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新梢打顶后留下成熟叶和越冬叶的光合机能影响的研究 1)嫩梢打顶后,留下的成熟叶光合值和叶绿素、全氮和水溶性旦白质量也同光合值一样逐渐地降低。叶绿素含量依然不变。光合值的变化与水溶性旦白质量高度相关。 2)至于越冬叶,甚至嫩梢打顶后,三种化学成分增加或维持不变。然而,它们的光合值如对照植株那样,缓慢地下降,三种化学成分随侧芽的生长而降低。 3)处理植株的成熟叶和越冬叶,1.5—二硷酸核酮糖羧化酶酶活性比那些对照植株梢高。它们在叶片老化时也不降低。 4)处理植株的越冬叶,光合值的降低与测定的任一成分的关系还不清晰。  相似文献   

2.
春梢生育期间茶树越冬时生理机能的变化 以东湖早、槠叶齐、福鼎大白茶3个品种为材料,以自由基衰老学说为理论依据,对茶树越冬叶片在春梢生长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越冬叶在春消生育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新梢的生长,越冬叶片的SOD、CAT、POD活性下降,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越冬叶片已明显衰老。因此,茶树在春季应留蓄新叶,以保证夏茶高产。 [摘自《…  相似文献   

3.
从越冬芽发育而来的第一轮新梢上茶饼病的发生部位与其它季节新梢茶饼病的发生部位是显著不同的。第一轮新梢上47.5%的茶饼病发生在最先发育的叶面上,第二片叶上88.5%的茶饼病在中脉上发生。而秋季第二轮新梢上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发生茶饼病的仅为18.5%和26.6%。秋梢茶饼病发生在中脉上的,第一片叶占16.2%,第二片叶的占5.2%。对越冬芽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由芽发育而来的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中脉部位是真菌感染的唯一部位。  相似文献   

4.
赵学仁  潘根生 《茶叶》1990,16(1):36-37
从茶树整体角度研究采叶与留叶的关系,阐明采摘过程中,适当留叶对提高茶叶产量,保持茶树健壮树势所起的良好作用,已有不少论述。为从个体角度深入了解留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我们就剪采口芽的成叶有无及大小,对该芽生长形成新梢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现简要报道如下。一、剪口芽有无成叶与新梢生长强度的  相似文献   

5.
茶树年生育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茶树年生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ZT和ABA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新梢生育的关系,结果表明.GA1和ABA在越冬期间含量最高,后随新梢的萌发生长而下降;IAA、ZT含量则在越冬期最低,春梢萌发初期含量迅速上升。此后,ABA在新梢生长初期和盛期含量较低,GA3与IAA则维持在一定含量的水平上,而ZT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茶树新梢生长趋缓和休止期,ABA含量则最高,GA3、IAA含量也较生长期高。4种激素6~12月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GA3/ABA、IAA/ABA在越冬期最低,后随春梢萌动而上升。整个生育过程中,新梢生长旺盛时比值较高,反之则较低。ZT/IAA值反映出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在茶树根系活动微弱时,比值较高,随根系活动旺盛逐渐下降。ZT/GA3、ZT/IAA值可反映茶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比值大时,茶树趋向生殖生长;相反,则营养生长相对旺盛。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区春茶产量在全年茶叶产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江中下游茶区可达全年总产的一半以上。春茶的来源是由越冬芽萌发伸育的嫩梢芽叶。因此,开展茶树越冬芽和春梢伸育规律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已引起茶叶工作者的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对越冬芽萌发后新梢的观察,对越冬芽本身,尤其是荫发前芽体内部  相似文献   

7.
一、新梢内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表1表示茶树枝梢各部份的干物质重量。春梢,在萌芽后的6周内干物重没有变化,此后再经过的3周中重量迅速增加.越冬叶与其着生茎的重量没有变化。秋梢从一芽二叶展开后开始采取样品,一芽二叶重量的增加持续3周,在此期间第三至五叶及嫩茎的重量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茶树越冬叶所组成的光合面积,是翌年春梢形成的一种代谢源。据Hzdtupob(1980)研究,上年留下的越冬叶为当年所提供的光合产物占全年总量的58.9—75.1%,当年各季留养的叶只占22.5—37.9%。可知当年茶叶产量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越冬叶。  相似文献   

9.
1.越冬老叶在越冬前净光合强度最高,到了春茶采摘期光合能力即很微弱. 2.茶树单叶的净光合强度均呈现夏高,秋次,春最低的趋势. 3.新梢叶片叶龄不同光合强度不同,新叶在展开后六天净光合强度达最大值,此后有随叶龄增大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4.同一枝梢上不同叶位叶片的净光合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类基肥对茶树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菜饼、复合肥和氨基酸商品有机肥三种不同种类肥料作茶园基肥对茶树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均能促进茶树生长,增加春茶产量,改善茶鲜叶生化品质,提高茶树越冬休眠期间成熟叶的抗寒性,提高茶树春季新梢的抗寒性。三种肥料以氨基酸商品有机肥效果最好。氨基酸商品有机肥作茶园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芽头总数、总重、最长新梢长度和产量均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8.4%,33.1%,22.6%和15.0%;冬季低温时的成熟叶片电解质外渗率最低,较对照降低了9.0%;春季新梢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1.66倍,0.49倍,1.18倍和1.45倍,并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茶树营养芽幼叶数与展叶数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根生  赵学仁 《茶叶》1989,(2):17-20
营养芽是新梢的雏体,芽内幼叶数与新梢展叶数的关系,直接关系芽叶的产量与质量。探明芽内幼叶数与新梢展叶数的关系,对栽培上充实芽体,加强幼叶分化,增进新  相似文献   

12.
茶树叶片含糖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九七九年三月至翌年三月期间,涉及六个无性系的四十多次所取的一百八十八个样木的测定结果如下: 一、茶树体内单糖含量低于双糖含量。单糖与双糖的比,成熟叶片平均为(1:3.24)0.31,一芽二叶嫩梢为(1:4.45)0.22。二、成龄茶树越冬老叶在春茶萌发至采摘初期单糖增加,双糖减少,糖总量也下降;发芽早的品种单糖增加少,双糖降低最多,因而糖总量亦大幅度下降。这可能是因发芽早的品种取样时单糖已大量用于新芽萌发伸育,因此耗损大量贮藏物质而致使双糖为主的糖总量却下降,发芽较迟的,这一过程正在强烈的进行之中。三、成龄茶树各季成熟叶片,单糖含量以秋梢叶最高,夏梢叶最低,春梢叶居中;双糖含量春梢叶最高,夏梢叶次之,秋梢叶最低。四、成龄茶树越冬期间,春夏秋梢上各段成熟叶片单糖、双糖和糖总量从秋——冬随气温降低而增加,冬——翌春随气温回升而减少。峰值出现在元月。单糖春夏秋叶增加比率基本接近,而减少的比率稍有不同;双糖则春夏叶增加比率较大,而秋叶增加比率较小,减少又以秋叶最迅速。淀粉含量春叶仍在增加中,夏秋叶则有所下降。五、萌发新梢比驻芽新梢下的成熟叶片光合作用强,而且糖总量也随之增加;无论那类新梢上面第一叶比下部第三叶光合作用强,糖总量也增加得多。六、光合作用强的成熟叶片,单糖增加较少而双糖增加较多;一芽二叶等采摘嫩梢糖分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与成熟叶片有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茶树留养叶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茶树留养叶光合速率与新梢生育、采摘、打顶、花蕾发育,以及留养叶的着生部位等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养叶的光合速率随新梢生育而回升,在新梢长到1芽2叶时达到高峰,采摘能促进新梢萌发,扩大库容量,发挥留养叶的光合潜力,但休止前打顶会降低留养叶的光合效率;采摘时留养鱼叶的光合功能与正常叶相近,留2叶与留1叶光合源能力相近,主梢留叶比侧梢留叶光合能力强;着蕾可提高留养叶的光合速率,着蕾越多,增加越大。  相似文献   

14.
茶树秋梢在越冬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新梢,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器官,通常誉为绿色的工厂,同时,也可以说是建成茶树形态和构成茶叶产量的基础。六十年代以来,对新梢生长阶段(4~10月)碳水化合物合成,累积及转化国内已进行一定的研究。阮宇成,王月根研究指出:无论那季新梢不同的生长阶段(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各糖类与总糖量之间具有一定比例关系。在同一季节内,大致上是一致的,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5.
茶树新梢形态发生及理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新梢形态发生研究1)研究了茶梢的分化过程。茶树营养梢顶端较平,一般有二层原套,有时三层,叶原基由第二层原套通过平周分裂分化而来。通常生长活跃的嫩梢顶芽有6个原叶,从嫩到老依次编为 P_1—P_6。在 P_2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茶树春梢萌动前后五个阶段4种内源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3),脱落酸(ABA),玉米素(ZT)的含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GA3和ABA在越冬期含量最高,随春梢萌发生而下降;IAA和ZT则在越冬期含量最低,春梢萌发初期含量迅速上升,此后上升缓慢或略有下降。与茶树生长状况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两两比值。研究表明:GA3/ABA,IAA/ABA在越冬期最低,随春梢萌动生长而上升。在茶树根系活动微弱时,ZT/IAA值高,随根系活动旺盛该比值逐渐下降。同时研究也表明:ZT/IAA与茶树春梢萌展也有一定关系,即在越冬期比值大,春梢生育期锐降。  相似文献   

17.
以外源NAA、GA3和催发素溶液喷布茶树,研究其对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NAA处理显著提高新梢生育初期内源ABA和IAA的含量,新梢生长一度受抑,但随后zeatin含量上升,生长加速;GA3处理后新梢内源ABA含量下降,IAA含量减少,GA3和zeatin含量提高,新梢生长量加大,生长速率加快;催发素处理后新梢内源IAA含量下降,促进新梢萌发与生长,提高鲜叶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嫁接方法对紫娟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香早为砧木,采取10年生紫娟茶树枝条为接穗,通过采用劈接、切接和腹接3种嫁接方法及5种不同接穗形式研究紫鹃在湖南地区的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3种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腹接成活率最高;不同的接穗形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新梢的生长情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采用一芽一叶(叶子为全叶)和一芽两叶(第二片叶剪去一半)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且接穗新梢生长最好。采用芽接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低,成活率为20%。  相似文献   

19.
茶树生长稀释在农药降解中的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不同年度、季节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速率的差异及新梢生长对农药的稀释作用。研究表明,同一品种茶梢生长速率年度间差异不大,而不同季节和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不同生育年龄新梢的生长速率也有明显差异。还证明了新梢的生长速率常数即为其生长稀释速率常数。决定生长稀释速率的因子是田间茶树上不同生育年龄新梢的生长速率及茶园中各种新梢的比例。在同样的条件下,茶树生长稀释对不同农药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异。对残留期短的农药(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生长稀释在总降解中的作用不足10%,对杀螟硫磷、乐果、亚胺硫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茶树体内单糖含量低于双糖含量。单糖与双糖的比,成熟叶片平均为(1∶3.24)0.31,一芽二叶嫩梢为(1∶4.45)0.22,成龄茶树越冬老叶在春茶萌发至采摘初期单糖增加,双糖减少,糖总量也下降;发芽早的品种单糖增加少,双糖降低最多,糖总量亦大幅度下降。成龄茶树各季成熟叶片,单糖含量以秋梢叶最高,夏梢叶最低,春梢叶居中;双糖含量春梢叶最高,夏梢叶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