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体系进行研究,针对该课程内容广泛、教学内容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设,以期为培养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专业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模块教学探索,实践表明,"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模块教学,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网络教学过程中“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线上教学质量,探寻适合的线上教学方法,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和腾讯会议线上授课的现状,提出了一套“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成绩评定体系,依据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多维度多组合评定平时成绩和过程成绩,并结合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结果表明,线上教学成绩评定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果显著,该成绩评定体系能有效促进学生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行为,可为其他高校课程网络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配送和销售等全过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食品市场准入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型的、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标准与法规不断完善,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了多元化要求。  相似文献   

5.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学科广泛使用的重要必修课,依据课程改革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从团队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3个方面阐述了"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改革,同时结合教学实际,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食品标识标注信息分为强制性标注信息和推荐性标注信息,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管理部门监管食品的重要依据。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现行食品标识法规标准,对比分析中国与CAC、欧盟、美国和澳新食品标识法规标准的差异,包括预包装食品定义、标签标注项目及其特殊规定的比较。研究认为,国内预包装食品范围相对较小;国内食品标签标注项目中过敏物质、食用方法、生产批号为推荐性标注项目;配料表中欧盟要求以"纳米"形式存在的配料应标注;在保质期的表达方式、原产国/原产地、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的标注上各国略有不同。以期为修订国内食品标识法规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倩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3):135-141
食品标识作为记录食品综合信息的载体,是食品内在信息最直观的体现,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各个国家/组织在食品标识管理中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标准,且存在异同点。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现行食品标识法规标准,对比分析中国与CAC、欧盟、美国和澳新食品标识法规标准的差异,包括食品标识内容以及主要差异的比较,为完善我国食品标识法规标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目标出发,分析了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融入点及元素设计,探讨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实施的途径,细化课程内容,倡导案例式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与百姓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高校中开设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开展状况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健康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基于当前高校在该课程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网络学习空间的角度,对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具体的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个性化学习定制服务的推动、网络平台知识体系的建设、网络平台大数据的应用和课程评价模式的优化等几个方面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食品工厂设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工程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适合"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倡导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获得初步成功,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食品标准与法规"为例,基于课程的特色,对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和阐述,以达到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也为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模式同时引入"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构建双PBL教学模式,并将此教学模式在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进行实施。此教学模式能有效引导学生将"食品工艺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作为食品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之一,"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本身的枯燥性使青年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兴致缺缺、一言难尽。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断学习趣味课堂知识,提升自我;将备教材与备学生相结合;制作与课堂内容紧密相扣的微视频;师生互动,共建兴趣课堂。通过对"食品分析与检验"趣味课堂的探索和创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食品专业课,将翻转课堂、PBL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特殊教学形式引入课堂非常必要。在丰富学生学习模式、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计划的同时,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课题,有助于提升"食品营养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背景下,针对教学过程中"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加强"食品工程原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课件制作、发掘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工程应用背景、提高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构建、对部分实验改革性教学等措施,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随着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进步,需要对"食品工厂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满足就业市场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对口人才的需求。将探究式教学法融入"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为教师和学生定制立体化教学平台与个性化学习空间。基于翻转课堂"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课程,形成了课前完成知识传递、课中互动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固化的混合学习模式。通过对"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开发出基于翻转课堂在"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课程内容,构建了创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重构多维度评价系统,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以期进一步推进"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及利用师生互动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需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实践生产上的应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食品工厂设计",了解设计食品加工厂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熟悉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标准和规范,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了解课堂教学所涉及食品工艺设计,最终完成工艺论证、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及车间布置,掌握应具备的基本设计技能。它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单元操作分析,对食品的工业化生产、生产操作的评估、产品的品质控制、设备投资的分析和加工设备制造都有指导意义。主要根据"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