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中国茶区最主要害虫,在湖北武汉地区茶园对该叶蝉及其卵寄生蜂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呈现双峰型,第一峰出现在5月底至6月底,主要危害夏茶,第二峰出现在9月底至10月底,主要危害秋茶.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寄生蜂为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mu empoasca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 Ogloblin),6~10月2种寄生蜂联合寄生率为23%~55%.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扫网、镜检的方法检查缨小蜂的虫口数量和寄生率,评价茶园几种农药唑虫酰胺、茚虫威等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缨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15%唑虫酰胺EC、15%茚虫威EC、2.5%联苯菊酯EC对缨小蜂虫口数量的影响表现为药后3d缨小蜂虫口数量比清水对照显著下降,缨小蜂寄生率表现为3种化学农药药后14d、21d均极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唑虫酰胺、联苯菊酯处理区缨小蜂寄生率均低于0.5%藜芦碱SL处理区。15%唑虫酰胺EC、15%茚虫威EC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3种化学农药对缨小蜂的影响高于生物农药藜芦碱,表明在缨小蜂生长繁殖期,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田间缨小蜂的种群数量和寄生率。  相似文献   

3.
假眼小绿叶蝉卵及卵寄生蜂缨小蜂形态观察和寄生率考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成为我国大陆茶园首要害虫,近年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 Ogloblin 寄生叶蝉卵.拍摄并描述叶蝉卵及其孵化前的形态,以及2种缨小蜂蛹、雌雄隐成蜂和雌雄成蜂形态特征.秋季于叶蝉虫口高峰期调查龙井茶原产地10个典型茶园环境中叶蝉卵的寄生率,尽管丰产类型的茶园叶蝉密度较高,但9月份的寄生率达50%~75%,其他叶蝉密度较低的茶园中寄生率也为16%~48%;10月份,这10块茶园的卵寄生率又有增加;叶蝉三棒缨小蜂为优势种.还发现这2种缨小蜂种群对叶蝉种群呈现跟随效应.认为这2种缨小蜂是叶蝉种群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命表评价天敌对松突圆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组建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和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析天敌对松突圆蚧的控制作用。生物防治区[释放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松突圆蚧第2、3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739 3和2.109 0,对照区(未释放花角蚜小蜂)分别为8.078 6和11.371 4。生物防治区松突圆蚧第2、3代自然种群增长数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6.28%和18.55%。采用EIPC分析,生物防治区寄生蜂寄生的EIPC显著大于捕食、菌类寄生及其它等因子的,说明寄生蜂的寄生是控制松突圆蚧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利用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对湿地松粉蚧的自然种群进行控制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了蜡蚧轮枝菌使用浓度、使用次数对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喷施3次,其次为1×109喷施2次,再次为5×108喷施3次,以害虫种群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实际应用中应采取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昆明地区伪角蜡蚧的寄生性天敌有5种,其中蜡蚧扁角跳小蜂和绵蚧阔柄跳小蜂是主要寄生蜂,占寄生蜂总数的88.1%。寄生蜂的平均寄生率为13.4%。寄生蜂在大叶黄杨上部枝条的寄生率高于下部;阴面寄生率高于阳面和中间。伪角蜡蚧寄生蜂的种群空间分布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伪角蜡蚧寄生蜂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顺利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中最主要的害虫,常年为害茶树,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减轻化学农药对茶园及其茶叶产品的污染,该项目研究筛选出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一种真菌制剂和一种植物源农药新品种;系统调查了茶园蜘蛛种群,研究了不同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提出了以蜘蛛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主要措施的茶园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控制害虫的技术措施和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8.
假眼小绿叶蝉卵密度及其寄生率消长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卵密度及其卵寄生率的消长动态.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5-9月份,茶梢内假眼小绿叶蝉的卵密度及卵寄生率可分为4类,反映了假眼小绿叶蝉卵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也表明叶蝉的种群数量、卵密度与卵寄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桔绵蜡蚧(Pulvinaria citricola Kuwana)有捕食性天敌昆虫2种, 隶属于鞘翅目的瓢虫科; 寄生性天敌昆虫有8种,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的跳小蜂科和蚜小蜂科,其中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为桔绵蜡蚧的主要寄生蜂,其数量占寄生蜂总数的71.2%,其数量变化将影响寄生蜂的整体消长变化。寄生蜂对桔绵蜡蚧的寄生率为40%.  相似文献   

10.
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梢上的种群变化与采茶防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调查分析了1~5叶茶梢上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及虫态结构。结果表明:该虫种群密度低时以指数式增长,种群密度高时以逻辑斯谛式增长。在茶梢生长初期,以成虫和卵为主。从二、三叶梢开始,若虫数量升至第二位,成虫降至第三位。种群密度达到饮和点时,以卵密度下降为主要标志。根据假眼小绿叶蝉卵和茶梢生长速率的关系,建立了采茶控制该虫种群密度的数学式。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采茶的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上的作用。在秋茶末期,采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评价不同处理措施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控效果,在嘉峪关市采用4种防治措施对光肩星天牛进行防控:A.每年释放天敌1次;B.每年林内释放天敌1次,林缘喷药2次;C.对农田林网每年喷药2次;D.对行道树每年喷药2次。对每个处理和未进行任何处理对照区进行连续3年的生命表数据调查,编制出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生命表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嘉峪关地区光肩星天牛完成1个世代后,处理A、B、C、D和对照区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075 4、3.766 4、5.332 9、4.898 8和7.872 4。从生命表分析比较可看出,4种防治处理的种群趋势指数均远低于对照,其防控效果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A>B>D>C。每年释放1次天敌的处理防治效果最显著,其种群趋势指数比对照降低86.34%,可推荐作为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首选措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杀虫剂防治白背飞虱对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在敌的噻嗪酮,对两种飞虱的效果明显, 对害虫及天敌同样起作用的喹硫磷,反而引起这两种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广谱性的杀虫剂不宜在稻地早期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3.
几种药剂对褐稻虱种群数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昆虫生命表及种群趋势控制指数方法,探讨几种药剂对揭稻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同时研究这几种药剂对稻田天敌密度的作用,并通过杀虫剂的毒力测定,验证主要的两种天敌对几种杀虫剂的反应。 试验结果表明:喹硫磷由于严重杀伤稻田天敌,因而增大了下代的种群趋势,控制指数(14.36)甚低于对照区(28.43)。叶蝉散区的控制指数(29.40)仅略高于对照区,在天敌作用比较明显的环境下(对照区的种群趋势指数为1.8793),防治效果不明显。优乐得(App-laud)区的控制指数最高(65.96),种群趋势指数最低(0.7523),这种药剂属于主要对同翅目昆虫起作用的生长调节剂,不但抑制褐稻虱的种群数量,同时也相对地助长其天敌的作用,因而防治效果较好。 在昆虫生命表的基础上,通过种群趋势控制指数的分析,有助于杀虫剂和天敌协调作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茶树遭受小绿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以自制便携式LED节能诱虫灯为诱捕器,研究不同滤色光波对皖南茶园主要昆虫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种滤色光波以金黄色、土黄色和橙黄色光波对植食性害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469头,410头和403头。以橙红色,土黄色和金黄色光波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数量较小,其诱集数量分别为29头,31头和33头,诱集益害比分别为0.09,0.08和0.07。利用金黄色、土黄色和黄绿色3种滤色光波连续诱杀茶小绿叶蝉3晚(每晚诱杀2 h),诱杀结束后11 d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7.2%、64.8%和57.3%,校正防效分别为72.2%,81.5%和77.5%。茶园灯光诱杀防治小绿叶蝉推荐采用土黄色光源。  相似文献   

15.
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崂山茶区采用植株拍打法调查了施药和不施药茶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施药茶园与不施药茶园相比,节肢动物种类减少12.8%,个体数增加4.13倍,其中个体数增加最多的种类是黑刺粉虱。茶园施药对节肢动物影响最大的类群是蜘蛛,施药次数越多,蜘蛛数量越少。在经常施用农药的生产茶园,几乎没有天敌的活动。在不施用农药的茶园,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施药茶园,说明其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大,不易出现害虫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印楝素在贵州茶区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印楝素对贵州茶区茶树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对天敌、茶树植株的影响,以0.3%印楝素乳油和30%印楝油为供试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在大田中单独施用后防治茶小绿叶蝉较为理想,最高防效可达91.82%~94.87%,同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可维持在14 d以上,且对茶树生长安全、对天敌亦无影响,推荐施用剂量分别为90和30 m L/667m2。  相似文献   

17.
杀虫剂对褐稻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5年调查广西苍梧县六堡茶产区老龄和幼龄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以及天敌蜘蛛的发生状况。结果表明:小绿叶蝉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4月为主高峰期,危害较重,7月为次高峰期;老龄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较幼龄茶园的少,危害较轻。4—11月是天敌蜘蛛的活动高峰期,蜘蛛在老龄茶园的数量较低龄茶园的多。  相似文献   

19.
七省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6条10 bp随机引物对采自浙江、江苏、安徽、云南、福建、海南和山东7省茶区的假眼小绿叶蝉种群进行RAPD标记,探讨不同地域种群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6个随机引物从供试的叶蝉种群中共得到121条稳定清晰的片段,片段长度约为200-2 000 bp,其中7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64.46%。根据RAPD图谱上扩增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Nei’s遗传距离指数,运用NTSYS软件中的UPGMA方法对这些谱带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确定7个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系统树显示:安徽省十字铺和福建省福安两种群首先聚为一支,山东临沂种群和云南西双版纳种群与最后其他5种群聚类。表明假眼小绿叶蝉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麦田蚜虫不论在一般年份还是大发生年份,不论在施药前或施药后,其天敌的数值反应均为指数类型,即Y=A·EXP(BX)。用Solomen回归系数法计算回归系数表明,该数值反应为反密度制约关系或与密度无关。虽然天敌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在蚜虫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期,若蚜虫数量在防治标准之上,仍需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上述反应与经典数值反应不同,属于节肢动物与作物种类引起的特殊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