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优化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为目的,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对北冬虫夏草液体菌丝生物量及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用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相比,采用麸皮作为碳源,北冬虫夏草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均较高;有机氮作为氮源的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含量均优于无机氮源;Zn~(2+)对北冬虫夏草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大,当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ZnSO_4,北冬虫夏草的生物量为1.45 mg/mL,菌丝体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是32.91 mg/g和6.48 mg/100 mL。  相似文献   

2.
深层发酵产樟芝菌丝体和多糖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快樟芝的应用和发展。[方法]选取碳源及碳源浓度、氮源及氮源浓度作单因素试验,碳源、氮源、无机盐组合和生长因子作正交试验,优化深层液体发酵法生产樟芝菌丝体和多糖的培养基。[结果]玉米粉作碳源时,樟芝菌丝体干重和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胞内多糖次之,质量分数4.00%的玉米粉作碳源最合适。以麸皮作氮源时,菌丝体干重和胞内、外多糖含量最大,硝酸铵最少,质量分数0.8%的麸皮作氮源最合适。玉米粉和麸皮是影响菌丝干重和胞内、外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深层液体发酵法生产樟芝菌丝体和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4.00%玉米粉,0.60%麸皮,12mg/LVB1,0.25%KH2PO4,0.05%MgSO4·7H2O。  相似文献   

3.
姜宁  刘晓鹏  杨洪  秦恩华  马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29-6430
为了优化金针菇液体培养基。选取影响金针菇生长的4个主要营养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及其不同配比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Cl,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的可溶性淀粉、4%的黄豆粉、0.15%KCl7、.5 mg/100ml的VB2。该研究为金针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食用菌栽培品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一株野生鳞伞属真菌进行了鉴定,研究了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并测定了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该鳞伞属真菌为多脂鳞伞;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最适生长pH值为5.0,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蔗糖、豆饼粉和MnSO4;通过人工栽培成功获得子实体,从接种到采收约需70 d;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19.94%,多糖含量为5.14%,脂肪含量为2.32%,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4%。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条件对草菇液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草菇V110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液体培养基较适宜的碳源是蔗糖,较适宜的氮源是蛋白陈、酵母膏、牛肉膏,较适宜的无机盐是KH2PO4;在农产品水解液制备的培养基上都可良好生长,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其中麦麸制备的培养基最适于草菇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蛹虫草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蛹虫草菌株DS-16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丝干重,比较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蛹虫草菌丝生长的影响效果。【结果】蛹虫草的碳源谱较宽,其中对蔗糖的利用效果最好,其次为葡萄糖;在供试氮源中其对复合氮源的利用效果最好,氨基酸类次之,无机氮源最差;矿物元素K、Na、Ca、Mg均可在一定范围内促进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在维生素利用中,除VB6外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其中以烟酸的影响最为明显;植物生长调节剂(2,4-D、GA、6-BA、KT)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促进蛹虫草菌丝生长。【结论】蛹虫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蚕蛹粉;适量添加Ca、Fe、Cu及烟酸、、GA、2,4-D可以较好地促进蛹虫草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云芝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速度,筛选出最适合云芝菌丝生长的营养因子组合.结果表明:云芝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果糖、牛肉粉和MgSO4.  相似文献   

8.
荷叶离褶伞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菌丝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以及离褶伞子实体浸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每1000mL培养基中加入1g磷酸二氢钾或1g氯化钙能促进菌丝生长;菌丝在pH值5—9都能生长,但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加入离褶伞子实体漫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碳源和氮源对人工栽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栽培花脸香蘑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菌丝体麦角固醇含量和多糖产量,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麦角固醇含量结果显示,果糖、甘露糖、纤维二糖、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以作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的碳源,但相比之下,前三者生长效果更好,选择果糖作为碳源,多糖产量最高;丙氨酸、甘氨酸、黄豆粉和蛋白胨都可以作为氮源使用,其中以丙氨酸为氮源生长效果最好,以黄豆粉为氮源的多糖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羊肚菌液体培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人工栽培羊肚菌(Morchella)液体菌种生产的最佳工艺,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FY2为材料,通过单因素筛选不同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碳源、氮源对液体发酵的影响,根据单因素筛选结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液体配方和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工业化生产羊肚菌菌丝体相关产品的开发及液体菌种在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单因素筛选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最适宜温度为25℃,菌丝体干重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最适初始pH值为7,菌丝体干重最大;当接种量为5%和10%时,菌丝体干重都达到4.0g·L~(-1),差异不显著,所以综合成本考虑,确定最适接种量为5%;羊肚菌菌丝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中菌丝体干重较大,达到5g·L~(-1)以上,但是差异不显著,综合成本考虑,选择葡萄糖做为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羊肚菌菌丝在有机氮源中,黄豆粉生长的最好,有可能与黄豆粉是混合氮源,营养比较丰富有关,在无机氮源中,硝酸钾生长的最好,而这两种氮源中羊肚菌的菌丝体干重差异不显著,所以综合成本考虑,选择黄豆粉做为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11.
以5 种不同碳源和氮源设计海鲜菇液体培养基,对菌丝干重、菌丝球密度、菌丝球接入到平板培养基后的萌发速度及生长速率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海鲜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碳源为淀粉、氮源为酵母粉时,海鲜菇菌丝干重最大、菌丝球均匀浓密、接回平板后萌发最快并且生长迅速,因此海鲜菇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12.
亚麻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lini)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光照对其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8.0;持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光照不利于其生长;该菌在供试6种培养基中,在PSA上生长状况最好;碳、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碳源以山梨醇和蔗糖最适合;氮源以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合。  相似文献   

13.
李丹  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64-9566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及光照对巴氏菇(Agaricus blazei)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的影响,通过观察、测量分别筛选出了适宜该菌株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巴氏菇的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浓度为7%,最佳无机氮源为硫酸铵,最佳有机氮源为酵母膏,浓度为0.5%;最适生长温度为22.5~27.5℃;最适pH为6.5~7.5;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被毛孢RCEF0273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提高菌丝生物量为目的,对中国被毛孢RCEF0273菌株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培养的最佳氮源为奶粉,其后依次为黄豆粉、酵母粉和麸皮,最差的为蛋白胨和NH4NO3;碳源对此菌的生长影响较小,比较适合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其次为乳糖、淀粉等.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接种量、CMC浓度以及添加玻璃珠的数量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0%的接种量可显著提高菌丝的生物量,而添加CMC或玻璃珠不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黄鸡?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其仿生栽培奠定基础,从采集于云南临沧的野生鸡?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LCT10,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设计了不同培养条件,研究不同温度、pH、光照强度、通气性、碳氮源与碳氮比对野生黄鸡?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采集到的菌株LCT10为黄鸡?(Termitomyces aurantiacus),其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该菌菌丝体在5~30 ℃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 ℃;菌丝在pH 4.0~12.0均能生长,当pH为8.0,培养皿在黑纸包裹下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5种通气处理下均能生长,不做任何通气处理的菌丝生长最快。能利用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蔗糖、蜂蜜、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甘氨酸、硝酸铵、尿素作为氮源,其中,在蜂蜜上生长浓密且生长快,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C/N为(20~30)∶1。LCT10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的条件,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0 r.min-125℃培养条件下,白灵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米糠5%、KH2PO40.3%、MgSO40.1%、VB110 mg.L-1,最佳装液量为7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20%,初始pH为7~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白灵菇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接种量、碳源、氮源、初始pH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蔗糖浓度和选用不同的氮源对交织顶孢霉RCEF0260菌株液体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氮源对菌丝体的形态影响显著.以蛋白胨和黄豆粉为氮源时,菌丝较粗,分生孢子较宽,呈卵形、长卵形至椭圆形,且黄豆粉组可见大量分生孢子和具长芽管的孢子;而以硝酸铵为氮源时,菌丝细长,孢子一般较窄,呈梭形.不同浓度的蔗糖对菌丝体的形态影响不大,但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显著.另外,不同氮源对菌重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