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对黑白花兔基础群进行一世代、二世代和三世代3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三世代群体平均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零世代提高了3.36%和2.07%;公兔和母兔13周龄体重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0.84%和11.27%,差异均极显著(P<0.01);公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37%、1.62%、0.71%和2.55%,母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42%、1.82%、1.02%和3.15%;经过3个世代选育,公、母兔13周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从15.91%和14.87%下降到13.37%和13.59%,三世代公、母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群体趋于整齐一致;各世代公、母兔10周龄、13周龄性别间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有闽西南黑兔保种基础群,采用家系内个体综合指数、继代繁育选留法,选育闽西南黑兔核心群,结果表明,公兔、母兔13周龄体重第3世代比第1世代分别提高1o.8%,10.4%,公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耳宽第3世代比第1世代提高3.0%~6.5%,差异均极显著(P<0.01),母兔13周龄胸围第3世代比第1世代提高3.6%,差异极显著(P<0.01);第3世代公、母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的变异系数小于7.8%,体型外貌整齐一致.闽西南黑兔每个世代的繁殖性能和各世代公、母兔4、10、13周龄性别间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总结分析了皖江黄鸡配套系6个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配套系父本(HA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941 g提高到6世代1 012 g,平均每世代提高11.8 g;母鸡由0世代759 g提高到6世代854 g,平均每世代提高15.8 g.配套系母本父系(HB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一定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26 g提高到6世代860 g,平均每世代提高5.7 g;母鸡由0世代689 g提高到6世代714 g,平均每世代提高4.2 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4.7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73枚.配套系母本母系(HC1品系)6周龄体重基本维持选育前的状态;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8.6枚提高到6世代的192.1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25枚.  相似文献   

4.
晋汾白猪是以马身猪、太湖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为育种素材,通过复杂杂交育种和标记辅助选择而育成的一个瘦肉型猪新品种。试验对6个世代后备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后备公猪6世代与0世代相比,初生重提高了0.13 kg,断奶重提高了0.56 kg,70日龄体重提高了1.69 kg,180日龄体重提高了12.46 kg,70~180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7.00 g,差异均显著(P<0.05);后备母猪180日龄体重6世代比0世代显著提高了10.84 kg(P<0.05)。后备公猪和母猪4、5世代的初生重、断奶重、180日龄体重和70~180日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0世代(P<0.05)。选育结果表明,晋汾白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定安鹅生产性能,采用常规选育的方法,对定安鹅体重体尺和繁殖性能等指标进行了5个世代的选育。结果显示:选育后,料重比降低18%;成活率增加8.7%,死淘率下降9.2%。公鹅13周龄平均体重达5.01 kg,较选育前增加24%,差异显著(P0.05);母鹅13周龄平均体重4.25 kg,较选育前增加32%,差异显著(P0.05);选育后90日龄公母鹅的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但均未达到显著程度(P0.05)。选育后较选育前,母鹅年平均产蛋量维持在51个;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分别提高0.9%、13.4%和9.7%。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定安鹅生长性能及繁殖性能均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家系选择与个体选择法,对组建的城口山地鸡基础群分别进行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的选择,并结合体型外貌羽色和胫色的选择,建立城口山地鸡CR1和CK1两个品系。结果显示: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CR1系L5世代17周龄和43周龄公、母鸡体重较L1世代分别提高了166.5 g、193.3 g、182.4 g和127.3 g,且体重性状差异均显著(P<0.05);而CK1系L5世代各阶段体重较L1世代均有所提高(P>0.05)。CR1系和CK1系L5世代开产日龄较L1世代分别提前了13.5 d(P<0.05)和13.1 d(P<0.05),L5世代43周龄产蛋量较L1世代分别提高了3.9个(P<0.05)和9.8个(P<0.01)。同时,两个品系L5世代黑羽率、青胫率、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较L1世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城口山地鸡两个品系主要性状选育效果突出,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明显改善提高,该品系的培育可为地方鸡品种内的品系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白花兔种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系统了解黑白花兔的种质特性,对黑白花兔的外貌特征进行了观察,测定分析了其繁殖性能、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黑白花兔胎均产仔数7.31只,3周龄窝均重1 799.2 g,4周龄断奶窝均重2 773.8 g,断奶成活率84.75%;公、母兔10周龄平均体重分别为1 294.7 g和1 278.6 g,13周龄平均体重分别为1 748.2 g和1 733.9 g,成年体重分别为2 640.5 g和2 652.3 g,且公、母兔间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另外,商品兔34~90日龄料重比4.45,90日龄屠宰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分别为47.78%和54.19%,背最长肌p H值、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分别为6.40、3.50(kg·f)和1.87%,后大腿肌熟肉率63.94%;肌肉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3.43%、21.67%、3.83%、1.13%和196.53 mg/g。  相似文献   

8.
总结分析了皖江麻鸡配套系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各品系外貌纯度提高到98%以上.配套系父本MA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76 g提高到6世代944 g,平均每世代提高11.3 g;母鸡由0世代741 g提高到6世代803 g,平均每世代提高10.3 g.母本父系MB1系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781 g提高到6世代819 g,平均每世代提高6.3 g;母鸡由0世代669 g提高到6世代701 g,平均每世代提高5.3 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1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3.8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58枚.母本母系MC2系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7.9枚提高到6世代的191.9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33枚.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闽西南黑兔的种质特性,对闽西南黑兔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闽西南黑兔产仔数为7.21只,产活仔数为6.91只,3周龄窝重为1 471.0 g,4周龄窝重为2 645.1 g,0~4周龄成活率为91.45%。公兔10和13周龄平均体重分别为1 388.6和1 607.7 g,母兔10和13周龄平均体重分别为1 353.6和1 576.0 g,成年公、母兔平均体重分别为2 638.0和2 590.3 g,公母兔间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闽西南黑兔90和120日龄平均全净膛率分别为52.55%和53.83%,半净膛率分别为58.47%和60.42%,公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肌肉平均p H值、失水率、剪切力、滴水损失和后腿肌熟肉率分别为6.43、38.52%、11.63 N、1.22%和65.87%,其中背最长肌肌肉滴水损失和后腿肌熟肉率公、母兔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公、母兔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四川白兔种质性能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四川白兔的种质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对四川白兔(保种群)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指标、屠宰性能、肉质性能等主要种质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毛皮品质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四川白兔平均产仔数为6.87只,胎产活仔数为6.83只,初生窝重为289 g,28日龄断奶窝重为2 124 g,断奶成活率为93.45%。四川白兔12月龄体重公兔为2.41 kg,母兔为2.63 kg,且差异显著(P0.05);3,6,10月龄公兔体重分别为1.52 kg、2.20 kg、2.35 kg,母兔体重分别为1.51 kg、2.41 kg、2.63 kg,其中6,10月龄公、母兔体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四川白兔90日龄公、母兔全净膛率分别为49.25%、49.23%,120日龄公、母兔全净膛率分别为49.81%、49.96%,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兔背最长肌p H45值分别为6.43,6.78,且差异显著(P0.05),母兔p H24值、L*45值、a*45值、b*45值、L*24值、a*24值、b*24值、滴水损失、熟肉率及水分、蛋白质、肌内脂肪、灰分含量与公兔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皮重量、毛皮面积、毛皮厚度公、母兔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简州大耳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对简州大耳羊核心群世代选育体重、体尺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世代选育,简州大耳羊各世代核心群均有所提高,但各世代间增量不同。选育进入第三世代后,体重、体尺指标趋于稳定。同时,抽样测定了简州大耳羊品种群2745只羊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简州大耳羊个体大、生长发育快,在舍饲条件下,公羊2月龄(断奶)平均体重14.25 kg,母羊12.43 kg;公羊6月龄平均体重29.37 kg,母羊23.14 kg;公羊周岁平均体重47.19 kg,母羊34.67kg;公羊成年平均体重69.68kg,母羊47.26kg。简州大耳羊初生到周岁公、母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0.91 g和86.96 g。简州大耳羊生长发育曲线表明,从断奶至8月龄的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从8月龄开始生长发育速度减缓,说明简州大耳羊具有早期生长发育快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丽佳鸭和连成白鸭为父母本选育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对新品系各世代喙色、脚色、羽色以及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4个世代选育,雏鸭乌喙、青脚、白羽的比率由0%提高到98.13%,选育进展极其显著。7周龄公母肉鸭平均体重为1824.64g,料肉比2.93,达到预期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山西白猪是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和长白猪作为杂交亲本,采用复杂杂交和标记辅助选择,经6个世代继代选育而成的一个专门化高产仔母本系。结果表明:6世代6月龄体重比0世代提高了15.65kg,70日龄体重提高了3.67kg,断奶重提高了0.51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8.90g,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在体尺性状方面,6世代体高、体长和胸围比0世代都有显著提高,背膘厚下降了2.6mm,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结果表明,山西白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4.
近交对獭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交系数分别为0.50、0.25、0.125、0的成年獭兔间交配对繁殖性能及所产后代的生活能力有很大影响,产活仔数分别为5.63只、6.13只、6.33只、7.00只;初生重分别为39.38g、47.70g、53.75g、53.80g,5月龄育成数分别为3.50只;4.38只、4.88只、5.88只,5月龄育成率分别为62.17%、71.45%、73.60%、84.00%,差异显著(P<0.05);30日龄断奶重分别为412.13g、455.63g、510.75g、512.13g,5月龄体重分别为2412.00g、2243.45g、2624.75g、2637.50g,0.50组和0.25组与0.125组和0组间差异显著(P<0.05),0.125组与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近交系数的降低,母兔的繁殖性能、仔兔的生活力和生长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德系安哥拉兔、新西兰白兔两品种间杂交以及20余年的继代选育后,成功培育了我国第2个国家级长毛兔新品种——皖系长毛兔。该品种兔体型中等,11月龄体重、体长及胸围分别为4258.26 g、51.85 cm和33.47 cm,且前期生长速度较快,5月龄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77.10%;产毛量、粗毛率均较高,5~8月龄91 d养毛期一次剪毛量公、母兔分别为278.74 g和288.03 g,估测年产毛量分别为1 114.96 g和1 152.12 g,11月龄刀剪毛粗毛率公、母兔分别为16.2%和17.8%;毛品质优良,11月龄刀剪毛毛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粗毛分别为9.55 cm、47.04μm、24.33cN和47.33%,细毛分别为7.36 cm、15.64μm、4.73cN和45.37%;繁殖性能适中,头胎产仔7.21只,产活仔6.82只,3周龄窝重2 243.71g,2月龄体重1573.81g。皖系长毛兔遗传性能稳定。运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估测法,对其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分析,11月龄产毛量、粗毛率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296、0.2124和0.4293;窝产仔数、泌乳力及断奶窝仔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156 4、0.134 3和0.144 7。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雪峰乌骨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选取雪峰乌骨鸡公母鸡各30只,分别在1~17周龄和上市日龄(126 d)称重,比较不同性别雪峰乌骨鸡的生长发育性能,利用Logistic曲线依次对不同性别的雪峰乌骨鸡体重进行拟合,得出公母鸡的生长拐点;分析1~13周龄公母鸡的体增重情况;分别对1~13周龄公母鸡体重与上市日龄体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与上市日龄体重相关性显著的周龄体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雪峰乌骨鸡4周龄时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5周龄及之后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1~5周龄公母鸡体重增加趋势基本一致,13周龄后公母鸡体重明显拉开差距。公母鸡Logistic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达到0.999,公鸡的生长拐点为10.1周龄,母鸡的生长拐点为8.9周龄。公母鸡平均日增重较高的时期分别为10~12周龄和8~12周龄,较低的时期均在2~4周龄;公母鸡绝对生长的高峰分别在9~11周龄和8~10周龄;公母鸡相对生长曲线均呈"反J形"。公鸡1~13周龄体重、上市日龄体重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P0.01);母鸡上市日龄体重与2~4周龄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第1周龄和5~13周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雪峰乌骨鸡生长发育性能存在一定差异。Logistic曲线能较好地拟合雪峰乌骨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1984年~1987年,对进口的德系安哥拉原种兔进行本品种德育。其结果,成年体重;母兔4019g,公兔3901g,分别比原种兔提高38.95%和36%,差异极显著(P<0.01);产毛量公兔991.4g,母免1008.5g,分别比原种兔提高39.95%和42.73%,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群母兔窝均产活仔7.28只,较原种兔提高5.81%;42日龄断奶窝重5134.5g,较原种兔提高36.69%,42日龄断奶个体重1125.5g,较原种兔提高40.3%,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优质黄羽小型肉鸡凉亭鸡的选育目标、方法、过程及选育结果。在选育中,重点选择4个性状:产蛋量、生长速度、体脂含量、毛色和体型等,采用二系杂交配套,选育方法运用表型选择法、闭锁群家系选育法及独立淘汰选择法等多种方法。经过4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凉亭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及要求,产蛋量明显提高,3世代入舍母鸡66周龄产蛋量比0世代提高30枚;生长速度加快,100日龄体重3世代比0世代公鸡提高57g,母鸡提高28g;体脂含量适中,母鸡腹脂率1.45%,皮下及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肉质细嫩;毛色统一,体型一致,3世代以公鸡深黄色、母鸡浅黄色为主,达到了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葎草饲喂獭兔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葎草Humulus scandens分别饲喂生长獭兔、妊娠母兔以探讨其饲用效果.结果显示:葎草干粉代替全部普通青干草饲喂生长獭兔,日增重增加15.05%,料重比降低11.37%,对母兔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等指标均没有影响.鲜嫩葎草补加部分精料饲喂生长獭兔,1.5-3.5月龄平均日增重20.52 g,最高日增重可达25.6 g;饲喂繁殖母兔,平均产活仔数6.72只,平均出生个体重54.2 g,平均断奶成活率95.2%,平均断奶个体重375 g .  相似文献   

20.
实验旨在对边鸡新品系6个世代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并在第5世代进行PCR-RFLP分析,检验双向选择效果。结果显示:各世代从初生到16周龄,快长系(AA)公鸡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慢长系(GG)公鸡,AA母鸡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GG母鸡。AA公鸡16周龄由1世代1 600.37 g增加到6世代2 107.62 g,提高了31.70%,AA母鸡16周龄由1 205.18 g增加到1 592.49 g,提高了32.14%;GG公鸡16周龄体重由1世代的1429.30g降低到6世代的1078.13g,减少了24.57%,GG母鸡16周龄体重由1056.03g降低到814.12 g,减少了22.91%。AA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GG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快长系个体和慢长系个体的基因型纯合率为100%。结果表明,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基础的边鸡新品系双向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