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微生物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赤霉病的防控作用以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以扬麦20为供试材料,进行"金菌冠"微生物肥不同用量(0、600、900、1200、1500、1800 kg/hm2)的配合处理试验.结果显示:施用微生物肥可以显著增加冬小麦的产量,施用量为15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增产达10.37%;对赤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52.54%.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该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下同)提高1.44%~9.80%,碱解氮含量提高4.42%~13.42%,有效磷含量提高5.33%~28.40%,速效钾含量提高4.79%~21.92%,pH值降低2.94%~5.70%.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商品有机肥对青稞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青稞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供试商品有机肥施肥量为2 250 kg/hm2时籽粒产量最高,达到5 007.5 kg/hm2,增产幅度为66.2%。氮磷钾肥利用率都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缓慢升高后快速降低的趋势,最高分别增加7.51、3.13、17.67百分点。由此说明增施商品有机肥可明显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p H值影响不大。综合分析,青稞施用供试商品有机肥,推荐适宜施用量为1 500~2 250 kg/hm2。  相似文献   

3.
施用堆肥对生菜品质和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堆肥对盆栽生菜的产量和品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和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堆肥配施能够使生菜增产,提高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改善品质;且施用堆肥或化肥与堆肥配施能够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同时施用堆肥能够显著增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另外,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堆肥配施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改善土壤酸度。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蔗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有效钾分别与微生物和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生物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并初步分析其影响机理,采用盆栽试验法,分析微生物菌有机肥、复合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和发酵干鸡粪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29.38%和27.91%,明显优于其他肥料;施用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小麦根部土壤中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且以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处理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增幅最大;复合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小麦生长,其株高、地上干重、根干重、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08%、37.32%、37.50%、14.27%、17.16%和40.7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微生物菌有机肥处理的地上干重也显著高于对照。总之,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磷素循环,增强拮抗和有益微生物对禾谷镰孢菌的抗性并促进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微生物肥料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肥增加了整个生育期内农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且抽雄期玉米窄行、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p0.05)。增施微生物肥后,抽雄期窄行、根际、宽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4.05%、21.14%、18.61%和14.56%、9.49%、17.29%,较不施肥处理显著增加34.98%、22.03%、19.96%和17.48%、13.22%、15.08%。增施微生物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3.45%和34.97%(p0.05)。增施微生物肥可改善膜下滴灌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进而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设置3种处理方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覆盖(PM)、露地(CK)],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的覆盖带(SMd)、种植带(SMu)、PM及CK小麦拔节期-蜡熟期土壤水分、温度、pH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土壤具有调温保墒、提高pH的作用,促进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但抑制了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高于CK 3.50%、6.71%,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低于CK 3.70%、6.49%,其中MBC、MBN含量和MBC/MBN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带状覆盖可提高土壤SCW和pH,降低土壤温度,且对SMd的影响大于SMu。SMd和SMu因为土壤水温及pH的不同导致两者间微生物特性存在差异, SMd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较CK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MBC含量和MBC/MBN分别较CK提高37.19%、27.33%; SMu土壤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高于CK 7.58%、14.09%、10.32%,脲酶活性降低,MBC、MBN含量分别较CK提高15.26%、21.66%, MBC/MBN则低于CK13.67%。秸秆带状覆盖的降温保墒作用可能有利于增加微生物特别是真菌菌群及其活跃程度,提高小麦种植带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对促进土壤中C、N元素的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复合肥及调节剂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根袋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吸磷量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腐植酸和有机无机复合肥能增加玉米植株吸磷量,与施氮磷钾肥料处理相比,植株吸磷量增加幅度为13.7%~41.5%;施用微生物菌剂、腐植酸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增加了玉米产量,提高了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对麦茬夏花生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麦茬夏花生植株生长、氮素吸收、土壤养分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主要以表层(0~20cm)较为显著,且硝态氮存在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各处理不同土层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0~225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花生产量逐渐提高。氮肥施用量在225kg/hm~2条件下,花生产量最高,为6603.26kg/hm~2,比不施用氮肥增产19.96%;达到300kg/hm~2氮肥施用量时,会促进花生茎叶部的氮素积累,但同时会抑制花生根部和荚果的氮素积累,产量反而会降低。总体而言,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则呈显著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N最佳施用量为244.70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含硅复混肥料不同用量(300、450和600kg·hm-2)对滴灌棉田土壤酶活力、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含硅复混肥料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且碱性磷酸酶活力随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含硅复混肥料对纤维素酶、蔗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且随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对微生物量氮无显著影响。含硅复混肥料中、高用量均可显著促进棉花植株对氮、磷和钾素吸收。含硅复混肥料低用量下棉花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中等用量和高用量下棉花子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8%和2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的四种生物肥均为微生物有机肥,通过拌种、苗床施用和本田施用后,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起到固氮、释磷和解钾作用,提高了土壤养分利用率,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发展了无公害农业,本试验目的在于对比看产量,看效益,选出其一在水田推广应用。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垦易(活性)微生物有机肥;增产菌浓缩液;“神菌”微生物复合肥;“901”生物肥。1·2试验方法:试验地点设在黑龙江垦区建三江前进农场水稻试验田,采取大区对比法,三次重复。在1997年完成。试验处理:A播种前用星易(活性)微生物有机肥500信波进…  相似文献   

11.
那春芳 《杂粮作物》2001,21(5):53-53
广州军区后勤部饲料添加剂厂生产的翠竹牌系列植物生长剂是一项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玉米专用型植物生长剂 (以下简称“翠竹”)具有适度控制玉米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促进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大幅度降低植株高度的作用。 1 996年沈阳市于洪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沈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试验项目 ,在全区安排了彰绎、解放乡和平罗镇 3个试验、示范点 ,面积 40hm2 。 9月中旬市推广站、市农业局农业处和市科委等领导进行检查验收 ,一致认为增产效果显著。1 增产效果1 .1 效果明显、增产显著 玉米在喷“翠竹”一周后观察 ,明显看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微波杀菌对芒果原浆品质的影响,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样品初始温度对芒果原浆菌落总数及维生素C含量、褐变度(BD)和色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杀菌工艺条件,并与巴氏杀菌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杀菌前后芒果原浆菌落总数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具有非常好的杀菌效果,且能抑制芒果原浆的褐变度、保护芒果原浆的营养成分和色泽。芒果原浆微波杀菌工艺最佳参数为:微波功率550 W,处理时间60 s,样品初始温度35℃,此工艺下菌落总数为50 CFU/m L,杀菌率达99.9%。与巴氏杀菌处理相比,采用微波杀菌不仅能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而且原有品质保持良好。该杀菌工艺的研究为芒果原浆的贮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生产上普遍采用氨作为鲜胶乳的保存剂,但氨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刺激性,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本研究采用一种水溶性、不挥发的丙二醇衍生物广谱杀菌剂(HB)与碳酸钠复配作为天然鲜胶乳的无氨复合保存剂,研究其对鲜胶乳保存效果及生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复合保存鲜胶乳挥发脂肪酸值上升速度远低于氨保存的样品,HB用量在0.12%~0.14%(质量分数)时鲜胶乳保存到第10天时挥发脂肪酸值依然低于0.1;HB保存生胶的6项指标均符合GB/T 8081—2008 标准中对于SCR5的要求,其中塑性保持率(PRI)高于氨保存生胶样品20个单位;HB保存硫化胶样品的物理机械性能优于氨保存硫化胶样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其中撕裂强度比氨保存硫化胶高出4.14~ 7.01 KN/m;此外,HB复合保存生胶样品玻璃化转变温度略高于氨保存生胶样品,热降解性能与氨保存生胶基本一致,分子量大小和分布与氨保存生胶相比差别也很小。因此,HB复合保存剂对天然鲜胶乳具有优异的保存效果,所制备的生胶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4.
大豆皂甙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采用C18反相柱层析法从大豆胚轴提取大豆皂甙,再将其部分水解成其甙元大豆皂醇,研究其抗结肠癌细胞增殖作用.采用MTr比色法观察大豆皂醇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其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皂醇在40-160mg·L-1范围内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用80 mg·L-1大豆皂醇A和B作用结肠癌细胞72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8.7±1.3)%和(42.6±2.0)%;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0±1.2)%和(29.5±0.7)%.提示,大豆皂醇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秸秆直接还田试验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关兴照  李成泰 《杂粮作物》2002,22(5):309-310
1984-1989年秋连续5年秸秆直接还田试验和1989-1995年秋全场大面积推广应用效果表明,0-20cm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均有明显变化。试验应用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直接还田效果不同,其中以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直接还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物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不同生物肥与常规施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大生物肥产量最高,其次为农丹、丰业生物肥,增产率分别达到了4.33%、3.71%和3.24%。农艺性状调查显示,生物肥处理的平方米有效穗数多于常规施肥处理,农大生物肥处理的平方米穗数较对照多18穗,穗粒数多6.3粒。虽然结实率与千粒重较低,但产量却高于常规对照。病害调查发现,生物肥处理发病率较轻,常规施肥较重。  相似文献   

17.
用大区对比法对申丰牌高效生物肥施用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申丰生物肥无论苗期施用还是基施、追肥,均可使水稻根系发达,秧苗素质好,能增加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每穗颖花数,水稻增产5.7%。使用方法简便、省工、省时、经济效益明显,建议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绿茶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会引发肾衰竭、失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降血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但是二者都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且都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近年来研究表明,绿茶作为一种世界流行饮料,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文就绿茶化学成分与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starch-protein interactions on the ability of linear starch chains to bind iodine was investigated in 4 types of semolina. Based on K/S (absorption/scattering coefficient) spectra, obtained after equilibration above K2SO4 and exposure to iodine vapor, and X-ray diffraction, semolina samples showed differences in chain mobility, iodine-binding capacity and crystalline order. After removing protein from the samples, starch exhibited a higher iodine-binding capacity, suggesting greater starch chain mobility, and low crystalline ord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otein and/or starch-protein affect the packing arrangement of starch polymers within the granule.  相似文献   

20.
油菜应用BN调节剂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菜品种甘杂1号为材料,研究应用BN-3、BN-4调节剂对促进油菜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喷施BN使油菜生育期提前1-2d,增加角果面积22.99-324.60cm^2/株,增加角果0.6-25.5个/株,每角粒数增加0.9-2.4粒,千粒重提高0.05-0.20g,比不施用BN对照增加产量12.2%-14.7%。以抽薹期BN-36mg/kg和始花期BN-36-8mg/kg浓度的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