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平鲷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平鲷(Rhabdosargus sarba)消化系统结构进行观察,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分别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鲷口咽腔宽大,具不同类型发达齿;食道粗短,内表面分布纵行粘膜褶;胃分为贲门、胃旨囊和幽门,贲门胃小凹和胃腺最多,胃盲囊厚度最大;肠道具丰富粘膜褶;幽门与前肠交界处有幽门盲囊8~10个.肝小叶分界不明显,管状结构丰富.胰腺腺泡和胰岛分布于肝脏内大静脉周围,腺泡细胞染色深蓝色.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消化道粘液细胞分为4型,Ⅰ型为红色,Ⅱ型为蓝色,Ⅲ型为紫红色,Ⅳ型为蓝紫色.胃部町见极少量Ⅱ型及Ⅲ型粘液细胞,其余部位均以Ⅱ型粘液细胞为主.结果表明,粘液细胞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分布密度与对应部位消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永波  张杰  李向民 《海洋渔业》2016,38(5):478-486
应用AB-PAS染色法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豹纹鳃棘鲈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的粘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豹纹鳃棘鲈消化道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食道粘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胃以Ⅰ型为主,幽门盲囊和肠以Ⅲ型为主,直肠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部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大,达(111.37±21.74)cell·mm~(-2),极显著高于消化道其它部分,直肠、幽门盲囊、肠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分别为(35.09±8.74)、(30.23±5.37)、(28.00±4.67)cell·mm~(-2),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食道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低,为(10.83±1.94)cell·mm~(-2),与消化道其它部分相比差异极显著。另外,消化道各段单位面积内粘液细胞的分泌能力顺序为食道直肠肠幽门盲囊胃。通过对消化道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对比可以发现,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与其所在部位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胃泌素(gastrin,Gas)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青龙斑幼鱼食道中有Ⅰ、Ⅱ、Ⅲ和Ⅳ型粘液细胞,含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贲门胃粘液细胞有Ⅰ、Ⅱ、Ⅲ种类型,胃体部有Ⅰ、Ⅲ、Ⅳ型粘液细胞,在胃腺的周围含有较多的Ⅰ和Ⅳ型粘液细胞,而幽门胃中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只含有中性粘多糖。幽门盲囊和肠道都含有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幽门盲囊以Ⅱ型粘液细胞最多,少量的Ⅲ型粘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均有4种类型的粘液细胞。肠道粘液细胞数量为中肠>后肠>前肠。利用免疫学的方法研究青龙斑幼鱼消化道Gas细胞的分布,表明幼鱼的整个肠道和幽门盲囊均有Gas细胞的存在,食道和胃中未发现Gas免疫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B PAS染色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人工养殖 3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壳长 4 0~ 5 0mm)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类型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粘液细胞分为 4种类型 ,Ⅰ型呈红色 ,Ⅱ型呈蓝色 ,Ⅲ型呈紫红色 ,Ⅳ型呈蓝紫色。不同部位 ,粘液细胞类型、密度及形态不同 ,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外套膜边缘膜及生壳突起内、外表皮粘液细胞均以Ⅱ型为主 ,密度较小 ,形态主要为梨形、杯形、圆形 ,并多为大型细胞 ;中央膜内表皮以Ⅰ型和Ⅲ型较多 ,形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外表皮只有Ⅱ型细胞分布 ;鳃轴表皮粘液细胞以Ⅰ型和Ⅲ型为多 ,形态为圆形、杯形或不规则形 ;鳃丝表皮粘液细胞多为Ⅱ型和Ⅳ型 ,形态多为圆形 ,少量为杯形 ;外套膜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的表皮中无明显着色的粘液细胞 ,而是被大量棕色颗粒充满  相似文献   

5.
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鳍鲷的扁平上皮细胞表面观以不规则的六边形为主,或类似菱形的四边形,细胞间界限清楚,而尼罗罗非鱼鳃丝细胞表面的微嵴以形成密集指纹状回路,隆起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扁平上皮细胞间排列凹凸不平,形成深沟或凹坑,成为细胞间明确的界线.黄鳍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和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基本上没有观察到氯细胞,粘液细胞很少.黄鳍鲷鳃小片的厚度比尼罗罗非鱼鳃小片的厚.  相似文献   

6.
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利用兔抗哺乳动物生长抑素血清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幽门垂、肠道全长及肛门)、肝胰脏、肾脏、脾脏以及生殖腺等器官的生长抑素(SS)分泌细胞进行定位和鉴别。结果表明,生长抑素分泌细胞仅存在于胃和胰岛中,其他检测部位均未见分布。在胃中,生长抑素分泌细胞主要散在分布于胃黏膜上皮、胃小凹底部上皮和胃腺的颈部周围。在胃的不同部位,生长抑素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存有差异,以胃体部数量最多,贲门部次之,幽门部最少。参照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胃肠腔或腺腔有无直接联系,以及基部有无胞质突起的分类方法,将SS分泌细胞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这4种类型的SS分泌细胞在胃中均有出现,且不同部位出现的几率不同。其中,贲门部以第Ⅲ、Ⅰ型居多;胃体部以第Ⅳ、Ⅰ型细胞为主;幽门部仅有第Ⅰ、Ⅱ型细胞。提示,牙鲆的胃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在胰脏中,生长抑素分泌细胞零散地分布于胰岛细胞之间,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7.
波纹唇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阿立新蓝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法,研究了波纹唇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波纹唇鱼黏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黏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在靠近消化腔的部位分布Ⅱ型黏液细胞;在黏膜层基部多分布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口咽腔、舌和食道部位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小肠和直肠黏膜层顶部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基部主要为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  相似文献   

8.
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粘液细胞分为四个类型:Ⅰ型,AB—PAS染色呈红色,含有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Ⅱ型,AB—PAS染色呈蓝色,含有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Ⅲ型,AB—PAS染色呈紫红色,主要含有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Ⅳ型,AB—PAS染色呈蓝紫色,主要含有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在匀斑裸胸鳝消化道不同部位粘液细胞分布密度与类型均有差异。口咽与食道粘液细胞相似,呈圆球型,粘液细胞分布以Ⅳ型为主,Ⅱ型、Ⅲ型次之,Ⅰ型较少。前肠粘液细胞以Ⅲ型为主,Ⅳ型次之。中肠粘液细胞以Ⅳ型为主。后肠以Ⅳ型为主,Ⅲ型次之。Ⅰ型、Ⅱ型较少。  相似文献   

9.
黄鳍鲷在广东俗称黄脚立、立鱼,珠海、阳江、湛江及广州番禺等地区均有养殖,且规模逐渐扩大。 目前正值秋冬换季,是黄鳍鲷指环虫病暴发的高峰期。笔者根据近年来诊治鱼病的经验,将黄鳍鲷指环虫病的防治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阿新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 (AB -PAS)染色方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了皱纹盘鲍成贝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据所显示颜色的不同 ,将粘液细胞分为Ⅰ—Ⅳ 4种类型 :分别呈红色、蓝色、紫红色和蓝紫色。口区唇上皮分布有大量粘液细胞 ,以Ⅱ型为主 ,另有少量Ⅳ型 ,主要为杯形并多为大型细胞。口球上皮及齿舌囊上皮粘液细胞分布密度高 ,以Ⅱ型为主 ,Ⅳ型次之。食道前段上皮有大量粘液细胞分布 ,中段和后段粘液细胞逐步减少 ,主要为Ⅱ型。肠各段上皮均有粘液细胞分布 ,但下行肠道比上行肠的粘液细胞相对多些 ,也以Ⅱ型为主 ,多为杯形和近圆形。直肠内、外上皮均有大量Ⅱ型粘液细胞分布 ,近圆形的较多。在嗉囊、胃盲囊和胃未见明显着色的粘液细胞  相似文献   

11.
pH值对黄鳍鲷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pH值对黄鳍鲷肝、胃、肠3个部分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比活的影响。结果显示,黄鳍鲷肝脏、胃和肠道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7.0、2.8和7.4,脂肪酶最适pH值分别为:7.2、7.6和7.6,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4.8、5.2和6.8。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酸性范围,肝和肠的最适pH值都在中性偏碱性范围。淀粉酶的最适pH值都在酸性范围,脂肪酶的最适pH都在碱性范围。  相似文献   

12.
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分别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面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斑篮子鱼口小,口咽腔不宽阔。上颌具细长、尖锐齿,下颌齿短,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和舌上无齿。鳃耙齿分叉,食道细长,胃部稍膨大,“V”型,幽门盲囊5~6条,肠长比为2.73。胃腺发达,为管状腺体,开口于胃小凹。幽门部粘膜褶高度降低,褶皱上开始出现类似肠绒毛结构。前肠均分布有许多长条形粘膜褶,空泡状杯状细胞丰富。依据AB—PAS的染色结果将该鱼}肖化道的粘液细胞分为4种类型:I型呈红色,Ⅱ型呈蓝色,Ⅲ型呈紫红色,Ⅳ型呈蓝紫色。食道以Ⅱ型和Ⅲ型为主,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主要以Ⅱ型和Ⅳ型为主,后肠中Ⅱ型〉III型〉IV型,其中中肠和后肠Ⅱ型占总粘液细胞的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褐菖鲉消化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菖鲉消化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Study on histology and histochemistry of digestive tract in Sebastiscus marmoratus[刊,中]/石戈(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王健鑫,刘雪珠,王日昕//水产学报.-2007,31(03).-293~302 利用光镜技术对褐菖鲉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研究表明:褐菖鲉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4部分组成。口咽腔较大,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并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食道粗而短,上皮组织包括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粘膜层的固有膜中含有腺体;胃呈Y型,包括贲门、胃体和幽门3个区域,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和胃体部的粘膜层中有厚的结实层,上皮有大量的胃小凹和胃腺组织;胃幽门部括约肌明显,幽门上皮不含胃小凹;胃与肠相接处有8~9个指状幽门盲囊,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肠道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丰富的微绒毛形成明显的纹状缘,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肠道系数为0.54。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幽门、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幽门盲囊及肠道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贲门部和胃体部的固有层以及幽门上皮还检测到酯酶活性,且酯酶定位于幽门柱状上皮细胞胞质的上半部。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许多粘液细胞:食道上皮含大量酸性粘液细胞,胃上皮细胞均含有中性粘液,而肠道由前向后中性粘液物质逐渐减少,酸性粘液物质逐渐增多。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结果表明褐菖鲉食道有润滑和微弱的消化作用,胃有消化脂类和吸收糖类的功能;幽门和盲囊有较强的吸收脂类的功能;前肠、中肠和后肠有活跃的细胞内消化和吸收功能,整个消化道结构与其肉食性功能密切相关。图3参29  相似文献   

14.
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娜  李加儿  区又君 《海洋渔业》2011,33(2):151-158
野生与养殖鲻鱼(Mugil cephalus)的消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方面:食道粗而短,胃呈球形,包括贲门部、盲囊部、胃体部和幽门部4个区域,胃与肠相接处有2个指状幽门盲囊,肠道在腹腔内盘旋5圈.肝脏黄褐色,右叶较左叶大,未发现独立的胰脏.养殖鲻鱼消化道周围包裹更多脂肪,胃较小但胃腔更大,肠...  相似文献   

15.
河南华溪蟹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南华溪蟹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学特征,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光镜等技术,对河南华溪蟹成蟹消化系统各组织器官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河南华溪蟹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主要包括食道、胃、中肠和后肠,消化腺为肝胰腺。胃包括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内有钙化的几丁质齿、隆嵴、短刺及刚毛等组成的胃磨,可磨碎食物;幽门胃内侧可见特殊形态的梳状结构,可过滤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食道、中肠和后肠均由黏膜层、肌层和结缔组织层构成,其各段内表面均有由上皮细胞与基膜内凸形成的多级皱褶和嵴,有由环形、纵形和辐射状排列的肌层。仅中肠表面有典型微绒毛结构,无角质膜。食道与后肠上皮表面均有较发达的纤毛层。肝胰腺主要由基膜和4种上皮细胞构成,即吸收细胞(R细胞)、泡状细胞(B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卯形鲳够(Trachinotus ovatus)成鱼和幼鱼阶段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肝;淀粉酶活性为前肠〉后肠〉幽门盲囊〉中肠〉肝〉胃;脂肪酶活性为前肠〉中肠〉后肠〉幽门盲囊〉肝〉胃。2)幼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肠〉幽门盲囊〉肝;淀粉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脂肪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3)成鱼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小于幼鱼,成鱼胃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性与幼鱼的差异显著;幼鱼胃脂肪酶活性大于成鱼,但其他器官的活性均小于成鱼。卵形鲳鳕幼鱼不同消化器官中的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顺序与成鱼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军曹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活体解剖和光镜技术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消化系统进行形态及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军曹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几部分组成。口咽腔大,粘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少量杯状细胞。食道很短,但上皮包括复层鳞状上皮区和单层柱状上皮区。胃膨大,呈Y形,在贵门和幽门部可观测到杯状细胞,胃体粘膜层下有大量的胃腺细胞。幽门盲囊发达,肠短但分3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道系数为0.43,肠道由前向后杯状细胞和粘膜皱褶不断减少。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内脂肪含量丰富,胰腺属于散在性的,其外分泌部有许多腺泡组成,胰岛分散于外分泌部间。  相似文献   

19.
黄鳝胃肠的生长抑素分泌细胞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舒妙安 《水产学报》2002,26(3):202-216
在肠卷石蜡法切片上,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消化管全长的生长抑素分泌细胞(又称D细胞),结果只在胃体部显现,主要散在分布于胃腺中,个别出现在粘膜上皮。消化道内分泌细胞根据基部有否胞质突起,可分为4种类型,在黄鳝胃中均有,其中Ⅲ型数量最多,I、Ⅳ型次之,而Ⅱ型数量最少。由于产生生长抑素的D细胞在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中作用多并且类型复杂,故黄鳝胃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应用透射电镜,对黄鳝的胃肠作超薄切片观察显示在胃腺上皮细胞内含大量的微管泡系和一定量的酶原颗粒,表明其兼有泌酸及产生酶原的功能,属泌酸胃酶细胞。在肠上皮细胞游离面,含有大量微绒毛,但幼鳝比成鳝的长、密且整齐,提示幼鳝的肠上皮比成鳝有更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