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松乳菌多糖(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在鸡胚水平上进行了抗新城疫病毒研究。接种致死量的新城疫病毒和不同浓度松乳菌胞内多糖(或胞外多糖)混合液到9~11日龄鸡胚。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死亡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评价多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松乳菌胞外多糖对病毒没有抑制作用,不能延长新城疫病毒对鸡胚的致死时间,也不能降低血凝效价;松乳菌胞内多糖对新城疫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缓了鸡胚的死亡,降低了血凝效价,但是对病毒不能完全杀灭。  相似文献   

2.
为证明金银花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通过接种鸡胚方法,对病毒接种前、接种同时、接种后加药3种方式处理的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的加药方式中,不同浓度的金银花提取液均能够降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其作用效果与提取液浓度呈正比例相关。结果表明,金银花提取液能够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的增殖;金银花提取液在鸡胚内抗新城疫病毒活性与其加药方式及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提取液在鸡胚内抗新城疫病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明鱼腥草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通过接种鸡胚方法,对病毒接种前、接种同时、接种后加药三种方式处理的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三种不同的加药方式中,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提取液都能够降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鱼腥草提取液和新城疫病毒同时注入鸡胚时,鱼腥草原液抗病毒效果最好;鱼腥草提取液于新城疫病毒接种后注入鸡胚时,2倍稀释液抗病毒效果最好;鱼腥草提取液先于新城疫病毒注入鸡胚时,4倍和8倍稀释液抗病毒效果最好。结果表明,鱼腥草提取液能够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的增殖;鱼腥草提取液在鸡胚内抗新城疫病毒活性与其加药方式及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兰藤注射液体外抗新城疫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了兰藤注射液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对鸡胚无毒性作用;在药物与病毒同时接种后,可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板蓝根和黄芪提取液对新城疫病毒(NDV)的作用,通过分别测定将药液和病毒感作后接种于9日龄鸡胚、先接种药液再接种病毒和先接种病毒再接种药液3种不同的方式对NDV血凝效价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板蓝根和黄芪提取液对NDV在鸡胚上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提取液在中和作用、阻断作用、抑制作用三个方面对NDV均有一定的效果.且药液抑制NDV感染力的作用强弱与药物的浓度和药物与病毒的作用方式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了2种中药配方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药物与病毒同时接种情况下,均可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但1号配方明显好于2号配方.  相似文献   

7.
从暴发疑似鸽新城疫的某赛鸽场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初步鉴定为鸽新城疫病毒,进而进行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和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力毒株,将该毒株经鸡胚尿囊液增殖后用甲醛灭活,制成油佐剂来活苗,对鸽免疫后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在免疫后21d抗体达到高峰,攻毒试验表明油佐剂灭活苗对鸽新城疫病毒感染有较强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8.
鹅副黏病毒病是一种由鹅传播的新型急性传染病,该病与鸡感染新城疫具有相类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2019年1月从甘肃某鹅场病鹅体内分离到一株副黏病毒,将病料处理后接种10日龄鸡胚,进行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最后进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可以用标准的新城疫阳性血清抑制血凝活性,可能导致未接种新城疫免疫鸡胚的100%死亡。动物试验证明该病毒对鸡具有100%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9.
中药大黄抗新城疫病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药大黄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热、滋阴凉血等作用。大黄的有效成分经乙醇提取,然后在鸡胚上研究其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大黄提取液对新城疫F48E8毒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取山东某地病死鹅的脑和脾脏常规处理,分别接种11日龄SPF鸡胚和16日龄非免疫鹅胚,从死亡胚的尿囊液中分离到毒株,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血凝性鉴定、毒力鉴定、动物试验以及疫苗保护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具有血凝性,为强毒株,血凝性能被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所抑制,且其他生物学特性与NDV也有很大的相关性,故将其命名为NDVWF216株。用分离的鹅源新城疫病毒WF216株尿囊液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和NDV油乳剂灭活苗均可保护鹅和鸡免受鹅源新城疫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1.
采集某养鸡场病料进行细菌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初诊为大肠杆菌与新城疫病毒的混合感染,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为O111,对头孢西丁和呋喃妥因敏感,但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有耐药性。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病毒的血凝特性能被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表明从病料中分离出了新城疫病毒,鸡胚平均死亡时间测定显示该病毒为强毒株。  相似文献   

12.
采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了2种中药配方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药物与病毒同时接种情况下,均可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但1号配方明显好于2号配方。  相似文献   

13.
病死孔雀中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患新城疫的病死孔雀中分离出1株病毒,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在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中,能凝集鸡的红细胞,且血凝活性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通过试验测定鸡胚最小致死量(EMLD),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血凝素热稳定性,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为新城疫嗜内脏速发型毒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复方中药禽康散提取液对鸡新城疫病毒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鸡胚法以不同浓度中药提取液与新城疫F48E9毒株悬液混合后各接种8枚鸡胚,观察各组鸡胚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中药浓度为1.0g/mL、0.5g/mL、0.25g/mL时活胚率分别是87.5%、75.0%、50.0%,而不加中药组鸡胚96h后全部死亡。说明复方中药禽康散具有抗新城疫F48E9毒株的作用,且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抗病毒作用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鸡成纤维细胞和鸡胚从30只进口法国种鸽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细胞培养物的HA效价为3log2,尿囊液的HA效价为4log2,新城疫阳性血清能抑制这种血凝作用,HI效价均为7log2,禽流感阳性血清不能抑制这种血凝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毒力测定等最终确认,分离出的病毒为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金银花不同器官(花、叶、茎)提取物的抗鸡新城疫病毒效果,试验制备了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液,在给SPF鸡胚接种鸡新城疫病毒前、接种后、接种同时接种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液,收取鸡胚尿囊液测定其血凝效价。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加药方式中,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液均能有效降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且作用效果与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液的抑制效果为:花茎叶。说明金银花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均能够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的增殖,其抑制效果与金银花的不同器官提取液加药方式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鸽新城疫野毒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瑛  张长印 《畜牧与兽医》1998,30(5):198-200
对分离的G1、G2、G33株鸽新城疫病毒进行了电镜检查、致病性指数测定、血凝试验(HA),与鸡新城疫Lasota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致病性试验。测得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为10-8.41,10-7.53,10-7.83;鸡胚最小致死量(LD)均为10-4;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80h,90h,96h;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60,1.50,1.55;分离毒株与Lasota毒株和其相应血清的交叉凝集抑制试验有明显差异。将分离毒株分别接种1月龄鸽各3只,4~10d全部出现典型神经症状,15d内死亡。结果表明所分离的3株病毒为鸽新城疫病毒,在抗原性上与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一定差异,对鸡也有一定致病力。为制定防制措施,研制鸽新城疫疫苗,控制新城疫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鸡胚培养法和血球凝集试验测定了中药配方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配方对鸡胚无毒性作用;在药物与病毒同时接种情况下,能抑制鸡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采用鸡胚培养法和血球凝集试验测定了中药配方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配方对鸡胚无毒性作用;在药物与病毒同时接种情况下,能抑制鸡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白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只患病的白鹭的咽喉、泄殖腔棉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法鉴定为新城疫病毒。根据该毒株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鸡胚半数感染量的测定和新城疫强弱毒鉴别的RT-PCR检测,表明该分离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