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4号是以62-47为母本、119-11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中熟、高抗病毒病、中抗晚疫病、抗旱性强、丰产性好等特点,一般产量为17925.0~53512.5kg/hm^2,比各地主栽品种增产7.1%~27.9%。薯块大而整齐。适合作家品加工原料。适宜我省中部干旱地区及高寒阴湿、二阴地区种植,也 适宜地膜覆盖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2.
该品种生育期85天左右.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84.0%。薯块休眠期较长,耐储藏。薯块干物质含量25.2%.淀粉含量15.9%~16.8%.粗蛋白含量2.4%~3.3%.维生素C含量15.2~18.7毫克/100克.还原糖含量0.1%~ 0.2%.蒸煮食味优.中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安砂小薯氮磷钾施肥效应及其对薯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底灰泥田施用氮磷钾分别增产26.0%、18.6%和9.2%,产投比则分别为8.4、19.4和2.7;适量增施氮磷钾肥料,配比适宜可以明显地提高薯块蛋白质、总糖和淀粉含量;在该试验的肥力条件下,氮磷钾适宜用量分别为N181kg/hm^2、P20556kg/hm^2和K20242kg/hm^2.  相似文献   

4.
脱毒甘薯增产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1998年在福建省9个点进行脱毒甘薯示范试验及田间系统管理,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生长势强、发棵早、茎叶生长快、叶绿素含量提高、薯块膨大早、结薯数多、薯块光滑、烘干率提高、抗逆性增强。脱毒甘薯大薯率提高8.1%~13.5%,商品薯率提高9.4%~15.3%,增产幅度达8.2%~28.3%,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脱毒甘薯豫薯8号为试材,对脱毒甘薯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株薯数、单薯重和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株薯数、单薯重与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株薯数、密度、单薯重,脱毒甘薯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提高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薯7号、豫薯8号等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第二次培养时生长调节剂和温度对培养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的温度为25~28℃。附加GA3lmg·L-1和IBA0.5mg·L-1的MS培养基可使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率提高11%~17%.平均成苗天数缩短7~10d。  相似文献   

7.
苏薯7号以抗病品种济薯10号为母本,引进亚蔬资源AIS0122-2为父本杂交,经多年多点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产量高,鲜薯较徐薯18增产18.2%,薯干增产15.5%,抗病性好,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苏薯7号还具备萌芽性好,品质优良,地上部茎生长势强,薯块膨大速度快等特点,适宜在我省各地作春夏薯种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配方施肥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陇东旱塬地区有机肥、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旱塬地区马铃薯每667m^2施有机肥4000kg,施N9.2kg,P2O5 4.2kg,K2O14.4kg的处理最优,较无肥对照区增产鲜薯990.6~1056.5kg/667m^2,增产率88.4%~99.6%,每千克纯养份可增产鲜薯35.6~38.0kg;同时农艺性状趋于良性化,较对照无肥单株块茎重提高129.4g,商品薯率提高20.3%,病薯率下降1.2%。  相似文献   

9.
干旱带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平膜覆盖种植产量达26170.5kg/hm^2,较CK增产达33.9%,水分生产效率达7.52kg/min,出苗率83.7%,植株生长整齐,经TOPSIS综合评价排序第1,优于其他各处理,是中部干旱地区较适宜的种薯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福建省不同生态区域对优质、抗病甘薯新品种的需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于2007年以兰葡萄×南薯88杂交选育而成福薯90号。经过多点试验、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14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35~150 d,株型中长蔓半直立,叶色绿带紫,叶型心带齿,茎紫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黄色;单株结薯数2~5个,鲜薯产量41004.45 kg·hm^-2,薯干产量10694.1 kg·hm^-2,淀粉产量6695.85 kg·hm^-2;干物率25.99%,出粉率16.25%,食味评分80.9分,外观评分82.0分;薯块萌芽性好,较耐贮藏,高抗蔓割病。福薯90号属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适宜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皖薯1 号的茎尖培养,筛选出最佳的茎尖分化培养基MS+ 6 BA1 .0m g/L+ NAA0 .05 mg/L;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18 ~20 天后转入1/2 MS 培养基生根成苗,成苗率达80 % 左右,而采用液体滤纸桥培养只需10 ~12d 即可转移;脱毒皖薯1号分别比未脱毒皖薯1 号、脱毒徐薯18 增产28 % 和14 .3 % 。  相似文献   

12.
对三个马铃薯品种在长泰县进行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闽薯1号表现最好,亩鲜薯和亩商品薯产量分别为2521.7kg、2135.9kg比对照增产43.1%,主茎个数和单薯重优于对照(紫花851),其次是中薯3号,产量比对照增产33.3%,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对照,均适宜在闽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铜对马铃薯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铜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浓度的铜溶液处理种薯,可以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10.32%~24.68%);铜不但能够增加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重,而且能提高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与某些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引进的经筛选表现较佳的8个甘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龙薯9号、莆薯9号和天丰1号3个品种鲜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金山57增产41.75%、33.76%和15.17%,这3个品种和金山208的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27.76%、19.01%、10.87%和27.27%,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这4个品种适宜作为套薯和晚薯栽培,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高产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系90—10—58—l引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产、高淀粉马玲薯新品系90-10-58-1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马玲薯育种组1998年从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入。在1999—2000年的天水市马玲薯区域试验中,2a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5946.3kg/hm2,比对照品种小白花产量19000.5kg/hm2增产36.6%。该品系高抗花叶型病毒病和环腐病,中抗晚疫病;生育期138d,晚熟;薯块圆形,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含淀粉18.01%、Vcl6.8mg/100g、粗蛋白2.65%、还原糖0.27%。适宜在天水海拔1600—2200m的二阴山区及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和筛选适合泉州种植的甘薯新品种,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闽南地区的生产及育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薯87为对照,2010-2011年在泉州市惠安县洛阳镇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9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测定和品质鉴定。【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以泉薯10号最高,为37924.98kg/ha,比对照增产41.86%,福薯21和金薯2号次之;薯干产量以泉薯10号最高。为9955.69kg/ha,比对照增产22.16%,桂粉3号次之;薯块品质以莆薯16最好,烘干率高(36.6%),熟食味好(82分),广薯205次之。【结论】泉薯10号、福薯21和金薯2号等3个品种适宜作为高产鲜薯食用型品种在生产和育种上加以利用;桂粉3号和莆薯16等两个品种适宜作为优质高干品种在生产和育种上加以利用;湛薯118、广薯205、龙薯14和湛薯20等4个品种均适宜作为优质高干亲本在育种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甘薯是连城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呈现区域化和多样化.适宜加工的品种备受农户青睐。本县2011~2012年连续2年分别在揭乐林坊、隔川北团试验种植龙薯9号.在栽培试验中该品种表现突出,产量高、经济效益好,2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788.45kg、3698.75kg,比对照金山57分别增产21.6%、20.6%。  相似文献   

18.
龙国  王锦  梅艳  张绍荣  曹曦  聂绍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41-13544
[目的]探索马铃薯整薯播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产量成因,为马铃薯生产选用种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的B9907—16、B9910-9为试验材料,设整薯播种防病、防退化增产试验,不同重量的整薯播种增产效果试验,整薯播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整薯播1年,当年环腐病的发病率由20.0%降为4.0%,退化株率由16.0%降为8.0%,净增产率达42.8%以上;连续整播2年以上,环腐病发病率可由21.0%降为1.0%,退化株率可由18.0%降为6.0%,净增产率达52.0%以上。通过第1年整播,第2年切块播种,其留种效果也很明显,退化株率和环腐病发病率都有明显地降低,表现在产量上较常规切块留种的方式单产提高35.0%;采用150.0g的大薯到20.0g以下的小薯进行整薯播种,均较常规切块播种有一定的防病、防退增产效果,其净增产率达11.6%~77.4%。[结论]采用50.0~75.0g的整薯播种,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马铃薯环腐病和退化,而且是一项协调马铃薯个体与群体矛盾,达到合理密植的丰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宜天水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新品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比较15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能、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15个供试品种中,云薯107、云薯202、天10-8-44田间长势好,抗病性较强,商品性状好,产量为13 740.75~ 16 875.45kghm2,较对照天薯10号增产66.81%~104.86%,商品薯率达80%以上.[结论]云薯107、云薯202、天10-8-44适宜在天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胡建勋  王钰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18-319,321
皖薯3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据多年试验结果,夏薯平均单位面积产鲜薯、薯干和淀粉,依次比徐薯18增产10.56%、11.34%和11.85%。鲜薯烘干率29.6%、淀粉率20.2%,比徐薯18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块根内涵品质以干基平均值计算,含蛋白质3.93%、淀粉77.35%、总糖5.27%,比徐薯18依次增加0.22、4.25、0.95个百分点。皖薯3号高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耐旱耐涝性较强。大、中薯率80.9%,熟食味优良。积极推广皖薯3号对持续提高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为丰富轻工业原料和发展畜牧业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