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  胡冬 《茶叶》2015,41(1):15-18
本文主要以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为分析基础,结合茶叶审评实践,对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主要包括:茶叶分类分级体系不明确、级别判定方法不合理、审评人员数量问题、消费者参与不足、部分品质评语含糊以及七档制合格判定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等,对各个问题分别给出了参考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茶叶审评在茶叶产、购、销和科研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审评方法为多方所关注。目前,茶叶审评方法仍以感官审评为主,感官审评具有许多优点,如快速、简单等,但感官审评往往会受到主观条件的影响。随着茶叶科学的发展,理化检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理化检验能定量地判断茶叶质量的优劣,克服了感官审评  相似文献   

3.
茶叶冲泡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多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就各种绿茶来说,湿评一直都采用3克茶样,沸水冲泡5分钟。近年来,不少国家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冲泡方法有了新的研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需要研究适合不同品质特点茶叶的冲泡方法,不断完善和充实感官审评,同时指导消费者科学地泡茶、饮茶,充分发挥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花  郭雅玲 《福建茶叶》2010,32(7):28-31
茶叶感官审评是凭借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一定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品质优次的一种评茶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因其具有快速、简便且较为准确的优点,而被国内外茶叶界认可并广泛运用。本文阐述了茶叶感官审评的主要内容和程序以及审评程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简略介绍了几种现在逐步应用到感官审评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7月30日~8月1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茶叶感官审评研究学术沙龙"在福建省漳浦县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质检部门与企业的66名茶叶审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沙龙。本届学术沙龙聚焦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标准的研探,引入葡萄酒评鉴、白酒品评、咖啡审评的方法和标准,交流评茶用水研究进展。浙江大学龚淑英教授作"《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标准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主题发言。《中国葡萄酒》杂志总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实践教学和实际运用中,对于茶叶的审评依然采用标准的感官审评来进行茶叶品质的测定,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茶叶标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了茶叶的审评过程中,如计算机视觉系统、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新兴技术在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和滋昧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的品评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试论茶叶品质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品质是茶叶“色、香、味、形”诸要素的综合反映。建立科学、简捷地评定茶叶品质的方法,一直是茶叶科研工作者所探求的课题。一、茶叶品质评定的历史与现状 (一)传统感官审评我国自唐宋以来饮茶、品茶、评茶之风盛行。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感官审评经验。感官审评具有简便、快捷的  相似文献   

8.
沈培和 《中国茶叶》1993,15(3):27-27
茶叶审评是一门实用科学,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以及茶叶等级、花色、价格的确定,主要还是靠着感官审评,理化分析只能作为感官评定时的参考,而不能作为确定茶叶等级、价格的依据。因此,对于一名茶叶审评工作者来说,应当把自己看作是一台检验茶叶品质的“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保养好这台“仪器”,使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保持着良好的灵敏度,避免受到某些食物和药物的干扰与伤害。为此,笔者就评茶工作者饮食和服药上的禁忌问题谈些浅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国内外仍以感官审评为主,化学审评为辅。感官审评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指导茶叶生产,贯彻茶叶价格政策,促进出口贸易,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感官审评,难以提出定量上的客观数据,避免不了主观偏面性,所以有探讨理化审评的必要。茶叶理化审评前人已有不少研究,国外如斯里兰卡、印度、英国和苏联等国对茶叶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法国对  相似文献   

10.
对茶叶审评,有感官审评、理化审评和法定检验三个方面。一般鉴别茶叶品质的优次,至目前为止,世界各产茶国家,大都采用感官审评,因为感官审评与理化审评比较,具有简单、稳定、快速、尚准确的特点。我国目前对茶叶的收购、调拨、加工拚  相似文献   

11.
邵淑宏 《茶叶》2018,(2):72-76
本文旨在探索茶叶感官审评体系中纳入"茶叶感官基础训练"模块,建立茶叶感官基础训练标准茶样库,解决茶叶感官审评中审评人员自我认知不足,初学者入门困难,过度依赖经验,缺少标准样,不利交流与传承等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二、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我国茶叶工作者很早就注意到茶叶品质与茶叶生化成分的关系,并开展了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除了进行各茶类品质影响成分的大量常规分析和品质因子探讨外,研究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1.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用理化审评替代感官审评是国内外茶叶工作者多年的宿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  相似文献   

13.
碾茶是抹茶加工的原料茶,是一种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杀青后、未经揉捻直接由碾茶炉或辐射热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片状茶产品。文章对比介绍日本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我国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审评碾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评审(感官审评)是一门通过感官鉴定茶叶品质的实用性技术。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鉴定;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感官审评容易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标准的概况,分析了茶叶审评术语的特点、应用难点、术语与评分的关联性,以及术语的掌握和应用,展望了审评术语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特色鲜明的专用术语集,其产生立足于我国茶叶生产以及文字中感官词汇的出现,其演变伴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方式的更替以及不同风味特征茶类的创立,未来需着眼于术语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科学化完善与整理。  相似文献   

17.
茶叶感官审评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查茶叶产品的特征和品质优次,是一门应用感官分析技术的学科,本文探讨绿茶的感官审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的审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叶品质的审评是贯穿于整个茶叶活动的始终。从茶树品种、栽培、采制以及包装贮运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品质的影响都会在审评中作出客观的鉴定,藉以指导生产,提高品质,促进商品的发展。目前茶叶审评方法仍采用感官审评,理化审评有待于积极研究过渡到实用阶段。因此审评人员必须具备制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发展至今,尚未能代替人类感官对某些复合风味的鉴别.因而,对于食品.饮料等工业,评定成品的质量水平,感官仍起着决定的作用.茶叶审评检验中评定质量等级,感官评价也是主要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同一茶叶样品在几位审评员之间,由于它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作出不同的结论.那么,结果的不一致性是否足以否定其审评的正确性?审评员的判断差别是偶然,还是有偏见?对于这一问题,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能够给予判定.例如:在各茶评比中经过初评筛选后,最后几只名茶A.B.C.D.E的品质排列名次,经赵、钱、孙、陈、周五位审评员评价的序位如后:  相似文献   

20.
对中日感官审评茶叶方法与特点的比较和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中国与日本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与特点,指出了两国在感官审评茶叶方面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从而在名优茶的冲泡时间、评判茶叶质量各因子所占的比重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