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中,通过调节细胞内脂肪酸的转运代谢影响细胞分化,在机体的炎症调节与免疫代谢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FABPs基因家族与畜禽表型的关联性对于提高畜禽个体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FABPs基因家族成员的主要功能及在动物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综述了该基因家族代表性成员H-FABP基因和AFABP基因在畜禽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该基因家族开展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善畜禽生产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规的性状必须使用昂贵的同胞测验才有助于育种工作,而用DNA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使产肉量和肉质得以同步提高。本文从影响脂肪代谢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解偶联蛋白基因(UCP)、脂蛋白脂酶基因(LPL);从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PPARγ、MI基因;从影响背膘厚的黑色素皮质素受体基因(MCR)、激素敏感脂酶基因(HSL)等三个方面,对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7):128-131
综述了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的类型、分布。对肝脏型(Liv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肠型(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心脏型(Hea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脂肪细胞型(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结构类型、基因多态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为利用FABPs基因改良和提高家畜产品数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主要家族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胞内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细胞内,在细胞内长链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该家族中较常见的4种,分别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本文对FABPs的研究概况及该家族主要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定位、遗传多样性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FABP4、aP2、脂肪细胞脂类结合蛋白(ALBP)、p422或p15,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A-FABP最早于脂肪组织中发现,是FABPs家族中研究较多的一个基因,分布广泛,但主要是在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近年来,有关A-FABP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规的性状必须使用昂贵的同胞测验才有助于育种工作,而用DNA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使产肉量和肉质得以同步提高。本文从影响脂肪代谢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解偶联蛋白基因(UCP)、脂蛋白脂酶基因(LPL);从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PPARγ、MI基因;从影响背膘厚的黑色素皮质素受体基因(MCR)、激素敏感脂酶基因(HSL)等三个方面,对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脂肪酸结合蛋白是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是机体脂肪代谢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本文就该基因家族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与家禽脂质沉积关联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10):135-139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族同源性较高的细胞内蛋白质,对脂肪酸有很高的亲和力。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脂肪酸的摄取和胞内运输,将脂肪酸从细胞膜运送到甘油三酯和磷酸的合成场所。本文介绍了2种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E-FABP的组织分布、结构特性及脂肪酸的结构功能,同时进一步阐述了A-FABP和E-FABP的基因结构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UCPs)是线粒体内膜蛋白质, 目前已至少发现有5种(UCP1、UCP2、UCP3、UCP4和UCP5),这个家族的蛋白质已经在人类、哺乳动物、禽类、鱼,甚至在植物的不同组织线粒体的内膜上被发现。UCPs 具有调节能量代谢, 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作用,UCPs的基因多态性与脂肪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及羊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及多汁、细嫩等特点,使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而这些肉质性状主要是由遗传性状决定。本文从影响脂肪代谢的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脂蛋白脂酶(LPL),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脂肪细胞分化和决定因子1(ADD1)、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影响背膘厚的黑色素皮质素受体(MCRs)、激素敏感脂酶(HSL)等三个方面,对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DGAT基因包括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前者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基因家族,后者属于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GAT)基因家族,分别编码微粒体酶DGAT1和DGAT2,这两种酶控制着甘油三酯的合成,均是定位于内质网的跨膜蛋白,其膜拓扑结构具有与其他蛋白质和细胞器相互作用的能力,影响脂肪代谢及脂类在组织中的沉积,参与调节动物机体的能量合成和分解代谢,影响心脏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代谢;同时DGAT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牛乳中脂肪的含量及泌乳量。因此,了解DGA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述了DGAT基因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基础应用,如参与哺乳动物生产调控的脂肪沉积、乳脂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候选基因法筛选到的不同家畜生长性状的相关基因,主要分为核内编码的线粒体基因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两类,并概述其他与生长速度性状有关联的基因研究成果。根据在不同家畜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对宁夏地区肉牛展开研究,旨在找到提高肉牛生产速度的优势基因型,为发展宁夏地区肉牛养殖规模、提高全国肉牛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DGAT1基因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 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基因家族,DGAT1基因催化反应的底物为二酰甘油和乙酰辅酶A(fatty acyl CoAs),该基因一方面参与脂肪的合成,在细胞中起到重要的中心代谢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影响家畜泌乳性状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被认为对乳脂合成、脂肪含量和食用价值均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DGAT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子结构以及该基因多态性与各类家畜经济性状的关联性进行综述,阐明该基因在家畜发育中的遗传表达规律,并对DGAT1基因在家畜育种方面的研究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乳蛋白是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乳蛋白的种类及其在乳中的浓度都影响乳的品质,而乳中各乳蛋白的含量都受到相应乳蛋白基因的控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在转基因动物乳腺细胞中特异性地表达目的蛋白,从而改善乳的品质以及生产具有特殊药用价值的乳产品。本文主要概述乳蛋白多态性及其作用,乳蛋白基因及多态性,并着重介绍乳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体内的表达调控;通过介绍大量转基因试验的研究成果,以探寻改变乳成分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程娜  赵桂英 《猪业科学》2020,37(2):108-111
ADIPOQ是到目前为止人们所知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激素,其可参与动物机体对葡萄糖代谢和脂肪沉积的调控。文章就ADIPOQ基因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和多态性及在不同猪种间的表达量进行了介绍,综述了ADIPOQ基因调控猪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甜菜碱及其盐酸盐作为一种高活性的甲基供体,在甲基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营养调控作用,同时具有调节体内渗透压、促进脂肪与氨基酸代谢、增强蛋白质合成和改善肉品质等重要作用,故甜菜碱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的营养性添加剂在饲料工业和动物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甜菜碱的文献报道,就其生理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甜菜碱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提供甲基,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可降低或重新分配体内脂肪。甜菜碱可以广泛用于猪、鸡、以及水产动物饲料中,可以降低许多家畜肝脏脂肪合成速度,具有明显的抗脂肪肝效应。所以,甜菜碱对动物具有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本文就甜菜碱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机理、抗脂肪肝效应及在实际应用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调节畜禽脂质代谢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藜芦醇为一种自然的酚类化合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其功能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饲喂白藜芦醇能影响动物的脂质代谢、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一些与脂肪沉积有关的基因表达,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改善畜禽肉品质。本文概述了白藜芦醇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将为今后降低畜禽体脂沉积和改善肉品质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Leptin(瘦素)是肥胖基因ob基因的表达产物,由脂肪细胞分泌,与下丘脑Leptin受体结合,可抑制食欲中枢,减少进食量,并通过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脂肪分解,增加产热,从而发挥降低体重,提高瘦肉率的功能。对Lept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脂肪沉积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营养上调控畜禽肉品质,以及生产优质畜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20.
糖脂代谢是人和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能源基础,这将直接影响着动物的脂质性状,因此糖脂代谢目前已经成为培育优质畜禽品种的切入点。近年来,发现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在调控动物糖脂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糖脂代谢的主要场所——肝脏中对糖脂代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者就ChREBP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葡萄糖应答机制、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