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户生产决策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混沌特征,为此从农户角度对我国农业污染问题产生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Multi-Agent的多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环境影响分析的思路,研究了该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实现途径及方法.通过该系统模拟不同政策下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对环境影响,为如何通过实施有关政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户生产决策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混沌特征,为此从农户角度对我国农业污染问题产生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Mu lti-Agent的多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环境影响分析的思路,研究了该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实现途径及方法。通过该系统模拟不同政策下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对环境影响,为如何通过实施有关政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大规模耕地抛荒,通过政策手段有效约束和引导农户行为,是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关键。2016年原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改革后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涉及耕地数量保护、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多个方面,可对耕地抛荒产生一定影响。为评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了农户耕地抛荒的行为解释模型。模型包括(拟)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入方两类行为主体,以及是否退出农业生产和耕地处置两个决策节点。基于该模型采用情景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在不同决策节点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政策实施可能对耕地抛荒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不会影响农户是否退出农业生产的决策,但会对耕地流转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体来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遏制耕地抛荒。  相似文献   

4.
秦晨 《吉林农业》2010,(9):256-257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直接决定着农业经营的成败。农户的积极参与对循环农业的顺利运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文章以江苏省沈高镇为例,以引导农户参与循环农业为出发点,从指引农户了解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不足入手,采用农户调查的方法,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将参与式方法运用于循环农村社会体系建立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引导空巢小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对推动绿色农业高速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绿色生产转型三方面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空巢小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可行性,以政府扶持、农户兼业以及社会学习三方面为现实依据,并以推拉理论为支撑,分析空巢小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决策逻辑。在该决策逻辑框架下,提出空巢小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可行路径,即绿色农业政策提供价值指引,农户绿色农业禀赋提供强大动力,绿色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户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经济组织,其行为特征很大程度中代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农户行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农户的认可或接受意愿决定了农业政策能否落实,农户的决策及投入行为决定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农户的认识和经营模式决定了农业生态状况.农户行为研究一般按照"确定研究主题、划定调查对象、收集农户信息、分析资料数据"的步骤和方法依次展开.由于农户决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行为特征的特殊性,因此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对农户行为开展深入分析和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粮农综合补贴政策能否影响农户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决策,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该研究对内蒙古太仆寺旗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粮农综合补贴对农户雇佣农机作业行为影响这一微观视角进行研究。Ordinal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及相关统计分析表明,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户在购买生产要素时资金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雇佣农机作业数量的增减与国家粮农综合补贴发放的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补贴对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决策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提出提高补贴标准,补贴发放到土地经营者手中,以及向种粮大户和种粮合作社倾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粮农综合补贴政策能否影响农户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决策,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该研究对内蒙古太仆寺旗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粮农综合补贴对农户雇佣农机作业行为影响这一微观视角进行研究。Ordinal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及相关统计分析表明,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户在购买生产要素时资金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雇佣农机作业数量的增减与国家粮农综合补贴发放的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补贴对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决策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提出提高补贴标准,补贴发放到土地经营者手中,以及向种粮大户和种粮合作社倾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规模分化的视角,以花生为例,利用2011-2014年农户微观调研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综合指数分析模型,分析价格与生产决策及收益的关系,探讨花生价格对农户生产决策调整以及农户种植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价格与农户经营规模并不存在明显关系,说明花生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并非由农户内生决定。花生价格对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与农户经营规模有关,并表现为倒"U"型关系,价格变化对小、中、大规模农户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257、0.348和0.121。花生价格波动的价格效应对农户种植收益变动的贡献率也与农户经营规模有关,价格波动对中等规模农户种植收益变动的贡献率为64.63%,低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的73.12%和78.27%。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并充分考虑不同经营规模的差异,同时还要加强支持政策,发展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户经济行为特点的分析认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信号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农户的经营决策,农户收入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户生产积极性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政府的农业政策却并未对农户收入予以有效地支持,从而对农户经济行为产生了强大的负面激励。因此调整农业政策目标,确保农户收入的稳定和增长,应成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主要着眼点,政府必须通过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建立农产品平准制度,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为农户收入的增长和稳定提供激励性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分析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常熟市、奉贤区、江都市和阜南县为例,利用807份农户调查问卷,选取区域差异、农户家庭区位、户主基本状况、农户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禀赋、土地产权稳定性等因素,采用二元Logit模型,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地区、户主年龄、土地经营面积对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著;2)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性随经济发展水平递增,经济相对发达的奉贤区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阜南县的5.5倍;3)户主年龄增加会减小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性,年龄每增加1岁,土地利用变化发生率减少3.1%;4)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性随农户土地经营面积的增大而减小,经营面积每增加1 hm2,土地利用变化发生率减少68.7%;5)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土地利用变化有一定影响,土地产权越不稳定,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刘静华  贾仁安  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09-17713
结合1978~2007年萍乡农业发展的数据,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4个优点,指出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4个成长制约上限,给出了其发展趋势的7种观点,对比了现代化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传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模式,有力地说明了新家庭农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段塔丽  李梦洁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4):136-140,154
以陕西省商洛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家庭经济在退耕还林前后的变化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以来,农村家庭收入有所增长,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由以种植业为主变为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家庭生产经营仍然是分散的个体方式,市场率和生产效益较低;传统的副业生产多为零散经营;山区农村家庭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最后,从当地贫困山区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几种农村家庭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6):1402-1414
Using a logistic model,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d farmers' perception of climate change and its determinants based on a field survey of 1 350 rural households across five major grain producing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i) There is an apparent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 levels for long-term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Specifically, 57.4% of farmers perceived the long-term temperature change correctly, but only 29.7% of farmers perceived the long-term precipitation change correctly; ii)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armers' perceptions are almost completely different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former are mostly agriculture related, while latter are mostly non-agriculture related, except for farm size; and iii) Farmers are not expect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long-term precipitation changes over the crop growing seasons, because less than 30% of farmers can correctly perceive long-term precipitation change.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farmers'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the government is recommended to: i) enh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 ii) speed up land transfer and expand household land farm size; iii) develop farme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iv) invest more in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pecifically in major grain producing regions; and v)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farming income.  相似文献   

15.
李翠珍  张颖  刘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94-2297,2325
以杭州和绍兴区域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农户尺度的劳动力力流动形式、在农业和非农业行业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探讨浙江省农户尺度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约46%的被调研农户选择了以打工形式转出劳动力,其次是以个体经营形式转出的,占到总样本的12%左右,而以永久迁移形式转出劳动力的农户所占比例最小。②男、女劳动力数对调研农户劳动力转移均有正的显著性影响,女劳动力数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耕地资源、劳动力平均年龄、抚养人口数对农户劳动力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家庭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同时,浙江省积极鼓励土地规模流转对农户劳动力转移出农业和农村地区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北农牧交错带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等 ,对该区 5 0年来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耕地变化态势表现为耕地面积总量减少 ,有效灌溉面积和水田比重大大提高 ,旱地比重明显下降 ;粮食作物面积比重有所上升 ,而经济作物、其他作物比重下降 ;耕地投入增加 ;耕地质量趋于下降。造成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工矿与交通建设、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最后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年来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量连续下降的问题,以及农户群体储粮行为常表现出的"共振效应"现象,利用进化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户群体粮食储备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群体的储粮行为存在3个进化稳定策略。2)在预期粮价与粮食产储成本满足一定关系时,农户群体粮食储备行为常表现出趋同性,出现"共振效应"。3)可以通过调整未来预期粮价与改变农户粮食产储成本的方式,影响农户群体的粮食储备策略,进而将农户群体的储粮行为保持在可调控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外部市场环境对农户收入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分位数回归,基于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库(CLES),从要素市场发育的视角探究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对收入及收入不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备的要素市场,市场发育不完备造成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会对农户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将农户分为不同收入组后发现,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备造成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组农户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均等。由此提出以下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强农村要素市场建设,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努力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Whether promoting cash crop production can increase household welfare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the food policy debate. This study first investigated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behavior in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It then examined how households’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improves their economic welfare. We used a dataset of 848 households collected from 2018 to 2019 to estimate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behavior in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by the Heckman two-step model. The endogenous treatment regression (ETR) method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on household economic welf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ctors such as market purchase pric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farmers’ access to loans,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promoted smallholders’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production costs and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risks constrained smallholders’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Overall,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household farm income but there was a limited impact on household off-farm incom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licies aiming to increase households’ cash crop production and market acces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pulse farmers.  相似文献   

20.
以线性模型拟合发展趋势 ,正弦函数拟合周期变化 ,马尔可夫链拟合随机扰动 ,建立了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灾害变化的预测模型 ,应用此模型可以对建三江农场的自然灾害进行预测 ,预测效果要好于传统的单一模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