 d),蛋白酶和木聚糖酶对猪的日均采食量(ADFI,P0.01)和体重(BW,P0.01)的影响存在相互作用。在育肥阶段(28 d~出栏),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的试验猪与仅添加一种没酶的试验猪相比具有较低的ADFI和BW。然而,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的相互作用在生长期间(0~28 d)内并不显著。试验2,选择体重78±2.3 kg公猪24只,将其置于代谢笼中进行代谢试验,试验期间按照试验1中的日粮进行饲喂。木聚糖酶和蛋白酶对总能(GE)中的AID存在相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蛋白酶可以增加GE中的AID,但饲粮中添加两种酶时可降低GE中的AID。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交不添加木聚糖组相比,猪粪便的臭气排放量降低(598和1 306 OuE/m3;P0.05)。研究表明,蛋白酶可提高GE的AID;木聚糖酶可以减少粪便异味的排放,然而当生长猪育肥以RSM和DDGS为基础饲粮时,两种酶均不能提高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Hashizawa  Y  Kubota  M  Kadowaki  M  Fujimura  S 《饲料博览》2014,(1):40-40
试验旨在评价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VE)对处于慢性热应激(HS)条件下的肉鸡的肉品质尤其是PSE肉(苍白色、柔软、渗水)的影响。将28日龄的雌性罗斯肉鸡分别饲养在24℃(常温:NT)和34℃(高温:HT)条件的独立笼中。NT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HT组肉鸡分别饲喂基础饲粮(HT)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VE 200 mg·kg-1(HT+E)。在38日龄时进行屠宰称重。测定胸肌的肉色、pH、持水力(WHC)和剪切力(SFV)。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HT和HT+E组的体增重和采食量显著下降,补充VE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10 d 30℃的慢性热应激会导致PSE肉皮质进一步恶化,对胸肌韧性影响显著。在饲粮中添加VE可有效的抑制慢性热应激条件下PSE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试验设计6种肉仔鸡开食料,分别在小麦和大豆粉基础上单独给予钙1.1、2.0、4.0、6.0、8.0和10.0 g·kg-1,所有日粮总的和非植酸磷含量相同(分别为5.4和3.0 g·kg-1),来评价日粮中添加钙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表观代谢能(AME)和氮(N)、淀粉、脂肪、磷回肠表观消化率系数(CAID)以及钙潴留的影响。选取1日龄肉公鸡(罗斯308肉鸡)288只分配到36个笼里(8只·笼-1),然后再随机分配到6个日粮处理组。设置一个单独的钙供料槽。试验显示,与钙含量8.0和10.0 g·kg-1的日粮组相比,肉鸡饲喂含钙1.1 g·kg-1日粮体增重显著增加(P<0.05),并且采食量具有增加的趋势(P=0.08)。随着日粮钙浓度(1.1~8.0 g·kg-1)升高,肉鸡单位增重耗料量显著增加(P<0.05),但1.1和10.0 g·kg-1钙浓度组的单位增重耗料量相似(P>0.05)。8~14、15~21和21 d试验期间,饲喂钙缺乏(≤6.0 g·kg-1)的日粮,单独钙源消耗量更多(P<0.001)。在第3周和21 d试验期间,饲喂钙缺乏日粮的肉鸡钙总摄入量(饲料来源的钙和单独钙源)显著高于高钙日粮组肉鸡的钙摄入量(P<0.05)。1.1 g·kg-1钙日粮组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率最高(P<0.05)。日粮钙对钙潴留和灰分、表观代谢能、趾骨灰分没有影响(P>0.05)。研究表明,肉鸡饲喂低钙日粮同时添加单独钙源对肉鸡生长性能方面是有利的,同时还能保持骨矿化,提供单独的钙源可能会减少日粮磷添加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评估不同浓度硒纳米颗粒(纳米硒)对鲤鱼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组织构成、肌肉和肝脏中硒的沉积、抗氧化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试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纳米硒0(对照组)、0.5、1、2 mg·kg-1(干饲料重),选取平均体重为10 g的鲤鱼分别饲喂4组日粮,饲喂8周。结果显示,鱼日粮中添加纳米硒1 mg·kg-1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包括最终体重和增重(WG,P0.05);但饲喂不同硒水平的饲料8周各组饲料转化率(FCR)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米硒对鲤鱼组织结构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喂纳米硒补充日粮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表现出更高的硒含量(P0.05)。鱼饲料中添加纳米硒2 mg·kg-1鱼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 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日粮组(P0.05)。添加纳米硒2 mg·kg-1日粮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高,但与1 mg·kg-1添加组差异不显著(P0.05)。2 mg·kg-1添加组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较高(P0.05),但白蛋白水平显著较低(P0.05),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不同饲粮组血清甘油三酯没有显著差异(P0.05)。1和2 mg·kg-1硒添加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降低(P0.05),而2 mg·kg-1硒添加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增加(P0.05)。1和2 mg·kg-1硒添加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相较于其他组为最高。2 mg·kg-1硒添加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各组间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建议鱼日粮中纳米硒添加量为1 mg·kg-1,以改善鱼的生长和抗氧化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6.
《饲料博览》2014,(2):38-38
试验选取羔羊32只,并饲喂含有棕榈油(对照组;棕榈油32 g·kg-1TMR)、全亚麻籽(+FS;亚麻籽85 g·kg-1TMR)和单独或混合添加槲皮素(+QCT,添加棕榈油34 g·kg-1和槲皮素2 g·kg-1TMR;+FS+QCT,添加亚麻籽85 g·kg-1和槲皮素2 g·kg-1TMR)的全混合日粮(TMR)。饲粮中添加亚麻籽对羊肉脂质过氧物无显著影响。槲皮素组的鲜肉冷藏7 d后,其氧类固醇显著降低(P0.05),但熟肉曝光储藏后对其挥发性脂类衍生物无显著影响(P0.05)。感官评价表明,亚麻籽对肉的香味有不利影响,这可能与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有关,槲皮素可能会降低羊肉的嫩度。  相似文献   

17.
Choia  SC  Ingalea  SL  Kima  JS  Parkb  YK  Kwona  IK  Chaea  BJ 《饲料博览》2013,(12):39-39
试验研究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P5(AMP—P5)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素存留、粪便和肠道菌群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将1日龄的雏鸡(Ross30)3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分为NC(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Pc(阳性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阿维拉霉素15mg·kg-1)和AMP—P5(在基础饲粮中添加AMP—P540和60mg·kg-1)。试验共分为两个阶段:起始期(0~21日龄)和终止期(22~35日龄)。在整个时期(0~35日龄)Pc组和60mg·kg-1AMP—P5组的增重(BW)和干物质(DM)、氮(N;20~21日龄和34—35日龄)的储存显著高于NC组(P〈0.05)。此外,饲粮中AMP—P5的增加显著提高了BW(起始期、终止期和整个时期)、饲料转化率(起始期)和DM、N(20~21日龄和34~35日龄)的储存(P〈0.05)。与NC组相比,Pc组和60mg·kgAMP—P5组粪便中总厌氧菌数、大肠杆菌数及回肠和盲肠中的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Pc和60mg·kgAMP—P5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大于NC组(P〈0.05)。AMP—P5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粪便中TBA(35日龄)、大肠杆菌(21、35日龄)和回肠、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AMP—P5的增加显著增加了绒毛长度(十二指肠和空肠)和vH:CD(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P〈0.05),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空肠的隐窝深度(P〈0.05)。研究结果表明,基础饲粮添加AMP—P560mg·kg-1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素存留,改善肠道形态,并能减少肠道和粪便中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8.
选用48头长白×荣昌杂交仔猪进行2个2×2因子的代谢试验,试验期2周,每个试验均设2个有效磷水平(0.36%和0.26%)、2个植酸酶添加水平(0、750 FTU/kg),共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试验一为高能水平(DE:14.3 MJ/kg),仔猪起始体重9.2 kg;试验二为低能水平(DE:12.8 MJ/kg),仔猪起始体重16.9 kg。结果表明,在试验一饲粮添加植酸酶,仔猪钙消化率(CD)、钙沉积率(CR)、磷消化率(PD)和磷沉积率(PR)分别提高3.0%、6.0%、12.2%(P<0.05)和11.9%(P<0.05);降低饲粮有效磷水平后,PD和PR分别降低7.3%,7.0%,CD、CR分别增加3.5%、3.2%、(P>0.05)。在试验二饲粮添加植酸酶,仔猪钙消化率(CD)、钙沉积率(CR)、磷消化率(PD)和磷沉积率(PR)分别提高4.3%、4.9%、19.6%(P<0.01)、21.3%(P<0.01);降低饲粮有效磷水平后,PD和PR分别降低7.7%、6.9%,CD、CR分别增加11.1%、11.6%(P>0.05)。两个试验均表明,饲粮添加植酸酶后血清磷浓度趋于升高,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试验一)趋于降低。由此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750 FTU/kg植酸酶相当于添加1 g以上无机磷,提高钙、磷利用率;降低饲粮有效磷水平则降低钙、磷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源蛋白酶对肉鸡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的影响,并使用仿生法获取饲粮中外源蛋白酶的最适添加量,为饲用酶制剂效价快速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对照组分别为肉鸡前期和后期基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29%和21.72%,干物质基础),试验组分别在肉鸡前期和后期基础饲粮中添加0、15 000、75 000和150 000 PROT·kg-1的外源蛋白酶,试验共8种饲粮样品,每种饲粮样品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仿生消化管,使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分别模拟饲粮在鸡的胃和胃—肠道的消化过程,测试并计算饲粮样品的DMD、体外能量消化率(GED)和EHGE,分别建立DMD和EHGE与蛋白酶添加量(protease supplementation,PS)的回归方程,并分析DMD和EHGE与PS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外源蛋白酶添加剂量的增加,肉鸡前期和后期基础饲粮全消化道DMD、GED和EHGE也随之增加(P0.01)。随着在肉鸡后期基础饲粮中外源蛋白酶添加剂量的增加,胃消化阶段的DMD和GED随之降低(P0.01)。而在肉鸡前期基础饲粮中添加外源蛋白酶,对胃消化阶段的DMD、GED和EHGE影响不显著(P0.05)。肉鸡前期基础饲粮全消化道DMD(%)和PS(g·kg~(-1))的关系为:DMD(%)=2.56 PS-0.82 PS×PS+73.90(R~2=0.82,RSD=0.42,P0.001);EHGE(MJ·kg~(-1))和PS(g·kg~(-1))的关系为:EHGE(MJ·kg~(-1))=0.75 PS-0.30 PS×PS+15.02(R~2=0.89,RSD=0.07,P0.001);当外源蛋白酶添加剂量为112 500 PROT·kg~(-1)时,肉鸡前期基础饲粮全消化道EHGE达到最大值。肉鸡后期基础饲粮全消化道DMD(%)和PS(g·kg~(-1))的关系为:DMD(%)=3.56PS-1.46 PS×PS+75.20(R ~2=0.70,RSD=0.60,P0.001);EHGE(MJ·kg~(-1))和PS(g·kg~(-1))的关系为:EHGE(MJ·kg~(-1))=0.61 PS-0.30 PS×PS+15.67(R~2=0.79,RSD=0.06,P0.001),当外源蛋白酶添加剂量为91 800 PROT·kg~(-1)时,肉鸡后期基础饲粮全消化道的EHGE达到最大值。【结论】玉米-豆粕基础饲粮中添加外源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肉鸡基础饲粮体外全消化道DMD、GED和EHGE。但外源蛋白酶的添加剂量对不同消化道阶段和不同营养指标消化率的影响并不呈单纯一致的剂量反应规律。本试验条件下,肉鸡前期和后期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12 500和91 800PROT·kg~(-1)的蛋白酶时EHGE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干薄荷叶(欧薄荷属)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海兰褐蛋鸡(64周龄)150只,将其分成5组,分别添加干薄荷叶0、5、10、15、20 g·kg-1,试验期为12周。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在试验过程中,64~68、68~72、72~76和64~76干薄荷叶组的蛋重、产蛋量、采食量显著增加(线性,P0.001),随着日粮中薄荷添加的水平不断增加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P0.001)。其中,干薄荷叶最适添加量为20 g·kg-1。与对照组相比,薄荷叶组的蛋壳比例、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显著增加(P0.01)。添加薄荷叶并不影响蛋清和蛋黄的比例(P0.05)。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01),但随着薄荷叶的添加血清总蛋白增加(P=0.015)。研究结果表明,薄荷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饲料添加剂来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