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大豆新品种衢秋6号的选育过程和选育结果,通过2013—2014年浙江省秋大豆区域试验和2015年浙江省秋大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衢秋6号在蛋白质含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等方面表现突出,属于高蛋白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2.
实施秋大豆秋延后栽培技术是指根据淳安县的地理气候条件,利用淳安县"十月小阳春"的秋季回温,通过适当延迟播种、施肥等促控技术,从而达到促进秋大豆高产稳产的栽培方式,秋延后栽培能在秋大豆需水高峰期、花期、结荚期避开伏旱、秋旱。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1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 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大豆地方品种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0份春大豆与98份秋大豆的10个产量性状和生育期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福建省大豆地方品种的类型与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5个主成分对总变是的贡献率为,春大豆85.04%、秋大豆83.57%。按第一、二主成分值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春大豆材料有10份,秋大豆有13份,以品种间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春、秋大豆各划分为6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省地方品种的地理分布和品种类型的特点。该研究为福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l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秋大豆生育规律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昊  何天祥  郑传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3-7135
[目的]为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年对5个秋大豆品种,每隔10 d测定其叶面积,茎、叶及荚果的干物重,研究了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对4个品种进行秋大豆不同品种和不同播种期两因素试验,在生育期间观察生育规律、成熟期考察经济性状。[结果]秋大豆LAR在开花期以前略有增大,开花以后直到成熟逐渐缩小。秋大豆干物质积累,开花前较少,鼓粒期迅速,均在58.3%以上,尤其是89-1为85%。7月30日以前播种的品种(除六蓝子外)均可正常成熟,8月19日播种的均成熟不佳,浙春1号和贡豆89-1在各处理的产量最高。[结论]秋大豆各品种均以鼓粒期积累的干物质最多,达总积累的一半以上。秋大豆宜在7月30日以前播种,宜选用浙春1号和贡豆89-1等早熟丰产品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l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当前世界中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之中,大豆作为当前各种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和食用产品,其高产栽种技术成为当前人们研究和探索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从大豆种植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大豆高产提供参考。一、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的地块。实行与非豆科作物三年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秋翻整地,秋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厘米,要求深浅一致、扣  相似文献   

9.
鲜食秋玉米与秋大豆间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一种生长期短、比较耐阴、抗倒的作物,对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影响较小。为提高玉米田的光合利用率,充分利用玉米田空间和地力,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玉米田间种植大豆,还能养地。庆元县鲜食秋玉米种植比较普遍,秋玉米与秋大豆间作可发挥这两种作物的优势,起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 位于岷江流域、川西平原南部边缘地带的青神县,近些年来稻田秋大豆年种植而积达1万亩左右,一般亩产干大豆100公斤以上。1997年四川省农业厅邀请有关专家对我县稻田秋大豆进行了现场考察、测产和验收,亩平产干大豆128.5公斤,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优质大豆需求日益增加,大豆种植从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出发,调整大豆品种种植结构,发展大豆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重点解决种植存在的问题,综合配套大豆丰产栽培技术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增产增收。一、土地选择。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平川草甸土地块,以玉米、杂粮茬为宜,整地时间和质量是栽培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整地作业上,要严格按照农机田间作业技术标准,进行秋深松旋耕或秋深翻耙地并达到待播状态。秋翻  相似文献   

13.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常年有可耕种田地近6667平方千米,在春玉米收获后到小麦、油菜播种前的空闲时间长达70~80天。尽管不少地区在春玉米之后开始连作、套作种植秋大豆,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高产配套种植技术,致使秋大豆的单位产量并不高。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春玉米连作、套作秋大豆展开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特征特性,从整地与轮作、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一年四熟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小豆”一年三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发现“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模式种植方法简单、操作易行,复种指数达300%,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分析了“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稻与秋大豆配套栽培,是近年来我县洞溪乡推广的一种栽培模式。它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农田生态环境,改变当地传统的种稻习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其中稻增产显著,秋大豆品质好。一、效果好1.粮豆丰收,收入增加 洞溪乡2003年共推广“中稻—秋大豆”种植面积70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春马铃薯-夏大豆-秋马铃薯三季作模式较春马铃薯-秋马铃薯两季作模式增效潜力,在夏大豆套作秋马铃薯条件下,进行了秋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春马铃薯于1月底催芽,3月初播种;夏大豆于6月初播种;秋马铃薯于7月25号左右催芽,8中旬播种较为合理,其周年效益最高,较马铃薯两季作增效12.9%。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菜用秋大豆新品种的耐迟播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特性,为菜用秋大豆秋季延后种植和救灾补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以浙农秋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菜用秋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浙农秋丰2号的生长发育,晚播条件下,植株生育进程缩短,长势较弱,可通过增加密度来弥补一部分的产量损失。综合考虑,浙农秋丰2号适宜在龙游地区进行秋延后种植,最佳播种期为7月下旬,最晚播种期为8月20日,再晚会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常年有可耕种田地近6667平方千米,在春玉米收获后到小麦、油菜播种前的空闲时间长达70~80天。尽管不少地区在春玉米之后开始连作、套作种植秋大豆,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高产配套种植技术,致使秋大豆的单位产量并不高。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春玉米连作、套作秋大豆展开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浙秋5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秋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豆2018003,具有丰产性好、品质较优、抗性较强等优良特点。生育期100 d,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8 cm,主茎节数为13.0个,有效分枝数2.5个,单株有效荚数64.7个,每荚粒数2.1个,百粒重28.1 g,籽粒扁圆形,种皮黄色,脐淡褐色,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3.2%,粗脂肪含量15.6%。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15株系、中抗SC18株系,2015—2016年浙江省秋大豆区域试验667 m2平均产量165.9 kg,2017年浙江省秋大豆生产试验667 m2产量174.5 kg,适宜在浙江及周边省份作秋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