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死胎和胎猪中分离的3株病毒均可在胎猪肾或仔猪肾原代细胞上增殖、继代,并可产生细胞病变;能凝集鸡、豚鼠及小白鼠的红细胞;对乙醚、氯仿不敏惑;耐酸(pH3.0)、耐热。病毒颗粒多呈圆形,无囊摸,直径为20~23nm。这些病毒的特性及形态等均酷似猪细小病毒,而且在血清学上与从日本和美国引进的毒株有共同抗原性,故认为分离的3株病毒均系猪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从福建省某猪场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死胎的淋巴结、肝脏中分离到1 株病毒。病料接种PK-15细胞36 h后出现了圆缩、集聚、脱落等细胞病变,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能特异性地中和该分离病毒。根据已发表的细小病毒(PPV) VP2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可扩增531 bp 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分离株VP2基因与NCBI公布的NADL-2株的同源性高达99.2%,证实分离的病毒株为猪细小病毒。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研究与疫苗免疫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因为病猪排毒量很大,24h自呼出的气体就可以向外排出大量病毒。其中病猪口、蹄部水疱皮排毒  相似文献   

4.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吲为病猪排毒量很大,24h自呼出的气体就可以向外排出大量病毒。  相似文献   

5.
猪口蹄疫的特点和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粘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但控制猪口蹄疫的重点应是预防,即采用综合性措施,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立高免猪群入手,进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犯牛、猪、羊、骆驼和鹿等偶蹄动物,人也可感染发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1病种特征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临诊上以猪口  相似文献   

7.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感染而引起的胚胎感染及死亡,而母猪不表现明显症状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本病广泛分伽于世界各地,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分离病毒和逐步明确其致病作用以来,已相继从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很多国家分离到该病毒和检测到抗体。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该病的报道,先后从上海、北京、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分离到该病毒,血清学调查阳性率为80%。猪细小病毒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而致病。目前又相继有人报道猪细小病毒和圆环病毒、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流行性强、发病率高,蹄部、口腔、鼻端、腹部及乳头周围皮肤和黏膜发生水泡或烂斑。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成功分离了1株犬细小病毒,采用PCR、理化特性检验、HA及HI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编码区全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取临床患出血性肠炎幼犬粪便经无菌处理后同步接种F81猫肾细胞分离病毒,盲传至第4代开始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该病毒可凝集猪的红细胞,血凝效价为28,可被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中和而产生血凝抑制现象;病毒效价为105.5TCID50/m L;毒株对氯仿和胰酶不敏感,且耐酸耐热。经病毒理化特性试验及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鉴定其为犬细小病毒,通过PCR检测及编码区全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序列比较,证实所分离毒株为CPV-2a亚型,并将其命名为CPV-QD12株,与2013年分离自中国江苏省的CPV-2a型犬细小毒株CPV-JS2及2011年分离自中国广西的CPV-2a型毒株CPV-JQ686671.1的编码区核苷酸相似性为99.6%,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可为诊断和防控犬细小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犯牛、猪、羊、骆驼和鹿等偶蹄动物,人也可感染发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1病种特征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临诊上以猪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防疫,此病已成为国际重点检疫对象。2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山东德州某猪场发生猪高热、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的疫情。采集病料提取病变组织总DNA或RNA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PCR扩增出353 bp的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条带。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试验,诊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大肠杆菌、溶血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双扩散法及对流免疫电泳法研究了不同地区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及其与几株动物细小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同属一个血清型;兔出血症病毒与日本分离的兔细小病毒、小鼠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有一定的血清学关系;兔出血症病毒与大鼠细小病毒、猪细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无抗原关系。这为我国分离的兔出血症病毒归属于动物细小病毒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猪细小病毒感染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受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偶有流产。1病原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约20nm,核酸类型为单股DNA。该病毒在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和猪睾丸细胞以及传代细胞如PK15、ST等细胞上生长繁殖,并出现细胞病变,用免疫荧光技术可查出胞浆中的病毒抗  相似文献   

14.
<正>猪水疱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只感染猪和野猪,以蹄部、鼻端、口唇皮肤、舌面粘膜、乳头等部位发生水疱和烂斑为主要特征。本病在临床上与猪口蹄疫极为相似,1966年在意大利首发,之后陆续在全球各地出现,1971年我国香港首次报道。1病原分析病毒属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原体是猪水疱病病毒,与人的肠道病毒柯萨奇B5有抗原关系。单链DNA,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28~30nm。该病毒不耐热,60℃  相似文献   

15.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由猪圆环病毒(PCV-2)引起,主要危害生长猪和肥育猪。 1 病因分析 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的发生可能与多种病原的感染、霉菌毒素、应激因素及疫苗接种有关,病变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猪圆环病毒(PCV-2)感染异常性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肾脏上所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等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6.
1病原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传染病。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约20纳米,核酸类型为单股脱氧核糖核酸。本病毒在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睾丸细胞等以及传代细胞上生长繁殖,并可出现细胞病变,用免疫荧光技术可查出胞浆中的病毒抗原。病毒在细胞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能凝集人、猴、豚鼠、小鼠和鸡等动物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某猪场的病死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猪为猪细小病毒感染。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猪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猪细小病毒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18.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蹄病是牛常发的一种蹄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以蹄底腐烂为主要病变,蹄部角质、趾问皮肤及组织腐败、坏死、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后蹄发病要高于前蹄,而且炎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病例出  相似文献   

19.
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 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趾间、蹄踵以及偶见唇、舌、鼻镜和乳头等部位周围皮肤或黏膜上发生水泡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猪水泡病(swinevesiculardisease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趾间、蹄踵以及偶见唇、舌、鼻镜和乳头等部位周围皮肤或黏膜上发生水泡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